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 _工商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5-07-16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 _工商管理论文

论中国对外直接经济投资问题的研究
20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扩大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的精细化,推动资金、产品、技术和人员在国际间的快速、大量的流动。国际间投资资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国的对外投资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的速度很快。下面就来论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以及之后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状况。

第一方面论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
一、中国建国之初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
中国在封建时期的经济发展基本上是自给自足,不存在对外投资,甚至很少对外经济或技术各方面的交流,清朝末期才开始接触外国的知识文化,但也只是在接触阶段,中国封建时期的经济就没有接收到世界蒸汽时代带来的益处,错过了最好的经济发展时期。

二、中国建国之后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建国之后,我国主动学习国外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中主要是学习前苏联,使中国的经济有了初步的发展,但对外投资还处于零的状态。

第二方面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中国对外投资正式开始于改革开放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了21世纪,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已遍布全世纪广大国家和地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领域已从过去以贸易领域为主逐步拓宽到资源开发、工业生产、农业、旅游等行业在内的更广泛的产业领域。截止1998年底我国境外投资企业已达5666家,投资总额约为63.3亿美元。其中,贸易公司3288家,协议中方投资额为37.8亿美元;生产型和其他非贸易类型的企业2378家,协议中投资额为25.5亿美元。投资领域涉及制造业、国际贸易、资源开发、农林渔业、加工装配、交通运输、工程承包、医药卫生、旅游、餐饮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众多行业。促成我国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是:

经济全球分工深入化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表现为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形成和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的推进和信息技术革命将把我国置于更加广阔的全球化浪潮之中,国际分工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并带来经济效率的提高和国民福利的改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2.受跨国公司间购并的影响。据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披露,1994年全球跨国购并投资额为1936亿美元,1995年为2294亿美元,1996年高达2700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18%,1997年上半年跨国购并投资额高达1300亿美元。在国际直接投资总额中,跨国购并投资额所占比重大幅度提高,表明传统的投资创建企业的方式正在被取代,跨国购并日益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
3.我国对产业结构重大调整的激励。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艰巨,全国整体产业素质仍然很低。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并不具备发达国家的那种国内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先决条件或优势。相反,要通过国际生产体系的建立来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势将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果。这种特定的宏观背景,决定了我国发展对外投资的目标必须体现国家产业政策的客观要求,反映宏观经济的总体目标,即通过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来带动本国产业结构的重组和优化。
4.对外投资经济风险意识的加强。目前我国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对外投资企业,这对利用各国经济周期波动不同步的特点,在微观上分散国内公司的资产风险,在宏观上规避外商投资企业可能转嫁给我国的各种经济风险,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新趋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逐步拓展,在主体结构、行业分布、地域流向等方面都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
从投资主体看,所有制类型日益多元,非国有企业比重逐年上升。
从投资行业看,涉足领域不断扩大,
从地域流向看,海外投资对象国逐步增多,
从投资方式来看,跨国并购趋势加强,成为当前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
今后较长时期内,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将继续快速扩大;民营企业成为生力军,大型企业龙头作用继续增强,中国跨国公司也将更具规模。
另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

1.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过小、集约化程度低。
据统计,我国单一项目平均对外直接投资额不足130万美元,这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600万美元,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450万美元,且大部分海外投资企业中中方投资额不超过200万美元,即使与国内利用外资规模相比,也是属于小型项目。海外投资企业的竞争是财力和综合实力的竞争与较量,只有具有一定的企业规模和财务基础,才能使我国对外投资一开始就形成规模优势,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2.对外投资整体结构不合理,总体效益不高
在地区结构上,我国投资相对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非贸易性投资占70%以上,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不及20%。在产业结构上,我国海外投资过分偏重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投资,相对忽视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偏重消费品投资,忽视生产资料投资;偏重对国内连锁效应弱的产业投资,忽视了对国内连锁正向效应较强的产业投资,使得对外投资与国内生产企业的断档和分割,致使对外投资风险加大,总体经济效益低下。

3.跨国投资在国外的筹资能力低
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是单一的本国生产资本或技术资本的外流转移,还包括利用东道国金融资本部分,以少量的国内资本通过“杠杆”效应带动获得更大的国际资本,是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只靠本国公司注入资本和国内银行提供资金支持,势必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规模和长远发展。海外投资企业筹资能力低下严重影响其资金实力的增强和规模化经营的实现。

本人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应制定以下几条策略:
1、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股份制的推行,有利于提高国企的规模效益和竞争能力。推进国企战略重组,为建立产权明晰、政企分开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扫除了障碍,为企业制度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前提条件。

2、企业间强强联合、强弱结合,共同发展,实现规模经济。当今跨国公司强强联合、强弱结合已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我国跨国企业应联合起来,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优势的大企业应联合组建成大型跨国集团,并与相关的小企业联合成系列化大型跨国集团,优势互补,建立起完善的内部市场和产供销一体化体系。

3、及时理顺对外投资管理体制。一是要尽快的组建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集中统一的管理部门。二是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海外投资变行政管理为监督管理,给予企业必要的海外经营自主权,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指标,从宏观上把握对外投资的结构、流向,使之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具体确定对外投资的规模。

4、加强政府扶持力度,积极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首先,应逐步建立和健全对外投资保证制度;其次,要实行优惠的金融政策。在跨国企业创业的初期,暂无利润可供再投资,这时需要适当放松外汇管制,允许企业的外汇资金在内部调整,并在追加投资方面有较大的自主权。中国银行根据跨国企业投资项目的类型、风险等情况提供优惠贷款,或在国际金融机构融资时提供担保;再次,要完善财税政策。我国政府应继续与更多国家谈判,避免国际间双重征税,为我国境外投资企业争取更好的环境;此外,政府应建立全国性的信息资料库,以供各个企业参考。减少境外投资的盲目性。

5、加强各方面生产要素优势,这是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前提。首先,以利用外资为主,积极拓宽筹资渠道。虽然截至2002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2864亿美元,但是相对而言,我国还是一个资金紧缺的国家,我国可以通过向东道国银行贷款,或在东道国资本市场上出售证券和债券,或在国际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借款。其次,要加强技术的创新能力。我们不仅要对引进的技术进行运用和创新,还要发展本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和产业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再次,应建立完善人才管理机制。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人才缺乏的问题已经显现,国际型经营人才更是缺乏。国有企业自身还存在人才外流问题,更不易解决好跨国经营的人才问题。因此,我国公司跨国经营要建立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和有效的人员选拔机制。

第三方面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未来发展:
随着全球化参与程度的加深,在21世纪20年代左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将进入较快发展时期。另一方面,投资自由化浪潮和国际多边投资协调体制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入世”之后,我国海外投资企业在市场准入,国民待遇等方面将获得更多平等的发展条件,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争端也将依据世贸组织有关协议得到合理解决。此外,信息技术革命有利于降低我国跨国公司的管理和协调成本。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中国政府已加大力度加大对国外经济投资的投入,将有助于社会发展的目标,而且,中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这种调整将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