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索然
3804 8

[原创]致黄焕金:马克思劳资关系分析并没有过时! [推广有奖]

  • 1关注
  • 14粉丝

贵宾

学科带头人

1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5
论坛币
16779 个
通用积分
2.0012
学术水平
175 点
热心指数
162 点
信用等级
152 点
经验
14554 点
帖子
590
精华
1
在线时间
3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7-2
最后登录
2024-3-1

楼主
索然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5-1-30 09:1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黄焕金先生在最近的帖子里声称,斯密的行业分工概念比马克思的劳资关系更有生命力,不过提请该先生注意的是,您所引用的斯密那段话是谈前资本主义时期城市手工业发展的,您在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可以找到相同论述。

综观人类经济发展史,城市手工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封建性,国际贸易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使包买商控制下的农村家庭手工业兴起,包买商制度的缺陷导致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兴起,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开始发生。找一本经济史看看吧,比如厉以宁的《资本主义的起源》,您就知道谁对谁错了,当然有时间看看《剑桥欧洲经济史》(第五卷)也行。

至于今天的分析,建议再看一本书,《LEAN AND MEAN》,您就知道到底谁对谁错了。

老早就说过,盲人摸象是伟大寓言,每个人从自身体验出发,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具有一定的片面正确性,但是从整体的角度看,却都是错误的,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相信西方或主流经济学的原因。马克思当然有他的历史局限,但马克思抓住问题的核心——劳动过程来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还是有效的,关键是分析的实际内容要变化。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仅要阐释本质,也要解释现象,为什么利益相关者理论被大多数人认同,为什么什么知识经济、人力资本理论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追捧!为什么新自由主义理论在西方兴起并被许多人作为圣经来接受等等问题。实际上如果从劳动过程出发,从既定劳动过程安排所需要的制度框架出发,都可以给出一个更好的阐释,而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还是发帖子不习惯!就写这点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劳资关系 马克思 黄焕金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剑桥欧洲经济史 马克思 劳资关系 黄焕金 原创

沙发
ccggqq 发表于 2005-1-30 15:2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实际上如果从劳动过程出发,从既定劳动过程安排所需要的制度框架出发,都可以给出一个更好的阐释,而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赞同!

使用道具

藤椅
hhj 发表于 2005-1-30 21:5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并不完全否定劳资关系说,但我认为相对于行业分工所形成的利益冲突来说,劳资之间的利益仍然是一致大于对抗。

就算从劳动价值论来说,我们也没有完全得出结论说要否定资本的作用。从要素价值论来说,劳动与资本之间,由于是必需的合作关系,所以它们之间的利益是捆在一起的。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使用道具

板凳
索然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5-1-31 14:0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可以看看我推荐的那本书《生产、权利和世界秩序》,在下结论吧。

任何社会都不能停止生产,资本主义社会概莫能外!生产过程中的利益差别最终必须服从人类社会对物质的需要,关键是以一种不剧烈影响既定社会秩序的方式使各种不同利益统一为资本的利益。因此矛盾是根本的,这正是马克思劳资关系的生命力之所在,行业利益在短期看来很有意义,但从长期看来,却是虚幻的。最近写了一点东西,是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写的,你看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1)资本主义是以增长为方向的,它必须为产量和实际价值的增长准备好基础,并在实际上取得产量和实际价值的扩张;(2)实际价值的增长倚赖于对生产中活劳动的剥削,即增长始终要以劳动所得与劳动创造物之间的差距为基础,因此生产和市场两方面的劳动力控制和劳资关系对资本主义永久存在是根本性的;(3)资本主义必须在技术上和组织上具有能动性,竞争的外在压力导致单个资本家进行追求利润的竞相创新,而组织和技术上的变化,在减缓由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力控制领域的双方所进行的阶级斗争的动力方面起着一种关键作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这三个必要条件是不一致和相互矛盾的,资本主义必然潜伏着危机。危机产生了过度积累的周期性阶段,必须通过以下几种不威胁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方式来表现、遏制、吸收或处理过度积累的趋势。(1)商品、生产力、货币价值的“贬值”,或许还可以加上彻底的破坏,提供了处理剩余资本的一条途径。但它以一种过分残忍的方式暴露了资本主义理性的非理性的一面,对于应付过度积累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绝非不同寻常的选择。(2)通过使某种调节体制制度化而进行的“宏观经济控制”,可以抑制过度积累的问题,或许会持续相当一段时期。但却导致新一轮的过度积累。(3)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转移而“吸收过度积累”:a、时间上的转移或者必需把资源从满足当前的需要转移到探索未来的用途,或者必须加速周转时间以便加速本年度对上年度过量能力的吸收。b、空间上的转移必需吸收地理上扩展的过量资本和劳动力。但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转移最多是对过剩积累的短期缓解。(HarveyD.2003221-238页)

战后福特主义从上述三个方面暂时解决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过度积累的趋势,导致了1945年到1973年的长期繁荣,建构起了一系列劳动控制的实践、技术上的组合、消费习惯和政治-经济力量的结构,可称之为福特主义-凯恩斯主义的积累体制。自1973年以来,福特主义已经耗尽了处理过度积累问题的所有选择,控制危机趋势发展的所有机制,最终被资本主义根本性矛盾的力量压倒,“危机”开创了一个迅速变化、流动和不确定的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继续在历史的——地理的发展中作为一种不变的塑造力量在起作用。“20世纪晚期,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消费习惯、地理和地理政治结构、国家权利及类似的东西之中各种根本性的信号和标志十分丰富。”(HarveyD.2003161页)灵活积累体制开始出现,这种体制意味着适应,它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策略在时空范围内的简单再结合并互为来源:一方面,在福特主义之下建立起来的很多标准生产体系已经转向低工资地区,形成“周边的福特主义”,各种新的生产技术与各种组织协调形式使得家庭的、家族的、父权制的劳动体制和“远距离工作”的血汗工厂、非正规劳动活动(如临时就业、自我就业、转包等)的复兴;另一方面,组织上和技术上的变化开始为一些创新企业赢得暂时的利润和作为低商品成本的更为普遍化的利润,这种策略需要具有高度技能的劳动力,以及理解、贯彻和管理新的却更加灵活得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定位模式的能力,资本主义核心企业越来越依赖于为了未来积累而调动作为一种工具的知识劳动力,[1]劳动力内部就出现了有高度特权的、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授权的阶层。

可以再举一个例子,97年左右,我在读研究生,当时一些知名学者提出利益相关者理论,并举IT行业从业人员为例。实际上当时一家IT企业,如果缺少高技术人员几乎难以维持下去,但是现在中关村的情况发生了变化,电脑硬件已经完全标准化,就软件而言,原来由极少数高科技人员编写的的软件从而获得高薪的情况不复存在。现在每个软件作为一个项目,被分成多个子项目,各子项目又被分成各子模块,各子模块由被分成更小的模块,这样编写程序越来越简单,高中生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就可以胜任,然后把这些各子模块进行集成。这就是为什么国家大力发展软件蓝领学院的的目的,背后是资本的利益,大多数IT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已经很低了,如果考虑到软件知识的更新,那么其就业年限是很有限的,最多38岁左右,有没有剥削,你自己判断吧。难道还有什么利益相关者之类的东西吗,实际上只不过在一个新产业中又一次实现了劳动对资本从形式隶属到实际隶属的转化过程罢了。

历史上这样的事情有很多,机器大工业之初,当时的梳毛工人被机器淘汰就是典型一例,再如泰勒制兴起的原因就是为了控制劳动过程,打破当时技能工人对生产的控制。等等。

现在情况的分析可以看上面我写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外包在美国激起很大的辩论,关于这个问题,我的新书中分析了一下,最近看一些美国学者文献,分析思路和我一样,但并没有从劳动过程或技术入手。你好象还写过这些东西,把他和生产或劳动过程联系起来,你就知道为什么马克思的劳资关系分析,对资本主义社会而言是最根本的。

张忠任老师曾和我聊起过你,你一直在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时很想和你交流,可是上网不方便,这次看你读书有了些新观点,忍不住说两句,莫怪。



[1] “可供选择的各种生产和劳动力控制体制为技术上、管理上和企业上的技能的高酬报开辟了方向。”(HarveyD.2003242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31 14:18:03编辑过]

使用道具

报纸
hhj 发表于 2005-2-1 07:1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索然在2005-1-31 14:09:46的发言:

可以看看我推荐的那本书《生产、权利和世界秩序》,在下结论吧。

任何社会都不能停止生产,资本主义社会概莫能外!生产过程中的利益差别最终必须服从人类社会对物质的需要,关键是以一种不剧烈影响既定社会秩序的方式使各种不同利益统一为资本的利益。因此矛盾是根本的,这正是马克思劳资关系的生命力之所在,行业利益在短期看来很有意义,但从长期看来,却是虚幻的。最近写了一点东西,是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写的,你看看:

朋友好!您的大作我存起来,花点时间再看。我是赞同劳动价值论的,特别是马克思的“必要劳动价值论”。另外,由于我认为资本也有劳动之处,所以,“统一为资本的利益”并没有什么大问题。经营资本家。也与工人一样,是劳动者,他们是在从事“心力劳动”。马克思也曾有过经营资本家是劳动者的思想,这是他在比较食利者与经营资本家的时候得出的思想。

要使生产继续维持下去,就必须要维持资本与劳动的利益一致性,虽然这种一致性无时不在矛盾之中,但双方毕竟联结在一起,而进行生产活动了。但是,生产所需要的原料与产品所需要的销售市场,却是对生产具有更大决定性的方面。如果没有行业分工及由此所导致的各种交换的存在,就没有今天的市场经济下的生产活动。

请向张忠任先生问候!也很想读到您的书!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使用道具

地板
vagabond 发表于 2005-2-11 22:5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生产、权利和世界秩序》有下载吗?无意侵犯您的版权或逃避支付费用。懒惰而已
4:12 I know both how to be abased, and I know how to abound: every where and in all things I am instructed both to be full and to be hungry, both to abound and to suffer need. [Philippians]

使用道具

7
索然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5-2-11 22:5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暂时没有,我也是新书滩上买的!我喜欢真正的读书人,您不用客气。

使用道具

8
fantree 发表于 2005-2-12 16:2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索然先生,你一定是一个“劳动价值论”的坚定支持者,我想问你一个简单的问题:马克思对“劳动”的准确定义是什么?

使用道具

9
hhj 发表于 2005-2-13 08:2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克思对劳动的准确意义是:劳动的耗费性。这可以从他的“劳动二重性”中看出。他的劳动二重性虽然指出了劳动的有用性(具体劳动)与劳动的耗费性(抽象劳动),但其真正的意图,是要指出劳动的耗费性,以为他的“价值”意义奠定基础。

因此我相信马克思自己所说的:劳动二重性是理解他的价值论的“枢纽”。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