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经济>>

宏观经济学

>>

[推荐]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

[推荐]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

发布:Ipub | 分类:宏观经济学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作者简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RenminUniversityofChinaInstituteofEconomics)是从事中国宏观经济动态研究和重大经济问题研究的学术机构,它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与中国诚信信用管 ...
扫码加入金融交流群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

作者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Institute of Economics)是从事中国宏观经济动态研究和重大经济问题研究的学术机构,它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与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发起设立。它主要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优秀研究力量,集中从事并支持宏观经济动态和前沿性重大经济问题的研究。本研究所每年对中国宏观经济进行专门研究,其中上半年集中研究宏观经济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下半年对该年宏观经济形势进行总结,并对来年宏观经济走势进行预测。

内容简介

本书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M)的支持下,对2006-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进行了分析与预测。本书指出2006年中国将达到近年来经济增长的最高点,略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如果政府延续现有的“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以及其他有选择的紧缩性管理政策,2007年宏观经济将结束本轮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实际GDP增长速度将略低于潜在GDP增长速度。本书建议,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根据科学计量方法,测算出合理的潜在GDP增长动态区间,建立作为需求管理指导线的最高可持续增长率目标;在转型时期,中国宏观经济应当采取“微撞”(fine tapping)需求管理模式,通过对总需求的试探性反应实施宏观政策;2007年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应该改变“主观稳健”、“实际偏紧”的政策导向和操作模式,使之具有“中性取向”和“积极操作”的特点;中国宏观经济在中长期应当从工业化道路、增长模式、收入分配方式以及创新模式等方面进行结构性转型。

章节目录

总报告 2006—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1

一、经济增长从高点快速回落,持续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将导致宏观经济的过度回落4

二、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转下的调整可能会导致投资拉动不足8

三、消费拉动作用在小幅提升,向消费推动型经济增长转变依然是一个在中短期难以完成的任务12

四、进出口贸易总额增幅双双下降,出口与进口增长速度差额进一步缩小,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外汇储备增加带来的流动性过剩依然十分严重14

五、货币增长速度回落,M2与M1增长速度剪刀差进一步缩小,“紧信贷、宽货币”以及“主观稳健”、“客观偏紧”的货币政策形式,将加剧货币政策内在的冲突16

六、价格水平平稳中出现回缓,预示总需求增长后劲不足,紧缩威胁开始浮现17

七、2007年宏观经济政策建议20

分报告一 2006—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5

一、中国宏观经济指标预测25

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8

三、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评论35

分报告二 稳健货币政策的中性取向和积极操作43

一、2006年上半年货币政策研究44

二、货币政策面临资本流动挑战50

三、流动性过剩加剧央行政策成本53

四、近期货币政策思路,稳健货币政策的中性取向和积极操作57

分报告三 通过优化税制支持中国长期经济增长62

一、中国长期经济增长面临的若干问题63

二、通过优化税制为长期增长提供动力68

三、小结77

分报告四 模式转变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79

一、粗放型增长模式仍然是中国高速增长的基础81

二、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的潜力与面临的挑战86

三、自主创新、模式转变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95

附录A:定性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简要说明98

附录B:中国经济动态卡尔多效应回归分析的说明100

分报告五 政府经济职能的缺陷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105

一、我国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06

二、我国的收入再分配效果不佳108

三、政府管制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110

四、政府管制与我国城市内部收入差距扩大114

五、居民收入的不规范化与政府收入再分配职能的低效率119

六、结论和政策含义123


分报告六 经济增长视野下的工业化和对外贸易125

一、导言126

二、工业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126

三、对外贸易是突破国内工业化约束的有效手段130

四、劳动成本优势是决定我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比较优势基础137

五、我国简单外向型工业化战略形成的国际背景144

六、基于劳动成本优势的简单外向型工业化战略问题及调整建议147


分报告七 人民币汇率——加快调整速度,深化制度改革156

一、人民币升值缓慢157

二、人民币升值利大于弊160

三、汇率调整前景——稳步升值163

四、加快汇率制度改革与外汇市场建设165

五、总结168

分报告八 2006—2007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预测170

一、 世界经济面临拐点170

二、 世界经济的主要风险173

三、总结和政策建议180

附 录 一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M模型183

一、ISLMAS模型结构核心183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定义185

三、单方程估计与可计算形式188

四、历史模拟误差与动态乘数分析195

附 录 二 动态购买力平价理论:概念、证据、运用200

一、引言200

二、从结构化到动态化的理论框架204

三、基于国际横截面数据的计量模型208

四、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趋势的情景预测213

五、政策结论218

六、数据资料220


精彩片断

总报告

七、2007年宏观经济政策建议

(一)政策模式建议

1.突破速度恐慌,摆脱数字教条,确定科学的可持续增长率目标

新世纪以来,有些宏观决策者不顾中国经济增长环境和增长格局所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出现了很多的教条。这集中体现在:(1)政策偏好从计划经济时代的速度饥渴逆转为市场经济时代的速度恐慌,对任何快速的经济增长采取非理性的措施;(2)对宏观经济运行状态进行简单的数字化教条判断,认为中国GDP增长速度应当保持在6%~8%区间,不宜超过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不宜超过20%,贷款增速不宜超过15%。事实上,我们知道,实际GDP增长应当参照潜在GDP增长和物价水平等指标,投资增长应当参照“储蓄率、国际分工模式以及产业发展阶段等指标,贷款增长应当参照存贷差额以及合意投资速度等指标。

在高度市场化、加速工业化、快速国际化以及二元经济结构持续调整的环境中,中国经济的生产率进步以及潜在总供给增长速度已经超越了上述传统的教条界限和一般管理者的心理底线。因此,按照传统的数字教条进行宏观管理必然低估潜在总供给能力而实行非合意的紧缩性需求管理,导致非理性的经济萧条。所以,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根据科学计量方法,测算出潜在GDP增长合理的动态区间,建立作为需求管理指导线的最高可持续增长率目标(highest sustainable growth rate,HSGR)。

2.采取“微撞”(finetapping)需求管理模式,探索潜在总供给前沿

在高速经济增长和剧烈结构转变时期,低估潜在总供给能力而实行非合意的紧缩性需求管理的政策风险是存在的。面临持续扩展而即时未知的潜在总供给能力,中国经济有必要采取“微撞”的需求管理模式,即反复“小幅度增加总需求—等待并且观测通货膨胀反应—(若无通货膨胀加速反应)小幅度增加总需求/(若有通货膨胀加速反应)小幅度减少总需求”的操作过程,通过间歇增加总需求而探索潜在总供给前沿。微撞需求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数字教条的困境,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为市场调节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避免过度的顺周期宏观操作或逆周期操作。

3.重视“长短有别”,准确区分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短期工具与中长期工具之间的在宏观管理中的本质差别,防止中长期目标的短期操作和短期目标的中长期操作

近两个经济周期,我们发现宏观经济调控存在两种趋势:(1)短期宏观调控往往过度依赖于行政管制和大幅度制度调整,把短期宏观调控等同于间歇性的社会经济秩序整顿(如金融秩序整顿、土地市场整顿以及违规投资项目审查等),把惩治腐败当成宏观过热治理的核心法宝之一。其实,市场秩序建设以及腐败的惩治应当是一个日常性和长期化的目标,依赖这些工具来完成短期宏观调控目标不仅有违社会经济秩序整顿的本意,同时也会加大调控过度和进一步扰乱市场的风险,宏观调控目标与社会经济秩序整顿目标及其相应措施的实施应当进行一个实质性的区分。(2)过分寄希望于用中长期手段来实现短期目标,这集中在这些年在内需拉动上过度寄希望于消费需求急剧增加,流动性过剩寄希望于外汇储备的快速下降之上。事实上,内外需结构失衡等问题是短期宏观经济调控无法解决的问题,它必须以中长期工具为主(例如,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教育与医疗制度的完善;中国进出口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等)和短期工具为辅(例如利率政策、信贷政策、汇率政策等)。

导致这两种趋势的关键原因,就在于我们过分强调了“短长结合”宏观调控策略,而忽视了“短长有别”。

(二)具体政策建议

1.宏观经济短期政策工具应当改变“主观稳健”、“实际偏紧”的政策导向和操作模式,使之具有“中性取向”和“积极操作”的特点,以缓解实际GDP、固定投资以及M2增长速度的过度下滑

(1)确定财政预算的中性需求管理取向与税收政策的增长支持(progrowth)倾向。具体内容包括:1)适当扩大财政赤字的增长幅度,使之与GDP增长速度相当,2007年在增加国债发行的同时,应当将前几年结转的增发国债规模改转为新农村专项国债;2)在财政收入方面,应当适当降低边际税率,逐步缩小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的差距,降低中国宏观税负水平,以提高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例如合并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降低企业所得税和简化企业其他税收性费用,调整居民收入所得税边际税率的累进层级,在加大超高收入阶层的累进税率的同时,降低中产阶层的累进水平;3)在财政支出方面,应当进一步坚持2006年财政支出导向,进一步增加中央和省级政府预算对农村的公共部门投资,加大城市医疗、教育、环境保护等公共部门投入,改革医疗体制,降低居民的公共支出负担。

(2)有效组合货币政策的各种短期工具,使之达到“中性定位”和“积极操作”的要求。具体内容包括:1)适度放松信贷,使货币供给增长速度与GDP、价格水平以及货币流动速度的增长幅度相一致,抛弃不科学的新增贷款目标控制,使货币供给能够支持潜在GDP增长速度和相应的合意投资增长速度,同时部分释放银行过剩的流动性;2)在保持利率相对稳定的同时,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和提高准备金率等方法缓解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3)加大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幅度和浮动区间,使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达到3%~5%。

2.确定经济发展的中期目标,根据中期政策工具的内在规律,按照稳定性和连续性原则进行宏观调控的短期安排

(1)各种市场秩序整顿和腐败惩治应当中长期化,在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上都应当严格进行,而不应当根据短期宏观经济的波动而发生摇摆。因此即使在实际GDP过度回落的2007年,也应当从中长期角度出发把好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严格审批新增建设用地,加快落实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全面落实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等制度建设。

(2)将“改变中国内外需结构失衡、改变收入分配失调以及大幅度提高本国消费水平”等目标中长期化,并根据各种体制深化的内在规律,有步骤地推行进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医疗教育体制改革。因此,2007年的各项制度改革不宜因为短期宏观经济的波动而采取过分之举。在保持制度调整的延续性前提下,2007年可以重点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国有资产收益预算管理制度,提取垄断性国有企业在经济扩张阶段的超额利润,并通过转移支付,以部分改变企业储蓄过多、居民收入增加速度低于GDP增长速度的局面;2)进一步打破现有各种产业的行政垄断,使大量民营企业能够在市场的指导下进一步进入这些产业,以提高中国投资的整体质量;3)进一步推进出口退税、所得税并轨,加大人民币汇率升值,鼓励本国企业“走出去”,以相对抑制国际收支顺差的过快增长。

分报告四

三、自主创新、模式转变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1.以自主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打破低素质规模扩张的长期增长陷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成就显然得益于出口与投资需求持续扩张的拉动,以及市场化进程本身所带来的效率改善,同时配合以技术引进为主的技术进步和大量廉价劳动,带来经济规模的急剧扩张。但是,这种粗放型经济扩张模式会受到包括来自内在因素的报酬递减,外在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最终陷于难以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保持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必须实现增长模式的转变。模式转变的核心问题在于技术的转变,一国经济的发展必然也是最终由外生给定的技术进步模式转变为内源性的技术进步模式的过程。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潜力所面临的挑战正在于缺乏技术的自主创新下,利润率外生化,以及被现阶段规模扩张效应所掩盖的相对低利润水平,利用大量过剩且低素质劳动力带来的工资率外生化和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而这些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发展停留在单纯技术引进和低素质劳动基础上的规模扩张经济,从而处于一种累积性的因果联系中,而打破这种累积性因果联系的突破口正在于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同时,模式转变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所有的因素都是在相互联系与配合中发生作用,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注重将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相结合,在保持经济短期内平稳增长的条件下,积极推进长期的模式转变。

2.在集成创新模式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已有的分析表明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进程逐步加深的过程中,但这一进程是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条件的影响下实现。一般认为,发达国家产业经历了基于劳动密集型技术的“赫克歇尔—俄林产业”,以钢铁、造船、石化和合成纤维为代表的规模经济为基础的重化工业前期的“无差别的斯密产业”,以汽车、电器和电子产品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生产重化工业后期的“差别的斯密产业”,以及在经历了重化工业之后当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在正处于以新材料、微芯片和光电子等创新为基础,发展起以集成创新为核心的新模式,即所谓的“熊彼特产业”阶段。

集成创新模式是从消费者需求开始,贯通从产品设计到原材料供应、生产、批发、销售直到最终把产品送到最终消费者的各项业务活动,实现了制造流程、实物流程、信息流程和资金流程的有机集合。为了实现大规模生产和持续创新的有机结合,必须实现核心技术与外围技术、核心部件和外围通用部件的研发和生产相分离,伴随“集成创新模式”的兴起,产生了新的国际分工,我国现有产业结构的形成和未来发展都与这一进程密不可分。

从历史比较的眼光来看,在世界上先后居于主导地位的国家都是在引进、模仿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国家生产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本国特殊的资源和市场环境,进行自主创新的结果。在现有发达国家集成创新模式下,对于中国进一步工业化进程来说,关键是要在我国大量简单加工装配的企业中,实行以现有资源和市场环境为基础的自主创新,尽可能积累我国的技术能力,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自主创新中,必须根据中国市场经济的要求将各种资源以恰当的形式组织起来,依托国内农村市场标准化需求和城市市场的差异化需求,通过“干中学”和企业之间的分工,建立适应中国市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3.长期政策立足于培育国家未来经济长期发展能力

转换经济增长模式必须是技术引进和本国技术积累的相互补充,关键的问题是一个国家如何控制这种互补进程,才能让它促进而不是损害本国能力的发展。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过于开放,一味地引进技术,它可能就不愿意发展自己的能力。但是如果一个国家过于闭塞,不愿引进技术,就可能因为缺乏获得互补技术而就不能在发展受限制的技术能力上有所成就,而这是以后更深能力发展的基础。那些参与战略决策过程的政府机构、研究机构或企业的领导人,必须认识到其中所涉及的技术挑战和创新过程中对这些挑战做出相应反应的自主能力。

实际上,依赖于市场在技术引进过程中通过技术外溢只能解决一些非核心技术,对于核心技术在现有的国际分工体制下,可能无法通过市场演进的方式而获得,这可能只有通过国家的力量才能实现。对于我国而言,在强调市场的同时,不要丢掉政府所应承担的责任,要强调在关键技术和重大技术上以政府力量的投入和组织实施,并不以盈利为目的,把发展核心和重大技术看作是如同建设公路、铁路和通信一样的基础设施,并坚持实施过程中的公开和透明。

围绕技术进步的开展,在人才培养和教育体制上,现有的教育过度市场化也需要加以调整。教育的无偿投入是再分配和保证社会公平和活力的重要手段,让国民的教育水平提高,只会带来收益而无须计较成本,因为国家的强大最终是人的素质的强大,是真正的藏富于民。积极推行包括全面的义务教育、劳动保障和国民健康保险等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专利权的保护、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的无偿科研投入等,使整个社会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预期,提高人才素质和扩大需求,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促进模式转变的政策上,为突破发展困境需要将模式转变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过程来加以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收入分配关系、技术选择和相对价格的决定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以一种相互联系而系统的方式得以确定,并经历着模式转变。这也正顺应了当前政策上向更为平衡的收入分配的转变,也只有这条路径才更符合和谐社会的宗旨和目标。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216372-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