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诸个问题【转】-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经济>>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诸个问题【转】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诸个问题【转】

发布:庞巴维克 | 分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卡尔马克思和恩格思在1867年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之后马克思死后恩格思完成了二人的理论精髓《资本论》第四卷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这样阐述剩余价值:雇用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工资的部分。商品的 ...
扫码加入金融交流群


卡尔马克思和恩格思在1867年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之后马克思死后恩格思完成了二人的理论精髓《资本论》第四卷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这样阐述剩余价值:雇用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工资的部分。商品的价值是资本家的总成本和剩余价值之和,即w(商品价值)=c(代表转化为不变资本的价值部分)+v(代表转化为可变资本的价值部分)+m(剩余价值)。从文字和公式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资本论》所说的商品的价格构成就是资本家的投资成本加剥削的工人的剩余价值,也就是说资本家的利润是不当得利,是马球克思思想最终要消灭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不能有利润才是一种完全公平合理的状况。
这就是剩余价值理论所描述的情况。
下面剖析马克思理论的社会分配关系。资本家只能拿回商品价值中投入的成本部分,把利得全部给工人。资本家不能得到利润,否则就是剥削了工人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最终要被消灭的,这是剩余价值论的主要思想。从公理上讲,利润若全部给工人,生产产品增加产值的贡献就必须全部源于工人。而实际情况正好相反,资本家是投资人,工业化生产所需的大型机器设备及所有的中间投入的购买人和所有权人,他们要为工业化生产创造出硬件及软件的环境工人才能有工作的场所,这样才具有了强大的生产力,所以资本家的贡献才是第一位的。投资是会有巨大的风险的,资本家还需要拿自己的全部资财作赌注去投资,一旦工厂开不好后果是可怕的,对于投资人甚至是毁灭性的。开工厂就要管理,需要各种知识,这还需要企业家要受良好的教育及孜孜不倦的不断学习才能让企业生存下去,知识是用劳动和金钱换来的有价值的成果。而“剩余价值论”完全莫视了资本家所做的资金投入,莫视了资本家的风险回报,莫视了资本家知识的价值,莫视资本家所做的一切,只能让资本家投入而不能得到回报,得了回报就说成是剥削了工人的剩余价值。把资本家的价值完全忽略,工人的价值无限扩大化,这显然有悖公理,可见马克思的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十分荒谬的。假如真的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进行社会分配,那资本家首先全饿死了,至少是没有人投资了,生产力会被就地扼杀,那社会只能在封建社会末期的手工作坊停留。而马克思所在的德国却在那个时代高速发展,煤炭、钢铁产量紧追英、法,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机器制造已居世界第一,铁
路里程居世界第一。马克思对此视而不见。
双手的劳动是有价值的,资本家所作的工作更是有价值的,而且是资本家的工作价值更大,因而也会收入的更多,这是非常合理的。劳动工人工资的价格首先决定于社会最低生活标准,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平均创造的价值的大小;投资的平均利润率在行业内、行业间的竞争中也会逐步趋于合理。为自己的劳动各自得利,这是市场自由调整的最终结果。有了合理的社会分配才能发挥最大效力的生产力,社会才会高速向前发展。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里深刻的阐述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随后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建立起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作了一些完善。马克思、恩格思以亚当.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为主要参考结合了他们自己的政治思想写成了《资本论》。马克思没有在前人的基础上让经济学向前发展,而是对亚当.斯密这位经济学创始人的理论进行了大胆的扭曲,要力图消灭“看不见的手”。马克思的理论还有人类最终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不是按劳取酬而是要按需分配,这违背人情理的思想是世界上最早的无产阶级在德国占据思想的上峰后忘乎所以的结果,最终被写成著作。一个国家如以这样的思想为指引如何能好的了?国家要富强就要

有伟大的思想作指引,经济要发展也必须要有正确的经济理论为指引,采用这样的经济学理论社会必定会
倒退。
我们奉为珍宝的马克思理论在世界经济学领域里其实并无一席之地。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资本主义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依靠的是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但它高速发展一百多年后出现供需不平衡带来的经济危机。亚当.斯密的理论里没有供需平衡这个内容,无力解决危机。当时美国总统胡佛依然用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自由调整,结果把美国带入一片恐惧的生活中。此时资本主义世界的救星凯恩斯提出刺激需求稳定经济的论点,经过富兰克林.罗斯福采用凯恩斯的经济主张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摆脱了经济危机,继续高速发展。1917年苏联采用了马克思理论,1949年中国也采用的马克思理论,后来苏联解体,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归向了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中国在马克思的计划经济中社会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水深火热,后来邓小平逐步把社会的方向拉向了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资本由国有逐步转化为私有,顺着资本主义的道路向前进,但嘴里还是高举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还有一些小国也采用了马克思理论,
这些国家也先后解体。
我个人认为马克思是个极富同情心的人,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形成是出自于他对被剥削者同情的心里偏向。马克思生在德国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型时期,那时德国正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无产阶级活跃,资产阶级在还飘摇中,社会的进程还没有稳定的进入资本主义阶段,对刚诞生的工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市场还没有形成自由平等完善的市场体系,出现了严重的压迫和剥削,出现强权等各种社会问题。那时的剥削是最严重的,转型时期的各种问题也是很多的。这是社会变革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的弊端。马克思在思索理想社会的格局,对巨大的压迫和剥削深恶痛绝,基于这样的想法,诞生了剩余价值理论、国家计划经济理论、共产主义理论等完整的马克思理论体系。但工业化进程是社会的巨大进步,而以马克思为首的无产阶级并没有看到这一点,只是对发展中带来的问题摆在了眼前而格外敏感。在民主社会的文明进程中自然会解决好这些问题,这是个自然的进程。这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毛病,任何发展和文明的变革都会产生不好的问题。过了初期的资本主义阶段,随人类的斗争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资本主义社会走向正规,剥削与压迫会逐步消灭。虽然剥削不可能在每个角落都会被消除殆尽,在缺少国家监管或工人实力过于弱小还是会频繁出现剥削,以及其它的社会问题,但这不以是资本主义体制的问题,也不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独有的问题,在全世界无论什么样的体制都会出现这样的事。马克思曾怒斥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压迫、剥削,劳动工人超越体能极限的高强度劳动连解决温饱的钱也挣不到。社会似乎在暗无天日的黑夜里呻吟。马克思出于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的痛恨和对工人的同情袒护心里诞生出了政治经济学理论――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仅被笼罩在当时无产阶级偏激的世界里,眼里只有剥削与反剥削,没有意识到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今后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把未来这个问题认识准确难度的确是太大,马克思没认识到,好多人都没有认识到,这在当时并不是大错误。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不论能力大小,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那就不仅是经济理论的谬误,完全不符合人性的特点,是彻头彻尾
的错误。

兰培君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三日修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3519650-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