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态补偿模式研究-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经济>>

区域经济学

>>

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态补偿模式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态补偿模式研究

发布:fgq5910 | 分类:区域经济学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内容提要:经济边缘地在自然生态上具有相对的优势,因此必须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分享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利益和效应,这是边缘地经济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内容之一。生态补偿既能保证生态生产的持 ...
扫码加入财会交流群


 内容提要:经济边缘地在自然生态上具有相对的优势,因此必须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分享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利益和效应,这是边缘地经济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内容之一。生态补偿既能保证生态生产的持续性,又能体现生态资源的共享和利益互惠,这既是公平性生态伦理观的体现,又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友好相处的体现,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投入型、效应型、预期型、综合型四种生态补偿模式,将为其实践操作提供思路和参考,实际上是构建了一个生态补偿机制的实现机制。  关键词:边缘地,生态补偿,模式,研究
  经济边缘地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特殊区域,由于其落后,于是出现了“污染后”和“后污染”的区别[1],使其在自然生态上具有相对的优势。因此必须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分享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利益和效应,这是边缘地经济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内容之一。
  生态补偿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德国1976年开始实施的Engriffsregelung政策,和美国1986年开始实施的湿地保护No-net-loss政策,生态补偿对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生态补偿包括两个方面:对资源使用、破坏生态的赔偿,和保护、培植生态资源的利益补助,是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条件下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手段和措施。《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就提出:要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立遗传资源惠益共享机制 [2]。如何确定生态补偿额度是其核心和难题,在实践中可以从生态资源保护或污染治理的投入、生态资源的效应、预期投入或效应三个方面入手,或者把前三者结合起来,于是形成了生态补偿的投入型、效应型、预期型和综合型四种模式。
  一、 投入型补偿
  所谓投入型补偿就是根据生态修复与生态保护过程中的各种投入作为补偿的基本依据,确保生态保护者的物质利益及当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生态保护的核心是增加自然的承载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和持续发展。其工作内容包括三个层面,相应地,投入也包含在这三个层面之中。⑴生态正常运行的护持。即确保现有生态设施发挥作用、现有生态资源发挥效应所需要的各种投入,如安康市2000年工业废水排放处理的运行费用就达89.4万元[3];胡新伟等人的调查显示,“1996年以来,为了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全市先后关停了100多家污染严重的‘十五小’企业,年削减废水排放量2000多万吨、COD2.5万吨;投入3亿多元综合治理废水污染源计280多家,削减COD排放量达75%以上,确保了水源区90%以上的地表水功能区断面水质达到功能区化的水质标准。”[4]⑵已破坏生态环境的修复。破坏生态的修复一靠自然力量,二靠人力强制。但由于自然生长运行的规律,使得已破坏生态本身的承载能力就低下,其自我修复能力也就弱,因此需要人力强制修复,如水土流失、沙漠化需要外力修复、培植等,相应地也需要大量的投入,如污染治理等。以汉中、安康两地的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投资为例,以汉中、安康两地的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投资为例,汉中市2000年44个项目投资完成4295.8万元(10页)、2001年74个项目4360.1万元(10页)、2002年62个项目3651.1万元(10页);安康市2000年479.4万元(59页)、2002年783万元(59页)、2003年1213万元(47页)、2004年2623万元(55页) [5],如此巨大而经常性的投入必须得到外在补偿。⑶生态培育与开发。生态资源开发就是要让其发挥出经济效益,这种效益既可能来自于生态本身,如良好的自然生态,会使生态旅游收益增加;又可能来自于对一定生态资源的消耗,如伐木造纸带来的经济效益等。前一种情况需要有很好的开发与维护,如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第一期工程投入就达1099亿元[6];而后一种情况则需要通过不断培植新资源对消耗资源进行实物补偿。这些都是需要投入的,即使栽一株树,也要有树苗的培植、购置、栽种、护理等资本和劳动投入,这些投入跟前两种投入的情况一样都是生态保护的成本,应该得到相应的补偿。这种投入的补偿可以用下式来确定:生态价值补偿总额 ,即由生态开发的成本和平均利润的总和决定。由于生态效应既存在于本代人之间,又存在于代际之间,既有当期效应,又有延期效应,因此其成本 ,其中 表示生态的当期效应成本,而当期效应成本 ,其中CL1为污染者或环境破坏者的生产成本和污染治理成本之和,即CL1=Cpr(环境破坏者的生产成本)+Cx(环境破坏者的污染治理成本);CL2为环境污染给他人或社会带来的直接损失;CL3为环境污染给他人或社会带来的间接损失。 表示生态的延期效应成本,其存在有三种情况:一是污染治理一次性投入:CP=Ck,即由投入的治理成本Ck决定;二是污染治理等成本投入: ,其中Ck是每年的固定投入成本,r是利率,n是投入年限;三是污染治理不等额投入: 其中CP1、CP2、CP3…CPn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到第n年的治理成本投入。任何一个项目或生产,只有投资净收益大于或等于生态补偿金额才可以进行投资和生产。而 则取决于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7]
  当前的生态投入机制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过分强调污染、破坏生态的修复投入,而忽视了对较好生态的护持、培育与开发,以及保护生态的当地居民的经济利益,从而出现了为引起社会高度重视和支持,把好的生态也人为污染;或者闲置各种污染治理设施,使其流于形式,不发挥任何效应。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由于运行成本庞大、技术改造不到位、管网设施不完善等原因使十堰市的许多污水处理厂“晒太阳”,甚至沦为“排污厂”。[8]因此补偿既是确保生态保护与生态生产的价值和实物补偿,实现其再生产,又是体现生态资源分配上的公平性,通过成本补偿,使生态资源的有益外部性收益转移给生产者或护持者,形成资源与利益的互惠互享机制。
  二、效应型补偿
  所谓效应型补偿就是根据生态资源所发挥的效应,或者以没有该生态资源将会带来的损失来确定生态补偿的额度。在无法确定投入成本或生态资源效应远远大于投入成本的情况下,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生态资源的效应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经济效应、健康效应和生态平衡效应。
  1、经济效应就是一定生态资源对其利益相关者直接或间接带来的收入增加,如生态旅游收入、天然氧吧经营收入、绿色食品带来的超额利润等都是生态资源的经济贡献(注意:此处仅仅指一定生态资源的纯经济效应,应把其中所包含的资本报酬、劳动报酬等成本和合理的利润减掉)。当然还包含一定的生态资源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减少,即负损失,也就是收益的增加,如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1997年统计,仅每年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40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8%。生态破坏导致的自然灾害损失仅1998年就高达3007亿元;1994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值约为4201.6亿元。[9]根据李善同的研究,水平年北方受水地区的缺水经济损失占其GDP的22.9%[10]。如果一定的生态资源使这些损失减少,甚至消除了,就应该给提供和维护这些生态资源的主体给与生态补偿。
  2、健康效应就是一定生态资源对人的健康甚至生存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⑴丰裕、优质的生态环境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甚至能延年益寿,反之则对人身心健康产生危害和影响。
  ⑵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净化环境(空气),减少疾病的发生,反之则使人的疾病发病率提升。例如,由于环境健康问题“沈阳市约40%的儿童血铅含量超标(2000年),在深圳、香港、湖北、江西这些地区,影响生育能力的重要致畸物二垩英类化合物已在市售牛奶、母乳中检出。天津市严重污染的蔬菜地土壤中汞含量超标98倍。”空气污染使呼吸道系统疾病发病率升高,如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据世界银行初步估计,如空气质量能够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每年能避免约178,000例过早死亡。”[11]这些疾病的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也就减少了,通过收入的财富效应,相当于人们的收入增加了一个相同的数额。
  ⑶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之上的,当人们的生产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进而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人们的消费方式与结构就会发生变化。在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下,当代人已经完成了为生存、为利润而生产,达到了为健康而生产的阶段[12]。生产方式和生产目的的转变,使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随之而改变,特别是在收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人们对绿色产品的购买意愿大大增强,据调查,当家庭人均月收入在300元以下时,即处于贫困或温饱阶段时,他们对绿色产品的购买欲望很小;而家庭人均月收人大于1000元时,则购买欲望显著增强,选择绿色产品消费的比例上升。[13]据《西方国家的环境会计》调查表明,67%的荷兰人、80%的德国人和77%的美国人表示企业的环保形象会影响他们的购买行为。[14]生态产品消费需求的增大,会带动其生产的扩大,在规模经济效应下,又会使其利润上升。不仅如此,在当前生态产品市场短缺的条件下,其价格比普通的商品要高,使其在正常利润下获得了一块超额利润(勉县的建兴油脂厂开发出来的双低菜籽油,属于国家认证了的有机食品,在德国可以以普通油的4-5倍价出售,在国内以普通油的2倍价出售,赢得了巨大的经济回报)[15]。这是由人们追求健康而产生的经济效应。
  3、生态平衡效应主要是指各生物物种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如食物链所揭示的物种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一种生态资源的存在就是一定区域生物资源的平衡,反之则不平衡,会带来连锁反应,导致一系列的恶果,如过度采伐导致水土流失,洪水泛滥,甚至会出现像恩格斯所描述的遭到自然报复的“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的情形。[16]布罗日克曾指出“不仅生活环境中生态平衡状态的破坏将威胁到人的生存,而且生活环境中的社会因素的平衡状态的破坏,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的平衡状态的破坏,也将威胁到人类的生存。”[17]
  三、预期型补偿
  预期型补偿是指一项生态资源的补偿依据于该资源消耗或培植,在未来进行实物补偿或实物消耗时所需要的成本或能发挥的效应。具体来说,包括两个层面:
  1、预期成本补偿是指一项生态资源的补偿依据于该资源现期消耗在未来修复或生产相应替代品所需要的成本。假定某一项生态资源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并且其生产成本为零。假定社会每年对该资源的需求量为D,而资源的总量为S,那么该资源的使用年限就是T=S/D年,到T+1年时,我们要么对该资源进行修复以保证仍然能满足每年为D的需求量,要么就生产一种新的替代品。假定生态修复的成本为C1,那么在当期的交易中就应该把该成本包含在价格中,也就是说,当期的该资源消费者必须付出P0=C1/(1+r)T,即未来该资源的修复成本的现值,作为消耗该资源的生态补偿,也就是该期消费所应支付的资源价格。假如该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或者修复还不如生产替代品,即替代品的生产成本C2小于修复成本C1,那么就会出现大量的替代品,当期该资源的消费者必须付出P0=C2/(1+r)T,即未来该资源替代品的生产成本现值,作为消耗该资源的生态补偿。
  2、预期效益补偿。培植一定资源的动力来自于对它的利益追求,一项资源未来经济利益的现值只要大于当前的投入成本就会推动一部分企业或个人投资该资源。因此,政府只要通过政策杠杆把需要培植资源的生态效益转化为相应的经济利益,并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就可以激发人们的生态资源培植动力。但是,投入又分两种情况:一是有明确边界的投入,它能确知其投入成本,这实际上是前述投入型补偿的内容;另一种情况则是没有明确边界,也就是说无法确知其投入到底有多大,或在投入过程中未刻意记录其成本规模,那就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解决其补偿额度问题:一是成本虚拟,即根据相同或相似资源培植的投入成本确定;二是效应虚拟,即根据该资源预期的效应,换算成现值,再确定其补偿额度。例如,根据李善同等人的研究,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到2010年GDP增益将达到约6846亿元。(李善同:29页)财政收入总增益将达到840亿元。(李善同:30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环境的效益,2010年将达到389.98亿元,2030年则达到440.03亿元(李善同:310页)。以此效益估算为依据就可以确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保护的生态补偿额度。
  四、综合型补偿
  综合型补偿就是在确定生态补偿额度时综合地考虑成本、效应与预期三大因素,既要使生态保护的投入成本得以补偿和替换,又要使生态资源的供给者、维护者参与生态资源效应的利益分享。具体包括:
  1、生态资源终端使用者的支付额度确定
  生态资源的终端使用者,从区域上来说,既可能是生态资源的生产区,又可能是消费区或效应发生区(生产区与消费区或效应发生区分离);从功能上说,既可能是满足了居民的生产需要,又可能是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要,还可能是满足了大家的公共需要;从效应上来说,既可能是生态资源的消耗,又可能是对生态资源的培植,还可能是生态资源本身效应的自然发生。总之,都是生态资源效应的享受者。根据收益与成本对等的经济学原则,必须支付相应的费用作为生态补偿基金。具体包括生态资源生产与护持的成本补偿;生态资源使用的利益和利润(或损失减少)分成;生态资源公共效应利益的财政转移支付补偿。也就是说生态资源终端使用者的支付额度,作为生态补偿基金的总供给,由三部分组成:投入成本补偿金、利益分成补偿金和公共效应的财政转移支付基金。
  2、不同位势区的补偿利益分割
  由于资源禀赋的不同,不同区域在生态资源拥有量上的地位也是不同的,因而其利益分割也就不同。其中,生态资源效应发挥区主要是资源利用问题,重点发挥生态保护上的节约作用;生态资源供应区(生产区)主要是保护资源问题,重点发挥生态保护上的培植、护持与开发作用。生产是消费的源头和基础,因此,生态资源供应区在补偿基金的分割上也应处于优势地位,获得较多的补偿金额。
  3、生态资源供应区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补偿利益分割
  生态资源供应区的利益相关者较多,有破坏、使用生态资源的支付主体,有保护、培植生态资源的受益主体。这里主要探讨受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割问题。受益主体可以分为三类进行不同的利益补偿: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和必要的奖励津贴,体现出生态保护行为的有偿性和环保劳动的鼓励性;投资者获得利润,并在资本获取(贷款)等方面享受一定的优惠;公共利益主体(政府是集中代表)把生态资源的公共效应利益补偿金集中起来,以投资基金或生态投资奖励基金的形式投放出去,确保生态资源的存在和增长,及补偿基金本身的保值与增值。
  生态投入补偿实现了生态生产的持续性,生态效应补偿实现了生态资源的共享和利益互惠,这既是公平性生态伦理观的体现,又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友好相处的体现,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投入型、效应型、预期型、综合型四种模式,为生态补偿的实践操作提供了思路和参考,实际上是构建了一个生态补偿机制的实现机制。
  参考文献
  ⑴西部生态经济开发的利益补偿机制,社会科学辑刊,2005/02;
  ⑵论资源价格地实现机制——兼论资源的转移定价模型,社会科学辑刊,2006/03;
  ⑶西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选择及其比较优势分析,开发研究,2004/04;
  ⑷西部生态支柱产业的制度构建,环境保护,2005/13;
  ⑸西部生态设施投资增长的机制构建,生态经济,2006/04
  ⑹生态经济开发的运行机制探析,求实,2005/05;
  ⑺西部经济发展的生态学模式构建,社会科学家,2005/04;
  ⑻确定创造商品价值劳动范围的一个新视角,理论导刊,2002/08;
  ⑼关于流通领域劳动价值问题的思考,理论探索,2005/03;
  ⑽全球化视野下两制关系的新认识,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4/01。

作者: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教授 胡仪元 来源:国研网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692094-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