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

人大经济论坛

> 经济学
  • 大数据如何改变医疗

      医疗行业会变得越来越聪明。未来,患者通过云端储存的大数据在家就可以获得治疗,医生的工作效率也会提高。企业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哪些作用?在飞利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万豪敦(Frans van Houten)看来,企业能用云技术将健康平台上所有的智能互联产品的数据整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抓住市场增长机遇。    C:智能医疗的发展给医生和病人带来哪些改变?   H:未来,所有的健康产品不再单独存在,而是通过云端相连。智能产品将给医疗机构和个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比如,医生可以通过云端实现远程医疗。现在,已经有很多产品连接到IT后台。例如,通过智能医疗,我们可以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把这些数据与后台相连,通过实时监控、比对和云监控,提前7个小时预警,以避免患者突发性心脏病的发生。在医疗领域,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在临床决策、质量监控、疾病预防、远程治疗等方面都将发挥巨大作用,在提高医疗效率、改善医疗效果的同时,也将有效控制成本。未来,这样的互联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所有的终端或设备应该具有兼容性,即便是不同厂家的设备也可以实现互联和对话。此外,企业还要注重患者数据和隐私的保护。    C:你如何看待中国的智能医疗发展前景?企业可以抓住哪些机遇?   H:正在急剧转型的中国社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速度和规模都很罕见。然而快速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加大了慢性病的风险因素。中国的慢性病发展状况可以概括为“发病增长快,疾病负担重”。目前,慢性病死亡占中国居民总死亡原因的比例已上升至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疾病总负担的70%,给医疗系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除了慢性疾病的治疗,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健康管理”,即在疾病的早期,甚至还没有发现疾病的时候,增强一个人的健康意识,通过改变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提高预测、预防慢性疾病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保持健康。针对这种趋势,企业有很多事情可做。例如飞利浦现在正在研发的“个人健康管理系统”(Personal Health Management),它可以成为医疗系统管理慢性病患者的基础工具。该系统拥有供医务人员和病人使用的两个客户端,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实时沟通,从而帮助医务人员更高效地管理病人,并使病人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健康服务。    C:现在有一些企业正在推动影像设备数字化。未来医生通过病人的数据分析就可以实现疾病的预测,但是数据采集的核心在医院,对于这个问题企业应该如何解决?   H:企业可以积极参与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帮助当地政府和医疗机构实现医疗信息的采集、存储、整合及分析应用,从而使医院、管理部门能全面掌握当地居民的疾病诊疗和健康状况,帮助医院提升诊断水平和医疗质量;使居民能获得更方便、快捷的医疗健康服务;促进当地医疗资源的分配更合理、更经济,从而提升区域的整体医疗保健水平。    C:关于大数据,有人认为这是华而不实的。在医疗领域,你认为大数据的应用有意义么?   H:有一点非常有趣,所谓“大数据”根本属性未必一定是“大”。整个国家的健康数据,应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通过这个数据的挖掘可以识别一些宏观趋势。但“大”并不是“大数据”的唯一属性。针对个体患者而言,数据未必要在量上求“大”。医生做诊断,其诊断依据来自一些数据,包括医学影像、化验报告、患者病史、基因组等,如果我们把这些信息有效整合起来,可以为某个患者做出诊断。如果医生将类似患者数据进行比对,对诊断环节也很有价值。大数据在帮助重塑和优化个人健康管理方面也拥有独特优势,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为人们提供整个健康关护周期的全方位关护。

  • 浅析网络会计安全问题及研究对策

      【摘 要】随着网络不断的发展,网络会计安全问题成为阻碍网络会计发展的重要因素。这里将根据法律、技术以及企业管理等多方面提出网络会计安全问题的研究对策。   【关键词】网络会计;安全问题;研究对策   网络会计的安全问题相当于喉中的“恶性肿瘤”不管你的消化系统功能有多好,再营养丰富的食物都没办法咽下去,且只能通过“导管”来维持生命。这通俗易懂的比喻是业界人士最关心的问题,目前,网络会计发展的瓶颈――安全问题,它折射出人们的愿望,希望网络会计在未来的发展,能摘除“肿瘤”,建立一套安全的网络会计系统。   一、网络会计安全的现状分析   1.网络会计安全问题的表现   目前,我国的网络会计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网络会计依托的是互联网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IP与TCP协议,是以广播的形式来进行转播的,转播中经历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网络转播中可能会存在泄密、篡改等安全风险,难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2)网络会计将支持电子商务,而电子商务有涉及到许多的电子货币和电子单据,所以很容易受到不法的攻击。(3)网络会计的部分操作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网络攻击,对于企业使用者来说,如果内部控制不严格、使用划分不当,很容易造成信息流失。(4)推行网络会计后,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将实现一体化,企业在经营上完全依赖网络系统,如果企业对网络维护水平不够或疏忽管理,网络系统一旦瘫痪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2.网络会计安全的危害性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会计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非法财产,其手段及其多,有非法转移电子资金、通过网络散布病毒等有害程序、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设施等。由于在日常生活中,过度的依赖网络加上计算机本身的脆弱性,使得网络会计系统一旦遭到病毒的破坏或黑客的破坏,系统将无法正常运行,从而使企业人员也无法工作,还有可能造成系统的瘫痪,这对于企业来说,那也是致命的打击。   二、网络会计安全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企业局域网的会计电算化已不能满足会计核算动态性的要求,基于Internet网络会计的产生,以成为会计发展的最新领域。由于网络系统的通用性、攻击工具的易用性、协议的开放性以及病毒的存在等,使得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制约网络会计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1.会计信息数据的丢失   会计信息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管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是对会计信息的最低要求。造成会计信息数据丢失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四大点:(1)系统软、硬件的故障。(2)人为的失误和有意的破坏,造成数据篡改或丢失。(3)在进行操作时突然断电或在磁盘坏境中磁盘被磁化从而造成的数据丢失。(4)一些非法用户侵入或数据在传输中被篡改,造成的信息不安全。   2.企业资金结算的安全问题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在网络中进行的财务活动也越来越多,同时也面临着资金结算的安全问题,一些非法用户侵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传输非法转移他人的电子资金,还有就是通过盗取密码盗窃存款,使企业面临资金安全的问题。   3.计算机病毒侵入造成无法正常运行   计算机病毒可以任意破坏计算机里的数据、程序,还极大可能的破坏硬件设备。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关盘、磁盘、电子邮件和网络传播。病毒的传播范围极广,破坏性极大,隐蔽性极强,对电算化信息系统以及远程网络传输的安全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三、网络会计安全问题的对策   1.构建安全保障体系   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来进行安全保障系统:(1)采用防火墙技术。企业需建立会计数据防火墙,在企业内部对外公开信息网络和财务网络需设立一道屏障。(2)采用数据加密技术。采取高效的数据加密措施可以使破坏者不能修改及了解敏感的信息,如果重要的信息被盗取,也不至于造成泄密。(3)身份认证。认证技术被广泛用在局域网络、广域网络和各种应用系统。基于协议的CA认证技术安全极高,所以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得到了大量的广泛应用。(4)恢复和备份。对于网络会计来说,网络一旦受到威胁,数据资料就面临丢失,因此,为防患未然,对数据资料必须做到准备份和热备份。   2.从法律和政策上进行保障措施   在我国,从1986年就制定并颁布一些有关的网络会计安全的法律,但严格的说,还没有专门的网络会计法律。希望在今后建立“网络会计准则”、“电子商务法”在规范的网上交易,同时还需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建立“数据保护法”和“网络会计安全法”等一些法律法规,使网络会计在法制化轨道上健康的发展。   3.增强企业内部管理   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其中包括安全保密制度、内控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操作制度、人员管理制度,对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都需要有一定的保障作用。同时还需增强对会计信息化系统使用相关人员进行教育。系统使用人员或系统操作人员需要树立安全意思,加强网络理论知识、通讯和计算机的学习,同时还有提高业务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自觉地遵守操作规程和操作规章制度,不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不用盗版软件,以防病毒的侵入,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在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   四、结束语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促进网络会计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但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不可忽视。我们看到它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网络会计的安全问题。如果没有网络会计安全就没有网络会计,所以我们必须解决网络会计的安全问题,使网络会计更安全的发展,从而在全球一体化中发挥它所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王佳宁.网络会计安全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5):198-198   [2]李丹.探究网络会计在我国的发展[J].卷宗,2014(8):239-239,240   [3]王萍,田静.企业网络会计电算化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3):42-42,38

  •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八大亮点解读

      日前,中央印发了有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工作意见,此举意味着,农村土地改革进入新阶段。对此,参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研讨的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土地管理系教授严金明对此政策进行了解读。   本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提出,将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金明认为,改革的一大背景是现在土地增值收益中,农民得到的补偿总体来说偏低,好多地方农民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   因此,这三项制度对农民来说,是利好政策,这意味着,农民的权益能得到更好保障。此外,农民能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之中、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之中分享到更多土地的增值收益。   同时,解读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意见,严金明认为有八大亮点。   亮点1:探索多元的土地征收制度   探索多元的土地征收制度,这是由中央高层在文件规定里首次提出。严金明介绍,目前我国的征收制度基本上是按照土地管理法来实施的,在土地征收的方式、补偿的标准方面,基本上全国法律规定是相同的。比如说,征地补偿标准,土地管理法规定了给农民补偿的具体标准,即土地补偿费和土地安置补助费,这两块加起来,不超过土地前三年平均产值的30倍,这是法律规定的标准。   但这个标准在很多地方很难实行,已经名存实亡。全国区域差异很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土地本身区位性很大,如果按照农业种粮的用途进行补偿,就存在着很大争论。严金明表示,全国一些地方都在探讨各种方式,如提高补偿标准、市场化补偿、自征自用、留地安置、入股分红等。国家这么大,提出多元、多方面的探索,这是一个实事求是、符合实际的创新,有利于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保障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权。   亮点2:宅基地可自愿有偿退出   严金明表示,以前宅基地一般是不能流转的,以前即使退出,宅基地一般也没有“有偿”,退就退了,视为放弃。现在有些地方违背发展规律,超越发展阶段,在城镇化过程之中,农民有的“被上楼”,“被上楼”就是强制农民退出宅基地,有些农民其实是不情愿的。而现在提出宅基地可自愿有偿退出,这是一大亮点。所以,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为此,尊重农民自行衍生适合他们需要的土地制度,依法、自愿、有偿、平等,顺势而为。   亮点3:探索制定土地征收目录   按照宪法和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征收农民的土地。但它的前提条件一定要注意是公共利益。实际上,现在的一切建设,无论是公共的,还是非公共的,都是走的征地。   然而,即使一般认为是公益性的教育、医疗、卫生,现在的情况也发生了改变。比如有的是盈利性的贵族学校,有的是高收费的幼儿园,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教育,就不能说也走征地这个方式。还有像针对高收入群体的高收费医院,这一些可能就要排除在土地征收范围之外了。   严金明表示,制定了土地征收目录,未来的征地范围可能要缩小,征地的目录将来要确定它的原则,确定制定征地目录的具体方式和方法,列举出具体哪一些属于征地范围,这样就会比较明确了。   亮点4:可复制、可推广   这次的改革不是就改革谈改革,不是就这个地方谈这个地方,而是试点做出来的经验要具有可复制性、可推广性。因此,严金明认为,相对于以前仅在部分区域或地方开展的改革,本次试点的示范性会更强,影响效果会更大。改革成功的经验就会为《土地管理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亮点5:更高层次提出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   严金明认为,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权同价不是首次提出来,虽然一直都在提,一直都在沿着这个方向努力,但一直没有改到位,一直没有实现。本次以习近平总书记为组长的深改领导小组,从更高层次提出来要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这就为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亮点6: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严金明认为,现在征地矛盾很多,一些地方冲突很大,社会影响恶劣,在新闻报道中屡见不鲜。而征地纠纷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在利益平衡、利益分配等方方面面,不公开、不透明等。   因此建立社会稳定的风险评估很有必要,比如征这块地,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要评估会不会带来风险,这也是为了杜绝征地拆迁事故频发的一个新亮点。   亮点7: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   严金明认为,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其实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为此就必须“摸清”农村土地制度现在存在哪些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解决问题。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关键是土地收益分配的合理化问题,目前社会分配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公平和正义成为分配制度改革的原则和目标,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是收入分配里的一个重要领域,存在不少问题,改革十分迫切。   善用底线思维,就是这个“摸索”的过程需要守住底线、防患于未然,才能掌握改革实践的主动权。现在底线已经明确,就是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条底线”都很重要,但“农民利益不受损”这条底线,尤其需要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绝不能依靠权力突破这条底线,这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能否向纵深推进的一大关键。只有这样,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才能得到农民的理解和支持。   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以前也说过,不是没有,但是这次改革试点把它作为这个方面的一个大原则,更加强化了问题和底线意识,是一大亮点。   亮点8:允许试点地区在试点期间暂停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严金明认为,以往很多改革,都是在现有的法律基础之上去改的,但大的改革很可能就要突破现有的法律法规,这是以往改革的最大难点,好多地方因此改革不下去。   这次提出来,试点涉及突破相关法律条款,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允许试点地区在试点期间暂停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条款。严金明表示,以前没有这样明确来说,也不敢说,允许试点地区在试点期间暂停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其实,安徽小岗村当年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和深圳当年的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就是在突破当时法律法规架构下进行的。   严金明认为,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不一定是已有的法律,而应该是法理,看是否符合法理的本质和法律的精神。改革就要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法律制度,应该鼓励勇于探索、大胆探索,允许探索中采取解决新问题、新情况的措施办法,以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为标准,少评论、少指责、少追究,并给机会允许改进完善。因此可以这么说,这次农村土地改革的力度更大,环境更宽松。

  • 养老金历史欠账何解

      近日来,有关养老金的话题成为热门话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表示,现在的“五险一金”已占工资总额的40%至50%,多地2015年社保缴费标准继续上涨,加重企业和个人负担,但专家们则认为因为存在巨额转型成本,缴费率无法下降;即使有如此高的缴费率,有关报告也显示,2023年城镇企业职工含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将出现收不抵支情况,2029年累计结余将耗尽,2050年累计缺口将达到802万亿元,占当年GDP的91%。   中国企业和个人承担着高昂的社保费率,但结果却仍然这么悲催:不但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很低,替代率仅40%多一点,低于国际警戒线,而且还有领不到养老金的风险。这是怎么回事?问题出在哪里?解决的出路又在哪里?   20世纪末,我国进行职工养老保险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快筹集资金,给那些无法依靠企业的已经退休或正要退休的职工发放退休金。养老保险制度将职工分为“老人”“中人”和“新人”,三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养老金政策;养老金账户实行统账结合,即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统筹账户实行现收现付,将“新人”缴纳的钱立即支付给已经退休的“老人”,通过这种办法解决众多嗷嗷待哺的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的职工退休金;而个人账户则实行积累制,退休时由权利人分期领取。制度设计看起来没有问题。   但这次改革并没有彻底解决职工养老金问题,不过是把当时的问题推给未来而已。制度实行的时候,已经退休或马上退休的“老人”从未缴纳养老保险金;那些工作一定时间的所谓“中人”,在参保前也没有缴纳养老保险金。他们未缴纳的部分,被制度设计为“视同缴纳”。   在改革中,不断有企事业职工,按照“视同缴纳”的政策参加社保。这种“视同缴纳”的部分,数额极其巨大却并不真实存在,是国家的欠账,应该由国家予以补充、充实。但是,国家不但未进行补充,反而将补充的负担强加给参加社保正在缴费的“新人”。   高缴费率、低替代率和挪用个人账户资金尚不足以弥补转型成本,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严酷的一胎化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提前到来的老年化社会,使未来的赡养率大为提高,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在增加,而缴纳养老金的在职职工人数却在下降,这必然使得养老金账户出现亏空或寅吃卯粮的事情。这个问题与转型成本的欠账叠加起来,有可能造成将来数十万亿元的支付缺口。   对于养老金未来的支付缺口,应该怎么办?   养老金问题的核心,是政府没有偿还历史欠账,而是将此责任转嫁给参保缴费者,转嫁给未来。所以,真正要为未来着想,为子孙后代着想,就不能如法王路易十五那样抱着“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态度将一切推给未来,必须立即正视问题,负责任地解决问题。   从目前来讲,一些被认为可能化解养老金风险的建议和打算,都不是负责任的态度,比如延长退休年龄和降低替代率。延长退休年龄既可以延长缴费年限,还可以缩短领取养老金年限。一根萝卜两头削,可以减少支付。但这是一种国家违约行为,并无正义可言。   在诸多化解养老金危局的建议中,已经形成一种共识,就是从国企红利中拿出更多的钱用于补充养老金账户。国企属于全体人民所有,全国人民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低工资高积累形成的国有企业,其创造的利润当然应该为全国人民的养老有所贡献。   目前国企上交红利不多,而且大多仍然是返还企业。国有企业成为管理者的禁脔,为全国人民的社会保障事业出力不多。所以,应该继续提高国有企业的上交红利比例,将其用于充实社保。由于国有企业已经成为利益集团的禁脔,采取这种办法必然要动利益集团的奶酪,引起强烈的反对,但是,为了而今缴费的人老有所养,为了子孙后代不致被养老压垮,改革国企,充实社保,是必然的选择,除此之外,别无良策。

  • 世界进入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

      一般而言,世界经济从里根、撒切尔时代进入金融资本主义时代,那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1970年。那时的世界基本遵循着“四化”方向发展。所谓“四化”指的是:经济格局全球化、经济制度私有化、经济运行市场化、经济管理自由化。最典型的特征是:放松金融监管所形成的“金融大爆炸”,它预示着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金融空转”导致实体产业融资难   放松金融监管使得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金融运行更加独立,这就是所谓的“金融空转”,而使得整个世界经济逐渐“脱实向虚”,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也随之不断弱化。从过去40年的统计数据看,全球实体经济增长4倍,但基础货币却增长300倍。全球流动性金融资产与全球GDP之比 1980年为109%、1994年为218%、2005年为316%、2013年为350%。   在此背景下,金融自我循环,金融期限不断趋向于短期化;而与之相伴的是:产业资本日益稀缺,金融资本日益强势。这是怎样一个逻辑?首先,金融自我循环的目的是金融套利,金融套利的资金期限无所谓长短,长有长的做法,短有短的做法,都可以套得相应的利润。基于人类之天性和金融之特性,期限越短、风险越小;期限越短、收益相对越高越吸引人。从而必然导致“金融短期化”。   金融短期化使得实体产业融资发生困难,尤其是需要大量债务周转的传统产业。因为,金融投资者不愿意把资金借给“使用期限长、回报比较低”的实体企业。这正是实业资本不断走向稀缺的重要因素。我们看到,1970年之后,大量实体企业自办金融,其核心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为本企业融资服务,并通过金融盈利降低自身的融资成本。比如,日本的主办银行制度;比如到2008年,美国的GE公司金融利润占到其总利润的50%。这恰恰是专业金融无法充分满足实体企业融资需求的体现。   实业资本的稀缺,衍生出另一个结果:金融资本强势。原因是,所有实业资本必须依赖金融资本获得成长,但能够支持实业资本发展的金融工具不仅越来越少,而且大量实业资本逃离实业,转向金融。所以整体而言,实业资本不得不越来越急切地求助于金融资本,这必然导致金融强势。 钮文新在伦敦政经学院发表演讲。   为什么金融资本主义时代会频频爆发金融危机?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世界各国看到的问题:一个国家没有足够的实业资本,经济金融化、空心化,就算你有强大的货币霸权也难以逃脱危机的厄运。实际上,过去40年,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不断提高。据统计:从1945年到1970年,也就是世界执行布雷顿森林体系期间,世界总共爆发金融危机39次;而1970年到1997年,世界总共爆发金融危机139次,而且44次发生在发达国家,99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为什么金融资本主义时代会频频爆发金融危机?我认为,危机的爆发领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货币危机、银行危机,也可以是债务危机等等,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投融资期限错配。什么意思?就是金融方向可以提供的资金期限越来越短,而实体经济资金需求的期限无法随之变短。就是说,短期的融资支撑长期的投资,必然导致重大风险。而许多危机都是这样发生的。比如,墨西哥金融危机就是典型的以短期国际借贷支撑石油投资导致的危机;起源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也是以短期国际借贷,支撑长期的房地产投资导致的恶果。      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八大趋势   这场金融危机之深刻,关键体现在它正在改变世界经济格局,使金融资本主义进入了其否定阶段。这方面的趋势已经显现。其具体体现:   第一,从理论上,人们开始怀疑“新自由主义学派”,这是支撑了金融资本主义40年的重要理论。甚至连索罗斯这样的金融大鳄也公开站出来否定“市场原教旨主义”。最近,他在《纽约图书评论》上还发表长文指出:继续采用市场原教旨主义和华盛顿共识的一套措辞和理论去统治世界已经行不通了,因为它们已经被过去的经济实践所证伪。   第二,奥巴马一上台就提出“再工业化”的主张,经过5年的努力,美国已经形成“新硬件”产业,机器人、3D打印等等一批新的产业和产品陆续问世。   第三,美联储在大规模QE的过程中,采用了“扭曲操作”,意在向市场释放长期流动性,以改变金融短期化的趋势。随之,美国股市大涨,而去杠杆过程迅速展开,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际上,去杠杆就是金融短期化的反向运动,是金融长期化的必由之路。   第四,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竞相大规模QE,并借此压低本币币值。表面上看,这是货币战争,是贸易争夺,但实际是通过压低长端利率,而为实体经济创造一个优良的金融环境。因此,它实际是国际实业资本的争夺。当然,本币竞相贬值的过程,也是劳动力价格相对下降的过程,这也为实体经济的成长创造了条件。   第五,美国通过页岩气的开发,成功压制了石油价格,这当然是为了“再工业化”而进行的努力。因为它同样大幅压低了工业成本。但遗憾的是:美国的中东盟友沙特阿拉伯正在不断上调输往亚洲的石油价格,这其中到底意味着什么?   第六,希拉里正式宣布竞选总统,刚刚透露出的、希拉里的施政纲领中,不提环境问题、不提碳排放问题,而专注于中产阶级收入的提高。什么意思?我认为,希拉里作为民主党参选总统将继续“再工业化”的进程,因为中产阶级是高级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而绝不是各色服务员。所以,美国吸引全球实业资本的计划还将继续。我认为,耶伦会加息,但华尔街的口风已经变了,把加息解释为“恢复到正常水平”。这和我一直以来的判断高度吻合,美联储最多会把利率提高到“正常低利率”的水平。注意:耶伦主导已经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但从不提及退出扭曲操作的事情。我认为,美国依然会执行有利于“再工业化”的资本政策,吸引全球实业资本投资美国。   第七,金融危机之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金融危机之后,针对中国等出口大国的各色反倾销案数量急剧增长,同时环保等非关税壁垒也在不断加高,包括碳排放税的征收。实际上,这或许意味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在开“倒车”。这方面的现象更多,比如,英国脱离欧盟的声音开始出现;比如,美国开始的TPP谈判,背叛在金融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形成的国际贸易体系――WTO;比如,希腊会不会退出欧元区?等等,一系列的现象表明,未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将被赋予新的内涵。   第八,最近,IMF罕见地发布报告指出:如果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经济中的占比过大,金融业引发的经济和金融波动的成本将超过经济增长的贡献。报告认为,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金融部门的发展已经露出过度的迹象。而实际上,美国、欧洲、日本、中国都在强调经济结构调整,调到什么方向?大体应当看到:发达国家经济需要“脱虚向实”――再工业化;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需要“重新找寻定位”。   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四大特征   基于上述现象,我认为,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势必呈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全球经济一体化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倒退,整个世界将在“新经济格局”的背景下找寻新的平衡。但在新平衡达成之前,金融全球化和国家本位利益最大化将形成更大的矛盾和冲突,各主要经济体对实业资本的争夺更加激烈。由此而演化出:低利率的货币环境以及货币贬值竞争势必长期存在。   第二,金融强势依然存在。在实业资本争夺的过程中,更多的金融手段将被利用得淋漓尽致,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定义下一个时代为“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而不是新工业革命时代的主要原因。但是,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不同的是:由于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金融将更多地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源,而金融短期化趋势将获得一定程度的“逆转”。   第三,发达国家在实体经济方向的投资增加,实体经济在GDP当中的占比开始回升,但进程缓慢,不会立即取代金融资本的利润强势。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原有的实体经济发生困难,难以找到新的定位。就算找到了新的定位,也会因为技术实力的差距而显得举步维艰,很容易掉进衰退的陷阱。   第四,金融资本主义时代是“债权债务不断扩张”的时代,而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则是“股权融资比例不断加大”的过程。这与这个时代必须修复传统实体经济、助推新的实体经济密切相关。尤其对于“新制造业”的投资而言,债务融资的风险与之风险不匹配,所以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一定是股权资本具有相对的主导地位,因此而推动新产业、新产品、新服务层出不穷。现在实际已经出现苗头,比如机器人、3D打印、可穿戴设备、传统消费品的个性化定制、物联网等等。   全球经济“新常态”三大表现   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上述特征恰恰吻合了所谓全球经济“新常态”的表述。   2010年初,第40届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如期举行。会上,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PIMCO)总裁埃里安(Mohamed El-Erian)首次提出全球经济“新常态”的概念,并引发与会者强烈反响。此次会议专门研讨了这个问题,并形成了会议的初步结论。具体表述分为不同的经济领域。   在宏观经济方向,会议认为,经济恢复缓慢而痛苦的过程,大多数美国人都在慢慢适应经济形势的“新常态”。现在,“新常态”经济增长缓慢已经变成大多数人的共识,但这恰恰是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更加强调实体经济增长的重要特质。因为,实体经济投资没那么简单,首先要看清方向,然后才有尝试性的投资,然后会出现投资热潮,很多年以后才会有成功和新的产业,整个过程中失败的投资比比皆是。所以,这个时代的经济增长一定是缓慢的。这完全吻合“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特征。   当然,这次会议上,美国白宫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则认为:美国经济不会出现这种“新常态”,实现快速增长的可能性犹存。那萨默斯为什么这样讲?我的理解是,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认知依然存在,金融恢复要比实业增长容易得多。原因是,烂资产变成新的钱,一分钟之后就可能产生赢利。   在金融领域方向,会议认为:金融体系不可能简单回归到危机之前,“新常态”的金融体系代表着“更低的金融杠杆与更多政府干预的结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宾塞解释说:“我们将会有一个非常不同的金融系统,它的‘新常态’将是被严格地监管,资本需求会很高,银行系统会更有效。”我理解是:所谓监管强化两大结果:其一,金融自由化时代被修正;其二,监管会更多推动金融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源。这不正是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特征?   在商业领域方向,会议认为:消费群体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商业环境也发生改变,全球企业界需要拨开“经济不确定性”之迷雾,思考在新常态中的定位,以适应这种变化。 我理解是:企业不只是思考,而是已经开始行动,“互联网+”、新硬件、新能源等等都是企业家在行动的产物。这同样符合我们对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经济特征的认知。   要树立中国经济学的权威地位和影响力   总之,2008年席卷全球的这场金融危机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危机,它已经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并开启了世界经济的一个新时代。这当然是中国的一次重大机遇。上一次机遇中国抓住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以改革开放为先导为中国铺就了坚实的工业基础,那么这次我们应当如何?我认为,中国首先需要倚重原有的工业基础和优势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巩固和拓展中国的实体经济优势。   首先要加快传统产业兼并重组,并着力于升级改造,更重要的是:第一,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都必须着力于商品定价方向的努力,为中国实业赢得更为宽阔的利润空间;第二,需要加快新型产业培育,尤其是“新硬件”方向的努力,尤其需要在如何获得中国成本优势方向下大力气;第三,趁此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转变之机,中国应当尽快着力于“新经济学理论”研究,并逐步树立中国经济学在国际舆论当中的权威地位和影响力,打破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理论和舆论霸权,同时通过回答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要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如何避开华盛顿共识,从而走向全民共同富裕――为世界指出一条新的、合作发展的共赢之路。只有这样,中国的崛起才有厚度,才能真正树立起中国经济之于世界的重要地位。

  • 规范杠杆市场 禁止非法配资账户

      近日,证监会发布并实施了《关于清理整顿违法从事证券业务活动的意见》,规范杠杆市场,禁止非法配资账户。券商人士表示,这有利于防止非法配资活动的死灰复燃,将非法场外配资、不规范的杠杆吹大的泡沫一点一点挤出去,大幅度防范金融风险。短期来看,不会对市场造成大幅度冲击,长期来看,有利于中国证券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随着行情逐渐回稳,市场恐慌情绪基本消除,投资者信心正在恢复,市场上再次出现为投资者提供场外融资、配资等宣传广告,非法场外配资再次“死灰复燃”,国信证券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出,对于卷土重来的非法配资活动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为避免市场风险再次爆发。

  •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正式开业

      7月21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上海宣告正式开业,预计将于2015年底或2016年初启动运营。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新开发银行是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有益补充,也将进行治理模式探索创新。金砖银行行长卡马特透露,有可能在华第一次发行人民币债券进行融资,补充储备资金。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由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五个金砖国家发起成立,储备基金为1000亿美元,用于金砖国家应对金融突发事件,其中中国提供410亿美元,俄罗斯、巴西和印度分别提供180亿美元,南非提供其余的50亿美元。

  • 顶层设计将出 国企改革大提速

      备受关注的国企改革出现更为积极的信号。记者日前从权威渠道获悉,目前国家正在加快制定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已经进入正式出台倒计时,方案包括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国资委的职责、央企的划分等内容,以市场化为主导的国企改革下半年将进入全面加速期。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向记者透露,随着方案的出台,国企改革的目标、步骤、方向、重点都将明朗化,国企改革将进一步加速。

  • 持平方:个股分化加剧 注意波段操作

      大部分券商认为,市场情绪修复,本周市场将延续震荡格局消化多方面压力,个股行情精彩但分化加剧,建议精选业绩和成长性突出的强势品种,适当降低仓位,减仓前期涨幅较大的个股,波段操作。   申万宏源证券指出,上证指数六连阳后将在4100点附近展开震荡拉锯。这是因为,PMI走低而CPI存潜在上升压力,政策环境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其次,政策扶持可能逐渐淡化,未来需要更多依靠市场本身的定力来决定未来的方向;此外从量能上来看,行情需要反复整理和修复,重回强势难以一蹴而就。   信达证券认为,在连续上涨之后,大盘短线难免反复震荡,上证指数短线可能围绕4000点宽幅震荡;“中小创”也会呈现一定幅度的回调。

  • 丰田在华面临失衡之忧

      在汽车市场整体增长放缓的环境下,日系车企却呈现集体回暖的态势。   其中,丰田汽车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丰田在华销量达10.06万辆,同比增长41.7%。从2015年上半年的整体销量来看,丰田在华新车累计零售销量为51.28万辆,同比增长10.1%。其中一汽丰田销售27.38万辆,广汽丰田累计销售19.77万辆,均呈现增长态势。   不过,看似大幅增长的销售数据一定程度上也与前几年丰田的不正常发挥有关,同时丰田在华的本土化战略“转身”得有些慢。更关键的是,丰田近期的销量增长主要是依靠小型车的拉动,但其曾经的“传统优势”中高级车型却在集体面临尴尬。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