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求助 两个关于经济学的问题

    一、为什么说国美如果主要经营文具用品的零售连锁,就不能较好地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二、张、王、李是某保险公司的三位业务员。公司为表彰他们的出色业绩,决定出资让他们去风景名胜旅游一次,可供选择的旅游胜地有西安、黄山、九寨沟。张过去到过黄山、九寨沟,这次毫不犹豫地选择去西安。王到过二次黄山、一次九寨沟,未曾去过西安,且公司所在城市到西安的路程更远,费用更贵,即公司出资额更多。但他非常喜爱黄山的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尽管也想去看看古城西安的风貌,然而王还是选择了利用这次机会三登黄山。李到过黄山,未去过九寨沟,但他更喜欢历史人文景观,便选择了去西安。三人都觉得自己的决定很正确、很合理,一周之后,都带着旅游的兴奋心满意足地回到了公司。(1)运用经济学理论解释为什么三人都没有选择去九寨沟?(2)设想王到过10多次黄山,未去过西安,今后又碰到案例中的所述机会,他仍选择去黄山的可能性大吗?(3)三人各自的决定真的都合理吗?

  • 《管理困境-科层的政治经济学》下载

    导言第一篇为何有科层市场失灵与科层解决办法:个与社会理性之间的张力讨价还价失灵:协调、讨价还价和合约投票失误:专制科层中的社会选择第二篇管理困境横向困境:分权科层中的社会选择纵向困境:计件工资激励与可信承诺科层中的隐性行为:业主、代理和团队科层中的隐性信息:机制设计的逻辑局限性科层失灵与市场解决方案:竞争能为科层创造有效激励吗?第三篇合作与领导能力合作的可能性:重复纵向困境合作的不确定性:惯例、文化和守诺科层的政治经济学:守诺、领导能力和产权跋:权略、理性与效率参考文献内容简介: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政治经济学的文献,使之成为科层组织中这两类文献之间的理论桥梁。本书的前三分之二部分说明狭隘的、新古典的组织经济学的观点是不有自然成立的。虽然科层之所以存在的经济学解释是它能纠正市场失灵,但是下属与上级的自利行为的内在逻辑不可能使科层像一部运行平稳、有效率的机器那样持久。相反,在社会选择理论,业主一代理理论以及激励兼容性的文献中,所描述的结论显示出内在逻辑不一致性。这使得人们不可能设计出一种激励——控制体系来同时规约上级与下属的自利性行为。对于具有其他良好特征的各种激励制度而言,总有一些人有“卸责”的激励——追求更狭隘的利益,从而导致在组织中每个人看来都觉得是无效率的那种均衡结果。

  • 《政治经济学》视频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 60课

    欢迎坛友们:来“现金交易版块儿https://bbs.pinggu.org/forum-2177-1.html”,出售原创、非商业公司或无版权的作品。论坛支持坛友们出售原创资源!现金交易版块儿需要您的参与!分享的同时希望您能获得应有的经济补贴。坛友们查看现金收支的方法:1、登录自己论坛账号,按照下图箭头提示点击“用户中心”:2、按箭头提示点击右下角的“现金交易”:3、按照上一步点击进入后即可查看我们在论坛的现金收支情况:喜欢学习的同学抓紧了,论坛陪你度过美好的大学时光。资源介绍:这个是北京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的视频课程,共60课,DS格式的(这个格式的好处是特别小,网上找个DS播放器安装一下就可以学习了),特别适合初学想自学的同学。如果你是上进的同学,不影响其他事情的同时,一个月内可以轻松学习完了。下载:[hide][/hide]声明:本课程版权归北京师范大学所有,仅提供大家学习使用,请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楼主和论坛不负任何相关责任。

  • [原创]政治经济学原理

    目录引论..1。第一章:论人类发展之市场运行..3第一节:发展的规律...3第二节:推论:规律的统一之人类发展的定性原理...5第三节: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与矛盾...6第二章:论人生共性之政府职能..6第一节:再论规律二:人生过程的共性表现之原动力的完善规则...6第二节:在现实发展中演绎——解决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及它产生的各种问题...9第三节:论人类发展的完善原动力的定量公式...13第三章:论社会哲学的完整统一之数学原理..14第一节:论人类发展中的一个特别现象:货币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人类社会中时时所流通的货币量的确定方式14第二节;论人类最终必然完善的社会政府的构造与运行原理之解决人类社会中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矛盾。15第三节:论社会哲学的完整统一之数学原理...17结语..18前言与本作计划本《原理》旨在由人类的发展去研究人类发展的根本原动力;再由其完善的原动力去演示解决人类实现发展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与矛盾,进一步推导出人类未来的完善社会,并使其达到精确的数学化。对此我的《原理》分为三章九节将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第一章通过归纳人类的总体发展提出我关于人类发展的结果与根本原因的假设观点与点出人类现实发展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与矛盾;第二章将用我提的出的关于人类发展的根本完善原因去解决人类现实发展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与矛盾并演示解释证明我关于人类发展的现象结果的正确观点;第三章将在此基础上去应的发展。说用以指导人类正确白了我的原理所写的只不过是关于构成这个世界千千万万个事件中的两个关于人生发展与人类发展这两个事件的完整因果关系的过程而已。而据我看来人类社会哲学其实也就不过如此而已,将在我的原理发表后而结束(解决了人类内部的一切问题与矛盾)。人类哲学所剩的任务将是一致对外:研究探索解释利用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怎样构造与运行的大统一理论为人类在这个世界更好生存服务。在此我想我最应该感谢老子,亚里士多德,乔答摩;牛顿,哈密顿,爱因斯坦: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弗里德曼,曼昆;洛克,卢梭,托马斯、斐杰逊,马斯洛,罗尔斯等等这些指导人类发展的一代代伟大先哲们以及一直都默默无闻的存在现实表现着的“市场先生”,他们都是我的良师益友。他们时时都在给我以智慧与勇气让我去完成他们的遗志也即我的理想。可以说没有他们,就不可能有我的《原理》。对于他们,我想千言万语还是套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最合适:“是的,我爱他们。但我更爱真理,而且永远如此-------。”-——杜书敏2006-5-17西安高新第一章:论人类发展之市场运行第一节:发展的规律规律一人类总是不断地探索、认识其所处的这个世界;不断地利用、改造它本身就存在的各种资源为人类在这个世界更好生存服务。除非人类将不存在,否则会一直发展下去。(人类发展的惯性规律)这展的规律我们可将一其简称为人类发惯性规律。即在于说明人类的发展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才是人类真正的发展。其实人类这一最基本的规律早在18世纪时马克思就发现了。在他一生所著的《资本论》全书的最后总结人类的发展史时是这样写的:他说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的探索、认识;利用、改造自然的历史。”这也基本就是我这一普遍规律了。其实这一规律在今天说出来就连五岁的小孩子也能够明白,但显然总是被人类忽视了。从人类早期认识利用水、火、石器、动植物等等这些地球表面浅显的各种物资为人类生存服务;到进一步认识利用铜、铁、煤、石油等等地球内部的各种物质为人类更好生存服务;再到进一步认识利用引力、电磁、核力、超导等等宇宙(这个世界)中更高深、更隐蔽的各种资源。从伴随着人类对这个世界认识的各种现象本质的发现、按照他们的构造与运行原理而发明、创造文字、火药、指南针等等到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电灯电话、汽车、飞机飞船、电脑、手机等等,今天越来越多供人类更好生存服务的各种福利。人类发展的这种自然惯性会停止吗?显然不会,除非人类真的要灭绝了,否则永远也不会停止。规律二人类存在发展的本质:延续在这个世界存活中的一切人均保持不断需求消费的状态;而其每个人一生所能需求消费到的一切,看来想仅仅依赖于他人的恩惠是显然不太可能的,其绝大部分还应出自于其自身的努力与自身努力劳动创造的交换,而且并总是与之成正比。(人类发展的本因规律)这一规律人们可将其简称做人类发展的本因规律,也可称人生发展的共性规律。因为人类发展是以人类必然存在的前提的,而人类存在有显然是以存活中的人为根本的。人类的发展说白了也就是持续在这个世界一代代存活中的许许多多个人的发展的集合而已(如果在此人们还不理解的话可以这样假设:抛开人们的生生死死,假设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一切人都是同时出生,并且最终同时死亡,那么人类的发展不就是人生的发展吗)。这就如同股票市场的总指数的发展是由构成它的许许多多的上市退市个股的发展的集合构成的一样吗?这一规律人们心里应该最清楚不过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实验品。正如马斯洛在他的《人本哲学》中所说的:“人是不断需求消费的动物”。看看吧!有谁每天能不吃、不喝、不穿、不住、不行等等呢?这些构成了人最基本的不断需求;而至于爱情、事业、自我人格实现、自由、幸福等等,这些更隐性的高级需求,可以说贯穿在人的一生当中。但每个人要想实现他一生的这各种不断需求消费能不劳而获吗?显然不能。不过人们也许还会说一些少数人——如古代时的奴隶主、封建贵族们以及现今还有靠上辈遗产生存的人,他们都是非劳动创造者但比我们每个人还都生存的更好呢?其实这些人都应该说都是靠剥削他人的劳动成果去实现的。在一个自然公平的社会中,如果不是这样,他们显然也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劳动创造而去获得。用一个最根本的假设将说明问题:假如这个世界上只存活着一个人,那么他的一切需求消费显然都应该出自于他自身的努力劳动创造。众所共知我们今天的社会大部分人一生的收入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其自身的努力劳动创造而获得的,就是那些独裁统治者也需要一定的脑力劳动吧,不是吗?劳动是每个人能否独立自由生存的基础,这一道理应该人人不言自明吧!规律三而相对于人们在其存活中总是各图其利、各行其是、自由生存的结果;其结果反而总能在不知不觉中更能有效地促进人类在这个世界更好生存的社会普遍经济福利。(人类发展的优势规律)至于人类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这一优势规律。它早在18世纪时就已经被亚当、斯密所发现。是他1776年所发表《国富论》的中心观点。而且与这一年美国的立国者们所签署的《独立宣言》不谋而合。美国的历代当政者都很好的去促进实践了它,今天美国的发达成功以及人类今天各国政府都在走自由市场经济就是最好的证明。自私自利、劳动分工、交换形成自由市场这些根本就是人类发展的特有天性倾向的自然结果,并不需要我们人为的去强求证明什么,只是我们在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时所发现了人类的这些特有本能而已。正如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论劳动分工的原因”中所认为的那样“它们是人性中某种倾向的必然结果,虽然是非常绶慢的和逐渐形成的结果。这是一种互通有无,进行物物交换、彼此交易的倾向,它不考虑什么广泛的功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存在了”这一规律一直是经济学的基础,也是的人类今天自由社会的基础。我不必再多说。至此我已经就人类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本因、优势方式叙述完备。这些也都为人类的历史与现实所验证,作为理性的人类也应该能够明白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到此人们是否会发现这三规律不只是在归纳描述人类以展的过去、现在表现,而对于人类发展的将来的也是如此,不是吗?只要人类存在,它们都是人类发展所表现出的永恒不变的规律。对此我们是否可以将人类发展的过去、现在、将来统一起来呢?来给人类发展的全过程——即从人类开始存在到人类最终灭绝,人类发展这一整体事件的全过程在时空中下一定性的结论。就如同人类给这个世界上的各种一直都在变化的现象所起的定性称谓一样。如苹果它即指刚结出的,也指成长成熟中的,甚至被你吃了一口或腐烂中的。人、猪、狗、树等等在时空中莫不如此。第二节:推论:规律的统一之人类发展的定性原理即人类发展这一整体事件的全过程在时空中(不论是过去、现在、及将来、时时刻刻中)都应该总是表现为这样的一种形态或称其样子‘a×b=-b×a创造需求自由均衡运行的市场a:存活中的人的不断自由努力劳动创造与自由需求消费。b:人类才能不断更快更好的探索、认识这个世界的本身及它本身的各种资源;不断更快更好的利用、创造出供人类在这个世界更好生存的各种普遍经济福利。这一公式是数学家哈密顿所发明的,据他认为可以用它来方便的表叙三维空间。不过在我看来用它把人类的发展、本因、优势方式统一在一体来表叙事件因果论关系将再好不过了。通过这一公式我可以更清楚的告诉人们:一切存活中的自由人的不断自由努力劳动创造与自由需求消费才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原动力(人是发展之本),没有自由的人们的不断地自由努力劳动创造与自由需求消费,市场根本也就不可能存在。市场从狭义上讲是指方便人们(买者与卖者)自由交易的场所,但在这里从广义上讲它应该是指人类发展这一事件全过程的定性称谓。就如同人类给这个世界中的其它发展现象所起的定性称谓一样,它不仅是指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定点的现象,而且更应该是指整个事件发展的全过程。如苹果它既指刚生出的,也指正处于成熟中的,甚至被你咬了一口腐烂中的等等。而自由均衡运行的市场不也就如同一个在时空中处于不断发展的苹果(人类发展)一样吗?构成他自身的每一份子显然都是均衡有效的(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是吗?自由均衡运行的市场表现出效率,实现社会中的一切资源福利的合理配置。这是市场经济学所追求的目标,人类今天世界各国都在走自由市场经济的原因。但显然我们今天的自由市场在其运行中并不总能有效。为什么呢?如果我说这是因为人类发展的根本原动力不完善所致,人们会相信吗?在这里我用这一公式统一提出了我关于人类的发展、原因、优势方式。并将其统称为自由均衡运行的市场这一定性的假设结论(记住在这一节我才提出我这部原理的中心假设论点)是否正确呢?这显然需要我能够用我的完整原因观点去解决了人类现实发展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与矛盾并最终能够完整的解释自由均衡运行的市场能够实现人类社会中的一切资源福利的合理配置,促进人类有效发展这一自然现象。这我会在下一章开始从我提出的关于人类发展的这一根本原动力出发在人类现实发展中去证实的。闲话我不再多说,不过在此我有必要先将人类现实发展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与矛盾作为一节在第一章中先表述出来。作为我在后面讨论解决它们时不至于太突然。第三节:人类现实发展中所存在的重大问题与矛盾其一:是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它包含有如下问题:资源垄断、贫富分化、阶级战争、能源危机等时有出现,自由、平等问题、教育、法治、税收问题、公有制与私有制之争问题、外部性无效率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我看来只要解决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它们就自然不复存在了。是否如此,人们先不要下结论,请先读完我的全书,也许最后就会说:哦原来如此。其二:是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矛盾。这一现象的出现在我看来应该与矛盾一有关,只要解决了矛盾一之后它也就解决了。关于人类发展中所存在的这些问题与矛盾,如果我再次说是因为人类发展的根本原动力不完善所致,人们会相信吗?对此请人们现在就进入我的下一章吧?第二章:论人生共性之政府职能第一节:再论规律二:人生过程的共性表现之原动力的完善规则在第一章中,我们已经发现了人们人类发展的根本原动力是因为存活中的自由人不断地自由努力劳动创造与自由需求消费的结果。但问题的实质是每个人刚出生来到这个世界时都并不能直接的去自由努力劳动创造与自由需求消费。而且即就是成年后能够自由努力的劳动创造去满足自身的各种自由需求消费。但也不可能永远的在这个世界地活下去。因此问题的实质很自然的将我们从研究人类发展的这一大事件中带进了去研究人生这一小事件中来(如果在此人们不理解的话可以这样假设:抛开生生死死的人们,假设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一切人都是同时出生,并且最终同时死亡,那么人类的发展也不就是人生的发展)。而根据人生这一永恒不变的过程共性(不论是过去人,还是现代人,甚至将来人),我们都可以很自然的将人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成长具备自由努力的去追求满足自身各种自由需求消费的自由劳动创造能力。显然每个人在其刚出生时,都是“无知性、空着手”的来到这个世界;都不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都需要先存活在这个世界的成年人的精心养育,不断地E=吸取各种现成的人类福利。如吃的奶,食物,穿的衣服等及更重要的是先人们积累的各种更好的在这个世界生存,认识改造这个世界的智慧等等。慢慢地成长,使其自身不断地强壮,从最初的几斤重的小人成长到一百多斤重有力量的大人;从无知变为聪慧起来。基本要在18岁左右,能独立地思维、独立地用自身的劳动创造去满足自身的各种需求消费时,才能算是一个真正属于他自己的自由人了。第二阶段:自由努力的去劳动创造以追求满足自身的各种自由需求消费。此阶段:很显然(在第一阶级的基础上)人身、自由、生命、健康是每个人能否独立自由地去劳动创造的基础;而其通过自身的努力、努力的劳动创造的交换从这个世界及与社会中其他成员的自由交换中所得到的一切东西占有支配权,很自然便成了每个人能否追求到满足他自身各种需求消费的保证。是不?但显然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永远的在这个世界活下去。第三阶段:死亡不再劳动创造与需求消费。正如美国的前总统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件事是永远不变的——那就是死亡与税收。”我不想知道他说的是那种税收。但我们显然可以肯定,每个人最终又都如同其刚出生时一样,在这个世界存活了几十年(平均70年吧)后又必然都会“无知性,空着手”地离开这个世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此乃人在这个世界走过完整的一生。这难道这不也就是自然给我们人类所制订的自然税——必然性的自然规则吗?不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以及将来人都显然永远无法改变的事实。不是吗?那么,现在人们是否应该明白了完善人类发展的根本原动力的完善规则是什么了吧?也即人类社会政府之所以出现并且一直都存在的根本原因及其根本职能是什么了吧?人们来共同设计统治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的公正游戏规则是什么了吧?看来自然早就为人类设计好了,只是我们人类总是很愚蠢:总是要经过同胞间长期的争斗、战争、鲜血才会一步步去反思、发现而被迫走向文明完善。现在我就将这促使人类发展的完善原动力规则公之于众吧!让人们自由地去辩解、判断,看是否正是人们所期望的、所追求的人类必然的完善社会政府的基石。看来构成我们理想社会的游戏规则应该是:规则一人类社会政府应该公正地养育每个持续的新来人,并将其教育成完全属于每个人他自已更具有自由创造性的自由人。(简称人生成长的公平养教环境)在此请注意:“并将其教育成完全属于每个人他自已更具有自由创造力的自由人”是指任何社会政府的当政者都不应该对人民执行所谓单一的统一思想的奴役教育,不论这个当政者把这种思想捧吹的是多么高尚或理想。其实那都不过是他们为了维护其他们阶级统治奴役大众人民的工具把戏而已。而这种把戏所道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其本国人民从小就失去了具有自由劳动创造的能力。人们应该坚决的反对不要让其达到控制人们思想自由的目的:而正确的教育应该是当政者应该不断的将全人类从其过去到现在发展中的各种对这个世界(绝对来说包括人类自身)的探索、认识、利用、改造的各种伟大思想看法与各种科技、经验方法而按照人类历史发展的顺序公平的编制在一起,让孩子们独立自由的去学习、选择、判断谁对谁错,开发心智,并在自己天性喜好的目一方面接合现实超越先人,形而上学更具自由创造性。毕竟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利用、改造的知识是一个不断在先人基础上持续发展升级创新的过程。这也就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区别,那些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科学家总出现在烽数发达国家,而诺奖总是这些国家的有获得的原因了。规则二人类社会政府应该公正地保护每个人的人身、生命、自由、健康与他通过自身劳动创造的交换从这个世界或社会其它成员的自由交易中所拥有的一切财物不受社会中其他成员的侵犯。(简称人生生存的公平法治环境)。在此应注意的是:“与其通过自身劳动创造的交换从这个世界或社会其它成员的自由交易中所拥有的一切财产”是指任何人所想拥有占有的一切财物都应该通是过其自身的劳动创造在不侵害他人的情形下去获得,不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这才是合法的。这意思同洛克与斯密的见解。规则三人类社会政府应该公正地执行每个人死后将其一切遗产皆收归社会政府公有,再将其通过司法公平拍卖自由流通于社会各成员之间。(简称人生单一的公平税收环境)在此请注意,“其一切遗产皆收归社会政府公有,再将其通过司法公平拍卖自由的流通于社会各成员之间”并不是指将社会中的一切资源财物从人们手中最终都收为国有,而是指任何人死后,政府将其遗产通过市场公平的拍卖变为其政府的收入——现金货币而已。其实这三规则人类今天的各国政府不都是正在这样做吗?有关养教、法治、税收等问题吗?但看看吧!有那一个国家做到了这三个高标准的要求呢?显然没有。就连最发达的美国也只不过是将前两个做的比较好,而欧共体将三规则都基本做到了,但他们没有分清界,在征收规则三的人生单一公平税外又对人生第二阶段存活中大征劳动税与消费税等等,其结果自然还不如美国的发展。至于发展中国家就别提了,没有一个规则能做到位,有的甚至在反其道而行,这也就难怪其落后贫穷了。至于市场总是失灵也就不足不奇了。而这三规则看来政府也只能永远的做到相对好,不可能做到绝对好。那么我提出的这三规则是否是正确的呢?从逻辑角度看,是用事实推导出来的,应该没问题,而且与现实相符。但这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它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指导人类发展。因此下面我将把这三规则演绎于人类发展的现实社会中,看是否能解决我在前文中所提到的人类现实发展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与其矛盾呢?如果能而且最终能达到解释我原理假设的中心观点——使市场能一直都处于自由均衡的运行之中,实现人类社会的一切资源福利的合理配置,促进人类的有效发展。那么它才应该是正确的,而不再单单是一种理论假设,而应该是指导人类发展的真理了。第二节:在人类现实发展中演绎之解决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及它所表现的各种问题显然建立在人生过程共性基础上的这三个规则。如果说人类社会政府真的这样做的话显然对社会中的每个人(一生)都是公平的,但其结果是否会是有效率的呢?也就是说能够实现人类社会中的一切资源福利实现有效配置,使我们的市场能一直处于自由均衡的稳定运行之中,促进人类持续高效的发展呢?下面我们来深入探讨:首先从规则一出发:人类社会政府应该公正的养育每个持续地新来人,并将其教育成完全属于每个人他自己更具有自由创造力的自由人。这一规则也就是说社会应为每个人早期都提供一个公平自由成长的养教环境。这在我们今天社会显然各国政府已经在做了。这用经济学的术语叫做培养本国的人力资本。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对一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至关重要,这已经被经济学家贝加尔与舒尔茨早就证实了,他们也因此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贡献而荣获了人类至高无上的肯定——诺贝尔经济学奖。今天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们早也明白了对这一领域的投入不但能促进社会公平,同时也会产生正外部性(社会效率),促进生产率,促进人类经济福利增长。不过政府在投资教育方面是存在许多问题的。其一:政府的教育质量(效率)低下。往往是当政者自己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意图而自制教材、公办学校,根本无法将每个孩子教育成每个孩子他自己更具有自由创造力的自由人。其二:政府投资教育的支出来源问题。以人类社会政府现在的收入来源方式(对人们的劳动创造或需求消费征税,无谓损失太大了)根本是无法满足对这一规则的投资要求的。。关于其一:教育的效率问题。应该从两方面来解决:一方面是教材选取的质量问题。我已经在解释我关于这一规则时谈过了自由思想的重要性了,它是人们成年后是否具有自由创造力的基础。这是今天发达国家的教育与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在结果是否有效率的最大区别了。另一方面是教育过程的质量问题。这个问题已经由可敬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用引进市场竞争的教育券方法解决了。他说“我们需要政府投资的教育,但并不需要政府管理的(公立)学校。”政府应该通过发放教育券的方式,将教育券发放给孩子的父母,让孩子的父母或孩子自己自由的去选择上那座学校的权力自由;学校应该如同市场中的私人竞争公司一样,由私人成立以盈利的方式通过高质量的教育竞争来吸引生源,然后用学生交的教育券去政府兑换现金,达到盈利的目的(私立学校)。美国在这两方面的成功就是实例,这是它一直发达的根本原因之一,我不再多论。至于其二:政府的收入来源问题我会在后面给出理想的答案的。在这里显然社会政府做好这一规则是促进人们在其成年后更自由、更具有自由创造力的基础,是促进人类发展最根本原因之一。这一根本原因我用字母m记之,即人类社会公正的养教体系。现在讨论规则二:人类社会政府应该公正的保护每个人的人身、生命、自由、健康与他通过自身努力劳动创造的交换从这个世界或与社会中其他成员的自由交易中所拥有的一切财产不受社会中其他成员的侵犯。这一规则也就是说社会政府应为每个都提供一个自由生存的公平公法治环境。人们应该更不陌生,其实在300年前洛克就在他的《政府论》两篇中就提出了。他说:“政府应该保护公民的生命权、人身自由权、健康权与财产权。”即他所提出的自然法中心,也即今天人权的中心观点。而其后经济学创史人亚当、斯密也在其巨著《国富论》中论司法支出中再此写到:政府的一个主要职能是“尽可能的保护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免于社会每一个其他成员的不公正和压迫行为的伤害的职责,即建立一种严格的司法行政的职责。”而他谈到“财产的侵害就完全不同了,加害者的利得常常等于受害者的损失”时,因此说“一个民事政府的出现就成为必要了”。今天经济学家们关于政府应该公正的保护每个人的产权的认同可以说是空前的一致啊!认为只有产权得到保障,市场才能运行,经济才会发展。但他们是否忘了人的生命、人身、自由、健康也同等重要,而且是前面的前提基础呢?没有人,何谈产权。就如同一个人明知自己会随时被他人杀害,那么他还会去努力去劳动创造吗?战争对人类的破坏就不言自明了。今天世界的大部分国家政府都有保护私人产权的法律。“保护产权是市场交易的先决条件。”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奖给在产权方面有深入研究的经济学家科斯,无不在说明这一规则是促进人类有效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但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社会政府怎样才能做好这一规则呢?这显然将我们带进了法学领域,只要读过人类历史的人们一定会发现人类社会在已往的大部分时间内,政府存在所解决的问题的中心大部分都是关于人生(成人之间)这一阶段的矛盾的。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专制社会再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所谓现代民主社会,但到目前为至还做的不怎么样。其一是法律的公平问题。即法律的制定应该对社会每一成员都公平;其二:是政府在做这一规则中的各种费用支出应由谁来承担的问题。是政府还是当事者自己。即司法支出的问题。关于其一有必须分为两步研究:一是法律条款制订的公平问题。人类真正公平的法律条款是什么呢?法学家们和大法官们确实一直在追求人类永恒、简单、万变不离其中的公正高效率的法律,但到目前为止,显然还是徒劳。反而倒是对一部分人有利,对另一部分人未必有利的片面性不公正的法律条款越来越多,且滞后跟不上人类发展的需要,简直成了人类自己给自己套上的枷锁,发展的束缚。如卢梭所说的:“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其结果是今天大众人民连法律是什么都搞不清楚了,至于犯法?怎么为自身利益辩护更无从谈起?。那么人类永恒简单,万变不离其中,公正高效的法律条款存在吗?存在,显然应该就是建立在人生共性基础上公正保护每个人都能自由生存的规则二,社会中的一切司法案件的最终解释权。这也许人们不理解,不过没关系,下面我将来解释。因为看看吧!古往今来,人类社会中所发生的任何案件无不是事件的最终结果,审案无不是追其事件发生原过程的真正原因,而结案无不是在弄清楚事件发生的真正原因的基础上,来由公正的旁观者法官来判断谁对谁错,谁应受到惩罚。再由事先全体人民共同制订的惩罚条款而判决;但再看看吧!而古往今来有那个案件发生的根本真实原因,无不是与人身伤害、自由、生命、健康有关呢?或者无不是与人们劳动创造的财产纠纷有关呢?再不就是与是两者的集合体有关呢?归根结底,其原因仅此而已,还有什么呢?也许人们还会说:那么政府之间、国家之间、公司之间、各种社团组织之间、及他们与个人之间的各种问题呢?是否超越了这一规则?没有,构成这些集体的最基本元素单位无不是个人吗?那些都是由个人在自由、自利、自愿、公平的基础上契约结合的结果。不是吗?它们都可以在规则二的基础上加以引伸而判决。至于惩罚的力度,应由全体人民共同投票制订,不过我认为关于人身、生命、自由、健康或劳动创造的财产单方面的侵伤应遵守对等原则,而对于两者集合体的侵伤应遵守加倍原则作为执法的标准,这样法律就不会存有任何漏洞了,任何司法案件法官们都可追其原因依此规则二为中心标准而去判决;但如果一个国家还是想制定需多法条的话,那也绝不能违背规则二,否则都是不公正的法。而任何人也都可以明白,什么是法,都可依此规则二为准则约束与保护自身的行为与利益。而这样的一个结果显然是把司法者——法官的权利极大神圣自由化了——即法官成了用这一规则自由的去解释度量一切司法案件的最终判决者了。这必然使我们必须去考虑这一问题的第二步:即关于一切法官在司法过程的公平有效问题。这就是需要陪审团与律师构成平衡力量的原因了。这也就是美国司法公平有高效的原因。我不多叙。而至于其二:政府做好这一规则中的各种司法支出费用。这显然应由政府承担才会对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公平。那么政府其收入的来源问题呢?这和前面规则一一样,作为人类社会政府的总收入来源问题我会在后面给出理想答案的。人类社会政府做好这一规则显然是促进人类有效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在此我将其记做字母c:即人类社会公正高效的司法执行体系。最后来讨论规则三:人类社会政府应该公正的执行每个人死后,其一切遗产皆归收社会公有,再将其通过司法公平拍卖流通于社会各成员之间。这一规则我将其简称为人生过程单一的公正税收环境。这一规则大众人民也许最不赞同,也许认为是最愚蠢、最不现实的。但我相信,经济学家们应该会最赞同的,因为经济学家们不是一直在寻求人类社会最理想的税收吗(即对社会每个成员都公平又有效率)?我认为最终最理想的就是这一税收。毕竟如果人类社会政府真的这样做的话(社会就这一种税收),我们活人将生存在一个无税收的社会之中。因为这种自然税相对于每个被征者本身被征收时已经不存在任何关系了(死人吗),况且每人一生一次在死后,故应该是最公平的。但它是否是最有效率呢?其实有先见之明的大经济学家凯恩斯在他的《通论》的最后一章“《通论》可能产生的社会哲学的总结”中已经证明是可行的。他认为“在征收遗产税的同时,相应得减少人们在存活中的劳动税与消费税,将遗产税作为政府的经常性开支,如教育、司法支出等。不但不会会减少一国的财富,反而应该会增加”。不过我还是希望和人类今天的经济学家们一起去推论证明应该会更好。因为人类社会经济福利总产量的增长是由人们劳动创造与人们需求消费共同决定的。人们只努力劳动创造而不充分需求消费是不增长的,必然出现生产过剩需求不足危机;而只想充分需求消费不努力劳动创造而显然也是不可能的,必然会出现社会总生产不足危机,人们缺衣少食。只有当两者一直处在动态的自由均衡中,社会经济福利总产量才会如同江河之水一样逐渐持续流动增长。然而总观人类社会今天的税收情况,不是对人们在其努力劳动创造中征税,就是对其充分消费中征税,其结果总是存在无谓损失,市场自然难于一直处于自由均衡稳定的运行之中了。但人类社会政府显然有不能不没有收入来做好前两个规则来保护其市场自由运行。如果人类社会实行规则三:这种单一的、每个人一生一次的、并在死后与当事人已经无关(死亡)的自然税收,其结果会怎么样呢?因为人们总是会对激励做出反应,看来它必然将促使人们在其活着时,确切的说应该是在人生的第二阶段:每个人独立自由生存中,一方面:它应该不会阻止人们努力劳动创造,反而应该是促进。因为任何人都没有遗产继承,任何人在成年走上社会独立自由生存中,想生存的更好、更自由、幸福,都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努力的劳动创造去交换。至少不会因为自己一生死后的唯一一次税收而放弃自己相对长远的一生幸福与追求吧!而另一方面它必然又激励人们,特别是在人生的后半部分存活中用自已所占有的各种资源去充分交换消费、享受人类社会中有的、一切其他新成员发现的、发明创造的各种新社会福利。在死时了然一身,不会留下什么遗产,也省得政府去拍卖。也许人们在此会认为:那么人类社会的税收还存在吗?其实我的希望是它不存在,这其实才正是这种税的高效率所在。至于人类社会政府的真正高效收入来源问题,将在我第三章中给出最佳的确切答案。不过在此我们还是继续探讨吧!看来只有它(反面激励)与规则二(正面保护)能够同时得到严格公正的司法执行的情况下,那么人类社会中的一切资源福利才可都会相对一直处于社会各成员之间的完全自由快速流动之中,使一切资源或福利时时以它们最真实最自然的价值配置给对其评价最好的各家买者或以最低成本生产的各家卖者,从而促使市场一直处于消费者与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的产量,实显市场配置的效率。使市场一直处于自由、均衡、稳定的运行之中,促进人类的有效发展。即形态(a×b=-b×a)。到此那么人类真的进入这样的社会还会出现市场资源垄断、失灵、分配不均、贫富分化、公有制与私有制之争、外部性等等各种问题吗?同时我们也会发现人类社会总产量的供给是永远也无法满足社会总需求的。其一:资源是稀缺的。其二:只要人类存在,人的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其三:而持续的新来人并不是马上就能独立自由的劳动创造生存,但他们却又是实实在在的需求消费者。甚至还有增长的人口,竞争、激烈的竞争,创造、努力的劳动创造,交换、公平的市场自由交换,社会总需求带动社会总供给使市场一直自由均衡稳定地运行下去。规则三显然也应该是促进人类有效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而它又显然和规则二一样同属于司法执行体系,故也记作字母C。至于它在执行中的各种费用问题同上,我会在后面给出理想的答案的。如果说规则二和规则三是保持市场能一直处于动态地自由均衡稳定运行的均衡器;那么规则一显然就应该是促进市场增长(也即人类发展)的持续加速器了,不是吗?这就是我关于人类社会并不存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取舍的看法,它们应该就如同物理学中电磁运动论的关系一样,是一对完整的统一体。即社会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职能就是应该仅可能的怎样做好这三大游戏规则在现实社会中执行地仅可能公平性,而人类发展的时时表现结果——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然也会将人类社会中的一切经济资源与福利配置得最为有效率了。这样通过对三规则的完整探讨,我们将会推导出促进人类有效发展的完善原动力的定量公式。第三节:人类发展的原动力定量公式E=mc2(即m×c×c)E:人类发展总量。即人类在其发展中时时所创造(消费)的一切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总价值量。m:即社会政府做好规则一(公平高效的养教体系)的结果:社会将拥有更强大自由创造力的自由人。c2:即社会同时做好规则二与规则三(公正高效的司法执行体系)的结果:社会中的一切资源与福利相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机会均等度的平方。这一公式人们也许并不陌生,因为它也就是爱因斯坦的质能转化公式。不过在此我们应该称其为公效转化公式(即公平与效率的转化公式)。记得当我最初推导出这一公式时,并没有想到、也没有用这样的字母表示。但当我发现他其实也就是爱因斯坦早就发现的质能转化公式一样时,我想就用它吧!看来构成人类发展的本质——人,所蕴藏的能量也绝不亚于原子核所能释放的能量,人类发展是否将进入量子时代,而各类哲学看来是否终其必归一家,人们持目以待吧!不过要做好这三个规则,那么人类社会政府的收入到底从何而来呢?这必然将我们带入了下一章——社会哲学的完整统一中我将给出理想答案。第三章:论社会哲学的完整统一之数学原理第一节:论货币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人类社会中流通的货币量的确定方式货币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关于这一问题,休谟、洛克、亚当、斯密等人在200多年前都有所论。但最有道理的当推亚当斯密,他的观点显然直到今天还是不争的真理。正如熊彼得给的评语:“它的正确性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斯密的观点是:货币是在人类社会出现劳动分工以后,人们劳动创造的剩余物品出现的基础上,物物交易的困难而导致其作为一种方便交易的等价物出现的。它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价值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劳动创造的物品。从其出现的根本原因过程中,我们就可以直接推导出:人类社会中流通的货币总量的多少是由人类劳动创造的社会经济福利总产量来决定的(即人们所创造的一切物品与劳务总量来决定的),而且与其增长成正比。关于这种推论,其实凯恩斯也早就发现了,在他的《通论》中关于论货币的那一章中说:“我更倾向于将货币论推广为社会总产量理论,加印货币所体现的思想显然应该是合理的。”而法国经济学家莫里斯、阿莱在其作《无通货膨胀的经济持续增长中》也已证明了在人类社会经济福利总产量持续增长的同时适量地加印发行货币的正确性观点。他的观点是:一是禁止银行与有关的金融机构给予短期、中期、长期信贷,如果这些信贷不能被至少同样长期的借贷所冲销的话;二是政府依照法律每年按照一个固定的比率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其数值比前一年期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即社会总产量)的增长率高1%;三是将发行的货币应通过政府的经常性开支(如社会教育、司法等)支出而注入流通于社会中。同时税收减少,减少的数量等于货币所创造的总量。他因此而贡献荣获了198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而今天经济学中的通用货币数量方程式也无不在说明这一问题:M×V=P×YM:货币数量V:货币流通速度P:产品价格Y:产量而这个公式中V社会中货币的流通速度与P一蓝子的产品价格是基本较为稳定的,所以说社会中的货币总量是由社会总产量决定的。相对于经济学家们:这一问题,我就不再多论了。第二节;论人类最终理想社会政府的构造与运行原理之解决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矛盾。200年前,亚当、斯密在完成他的巨作《国富论》时就预言人类社会最终必将走向以自由放任竞争的公司制。他的后半生都在追求这一关于人类社会的完整构造与运行原理,但遗憾的是直到他死时也都没有完成。以至于在他死时将他认为自己不完美的《国富论》原稿都烧掉了。200多年过去了,他的许多理论依然是指导我们人类今天发展的中心,但显然他所认为的人类理想社会直到今天还无法实现。不过现在看来将为时不远了。众所周知人类今天社会中最完善的组织当推自由股公司制。通过对人类发展的原动力有效定量公式和人类社会中出现的流通的货币量的有效确定方式,我们将不难推导出关于人类未来理想社会政府的构造与运到行原理——即人类社会政府必然会走向以盈利为目的的高效运营的完善股份制公司。我现将其描述如下:第一步:构造方式股东:一切存活中的社会自由成员理事会:即养教权与司法权的统一执行者监事会:即货币发行控制权的统一执行者第二步:运营方式投资:由理事会做好:规则一之公正高效的养教体系和规则二同规则三的公正高效的司法体系,即mc2收益:其结果是社会中一切成员都能生存的更好、更自由幸福。从而促使人类社会经济福利总产量在自由均衡的状态下持续稳定高速增长。即E而要保持社会总物价相对稳定(既不膨胀也不紧缩),则必然要求监事会持续发行与社会经济福利总产量增长相适应的货币量(这也其实就是说社会政府这个大股份公司在其经菅中所赚取的利润了),而其所发行的货币经由理事会(经营者)持续对三个公正规则进行再投资而使货币流注入社会,完成循环。这也就是我关于解决我前面提出的关于人类社会养教、司法支出的社会政府高效(税收)收入来源问题的看法了。社会不应该再以传统的阶级统治方式通过强迫税收来维持其运行,也不应该将货币通过银行信贷给富人而注入社会流通,那样只会是穷人欲穷、富人欲富、市场供求失衡、达不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出现垄断、经济危机、市场失灵等现象;政府应该就如同人类今天社会中千千万万普普通通完善的各个股份制公司一样,以通过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方式来运行。而货币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应该将其称作人类发展的价值尺度,人们劳动创造的所得利润,方便人们自由生存的交易媒介。这样人类社会政府也就如同人类社会中的一切普遍的以盈利为目的股份制公司一样。不但可以发行债券,而且也可以上市融资、自由兼并、自由成立、自由解体。国家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而联合国更应该如同证券交易所,为一切会员国家的自由经营、上市融资、自由兼并、自由成立、自由解体而服务。人们可以自由的生存在这个世界的任意一个地方,而这主要取决于这个地方的政府是否将这人生三规则做的特别好,能使生存在这个地方的人们生存的更好更自己幸福。而反过来更多的具有更强大自由创造力的人们将促使这一地方发展的更好更快。我不知道人类社会政府的职能除了去做好这三规则外,还应该做什么?其余的市场显然会自己做的更好。“政府的职能与权力应该是有限的”正如为人类的自由做出重大贡献的一生都在为自由市场辩护的伟大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所论,虽然他没有给出真正的原因。但现在人们应该明白了他是对的,因为我已经证明了。记住政府不应该再是阶级统治压迫大众人民的工具,而应该是时时在为促进大众人民的自由、幸福而设立的,为人类的自由放任发展而服务,即为促进市场的自由均衡运行而服务。相信在这种社会中,人类社会经济福利总产量每年的增长率绝不应该是百分之几,而应该是呈倍数的持续增长,不会倒退出现危机,人类将能更快更多地认识这个世界,将拥有、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各种普遍经济福利。人类才是真正走向统一、和平、平等、自由、高效的量子发展时代,迈向茫茫宇宙世界的开始!不是吗?关于这一节,人们也许早已认为是千方夜谭了。不过其实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所领导的美国政府在教育、司法、税收各方面的所作所;为及格林斯潘所领导下的美联储在控制社会中货币流通量方面的所作所为,在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解决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矛盾的成功,是否应该认为是在向我所说得这些观点完善的典范呢?应该值得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们好好地去思索、研究。失业与通货膨胀在进入这一社会还存在吗?那显然是“政府”这个大股份公司的经营者——理事们经营能力盈利好坏的问题了。如果他们真的只想为了维护他们阶级统治而执行他们的奴役教育思想、阶级特权法治、腐败税收政策,那么他们就大错特错了。其结果必然会是人们没有劳动创造能力、失业增多、资源垄断、经济停滞、通货膨胀、社会危机不断,最终人们将推翻它,另立政府。第三节:论社会哲学的完整统一之数学原理至此,我的原理已经写完了,不过对有一定逻辑思维推理的人们,在读完我的《原理》后一定会想到这样的一张完整的数学逻辑图及几何力学图;←←←←←←←↓↙规律一↗规则一↘↑a×b=-b×a←规律二→规则二→E=mc2↑↖规律三↘规则三↗↓←←←←←←←市场←人生人类发展←政府结语最后,相对于大众人民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假若人类真的进入这样的社会,我们每个人是否会生存地更好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因为我们将生存在一个只有追求无限权益,而不必承担任何义务无阶级的社会中。我们可以自由的享受生养孩子带来的快乐,而不必为养教他们而发愁,因为有政府专职公正高效的养教体系,当然如果认为养教也是一种幸福的说也可以自己养育;我们每个成年人可以专心致志的去想自己所想,做自己喜欢做之事,不必担心他人的侵犯,因为有政府专职公正的司法保护;我们也不必担心因此而失业,出现生存危机,因为我们任何人的劳动成果都会有其有效的市场需求;我们可以自由充分地去享受自身劳动创造所交换到的一分一毫,而不必向社会纳任何税,因为我们存活中将不存在任何税收;而我们也不必担心而因此引起人类社会经济福利的倒退,因为我们自由放任的结果,反而总能在不知不觉中更能有效的促进人类社会经济福利的增长,这也许正是上帝最得意之作;当然我们也可以也应该去帮助那些天生有缺陷而无法生存的人们,虽然这根本就应该由政府来承担,但这也许正是上帝让我们心灵的安慰、人间人间充满关爱的原因;等等……上帝是公平的,自然不做徒劳的事,来到这个世界的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只要各尽其能、必然会各满其需。命运:99%都撑握在每个人他自己手中;至于那1%仅仅是上帝的事,仅此而已。总之,不管我的《原理》是对是错,我想都应该比一般人想象的更为有力。正如凯恩斯所说:“影响这个世界的最终最危险的还是思想。”不是吗?虽然它困扰我达八年之久,但庆幸得是我终于完成了。在这八年中不管我是否缺衣少食,还是受他人热嘲冷讽、笑我天真;还是差点病死他乡,好在一切都已过去了。未来掌握在我手中,不是吗?如果说是亚当、斯密为人类的自由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那么我至少将为人类的完全自由社会设计提供完整的理论的支持,不过要真正实现这完全自由之路才刚刚开始………——杜书敏/著2001年至2006于西安陕西省洛南县柏峪寺乡东街村10号电话:09147894021

  • 过渡之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24个年头。按照胡绳提出并得到党史界多数人赞同的中共党史历史时期划分,这个时期无疑是中共党史研究中分量既重而研究又比较薄弱的部分。由于关于这个时期的研究论著很多,涉及面非常广(多数不是史学论著,而是从现实需要出发的研究论著,但对历史又有所涉及),加上这24年毕竟离我们太近,有些事情还看不清楚。因此,本文仅就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作点介绍,遗漏和错误恐怕难免,欢迎批评指正。一、研究概况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多从实证的角度,描述改革的过程,并解释为什么会是这样;二是外国,多从比较角度,探索中国的改革。(一)国内研究方面,又可分为两种研究,一是搞研究的学者型论著;二是参与决策的官员型回顾和描述。第一类的代表作有:学者方面的有林毅夫等人的《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樊纲的《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张宇燕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盛洪主编的《中国的过渡经济学》;吴敬琏的《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汤应武的《抉择--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的历程》;苏东斌主编的《中国经济特区史略》等。第二类的代表作有:《薛暮桥回忆录》、朱佳木的《我所知道的三中全会》以及许多国家领导人的文集等。“九五”期间,受纪念改革开放20年和建国50年的推动,国内的研究出现了一个热潮,出版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例如:张卓元等主编的《20年经济改革回顾与展望》(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樊纲的《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张军的《“双轨制”经济学:中国的经济改革(1978-1992)》(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张宇的《过渡之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王辉的《渐进革命--震荡世界的中国改革之路》(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专家组的《透过历史的表象--中国改革20年回顾、反思与展望》(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宋承先的《过渡经济学与中国经济》(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张军的《中国过渡经济导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6);邹东涛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20年基本经验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在丛书方面,则有:中宣部理论局组织著名学者或部门领导编写的20年经济改革和发展丛书(作者有桂世镛、龙永图、王梦奎等,学习出版社,1998);国家体改委研究所和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研究中心共同组织编写的“中国改革开放20年丛书”(16卷,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其中属于经济类的有:《中国农村改革20年》、《中国国有企业改革20年》、《中国所有制改革20年》、《中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20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20年》、《中国就业体制改革20年》、《中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20年》、《中国财政改革20年》、《中国金融体制改革20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改革20年》、《中国对外开放20年》;伍柏麟主编的“中国经济改革20年系列研究丛书”(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10种:伍柏麟的《中国市场化改革理论20年》、张军的《中国经济改革的回顾与分析》、李慧中的《中国价格改革的逻辑》、石磊的《中国农业组织的结构性变迁》、张晖明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逻辑》、袁志刚、方颍的《中国就业制度的变迁》、张杰的《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华民的《转型经济中的政府》、尹翔硕的《中国对外贸易改革的进程和效果》、陆德明的《中国发展的动因分析》。此外,还有:杜润生主编的《中国农村改革决策纪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高尚全主编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20年基本经验总结》(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韩志国等主编的《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制度效应》(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周振华的《体制变革与经济增长--中国经验与范式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王全火等主编的《跨越贫困--改革开放20年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胡耀苏、陆学艺主编的《中国经济开放与社会结构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江瑞平等著的《国有企业的改革和中国的抉择》(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李义平的《中国的经济过渡》(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于渝生等的《十四大以来经济理论热点争鸣》(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编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大事辑要(1978-1998)》(经济科学出版社,99)。2001年,又欣逢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纪念,中共党史研究再兴热潮,研究成果纷呈。以江泽民“七一讲话”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的小册子《中国共产党简史》为代表,中共中央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做了科学的论断。(二)国外研究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9——1988:研究热烈,以赞扬为主;1989——1991年:由赞扬为主到批评为主;1992——2000年:经过80年代和90年代的冷热冲击和感情变化,恢复冷静、客观,对中国的了解更深刻(中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和从大陆来的学者参与),水平和成果进入一个新时期。从研究方法和观点来看,欧美学者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流派:(1)左(激进流派):维克多·李皮特,卡尔·里斯金,斯蒂芬·安多斯等。这个流派人数不多,影响不大。在改革开放以前,他们对中国经济体制持肯定和赞赏态度。改革开放以后失落,有些观点仍难以完全转变。(2)中(实证主义流派):艾克斯坦,珀金斯,罗斯基,尼古拉斯·拉迪,哈里·哈丁,德恩伯格,罗伯特·菲尔德,肯尼斯·沃尔克,约翰·格利,邹至庄,钱颖一等。这个流派的观点无论是在政府里还是在学术界一直发挥着支配性的、广泛的影响,是主流学派。(3)右(保守流派):拉曼·迈尔斯,简·普里帕拉,加林森,郑竹园,吴元黎,刘大中,叶孔嘉,安东尼·唐,肖喻明等。这个学派人数也不是很多,影响也不大。一般来说,他们对社会主义的中国表现出程度不等的敌意或反感,当他们看到成绩时,承认的语气也不是那么情愿的。其中一些人是来自台湾的学者。(三)在研究理论和方法上,主要有两条线索和方法(或可成两个流派):一是以中国的改革理论为指导,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方法,以研究改革方式和过渡目标为中心。这条线索和方法,一开始就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出发,融合了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内容,更多地使用我们熟悉的理论、语言和逻辑来描述和分析中国改革的现状、战略和目标,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其政策建议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二是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诺思和科斯为代表)为主导,用比较成熟的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框架来解释中国的改革和提出政策建议。由于这条线索和方法有比较严密的逻辑内在一致性、先进的分析工具和较强的解释力,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前者以中国大陆的学者为主,后者以国外学者为主,90年代以后随着新制度经济学传入中国,中国的学者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其理论和分析框架来解释和研究中国的改革.二、关于改革起点的分析为什么中国与苏东等国80年代的改革造成了90年代截然相反的结局?郑谦认为,原因在于改革起点与路径的选择。从改革的曲折而到“文革”,因为“文革”的失败又走向改革,这是我国的突出特点。郑有贵和关海庭则对中国改革从农村起步这个特点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认为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关海庭认为:“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是社会各种利益集团围绕着制度、体制的一种公共选择行为,必然影响到社会中千千万万人的切身利益,涉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改革能否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改革方案被社会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程度。因此,在改革之初选择社会阻力较小,多数人都能受益,又能带动全社会变革的改革方案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是极其重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就是当代中国改革起点的合理选择。愈是随着中国改革进程的发展,这种合理性就表现得愈加明显。”关于为什么要改革,周业安认为:“在研究过渡过程时,首先假定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足不够的,合于逻辑的应该足首先回答为什么计划经济体制不行了?一些人从产权理论的角度分析厂传统体制下国有产权安排的高成本问题。有人还通过对人民公社和合作社经济绩效的比较分析来支持其结沦,发现合作社由于赋予了社员退社的权利而获得了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从契约执行的角度看,如果把计划经济体制看作是一个多层委托代理关系,那么,委托代理层次越多,体制的总代理成本就越大。这类模型实际上是对产权观点的一个正式证明,但模型本身又进一步揭示出产权理论应用的一些条件,即当事人机会主义行为的危害程度与公有经济的规模直接相关,这似乎预示着公有制规模的缩减有可能弱化其低效率程度。撇开产权有效性的争沦,传统体制影响经济绩效的其他机制是否存在?产权实际上是一个正式契约关系,新制度经济学还强调非正式契约关系的重要性。当委托人赋予代理人相对独立的经营活动空间时,代理人出于工作的需要会建立一个关系网,以确保低成本获得相应的资源和市场机会,这种关系网一旦形成,就会给委托人带来新的不确定性,代理成本可能因此增加。如果经营环境在变动的制度环境中,高不确定性迫使委托人更多地依赖关系来监督代理人,这就使代理人的相对地位越来越高,代理人凭借其关系资源逐步获得了事实上的控制权。在这种理沦看来,内部人控制不仅要从度量成本及机会主义行为去理解,而且还要从社会网络上去寻求答案,而社会网络其实就是非正式合同关系。不过,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互动关系及其后果还不清楚。”林毅夫等则从发展战略的角度,分析了传统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后果,回答了改革的起点问题。而彭柱年则认为:“众所周知,中国与前苏联及后来的俄罗斯的改革起始点是不同的:中国改革开始于经济领域,而苏联改革开始于政治领域。”实际上,苏联也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只是推不动,才转而从政治领域寻找突破口的。秦晖则从改革前中国计划经济水平低(实际上“命令经济”)的角度分析,认为“一般地讲‘命令经济’的改进比较简单。因为原有的‘计划’本来就不科学、非理性,在计划改进方面大有余地可发挥;而要走向市场呢,只要放弃了瞎指挥、放弃用'农民战争'的方式搞经济,给市场一个良性生长的环境就行了。”外国对改革原因和起点的研究,主流学派对原有经济体制和效果持明确的否定态度。例如美国的有关专家就认为: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几乎是停滞甚至下降的,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生产要素的增加,如果从劳动生产率发展的角度看,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发展是一个失败的记录。这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经过比较,西方学者发现,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原因,除了采取“渐进式”的过渡外,最主要的是中国确实存在一些有利的初始条件。他们认为经济过渡的初始条件对过渡的方式、道路、进程和绩效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有的把中国工业化水平低看作是有利的条件(即外延性增长和“粗放型”发展的空间很大);有的则强调在集体主义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家庭比俄罗斯家庭更能够经营小规模企业;有的则认为毛泽东时代的节制使中国能够在没有严重国际债务和劣等信用的条件下开始进入世界经济;有的则指出,分散于地方管辖区的工业所有权增强了地方干部对工业的经验和兴趣;有的则认为,毛泽东时代留下的坚实的政治基础结构同新的税收激励一起为中国农村的快速工业化奠定了基础。还有的认为,中国改革前社会保障网覆盖面很小(大约20%,主要是在城市和国有部门),因此不仅改革只轻微触动很小的既得利益,而且政府也不必为了维持稳定而把国民收入的很大比例用于社会保障。三、关于改革过程和特点的分析

  • 湖南衡阳贿选的政治经济学道理

    衡阳贿选举国哗然,然而,大多是从政治角度声讨谴责,只有用政治经济学方法才能深入揭示其原因何在,使方兴未艾的普选制在我国步入正轨!请网友发表意见。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