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kszyz
1872 4

正确与错误——点评左大培的[滥用“自私人假设”的逻辑错误] [推广有奖]

  • 7关注
  • 21粉丝

大师

38%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天下一家

威望
1
论坛币
10131 个
通用积分
48.8230
学术水平
414 点
热心指数
410 点
信用等级
329 点
经验
246333 点
帖子
15979
精华
1
在线时间
35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0-14
最后登录
2022-10-2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主张实行全盘私有化的人喜爱使用“自私人假设”,这个假设断定“人都是自私的”。张五常是运用这个假设到处鼓吹私有化的典型人物,在他那蛊惑人心的断言中,似乎由这个自私人假设就可以简单地证明全盘私有化的必要,甚至证明“领导者私有化”(也就是把公有企业变为工厂领导私有)的必要。

我的点评:的确,张五常他们的确喜欢这样的论证。

滥用“自私人假设”所作的典型“论证”是:“人都是自私的”,只有对自己的东西他才真正关心;因此只有在工厂归工厂领导自己所有时,他才能真正关心工厂(或工厂的财产),才能搞好这个工厂。

我的点评:人的确对自己的东西更关心一些。但领导希望企业是自己的,工人不是也是希望过企业是自己的吗?为啥只给企业的领导呢?而给了企业的领导,那么工人还是不是在替别人干活,还不是在别人的工厂干活,而不是在自己的工厂干活嘛。所以将企业给企业领导并不能解决工人们在不是自己的工厂内干活缺乏积极性的问题。而只是似乎解决了领导的积极性的问题。所以是存在片面性的改革。

这样的论证简直是太简单明了又似乎太不容质疑了,以致张五常用它评判一切经济现象,一用就是多少年,硬是把它变成了许多人心中颠扑不破的真理。其实许多人都能更形象地表述这一套论证,例如我们经常听人说“公家的自行车是最破的”,以此来说明财产私有最有效率。就是在最近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大讨论中,也还有人形象化地举例以说明企业私有的效率:学生宿舍里有两种电视机供学生使用,一种是国家财产,一种是学生自己的财产,哪一种损坏的比例高?提这个问题的人当然是认为国家的电视机损坏率高了。

我的点评:确实存在爱护不爱护的问题,但要承认公有的自行车往往利用得比较多,所以也就更容易损坏得多。而私有的自行车,由于只是所有者自己使用,所以私有的自行车也就损坏的小一些。

其实这样滥用“自私人假设”所作的论证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漏洞,其中的很多漏洞包含着逻辑上的根本性错误。在“我为什么不再向《经济学家茶座》投稿”一文中,我已经揭穿了这种论证的诸多漏洞,不过它们多半只涉及企业领导者本人的行为。这里我要从另一个方面、从整个企业方面来说明,这样滥用“自私人假设”所作的论证在逻辑上是根本站不住的。

用“人都是自私的”来论证必须实行“领导者私有化”,是作了一个错误的推论。真正逻辑上正确的推论,应当是从“人都是自私的”这一假设前提中得出一个相反的结论:“不应当实行领导者私有化”。

我们先不争论假设的前提(“人都是自私的”)正确与否,而把它当作讨论的前提接受下来,理由是现实当中的人多多少少都有自私的倾向。在这个前提下,可以承认“人们真正关心爱护的是自己的东西”。于是就找到了一种因果关系,来解释人们爱说的那两个现象——“公家的自行车是保养得最差的”、“国家的电视机比个人自己的电视机损坏率高”。

但是同样的推论却不能照搬到工厂上,不能由“人只爱护自己的财产”而直接得出“工厂归厂领导私人所有就会搞好工厂”的结论。

我的点评:应该承认,工厂私有化给工厂的领导,的确会激发这些领导人的积极性。但这是否激发了工厂中的工人的积极性呢?

我们这里说的工厂,不是只由一个人组成的个体户,而是有许多人在一起干活的单位。在这样的工厂中,类似于自行车、电视机那样由个人使用的物品,是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它们都是由在第一线劳动的员工们使用的;甚至连收付现金这样的操作也多半都是由专门的财会人员而不是企业领导自己完成的。恰恰因为“人都是自私的,只关心爱护自己个人的财产”,干活的员工只有在使用的生产资料归自己个人所有时才会珍惜它们,只有在生产成果归自己所有时才会好好干活。只要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不是干活的员工自己的个人财产,他们就不可能好好干活,他们所在的工厂也就不可能搞得好——这恰恰是因为“人都是自私的”,当然企业的员工也都是自私的。

这样,正因为“人都是自私的”,把一个大工厂变为个别领导所有,就不可能搞好这个工厂:如果企业归其领导者所有,企业的财产就成了领导(“企业家”)本人的私有财产,也就绝不可能再是企业员工们“自己的”私人财产了。既然“人都是自私的”,只对自己私人的财产才会真正关心,企业的员工们又怎么会关心和爱护企业的财产(因为那是“老板的”既“别人的”财产),又怎么会搞得好企业!

我的点评:在这里左大培分析的很正确。既然只有自己的东西自己最关心,那么把工厂给了企业领导人,那么工厂并不因此就成了工人的了,工人还是替人作嫁衣裳,工人如何会真正的爱护企业和积极工作呢?但这里左大培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在工厂给了企业领导人以后,企业领导人对工厂的管理就会更加严格,从而约束了不好好工作的工人,同时也会用激励手段来调动工人的工作积极性。所以还是可以骑到一定的作用的。而公有企业由于缺乏这样的约束和激励,所以往往管理的不好。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知道,在讨论公有企业是否应当变为个别领导的私人财产时,举自行车和电视机作例子是一种错误的类比。企业变为个别领导私人所有之后,在生产第一线使用生产资料的员工仍然是“拿着别人的东西给别人干活”,他使用的生产资料也不是他自己的。这种情况与归自己个人所有的自行车、电视机没有任何可比性。就用那个电视机的例子来说,如果真要以这个例子作类比来比较企业国有与领导私人所有的优劣,正确的比较方式应当是:学生宿舍中使用的电视机有两种,一种是国家财产,另一种是校长的私人财产,问哪一种的损坏率会更高?

主张“领导者私有化”的人一定会说,在企业(或学生宿舍里的电视机)归了领导个人所有之后,自私的领导一定会加强监督和管理,以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但是这样一来,他们就把问题转移到有效率的监督和管理上来了,也就是转移到所谓的委托—代理关系上来了。这本身就证明,不可能简单地由“自私人假设”直接论证出应当实行“领导者私有化”。滥用“自私人假设”来直接论证“领导者私有化”的“逻辑推导”就此一命呜呼。

我的点评:是的,在私有企业中,职工是为人做嫁衣裳,所以会存在工作积极性的问题。所以就是公有企业私有化,工人的工作积极性问题并没有真正的解决。

真正能从“自私人假设”直接推论出来的结论,是企业应当归企业的员工本人所有,企业的所有财产都应当是使用它们的员工们的财产。更严格地说,“自私人假设”必定意味着,谁使用什么、生产什么,他使用和生产的就都应当归他所有,如一个车工使用的车床和车出的零件都应当是他自己的财产,这样才可能有真正的经济效率。

我的点评:把企业完全分割给企业中的每个员工,这显然是有问题的,是把资产分割的七零八落了。使企业成为一群个体户所有的企业了。

主张“领导者私有化”的人又会说,企业是一个由技术关系决定的生产、销售和融资的整体,让其员工把自己使用的和生产的都据为己有会破坏有效率的技术和交易联系,因而会大大降低经济效率。这样说的人,总算是认识到技术和社会再生产组织形式的重要性了。但是这样一来,他们就不能不完全放弃由“自私人假设”直接论证“领导者私有化”的辩护战略,而必须随着我们的思路,讨论在复杂的技术和组织系统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我的点评:担心这样没有效率是对的。

而且即便如此,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即使不能让每个员工都成为他使用的与他生产的物品的所有者,我们也可以让企业的全体员工成为整个企业所使用的和所生产的所有物品的集体所有者——这正是“劳动雇佣资本”或“员工管理的企业”。单单从“人都是自私的”这个角度考虑问题,这比让领导个人作整个企业的所有者更有效率,因为企业归员工集体所有时,每个员工至少还可以说,他使用和生产的物品“在某种程度上”归他自己所有(他是所有者之一)。这也是德国式和日本式的企业中盛行员工参加管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的点评:这个思路是正确的。

当代市场经济中很少有“劳动雇佣资本”的企业,其原因并不在于员工自己管理的企业没有生产效率,而在于企业的出资人也是“自私的”,他们嫌员工自己管理的企业不保障他们投资的回报,因而非要自己作企业的所有者,由自己本人或自己法律上的代理人控制企业。这里突显出来的是“自私的人”与“自私的人”的矛盾:企业的员工是自私的,但是出资人也是自私的。这两种“自私的人”互相斗争,构成了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全部基础。

我的点评:其实这种“自私的人”与“自私的人”的争斗的原因在于家庭的存在,家庭的存在把人分割了,分割成你的人、我的人,自己的人、非自己的人,人们出自各自的家庭,是各自的家庭的代表,人们为了各自的家庭的利益而彼此争斗。

要想不让这两类“自私的人”互相打架,就只有让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资金来经营自己的企业。但是这就等于消灭市场经济中必不可少的借贷关系,每一个正统经济理论家都会告诉你这样的经济是如何没有效率。极而言之,仅仅根据“自私人假设”作最直接的推论所能得出的结论必定是,最有效率的状态是每个人都是他使用的和生产的一切东西的所有者。凡是懂一点实际生活的人都会说,这等于消灭一切企业和借贷关系,从而消灭现代市场经济的效率之源。这就充分表明了“自私人假设”是如何没用:仅仅凭借它去直接推论,我们可以得出最荒唐的结论和空想。

我的点评:在这里左大培开始犯错误了。不想让“自私的人”互相打架的方法不是让他们各自拿自己的资金来经营,而是要取消家庭,从而使大家成为一家人。在大家成为一家人时候,财产就是一家人的财产,人也是一家的人,所以也就不会存在“自私的人”互相为了各自的家庭而相互争斗的事情了。

现代经济以大企业为支柱,这种企业由许多个人组成,企业的领导必须大量使用他人所有的资金。在这样的经济中,只关心归自己所有的财产的“彻头彻尾的自私者”会带来极大的麻烦。想用彻底的私有权来把这样的自私行为“完全内部化”,必然导致让每个工人都作他使用的和生产的一切物品的所有者,从而导致现代企业和金融的完全解体、现代社会的完全毁灭。而用“领导者私有化”来适应“自私的人”的所有设想,都只是逻辑推论不彻底的产物,在最初的推论中就犯了致命的逻辑错误:它们竟然把由许多人组成的现代工厂当成了自行车那样非人的物品,而他们要强调的又恰恰是不能忽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我的点评:在大家不是一家人的时候,企业的领导不得不大量使用他人的资金,而在大家是一家人的社会里,因为大家都是一家人,所以任何资源都是自己家的资源,就如同家里的冰箱中的食品一样。所以任何单位使用社会上的任何资源也都是自家家的资源。所以任何人干活都是在为自己家干活,都是在为巨大的自己——整个社会在干活,所以人们的积极性就会空前的高昂。同时,当然也不再存在什么代理人的问题,因为都是自己家里的事情啊。

说到工厂中员工的积极性问题,我们倒可以悟到,为什么主张“领导者私有化”的人非要坚持“人都是自私的”这个实质上不过是个假设的前提条件——这并不是由于真能从“自私人假设”直接论证“领导者私有化”;正如前边所指出的,这样的论证在逻辑上是站不住的。真正的原因在于:不管工厂是公有还是归企业领导个人私有,“完全自私”的企业员工反正都不会好好干;但是对于那些有公共责任感的员工来说,他们在企业公有时会为公共利益而努力工作,在企业归领导个人私有时却没有任何理由好好干。于是,这样一部分有公共责任感的员工的存在,倒成了公有企业比“领导者私有化”企业有效率的论据。为了消灭这一论据,必须把“人都是自私的”这一命题说成是绝对的真理,以便完全抹煞那些有公共责任感的员工的存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自私人假设 私人假设 左大培 经济学家茶座 大家是一家人 点评 逻辑 左大培 自私人假设

沙发
mkszyz 发表于 2011-2-26 13:58:4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的点评:的确,“不管工厂是公有还是归企业领导个人私有,“完全自私”的企业员工反正都不会好好干”,但企业若鬼企业领导人私有,则他会努力诱惑企业员工好好干的,虽然无法到到大家是一家人的社会里的人那么积极,但要比在公有企业中,干部不真正关心公有企业的管理要强一些,所以公有企业最后往往败给私有企业。总之,要想真正的解决问题,还是进入大家是一家人的社会,除此之外没有他法!关于如何进入大家是一家人的社会可以检索查看我的其他文字。

我的点评:当然,要实现大家是一家人的社会是不可以靠什么暴力革命,因为参加暴力革命的人也是有各自的家庭的,这样如何才可以建立起大家是一家人的社会呢?大家是一家人的社会只有靠非暴力的、博爱的精神才可以建立起来。具体办法就是利用资本主义社会的结社自由、信仰自由、出版自由直接在社会中建立小的大家是一家人的社会,然后再逐渐扩大,最后实现整个人类社会的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使用道具

藤椅
语重心长 发表于 2011-2-26 14:16: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呵呵,左老师的大作哦!顶!

使用道具

板凳
mkszyz 发表于 2011-2-26 14:21:3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语重心长 发表于 2011-2-26 14:16
呵呵,左老师的大作哦!顶!
呵呵,也是俺点评他的。

使用道具

报纸
mkszyz 发表于 2011-2-26 17:55: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的点评:当然,要实现大家是一家人的社会是不可以靠什么暴力革命,因为参加暴力革命的人也是有各自的家庭的,这样如何才可以建立起大家是一家人的社会呢?大家是一家人的社会只有靠非暴力的、博爱的精神才可以建立起来。具体办法就是利用资本主义社会的结社自由、信仰自由、出版自由直接在社会中建立小的大家是一家人的社会,然后再逐渐扩大,最后实现整个人类社会的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9 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