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张建平
1017 0

[张建平] 大势 [推广有奖]

  • 0关注
  • 78粉丝

贵宾

大师

2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5
论坛币
49357 个
通用积分
10574.8512
学术水平
1474 点
热心指数
1318 点
信用等级
987 点
经验
129409 点
帖子
12241
精华
12
在线时间
253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5
最后登录
2023-10-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一)微观篇

副题:你知道价格递减规律吗?

  通缩,作为和以涨价为特征的通胀相对应的词语,意味着价格的下降。通缩会由下面几种情况造成,一是基础生产资料的价格的明显走低,二是大宗商品价格的走低带动,三是大面积普通商品的价格走低,当然不用说,如果每一种商品的价格都走低,自然就是毫无疑问的通缩了。相反的通胀大体也是如上三种情况所致,不再重复了。

  

  在微观领域尤其是短期之内,价格运动的常态是波动,“缩”或者“胀”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趋势。价格曲线(P-t)是“走”出来的,不是遵循某种规律“被走”出来的。所以,你能看到的轨迹都是事后的,事前是无法预知的。价格是交换的比例,成交了才有价格,不成交无所谓价格,所以它一定是事后的。

  价格无规律波动的原因在于,曲线上的点的数据不是你自己决定的,而是由他人决定的,当然,你自己也可以算是交易者之一,但你充其量可以坚持自己在交易中的原则,坚持你的底线不动摇,但是你无法左右他人和他人间的交易,因为他人是自由的理性人,有他自己的价值判断,而且这种判断是主观的,会随时而变。众多的他人的因人而异、随时而异的价值判断决定了价格的无规律波动。说得具体一点,股市上某只股票的P-T曲线,不是由某一个固定的交易对家产生的数据,而是由众多的、不同的交易对家交易产生的。

  大家听说过“价格递减规律”吗?没有。但是有点微观经济学常识的人一定知道“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这两个有关系吗?对的,“价格”和“边际收益”其实是一个概念。

  其实,边际收益MR可以作为价格P的直接定义,即PMRdM/dQ。请注意式子当中用的是“≡”而不是“=”,是定义性的,而不是由定义推导出的结论。

  如果对此有不明白的,可以参阅《交易的数学描述》一帖,此文就不再赘述了。那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然也就是“价格递减规律”了。

  再提醒大家一点,价格是交换比,是针对一对商品的交易而言的,不要再在经济学上谈“某某商品的价格”这种事了。作为比值,分子分母颠倒表述也无所谓,即上面这个坐标系颠倒纵横坐标都可以。你爱说“每斤多少钱”也行,爱说“一块钱几斤”也好,都无所谓,习惯而已。但是边际收益的概念不能颠倒,即它的全称是“边际上单位商品的货币收益”。也就是说,现实当中我们考察价格运动的习惯是默认Q做分母的,我们的作图习惯是默认Q做横坐标的。不要因此把自己搞懵了。

  可是你见过或者相信价格在做规律性递减吗?或者说,以相互交换的两种商品的量为纵横坐标做出的这条曲线斜率会越来越小即只会越来越平坦吗?你买的东西总是越来越便宜了吗?我真不知道西方经济学会得出个和现实不符合的、如此荒谬绝顶结论,为何竟然就相信这是规律了!

  价格就是交换比,交换双方互为买方和卖方,即分子分母是人为指定的,所以价格无所谓高低之分,单从这一点看,一方的边际收益一定等于对方的边际收益的倒数,如果对一方来说边际收益递减,则对另一方来说就是边际收益递增,怎么可能有绝对的、对交换的某一方来说。仅仅因为人为地把他指定为买方,他的边际收益就会递减?

  因此,我从来不相信诸如股评之类的对短期价格做出的预测和分析,那都是毫无道理却貌似有理的忽悠。价格运动的走势无非是涨、平、落三种,在不需要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做任何分析的前提下,随便你怎么说,懵对的概率至少是三分之一,如果考虑保持不变只是瞬间的小概率事件,那么你的正确率起码就是二分之一了。

(二)宏观篇

副题:通胀还是通缩?

  我们以上所说的是微观层面的。在宏观层面的情况如何?有规律吗?是的。

  五年前我曾经写过一个名字叫《后货币时代,炫耀通缩的时代》的帖子,文中指出:“炫耀通缩,实际上就是炫耀生命价值的提升”。那也就是一个“后货币时代”,因为拜物教之下,是物重而人轻,当到了炫耀生命价值的时候,就是人重物轻了。

  所以,这个趋势和状态的出现,意味着这个货币经济时代“货币拜物教”的垮台。而我们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都在比谁的人口红利更大更持久。货币拜物教对人类的精神统治的稳定性在短期内还看不到有什么动摇,更何况政治家对之的利用还不断地强化着它的地位。所以,“炫耀通缩时代”也只是一种“意淫”而已,市场机制下不会出现这种时代,权且按下不表。

  那么,在宏观层面的另一方面,即通胀。这种大趋势倒确实是可以预期的。

  经济学家一直在研究“经济增长”,增长,就是膨胀,就是通胀。

  较早的货币量理论研究已经知道,宏观的价格水平取决于经济体当中货币存量和商品存量的比值(这实际上已经认识到了价格的本意,即币量和物量的交换比),这个比值越大即价格越高,反之价格越低。可惜的是经济学没有汲取这个精华观点,直到今天连什么是价格都懵懵懂懂。

  正如大家都看到的,商品存量和货币存量都在增加,但是商品存量的增加远远比不上货币量的增加,这一方面是因为商品中很大一部分是消费品(不论是耐用消费品还是不耐用的、当代流行的“快餐”式消费品),永久性的商品的增加有限。而对应的,货币量的增长是一个单调递增的状态,它只有增加没有减少。所谓的以贷款的方式投放货币,只不过是一个掩人耳目的骗局游戏,因为经济体自身没有法律上许可的造币功能,随便你定多低的利率,经济体也无法偿还出一分利息来,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央行,都是只造币而不回收货币的。为了能够形成一个有借有还的局面,央行会造更多的货币“借”给经济体,好让经济体有能力偿还之前的本息。货币和商品的生产都在增长,但货币不会被消耗,存量越来越多,而商品具有消耗性,这就造成了币多而物少的总体形势,即通胀。只要货币经济的这个机制不改变,通胀就不可避免。

  

  认识到这一点但却难以避免,因为大家是货币拜物教者。货币拜物教当然追求的是货币的增殖。而不可消耗的增殖就意味着存量的持续增加。相反的另一方面,认识到辛辛苦苦敛聚起来的货币在不断贬值,应对的办法就是要敛聚更多的货币,过去赚1万元买一间房,现在就要赚50万、100万才能应对货币对于房屋的贬值。而货币当局为了满足人们这种几乎是无止境的货币需求,也只有让辖下的造币厂更多地加班加点了,或者再建造几个造币厂。

  这个路子就是饮鸩止渴,是正反馈机制——货币越多越不值钱,越不值钱需要的就更多。各国ZF也都清楚这一点,也只有寄希望于“温和的通胀”了,不过在金融全球化的时代,通胀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传染性,并不是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的。在印钞方面,哪一个央行会甘居人后?美联储QE1QE2QE3也呼之欲出,中国人民银行独树一帜地“从紧”弄得制造业叫苦不迭。而作为商品生产者的厂商,又有哪一家愿意看到市场通缩呢?

  正反馈机制的结局就是系统崩溃。当货币贬值或通胀到了恶性阶段,就需要货币当局按下RESET键了,当然这是非常痛苦的事情,这种局面就像庙里的僧人突然告诉信众,大家拜的这座神越来越不灵了,过几天准备重塑一座。

  你在相信之前所拜之神越来越不灵之后,是继续参拜,还是等到和之前一模一样的泥胎塑好之后会再去膜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中国人民银行 发展中国家 RESET 商品生产者 价格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通胀通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4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