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张建平
7116 30

[张建平] [原创]测试一下你的经济学功夫 [推广有奖]

  • 0关注
  • 78粉丝

贵宾

大师

2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5
论坛币
49357 个
通用积分
10574.8512
学术水平
1474 点
热心指数
1318 点
信用等级
987 点
经验
129409 点
帖子
12241
精华
12
在线时间
253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5
最后登录
2023-10-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如何测度?当然是基本功测试。什么是经济学的基本功?当然是对最基本的价值、需求、价格概念的理解。如果测试的结果不好,你千万不要自怨自艾,因为西方经济学压根就没有建立起这样一个完善的基本概念体系,直到目前所依赖的基本概念体系都是漏洞百出自我矛盾的,你当然难以掌握了。如果测试结果你还行,那完全是你自己的功劳,我敢肯定,你对西经的荒谬一定有自己的深刻认识。

今天就再罗嗦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当然这是我一家之言,你可以认同也可以不认同。

经济现象无非是人的行为,如果人是正常人的话,其行为就应该符合心理学的规律,即行为动机逻辑一致性原则。需求的概念,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是对行为的动机的描述。因此,需求是一切行为的动机包括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钱皮认为,进一步区分为需要和需求是意义不大的,无非是强调需求的有效性和需要的潜在性而已,但是,经济学对无法通过支付交换达到满足的无限需要是从来都不予考虑的,因为无从考虑一个虚假的、不存在的东西可能带来什么结果。所以,以下的论述中,需要就是需求,不再玩文字游戏。玩这种文字游戏,说明西经口头上声称只考虑有效需求而心里其实还惦记着无效的欲望。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从行为动机的确立和行为方式的选择两个方面展开。

先说行为方式的选择。这个我之前的多个帖子里都有提到,即经济学面对的行为方式是交换,还有自给自足、馈赠、乞讨、抢掠等非经济学的手段。也正因为如此,我一直说,经济学其实就是关于交换的学术,经济学因交换而产生和消亡,公有制度下只有分配没有交换故而没有经济学存在的基础。

再说行为动机的确立。在没有一个合理动机的情况下就采取行动,这不是理性人而是精神病人。那么怎么样才算有了一个合理的动机呢?或者说,行为动机的确立的标志是什么?这依然是心理学的内容,只不过把它搬到交换这个特定现象上来。

一项交换行为的动机的确立,笼统地说包含三个方面,《西方经济学的终结》谓之“需求三要素”,这个三要素论也不知在哪些帖子里都重复N次了。何谓需求三要素?就是“需要的对象是什么;需要的数量是多少;什么条件下需要”。三个要素如果不明确,理性人不会有行动,因为此时行动缺乏指引和目标,就是盲目的。当在适当的条件下需求者交换得到了他所需要数量的对象物,他就满足了,即达到心理学所谓的“解欲”状态。

第一要素不需要多讲大家都能明白。当然,在描述需求对象时还会包含对对象物的质的要求,达到什么功能质量指标等等。基于这一点有人会把不同品质的同类物品算作不同商品,比如甜苹果和酸苹果不是同一商品等等。比如你说你需要一辆汽车,你一定还会有需要什么品牌型号排量颜色等等方面的考虑。这些都构成了需要什么物品的具体内容。

第二要素的确立,直接导致对需求量的定义的产生。因为经济学只考虑理性人,因此就只考虑动机确定的行为,而需求三要素的确定是行为动机确立的缺一不可的条件,所以——需求量是一个确定的常数!如果需求量是一个不定的东西,则意味着这个动机要素没有确定。

需求量当然有一个时间段问题,即这个量是可以满足多久的需求的,比如吃饱了可以坚持多久不饿,喝足了可以多久不渴等等。必须注意,基于此,需求是可以分割的。就是说大目标可以分隔为小目标分步完成。循序渐进、不要贪大求洋、步步为营等等就是这个意思。大目标分割为小目标,可以认为是一项“需求”的变化,一个需求对应于一个确定的需求量,即对于一个不变的需求来说,需求量是不变的。

第三个要素就比较微妙了,包含的细节更复杂一些。什么属于“条件”?首先,何时需要?比如对食品的需要取决于是否饥饿;对水的需求取决于何时干渴和要洗澡……这些条件通常不会考虑到价格问题。但是有和价格相关的,比如对所需要的对象物的数量来说,自己愿意最多支付多少代价去换取(底价),如果对方也正好同意你的价格条款时,你是否正好具备支付能力?是根据偏好立即去交换还是等在其它项目之后再行交换?

经济学的纷争其实往往出在第三个要素方面,即考虑需求量的时候有没有和价格联系在一起。《西方经济学的终结》认为两者没有联系。因为之一,愿意用多少代价获取所需数量,是自己确定的,不是他人指定的,即交换的比例(价格)是一个需要被你自己确定的东西,是结果而非条件,你是理性人,具有自主性,没有人给你指定这种限制条件。之二,客观现实也是如此,即达到解欲的量和价格无关,比如吃多少可以果腹、喝多少水可以解渴、穿几件衣服可以御寒等等。假如真的有人是根据价格确定需求量的,则他不具备理性人特征,他的交换行为不是以满足需求达成解欲为目的的。

有人会迷糊:“愿意支付多少”这不就是价格条款吗?怎么说和需求量没有关系?是价格条款不假,但是此条款限制的不是需求量而是是否需求。你不接受我的底价条款,我就不同意和你交换,而不是调整需求量的大小。人的需求同时有多个,依据偏好形成一个先后顺序即消费序列,价格区间的变化改变的是某些需求在这个序列当中的位置(即偏好)而非改变这个需求项目的需求量。

另一点,价格是由两个交换者的底价构成的一个区间形态。所谓理性人确定的价格,是自己的底价。任何人都不能无视对方的存在而达成超过对方底价的交易,因为交换是基于私有制的,有“私有权不可侵犯”的约定在前。换句话说,交换者一方只是自己底价的决定者,而同时是对方底价的接受者,互不侵犯才能达成交易。这个“接受对方底价”和价格是自变量是完全两码事。价格决定,是两个交换者共同决定,而不是一人专断。有人把共同决定作为“价格是自变量”的理由,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价格是自变量”就意味着有交换双方之外的因素确定价格,这是不可能的,这违背了私有制前提,剥夺了交换者的私有权力。

当然,熟悉经济学的人可以看出,从需求三要素理论定义出来的“需求量”概念和西方经济学所定义的“需求量”概念是完全不同的。三要素中的需求量是存量,是在交换时要实现的量,是购买量;而西方经济学的需求量是一个流量概念。我认为这种从心理学理论开始的需求量定义流程十分合理畅顺。其实,西方经济学的需求量概念定义是先入为主地认定价格和需求量有关,再反叙这个认识而已。西方经济学所谓的需求定律,不是从概念推导结论,而是由结论而结论。

不少教授强调要学生辨析西经需求量概念的细微之处,其实那是一个根本不可理喻的概念。按照西经定义需求量的这种套路,我可以定义一个“用电量”的概念:在我家台灯一定的瓦数下电表一个月所走过的读数。有意义吗?你明白了吗?

什么叫做“一定的价格”和“价格水平”?如何计算出来的?用的是什么数据?需求定律到底是表达“价格水平”和需求量的关系还是“用于计算价格水平的价格数据”和需求量的关系?用于确立价格水平的基本价格数据是对应于交换时点上的一个存量,不可能和作为流量的需求量一一对应,也就是说,从t1t2这段时段内需求者对某对象物有一个需求量,但是这个需求量(流量)可以通过一次次的购买量(存量)累积而成。把需求量看作是要在某次交换中获得的量,就是存量;把它和消费的时间段联系在一起,就是流量。

有无穷多次交换的可能,即有无穷多个交换价格,哪一个价格数据和惟一的需求量数据对应才能构成需求函数?

我再次提醒你,价格是存量。你学的西方经济学可能从来都没有提到这一点,因此你也可能会不在意。存量是可以随时而变的,因此,不存在某一时点上的一个存量会决定今后一个时段内某流量的情况。也就是说,“一定的价格”的说法是可笑的,它有意识抹煞了价格的存量特征。

把经济学的对象限定为交换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我们时刻都不要忘记了,交换比例即价格这种变量,时时刻刻都和两个交换者有关。两个交换者就是两个需求者,同时也是两个供给者,因此,价格概念涉及到两个需求量和两个供给量。这就是西方经济学所要面对的质询了:为何只讨论价格和一个需求(或供给)量的关系?另外两个供求量哪里去了?

至于西方宏观经济学里完全和微观经济学不同的需求量概念就更是滑稽可笑了,如果宏观经济学还自称经济学的话,怎么能够脱离微观基础重新定义一个不同的需求量概念?包括货币供给量也是如此:在微观里供给量是流量,此时变成了存量,何等滑稽?某时某刻的货币存量如何和某年的货币需求量形成对应均衡?

存量是描述事物在某时点上存在状态的变量。均衡、效用等等都是表述事物在某时点的状态的概念,都只能用存量来描述。但是西方经济学不管这些,执意要用两个流量相等来表达事物在某一时点上的均衡、执意要用效用理论来证明需求曲线存在并向下。两个流量只能在某一时段内相等,如何表达某一时点上的事物状态?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里提问到:农民需要下一场雨,老天也的确下了一场雨,但是农民需要春天下雨缓解干旱,老天却把雨下在了洪涝的秋天,这一年算不算供求达到均衡了?为什么?这个问题至今没有人回答,你感兴趣不妨答答看。

没完没了的批评西经,是我的特点,但不是我的发明。《西方经济学的终结》的编者在“编者序”里写道:“在西方经济学广受责备的多事之秋,有些人似乎不附庸流行就无法表现自己的学术水平,于是,批判西方主流似乎成为学界内部的一种潮流。各种反西经的言论、文章、著作比比皆是。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西方经济学的传教似乎并没有为批评的浪潮所淹没,主流依然是主流,主流的理论在大学的课堂上依然是学者专家所传授的主要内容。传教的如火如荼,从根本上说明了批评者的责难是软弱无力的。而无关痛痒的所谓批判,许多都实质性地宣扬了错误。”

斩草要除根,西经的问题都出在其根源之上。等你从基本概念(完全可以另立一套,把你认为荒谬的既有概念抛开)到方方面面的结论,都理顺了、内部逻辑一致了、自圆其说了,咱们再来一同批西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6 7:45:2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 西方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经济学 功夫 原创

沙发
徐生 发表于 2007-1-5 13:0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兄弟尝试着按自己的学习体会、个人理解来回答一下:价值、需求、价格三个词汇。

1、价值是生活的意义。

这里的生活指人类的各种活动,这里的意义是经过人们评价过程所产生。人类的各种活动,例如说,在饭店聚会吃饭,做门卫站着挣工资,偷窃他人财物,闲聊,看演唱会,耕种收获,进行评价过程,等等各种各样的活动。所谓活动,就不是物品,而是创造物品、使用物品等等的过程。所谓评价,包括当事人的也包括其他人的;评价是与观看不一样的,不是一种被动的描述观感,而是建立在自身生活经验基础上对某一生活过程的好坏等等进行评价;评价本身也是一种生活过程,评价也是对某一生活过程的评价。所谓意义,简陋来说,如果人们喜欢某种生活,重视某种生活,能享受这某种生活的过程或结果,则这种生活就被认为是有意义的。

具体到经济学当中,再具体来说,价值就是经济活动主体所追求的那终极性的意义。这种东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中定义为人类劳动。

2、通常把需要和需求相区分。如果接受这种区分,那么,需要就是人们有欲望,需求就是有效需求的简称。有效需求,就是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是拿着那一定支付能力去追求需要的满足,也就是有特定追求方向的支付能力了。所谓需求,就是用于追求满足的支付能力。需求是支付能力。支付能力,就是一些货物、货币等等。支付能力有大小,这个大小,就是货物货币等等的多少。

结论:需求,就是用于一定交换的一些货物、货币。

有的人拿着钱在路上走,偶然地,就去了商店,事先不知道要买什么,甚至买不买他自己都不知道,是边看边买的,或看看就走了,这种情况,不构成对上述“用于一定交换”的威胁。

3、价格是成交后,双方的交易量。因此说,没有交易,就没有价格,交易完成了之后,也没有价格。仅仅在交易刚刚完成之时,才形成了价格,形成了之后就成为了真实价格,也成为了历史价格。作为交易量,是交换双方的,不仅仅是一方。作为双方的交易量,价格意味着一种对比。对这种对比做单位的平均,可以得到单价。

结论:先有交易,后有价格。价格就是成交后双方的交易量。

使用道具

藤椅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5 16:0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讨论]

以下是引用徐生在2007-1-5 13:05:00的发言:

1、价值是生活的意义。

这里的生活指人类的各种活动,这里的意义是经过人们评价过程所产生。人类的各种活动,例如说,在饭店聚会吃饭,做门卫站着挣工资,偷窃他人财物,闲聊,看演唱会,耕种收获,进行评价过程,等等各种各样的活动。所谓活动,就不是物品,而是创造物品、使用物品等等的过程。所谓评价,包括当事人的也包括其他人的;评价是与观看不一样的,不是一种被动的描述观感,而是建立在自身生活经验基础上对某一生活过程的好坏等等进行评价;评价本身也是一种生活过程,评价也是对某一生活过程的评价。所谓意义,简陋来说,如果人们喜欢某种生活,重视某种生活,能享受这某种生活的过程或结果,则这种生活就被认为是有意义的。

具体到经济学当中,再具体来说,价值就是经济活动主体所追求的那终极性的意义。这种东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中定义为人类劳动。

2、通常把需要和需求相区分。如果接受这种区分,那么,需要就是人们有欲望,需求就是有效需求的简称。有效需求,就是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是拿着那一定支付能力去追求需要的满足,也就是有特定追求方向的支付能力了。所谓需求,就是用于追求满足的支付能力。需求是支付能力。支付能力,就是一些货物、货币等等。支付能力有大小,这个大小,就是货物货币等等的多少。

结论:需求,就是用于一定交换的一些货物、货币。

有的人拿着钱在路上走,偶然地,就去了商店,事先不知道要买什么,甚至买不买他自己都不知道,是边看边买的,或看看就走了,这种情况,不构成对上述“用于一定交换”的威胁。

3、价格是成交后,双方的交易量。因此说,没有交易,就没有价格,交易完成了之后,也没有价格。仅仅在交易刚刚完成之时,才形成了价格,形成了之后就成为了真实价格,也成为了历史价格。作为交易量,是交换双方的,不仅仅是一方。作为双方的交易量,价格意味着一种对比。对这种对比做单位的平均,可以得到单价。

结论:先有交易,后有价格。价格就是成交后双方的交易量。

回答的不错,有一定深度。

第一点,价值是人与物的关系,这在马克思哲学里也是如此。表述为生活的意义也是准确而且通俗的。但是,到了经济学里马克思又另劈蹊径,变成了劳动时间。劳动的时间也是生命的时间,生命的时间也就是生命的意义。从这方面来说,马克思的观点,除了掩盖的劳动的本质意外,其它方面还是可以说得通的,而且比后来居上的效用论更接近经济学真谛。

第二点,你这有点与众不同了,直接把需求解释成为了供给。你不妨用你的观点来描述和区分一下一场交易中的供求:甲对乙方物的需求、甲对自己所有物的供给;已对甲所有物的需求、乙对其所有物的供给。只要涉及到价格,就是在描述交换,就有这四个供求量(注意:都是存量而非西经定义的流量)。或许考虑过后你就不会用需求就是货币这种表达方式了。

第三点,基于上一点,价格只能是交换比例而非交易量,因为一宗交易最终有两个交易量:两种物各自的支付数量,比如1美元和8元rmb、比如2kg牛肉和10元、比如10个鸡蛋和2斤食盐……,价格总不能取两个值吧?先有交易,然后交易的比例被人用“价格”概念表达出来。如果价格被解释为交易量,那么,如我前面的帖子所说,交换比例就变成“消失在经济学沙漠里的变量”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5 16:04:48编辑过]

使用道具

板凳
徐生 发表于 2007-1-5 16:5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老兄的肯定和鼓励!

劳动当然属于人类的生活过程了。马克思突出了劳动。不过,劳动这种过程,其实也是边界模糊的,劳动过程当中也是离散的。在有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劳动扩展为生活,这好比,有的时候,我们不说某国的经济单位出产了多少,而是直接说某国今年的出产是多少,其实某国人当中有小婴儿等等。我们还在有的时候,说某块土地出产了大豆多少吨,其实那块地里面大豆苗之间是有好多间隔的、“空闲”的地方。

记得老兄早就把需求解释为供给了。这是容易理解的吧。例如,两个人对立站着,从这边来说,那边是他。从那边来说,这边也是他。其实还是那两个人。另外,从效用来说需求,就不如直接从供求双方的物品来说了,毕竟供求双方所交换的就是物品,而不是效用。效用是内在的东西,潜在的,进一步的。

交易双方的交易量,是对比着的对立着的,里面有比例,但是,不等同于比例吧。例如,战争当中,一方军队有8百人,另一方有100人,这里的比例是8:1,但是人们叫做战斗。假若,一方军队有8千万人,另一方有1千万人,比例还是8:1,但是,大家就叫它是世界大战了。

双方的交易量当中,包含着比例。这个比例,不是价格,而是单位价格了。价格与单位价格,是不同的概念吧。

其实比例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例如上面的1:8。当我们说一个鸡蛋8元的时候,其实我们说的是:1个鸡蛋对应8元。一个值的背后,是两个量。说价格是交易量,也是两个量,这两个量可以有比值,但是,这个比值已经是单位价格了,而不再是价格。先有交易量,后有交易量的比例。

以上请老兄一看。

使用道具

报纸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5 17:4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讨论]

以下是引用徐生在2007-1-5 16:54:00的发言:

劳动当然属于人类的生活过程了。马克思突出了劳动。不过,劳动这种过程,其实也是边界模糊的,劳动过程当中也是离散的。在有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劳动扩展为生活,这好比,有的时候,我们不说某国的经济单位出产了多少,而是直接说某国今年的出产是多少,其实某国人当中有小婴儿等等。我们还在有的时候,说某块土地出产了大豆多少吨,其实那块地里面大豆苗之间是有好多间隔的、“空闲”的地方。

记得老兄早就把需求解释为供给了。这是容易理解的吧。例如,两个人对立站着,从这边来说,那边是他。从那边来说,这边也是他。其实还是那两个人。另外,从效用来说需求,就不如直接从供求双方的物品来说了,毕竟供求双方所交换的就是物品,而不是效用。效用是内在的东西,潜在的,进一步的。

交易双方的交易量,是对比着的对立着的,里面有比例,但是,不等同于比例吧。例如,战争当中,一方军队有8百人,另一方有100人,这里的比例是8:1,但是人们叫做战斗。假若,一方军队有8千万人,另一方有1千万人,比例还是8:1,但是,大家就叫它是世界大战了。

双方的交易量当中,包含着比例。这个比例,不是价格,而是单位价格了。价格与单位价格,是不同的概念吧。

其实比例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例如上面的1:8。当我们说一个鸡蛋8元的时候,其实我们说的是:1个鸡蛋对应8元。一个值的背后,是两个量。说价格是交易量,也是两个量,这两个量可以有比值,但是,这个比值已经是单位价格了,而不再是价格。先有交易量,后有交易量的比例。

劳动的概念,马克思其实没有严格定义,把不具备劳动特征的一般劳作混同为经济学的劳动。马克思的理论是在不考虑劳动的质的情况下展开的,即把所有的劳动都看作简单劳动,可以用劳作时间长短计量。马克思理论的展开和这个前提是一致的,但是故意忽略劳动创造和一般的劳作的本质差别是错误的。

关于交换比例的问题,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但是,你的思路完全无法数学化表达。我们应该建立把各个变量准确地数学符号化,才能用科学的语言进行叙述。价格作为交换比例,和单位价格概念没有什么区别,2元货币和1公斤鸡蛋交换,价格P=1公斤蛋/2元货币,你可以约分到最简单的单价形态P=0.5kg蛋/元。不要把用货币计量的单位价值和价格概念混为一谈。

Z=X/Y,你不能说Z就是X和Y。例如X是体重,Y是身高,Z 就是一个线密度概念,可以表示胖瘦程度,你不能说胖瘦度就是体重,也不能说就是身高。比值就是比值,量就是量,不是同一概念。价格的量纲是两个交易量量纲的比例形式,比如元/平方米,而交易量的量纲是单一的,比如元、平方米。

使用道具

地板
徐生 发表于 2007-1-5 18:1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老兄好。

劳动的概念,虽然也够用,但是毕竟还不够精确,是需要进一步定义的吧。

马克思没有忘记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区别吧。换句话说,假若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分别都成立,则不需要依赖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极其之间的对立统一。当然,笼统模糊来说,马克思的理论可能有问题,或者我们在理解马克思理论的时候存在问题,或者兼而有之,总之是需要进一步说明的吧。

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是可以把有关的内容用数学描述的吧,这应该是生活时间等类似概念。就是说,货物本身,货物的使用价值,货币,都可以表现为生活时间,从而取得统一的量纲。

老兄是认为,如何作出那数学化表达呢?如果按价格即比例,或按元,仍旧不容易取得统一量纲吧?或者是回避了此问题?

兄弟认为,价格是双方的交易量。至于单位价格,是对价格做的平均,也主要是为了交换活动、计算活动的方便,例如我这里有煤炭一万吨,怎么卖呢?是用单位价格来衡量,来计算的,是为了交易的方便,但是其实,单位价格是依赖于价格即双方的交易量的。

价格是双方的交易量,这本来就不是为了作出比例,不是为了进行单位平均的。是因为,价格本来就是那样的,在达成交易之后,就实现了交换物品的易手,换个位置,而我们能够看到双方的交易的数量在那里分立着。我们就去叫做交换价格了。交换,本来就是为了对方的物品吧,是为了一定数量的物品(物品本身包含质量,质量不同可以看成是不同的物品了)。

使用道具

7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5 23:4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讨论]

回徐生:

1。马克思的确没有忘记区分劳动的简单与复杂,但是在区别之后他无所适从了,在《资本论》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里写道“为了简便起见,我们以后把各种劳动力直接当作简单劳动力,这样就省去了简化的麻烦”,殊不知带来了更多的麻烦。这种错误的办法和李加图声称劳动价值论不考虑字画古董如出一辙。

2。某种观念上,生活的时间没有时段上的价值差别,人与人的等量时间具有等同价值,是为人人生而平等。但是,在经济现实里,人和人的等量时间是不等价的,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价值差异就是这种表示,否则就不存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差异了。

3。承认价格是交换的比例,价格的量纲就是两种物的数量比例,没有一次交易当中有两个价格这种说法,交易量是两个,价格只有一个。不知道你要把价格量纲怎么统一。你依然没有区分价格和价值的差异:价值的量纲是货币单位和物单位的比例形式,即单位物品的货币价值量;而价格是两种商品的量纲之比。后者包含前者。形式相似,但是含义截然不同。价格是描述交换的,价值是描述计量的。

参阅:计量和交换的差异:货币引领经济学步入歧途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7707

使用道具

8
徐生 发表于 2007-1-7 19:1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老兄好。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之间,似是存在不能忽视的差异的,是不能省略的问题吧。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可以转换到另一对概念去探讨,即转换到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这种简单劳动与那种简单劳动,看成是不同的具体劳动,还可以把A简单劳动与B复杂劳动看成是两种具体劳动,进而去说具体劳动之间的关系问题,比较问题,等等。那么,不同的具体劳动之间,如何比较呢,它们是否有可能等同呢?任何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等等问题。

兄弟还是认为,价格不是比例。供求双方成交后,形成了成交量,这个成交量就是此次交换的价格了,且这个成交量是分成两方的,是对立对比着的。例如张三拿一筐苹果换来了李四的1条鱼。

对立对比着的量,不是比例。打比方说,有2个山峰对立对比着,它们有各自的位置、双方的间隔、底长、重量、高度等等,我们都看到了。我们同时看到的,是它们双方,它们双方都在哪里,对峙着,并列着,但并非互相消化着、融合着。

省略其他因素,仅仅从高度上来说,我们假定其中一座高1000米,另一座高2000米,那么,我们不能说:我们看到了2/1的山了。我们应当说:我们看到了山:一座在这边,高1000米,另座在那边,高2000米,它们在一起,都被我们看在眼里面了。

关于具体劳动向抽象劳动的转化,关于不同劳动之间的比较,关于价值价格的量纲,关于货币,等问题,兄弟在下贴当中有所探讨,请老兄一看,批评:

人大经济论坛学术交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从具体劳动到抽象劳动等一些政治经济学问题的探讨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0479-1-1.html

读了老兄 货币引领经济学步入歧途 一文,对老兄的观点比较赞同。

使用道具

9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8 08:1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讨论]

以下是引用徐生在2007-1-7 19:14:00的发言: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之间,似是存在不能忽视的差异的,是不能省略的问题吧。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可以转换到另一对概念去探讨,即转换到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劳动的本质是人的大脑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一百只猴子加起来叫做一群猴子,而不是一个人。任何可以被机械取代的劳作行为都不具备“劳动”的意义。

推荐阅读链接:http://www.50forum.org.cn/Articledetail.asp?ArticleID=1305

使用道具

10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8 08:2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徐生在2007-1-7 19:14:00的发言:

兄弟还是认为,价格不是比例。供求双方成交后,形成了成交量,这个成交量就是此次交换的价格了,且这个成交量是分成两方的,是对立对比着的。例如张三拿一筐苹果换来了李四的1条鱼。

如果认可交换比例是价格,你这个例子当中的价格P=1(筐苹果/条鱼),或者用其倒数表示。他人描述时可以说“张三和李四以1筐:1条的价格”进行了交易。张三也可以用10筐苹果和李四的10条鱼交换,经济学家站在一边说,他们按照不变的交换比例(价格)在交易,即市场价格一直保持不变。

如果按照你的理解,你这个例子里有几个价格?P=?当10筐苹果换10条鱼的时候,价格变化了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8 10:07:53编辑过]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