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h8281
1849 1

读《民主和资本主义》有感 [推广有奖]

  • 2关注
  • 1粉丝

博士生

4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765 个
通用积分
7.9530
学术水平
6 点
热心指数
5 点
信用等级
1 点
经验
3359 点
帖子
224
精华
0
在线时间
14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8-24
最后登录
2023-8-20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P>      近日读完了Bowles等人所写得 《民主和资本主义》(商务印书馆)一书 ,书以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相关理论为框架,讨论了 民主在资本主义体系下的变化过程,其中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从经济的角度来理解政治,而他的创新之处,在于从政治来理解经济。</P>
<P>      书中的最为关键的观点在于讨论社会变迁的动力,作者认为 马克思主义将动力归结于利益,个人与集体的加总问题没有解决,将个人=集体的概念,同时消解了民主、权利等概念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需要发展其理论。而自由主义将偏好做为历史的出发点,偏好的外生成为一个硬伤,鉴于此,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自由资本主义之中的社会变迁最好理解为个人权利和财产权这两种以体系的规模扩展的逻辑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理解为资本主义积累体系的内在逻辑收缩的结果”。最终证明了再资本主义体系中,人的权利服从于资本的权利,二者的冲突及其调整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标题。 民主与资本主义存在着冲突。</P>
<P>     作者随之证明个人权利与财产权冲突的问题 ,并提出了 权力的异质性 ,家庭结构的权力等一系列社会的结构学派的 理论证明。</P>
<P>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P>
<P>本书的最大硬伤,在于译者 韩水法教授翻译的有些不通。</P>
<P>里面充斥着哲学、文学式的术语。许多字根本不认得,影响读者的理解。书出的有些参促,错别字,没有写完的话也有。</P>
<P>关于作者的介绍,以及相关文章,可以看如下网站。 作者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中为数不多的 ,可以在西方经济学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学者。</P>
<P><a href="http://www-unix.oit.umass.edu/~bowles/" target="_blank" >http://www-unix.oit.umass.edu/~bowles/</A></P>
<P>只是这个网站中找不到他的文章,"structure and practice in the labor theory of vaule ",发表在“激进经济学评论”,1981年。如果哪位有,能否发给我一份 ,谢谢。<a href="mailto:fanghao_82@163.com" target="_blank" >fanghao_82@163.com</A></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资本主义 Structure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Practice practic 资本主义 历史发展 马克思 经济学 出发点

沙发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07-1-21 18:4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原创】哈耶克关于个人利用知识及商品效用问题的驳论

哈耶克这厮,我高中时就看过他的书了,特别是对《通往奴役之路》颇有意见。相反我就是因为看了《通往奴役之路》才成为社会主义者的,哈耶克是一个地道的偷换概念的大师和超级高手,把计划程序和计划混淆,这很容易误导那些有自由精神的人们,这些人根本不了解这种标准化经济的运行方式,而哈就是从“计划”两字的字面意思来误导,特别是经济上运用了数学中的线性规划更给了这厮很大的一耳光。如果计划经济是在线性规划下的帕托雷似的改进,由于社会成本(即客观制约诂价)的限制那么计划经济就比市场经济更接近帕托雷似的改进,多数人将会受益,而不是他们个人的权益受损。线规性划,使得社会的个体(企业或个人)有分别解策和利用知识的机会(当然是在现有社会的某种标准化平台上利用个人的知识进行创造),而动态上确能达到高度统一,而那本《通往奴役之路》确在故意误导人们。

实际上市场经济有着同样的更严重的问题,如果以哈的观点来反向推导市场经济,那么现实生活中的市场经济,应该存在这种问题,现代工业化的社会按哈的观点推导组织,现代社会早就解体了。

首先从他早期批评社会主义的产品没有效用,那么根据现实的经济规律及社会结构反向推导,现代的市场经济就也有这种问题。这主要是社会整体成本(比各项资源的比例)的限制以及模规化生产与效用论在成本上的驳论。

现在我们就来推导这一个驳论:

假使社会生产的商品要充分满足每一个人的偏好,也就是所说的效用。如果我们反向推导社会要做到这一点,那么这个社会上有多少个人,就需要为每一个人都专门建立一个工业体系,当然有很多人对某种物品的偏好是一样的,那么怎么进行组织呢?如果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根本组织不出种充分满足每一个人偏好的体系,而假使忽略这种客观条约的限制而做到,那么就会推导出现很奇怪的现像,如果要是现代化的文明,那么每一个人都是全能的无所不能的人。那么我们再回来客观条件上来,假使社会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生产出大量的基于某种标准的原料或原件让人在某个基础上进行排队组合进行创造),由于某些人不满意于这种最基础的标准化的限制,决定为自己建立属于自己标准的生产体系,但是就出现矛盾了,一个怎么可能建立起这种体系(成本限制),而且每个人存在资源上的竞争。

由于没有标准化就不可能实现规模化生产,每个人要充分个性化那么社会生产只好拆散成最原始的手工业劳动。(这正是效用驳论的最精确表述)。

这与现代化的工业社会适应么????难道哈耶克这不是在忽弄人????????实际上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越来越标准化了,比如说:很多人的工作就是在WINDOWS这个标准化的平台上进行各种创造,这不等于打了哈一耳光么?哈耶克怎么解释这种驳论,而且有可能比计划经济更严重。这不意味着WINDWS,不但计划了我们而且还计划了我们的生活,对于个人利用知识不是~~~~~~~~~~(可见哈耶克是一个超级大骗子).完全就是一群文人不事生产,只知道消费根本不考虑社会的成本以及组织结构,这些文科知识份子完全就是社会的寄生虫。


另外市场经济的交易还带来这样的一些问题,与最优的资源配置相比,任何经济计划都可能带来效率损失(理想条件下完全管制的计划经济也就是线性规划除外),这是对的,市场可以使资源配置趋向于最优化,这也是对的。但是 无论是计划还是市场,配置资源都需要成本 ,计划经济的成本已经被讨论的很多了,譬如:当雇员每天领固定的工资而不是计件工资时,雇员会趋向于偷懒,当企业使用固定的考核指标时,考核指标之外的事项将不被重视这都是计划经济的成本。 但纯粹的市场经济同样存在巨大成本 ,因为在个别劳动者不能完全理解整个经济体系的时候,一切资源和人力的组合都需要用试错法和竞价来挑选,这对于两个樵夫组成的砍树经济或许合适,但如果你指望任何现代工业企业的全部成员通过自由的互相交易来完成分工合作,谈判时间可能会超过整个人类历史,甚至永远无法达成谈判。在这一方面,企业家要比经济学家清醒的多,为了最大程度的追求效率,他们不追求虚幻的“最优配置”,而是宁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人类智慧来分配资源而不去指望低效率的市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4 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