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水水123
1776 1

[经济热点解读] 亚洲新兴市场中产阶级的崛起 [推广有奖]

  • 6关注
  • 53粉丝

学术权威

5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992160 个
通用积分
11713.3706
学术水平
368 点
热心指数
405 点
信用等级
328 点
经验
80113 点
帖子
3130
精华
2
在线时间
379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9-11
最后登录
2024-3-25

初级学术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新兴市场的重要成就在于造就了一个中产阶级

  “二战”后由西方跨国公司引发的全球化浪潮,对亚洲的影响可以说超过世界任何一个地区。六、七十年代,日本抓住全球化的机会,率先实现工业化,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七、八十年代有亚洲“四小龙”,追随日本的路径,利用全球分工所创造的机会,奉行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一举而成为新兴工业化经济体(NIEs);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头十年,亚洲所出现的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实行“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经济实力的爆炸性增长,加上印度、印尼、越南等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崭露头角,亚洲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全球化的三波浪潮,将亚洲一步步推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在全球经济事务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今天的亚洲,已非四十年前、三十年前、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的亚洲,巨变已经发生。然而,亚洲所经历的最大、最具深远意义的变化,还不在于其新兴市场国家GDP的飞速增长,其外汇储备的不断累积,其制造能力的强大,其贸易顺差之令人称羡,其经历金融风暴而不为之所劫。这些成就固然令人印象深刻,但最根本,最革命性的变化,还在于这些国家中一个中产阶级的崛起。中产阶级是经济繁荣发展的结果;其利益诉求保证基于市场的逻辑不容易被逆转;其存在有助于社会理性、稳定的发展,减少社会动荡;更重要的是,中产阶级形成了强大的消费力量,其追求有质量消费的需求,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也推动社会各方面的进步。任何经济,没有强大的消费群体作为基础,无异于无源之水,不可保长流。可以说,中产阶级是一国、一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中产阶级的存在,才具备经济持续发展的能量。

  什么叫中产阶级?中产阶级该如何定义?不同社会和不同时代对此具有不同的标准,这个标准也会因讨论中产阶级的目的不同而不同,没有公认的绝对统一标准。例如,亚洲开发银行2010年发布的报告认为中产阶级指每人每天消费2至20美元的群体(2008年亚洲为19亿人,占总人口数的56%)。印度国家应用经济研究所(NCAER)把印度的中产阶级定义为年收入在约7,400至37,000美元的家庭(2015年将有5,300万个家庭进入中产阶级的行列)。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指出,在中国,按购买力计算,年收入在13,500至53,900美元的人群可被视为中产阶级(人数约为1亿)。波士顿咨询公司2010年的研究,将中国月收入超过5,000元人民币(按当前汇率约为790美元)的人群,划为中产阶级及富裕消费者(到2020年将超过4亿人)。

  不管以什么标准和定义来划分和界定中产阶级,中产阶级都是一个相对和变动的概念。我们不必过分关注到底怎样划分和界定中产阶级,甚至也不必斤斤计较于亚洲中产阶级的数量到底是19亿、20亿、还是21亿。我们所关注的,是随着亚洲新兴市场的崛起和经济实力的增强,确实产生了一个数量可观的中产阶级群体。这个群体告别了往昔的短缺和贫困,不再为基本生计所困扰,他们为满足超出基本生活必需品的需求而消费。当然,他们并非富可敌国,也不能挥金如土。但正是这一勃勃兴起的群体,构成了强大的消费力量。使“求生”之中国,渐成为“消费”之中国;“求生”之印度,渐成为“消费”之印度;“求生”之亚洲,渐成为“消费”之亚洲。正是他们的存在,帮助亚洲新兴市场经受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也由于他们的存在,亚洲经济才有令人乐观的前景。所以,在所有关于未来经济发展的讨论中,我们可以不同程度地关注投资、货币供应量、资本市场、劳动力成本、出口、内需、乃至创新、品牌、生产率等等,却无法不重视这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中产阶级。中产阶级,乃经济之基石也。

  由于亚洲巨大的人口基数,亚洲新兴市场中产阶级的崛起,引人瞩目。按亚洲开发银行对于中产阶级的定义,1990年亚洲中产阶级占总人口的21%,到2008年,已快速增长到56%。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综合各种研究的结果,估计在2.5-3亿之间,超过亚洲其他国家中产阶级人数的总和。同为新兴市场的印度紧随其后,中产阶级人数为1.6亿。印尼的中产阶级人数目前达5,000万、到2014年有望增至1.5亿。总人口为8,600万的越南,中产阶级人数达1,460万,预计未来几年内将上升到2,150万。

  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指出,1990至2008年间,中国中产阶级消费支出年均增加18.25亿美元,印度为2.56亿美元居其次,印尼达1.68亿美元,越南亦为0.77亿美元。到2020年,中国可望成为全球第一大中产阶级消费国家,印度及印尼则分列第3及第8位。预计到2030年,许多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级人数将占本国人口一半以上。届时,亚洲年消费总额将增至32万亿美元,约占全球消费总额的43%。

  中产阶级有其自身特殊的消费需求

  新兴市场中产阶级的崛起,将极大地改变亚洲乃至世界的商业地图。首先,在全球范围内,消费者的力量,正从传统的欧美发达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其次,在亚洲内部,正从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台湾等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富裕的中东石油生产国,向中国、印度、印尼、越南等经济迅速增长的新兴市场国家转移。再者,在这些新兴市场内部,大规模的城镇化使得二、三线城市一夜之间勃发为新的消费中心,与传统大都市平分秋色。新的消费潜力,在边缘地带萌生;消费的能量在增加,范围在扩大;力量分布,亦在变动之中。

  我们必须看到,亚洲新兴市场的中产阶级,固然蕴含巨大的需求,成为举足轻重的消费群体,但他们的消费需求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简单视为量的叠加。换句话说,他们的需求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消费者的多样性。商业机构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善于利用和迎合他们的趣味和偏好,才能获得和保留住中产阶级的消费者,以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

  新兴中产阶级对消费具有不同的趣味和偏好,对商品和服务有特别的要求,具有不一样的购买习惯。首先,这是一个新成为“中产”的阶层,其刚脱离为“生存”而奔走的状态,但又还没有达到“富人”随心所欲的消费水平。所以对下他们有一定的优越感,对上则又感到自身之不足贵,这种心理使他们对身分比较在乎,比较敏感。他们中间有些年长的人可能对过去“求生存”的日子记忆犹新,尽管手头有可支配收入,但还是比较节俭,对奢华无所求;有些年长的人则可能相反,尽情消费,以弥补以前年轻时没有享受到的生活乐趣。年轻人则多向欧美、日韩、香港等地的风气看齐。“消费”对中产阶级有超过物质满足的意义,他们倾向于用消费来加强身分和社会地位的归属感。

  其次,与欧美国家相比,亚洲新兴市场的中产阶级年龄构成比较年轻。据胡润研究院报道,中国亿万富豪的平均年龄为45岁,千万富豪的平均年龄仅为41岁,以此推之,中产阶级就更年轻了。越南的人口中,有56%不到30岁,全国人口平均年龄仅25岁。年轻的中产阶级消费者有着鲜明的消费要求。他们对商品质量、时尚元素、使用体验有较高的要求,这些要求集中反映在品牌所包含的价值上。如果商家不能向他们提供令人信服和认可的品牌,他们将转向有如此功能的品牌。除了品牌以外,年轻的消费者不光注重产品和服务本身的质量,还更注重消费过程的体验,包括消费前与商家的沟通和对商品的了解,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以及售后服务等。

  第三,网络消费越来越为新崛起的中产阶级所青睐。通过B2C、C2C、团购、排名等电子商务网站的多年耕耘;社会网络、博客、微博等社会媒体的推波助澜;再加上物流配送体系和支付体系的逐渐完善,网络消费正逐渐开拓其进入主流消费渠道的道路。可以预见,未来网络消费还将有较快的增长。

  第四,亚洲新兴市场的中产阶级消费者,并不完全集中在各个国家的大都市。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以外,一个中产阶级的消费群体以超过中心城市的速度在形成。在印度,中产阶级也并非只集中在新德里、孟买、班加罗尔等大城市。不仅地理上有广泛的分布,中产阶级的构成也是多元化的。他们需求各异,有更多的不确定性。有人偏向为子女的教育消费,有人为满足自身需求而花钱;有人热衷文化旅游娱乐,有人喜欢房地产和高端电子设备;有人羡高档奢侈品牌,也有人愿投资MBA学位或英语学习课程。企业在这些市场,面对的不是“一个”中产阶级,而是“数个”或“十数个”中产阶级。

  调整战略,为满足中产阶级的需求而竞争

  崛起的亚洲新兴市场的中产阶级创造的消费需求,无疑是巨大的,其带来的商机,自然不可小视。企业的眼光,无不应该聚焦于此。不论何种企业,其产品面对消费者还是不面对消费者,如果管理者眼中没有中产阶级,行事不考虑中产阶级,则去困境不远矣。企业要抓住这个巨大的消费群体,顺势而动,就必须了解中产阶级消费者的特点、变化和发展趋势,以此调整自己的战略,方能保持竞争力。

  面对亚洲新兴市场的消费者,有两个重要的商业力量值得我们加以分析。这两个商业力量,或曰阵营,一是跨国公司,一是本土企业。对中产阶级消费者的争夺,其实不在本土企业内部,亦不在跨国公司之内,而是在两者之间。说得简单化一点,对中产阶级以下的低收入消费者,本土企业有优势;对中产阶级以上的富裕阶层,跨国公司有优势。唯有中产阶级,归属尚不明朗,形成竞争之势。孰胜孰负,还无定论。目前看来,还是跨国公司略胜一筹。

  跨国公司之略有优势,在品牌。品牌为中产阶级所重,正如前所述。2011年,毕马威发布的中国奢侈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国产奢侈品牌的知名度甚低。对1,200名奢侈品消费者进行的调查发现,在服装、箱包、鞋、配戴饰品等奢侈品牌方面,只有不到10%的受访者会联想到中国国产品牌。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法国和意大利品牌有影响力。

  针对这种情况,对于本土企业来说,要格外努力,满足中产阶级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对有品牌价值的产品的需求,建立品牌信誉,否则中产阶级消费者只有舍本土而求诸海外。对跨国公司来说,要调整产品策略,针对不同需求而进行客户细分,眼光超越中心大城市,产品设计、营销手段考虑本土特色。换句话说,本土企业要向上走,跨国企业要向下看,这样才能弥合两者之间的大片空白。这样的竞争,不必是零和的游戏。通过竞争,使中产阶级有更多的选择,更满意,更愿意消费,蛋糕也就更大。

  如果说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人们对亚洲新兴市场抱以希望,具有信心的话,不在于ZF有多么英明,银行家如何睿智,企业家何等精明,其实希望在于这个庞大的崛起的中产阶级。




作者: 毕马威国际主席 安茂德 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研究部总监 彭亚利  来源: 英国《金融时报》2012年04月18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中产阶级 新兴市场 新兴市 中产阶级消费者 波士顿咨询公司 亚洲 新兴

沙发
dogeqaz123 发表于 2012-4-18 20:12: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骗人的游戏。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