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xujingjun
800 0

[财经时事] 信贷需求不足信号逐渐增多 [推广有奖]

  • 7关注
  • 66粉丝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2
论坛币
18324 个
通用积分
4089.0704
学术水平
299 点
热心指数
390 点
信用等级
264 点
经验
711238 点
帖子
23175
精华
0
在线时间
1155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
最后登录
2024-5-30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信贷需求不足信号逐渐增多 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高级宏观分析师 范俊林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2011年四季度,中国不少银行还在为额度不够、存贷比限制而无法扩张信贷苦恼,担忧需求简直是杞人忧天,因为民间借贷利率已经攀升至20%以上,很多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都是一浮到顶,完全没有需求不足的影子。然而,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需求不足的信号逐渐增多,3月份新增贷款超万亿难掩担忧。

首先,是票据融资快速增加。票据融资基本上属于银行信贷的调剂品:缺乏信贷项目时增加一些以抢占额度,避免资金闲置;项目时多时压缩一些,腾出规模。从2010年年中到2011年一季度,票据融资连续10个月负增长。去年二、三季度有所增加,主要是当时贴现利率快速攀升,投资价值显现。
然而,今年以来,票据融资却明显增加,一季度新增票据融资2575亿元,为2009年一季度以来最大季增幅。当时银行还在为四万亿投资计划扩张信贷,因为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项目,大量一票据贴现贴补,金融市场竟然出现贴现利率低于存款利率的怪现象(这意味着将票据贴现后将资金存入银行可净赚利差)。一季度票据融资快速增加,至少说明信贷需求不再像之前旺盛。
其次,贴现利率回落。与票据融资增长相联系,一季度贴现利率回落明显,像直贴利率已经最低已下降至6%以下,到二季度初进一步下降至5.5%左右,而去年三季度该利率最高超过15%。票据融资量增价跌,说明各家银行积极抢票源,推动贴现利率下降,进一步说明信贷项目的缺乏。对比起来,去年二、三季度,票据融资量价齐升,主要因为贴现的投资价格凸现,吸引银行增加配置。

第三,直接融资量价齐跌。直接融资市场的状况亦可用来推测信贷需求,特别是企业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对企业来说是信贷的良好替代品。如需求旺盛,信贷额度有限,银行间市场资金又较为宽松,这些直接融资工具会快速增长。然而,今年一季度企业债等三项融资量价齐跌,净增规模仅362.1亿元(其中短期融资券净减少1732.4亿元),而去年同期净增近2938.38亿元。直接融资利率同时回落,如5年期AAA级中票利率最低降至4.6%,去年同期还在5%以上,其后还有两次加息,最高时曾超过6%,前指标涵盖更加广泛的社会融资总量比去年同期也下降3914亿元,说明企业对低成本的直接融资需求也大为下降,可以想象,高成本的信贷需要回落会更加明显。
最后,贷款需求景气指数反季节回落。人民银行每个季度会对贷款需求进行调查。一季度信贷需求景气指数为79.6,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更值得关注的是,指标出现公布以来首次一季度环比下降,比去年四季度下降0.3个百分点。年初开始,企业购置工具、备料生产,正常情况下,信贷需求会比四季度旺盛,该指数反季节回落,说明企业对今年的生产持谨慎态度,压缩信贷需求亦是正常。
当然,当前信贷需求具备一定基础,并非全面快速回落,如最近两期国库存款招标利率均为6.8%,处于较高水平。招标国库存款计入贷存比,可用于信贷投放,该利率维持高位说明银行仍有较优质的信贷项目,但参与招标的主要是股份制和其他中小银行,难以代表银行业整体情况。另外,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银行资金成本上升明显,很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在5%左右,因此当前的国库存款招标利率不具备完全的纵向可比性。整体上,信贷需求回落的信号越来越多。
信贷需求回落的原因容易理解: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已降至8.1%,环比1.8%(折成年率已不足8%)。同时,企业利润回落,而贷款利率保持稳定,融资成本未能显著下降。今年的情况类似2005年,均为一轮调控过后,经济增速放缓,物价开始回落但仍处较高水平,信贷需求减少,2005年一季度也出现信贷需求指数环比持平的现象。但与2005年不同,当时国际经济增长较快,出口很快接过投资成为经济的重要动力,全年净出口为GDP贡献高达2.6个百分点,创下新千年以来最大贡献度。今年形势则完全不同,全球经济放缓,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一季度净出口对GDP负贡献0.8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当前经济上面临的困难明显大于2005年,二季度及以后信贷需求继续放缓的概率较大。
需要说明的是,信贷需求与实体经济的资金需要是两回事,挣扎于破产边缘的企业最需要资金,但不属于信贷需求范围。如果没有硬的财务约束,经济主体对信贷的需求将是无限大。咬文嚼字一下,还是将这种“需求”归入“需要”更为合适。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文责任编辑 徐瑾 jin.xu@ftchinese.co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需求不足 Chinese 社会融资总量 贸易保护主义 小额贷款公司 信贷 信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31 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