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qs_0105
2454 8

[论文期刊发表] 温州金融改革对提振实体经济无效(上篇)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初中生

3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3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1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379 点
帖子
9
精华
0
在线时间
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4-27
最后登录
2016-4-1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温州民间借贷之硬伤
概论
我要讲的是温州金融改革对实体经济的帮助是无效的,为了改善实体经济引导资本回归实体经济而执行的金融改革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或者错误的决定。同时也是对中国民众极为不负责任的表现!
下面我就从民间借贷的整个背景来分解以上的观点,并提出构建经济集群和社会经济模型的想法:
金融及衍生品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这话从和说起呢?我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一下温州经济的现状:我从产业结构来分析(这里我指的产业不是传统的一二三产业,而是将产业重新划分为实业、金融业、金融衍生品业三大产业)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成因。
大家都知道我们传统的三大产业绝大部分属于实体经济,而金融(存贷活动)特别是金融衍生品(股票、基金、期货等交易)产业是新兴的产业,社会有了它们才能灵活的调配货币资本,使得各行各业实体经济互通有无来促进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就像我们的商品交换初期所产生的作用是一样的。我们更应该知道合理的经济结构模型才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只有形成不同行业、不同产业构成的产业集群(好比部队的作战单位),才能让经济健康发展并在区域竞争中更加有战斗力。我们从辩证的角度来看,金融和金融衍生品行业和商品流通有着同样的属性,其本身并不产生社会价值。所以商品交换如果控制良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非常之大。但一旦有人恶意垄断或囤积奇居的时候对社会经济的伤害就是硬伤,从以往的经济危机对经济系统的破坏力之强可见一斑。同样我们的金融和金融衍生品行业过度或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一定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埋下一颗地雷!而且这颗雷埋在整个社会经济基础上,一旦爆炸,对社会经济将会毁灭性的打击(而中国金融和衍生产品过度发展主要体现在炒作上)。金融和衍生产品的收益就是对实体经济利润的提成。这好比畜牧业对草地的使用,合理的放牧才能使草地发挥最好最合适的经济效益,一旦过度放牧就会使草地在接下来几个周期内大幅降低回报甚至枯竭。这也就是寅吃卯粮。所有我们不反对银行有高额的利润或资产回报,但我们应该考虑实体经济能否持续的为金融和衍生产品带来收益,这个收益超过一定标准就会让实体经济很快衰退,短期无法恢复。
危机的本质
从理论上讲金融和金融衍生品行业所有的利润来源是实体经济,这些行业吃的就是实体经济利润的预期,注意是预期!不是实体经济已经产生的利润,而是预期!金融产品是实体经济的效益预期的直接受益者,而当有人将这些金融产品拿到市场进行销售,也就是对实体经济的利润预期进行对赌----这就是金融衍生产品的本质。当银行贷款利率高过实体经济利润,这些金融产品交易就会开始活跃,并逐渐形成金融衍生品的炒作现象。这些炒作在中国不仅仅是体现在金融和衍生产品市场,还包括对实体经济中的商业炒作、货物炒作、甚至也会对产业链进行炒作!这时候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一是发展实体经济本身缺乏货币资金而导致资金链紧张,因为大量资金投入到了金融衍生品产业;二是企业原有资金会因为利润过低转投金融衍生产业,加速资金脱离实体经济。因为实体经济的预期本身是不具备价值的,而这样构成的金融链和金融网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一旦当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很小的问题就会因为社会信用的问题摧毁整个经济框架。所以真正的危机在于炒作,没有炒作金融产品预期是不会高过实体经济收益的(高过就亏损)。
温州民间资本借贷的盈利取向就是金融产品的延伸和衍生产品,包括商业模式和流通产品并存的经济模式。通俗一点讲就是民间借贷的资本用于了各行各业的收益预期,也就是对经济的持续发展预期的一个对赌。然后将这些预期以高利贷的形式卖给放贷者,这样来形成一种融资渠道。而过多的资本争夺预期收益的时候就形成了炒作。不仅如此,在实际的操作中还有很多人就以专门做资金流转业务,也就是炒作利息。同时高利贷的利息本身也成为了一种炒作的产品。所以在温州整个民间借贷链中经过层层转手和炒作,利息就越来越高。但是我们应该不难发现:很多实体经济在得到这些资金后也没用投入到自己的企业,甚至这些资本基本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的正常经营活动中!而是绝大部分都进入了资金炒作、房产炒作等行业。进一步的使社会经济现状出现恶化。
举个例子:最近大家非常关心的吴英案,吴英的经营模式完全就是这种范例!从吴英的经营计划和方向不难看出:她的绝大部分经营都是在对赌社会经济平稳增长!如大量购进房产、奢侈品并进行炒作。所以她的利润大部分来自于经济炒作后的增长预期。所以是典型的金融对冲经营模式!她先预测将来的收益,再给资本承诺收益。如果预测准了皆大欢喜,如果失败了,资本收益是必须付出的,她就必须亏损。判罪与否就说明国家对金融对冲经营模式的态度。吴英有没罪我不能判说,高息揽存扰乱民间金融秩序这点是有的,只是可能她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扰乱民间金融秩序和高息揽存对社会的危害吧。吴英该不该死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社会混乱有她一份儿功劳!中国放高利贷不是强势群体,反而吸纳高利贷才是强势群体!过分的高息吸存造成民间资本的恶性竞争,推动民间借贷走向一条不归的深渊,这应该是对社会有危害的!
所以,民间借贷本身是很合理的事情,而且也应该是很合法的事情。但我们忽略了民间借贷的畸形发展就是我们的不对了!民间借贷的合法和合理性关键是在于利息的高低!如果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是很好的,但我们很多人将民间借贷利用起来对内进行炒作,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这就不对了。更有甚者以高息揽存的方式破坏经济正常运行规律!所以民间借贷是应该受到合理的监管的范围。
民间资金流通特征
近来社会关注的银行暴利、房产泡沫、股市疯狂、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这些都是金融产品和衍生产品在实体经济中的表现。而温州民间借贷危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逐渐进入这个陷阱的,注意这里只是危机形成背景。还没形成危机。当实体经济预期效益低于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收益,大部分货币就会以一种游走的形式在实体经济中进行不断的运作,他们会突然投向一个行业,让这个行业出现经济发展预期的虚高或幻象,同时会有很多货币资本跟风运作,于是这些实体经济就不断加大货币资本的投入,来消化这些货币资本,同时先期投入的资本形成了较高的收益,但实体经济的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资本在运作中并没有社会价值的增加,但因为资本迅速的聚集让部分人从中获得了很高的收益,所以,这些游走的资本就会突然撤离该行业,这个行业就直接面临了崩塌!这个行业看到有利可图,于是自己也按耐不住组织资本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因为他们有实体经济作为抵押或保障在民间集资更加容易,所以这个游资就不断的长大,不止如此,包括我们很多国有企业和银行也不断被卷入这个行列中。进入一个行业就推高一个行业,突然的撤离就使原有的经济轰然倒塌。温州民间借贷早已不是温州一地的问题,而是席卷了全国范围,民间资本数量之庞大,运作之活跃,令人咂舌。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些游资的特点:
•     无人能掌控,不是那一个人说了算的---神散
•     容易集中逐利,跟风运行----聚集性
•     流通速度快,运作时间短----快聚快散
•     总量大,数额极大-----超过20万亿
•     投机利润高容易带动其他资本介入----带动性
•     市场正常运作是不可能出现暴涨现象----投机性
•     在一个行业或产业停留时间短----时间短
•     干扰正常市场秩序,带动更多资本介入,使资本加速脱离实业----破坏性强
说了这么多的理论,下面我们来对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形成过程来进行描述吧。
08年金融危机以来,这些民企面临着这么多问题,他们收缩产能从原来最高产能缩掉三成是普遍现象,也倒还没什么大问题。这些企业和个人一些手上有闲散资金就没有地方来保值或增值了,再加上央行利率不断上调,个别依赖资本生产的企业不得不以更高的利率向民间吸存,以应对不断上涨的财务成本。同时,因为大量的闲散资金投入股市、房市、期货和其他金融衍生品,并且部分资金投向关系民众生活的农产品如“姜、蒜、豆”等等,这些不断的炒作给这些部分闲散资金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的利润。这也促使民间资本愈来愈集中进行炒作。刚开始只是少数游资运作,逐渐这些依靠资金的企业也到这些领域来淘金,以对冲自己企业财务成本的增加。这当中也包括很多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投资公司都开始逐渐介入到这个产业中。这些资金越大,就逐渐进入部分实体经济,而这些实体经济本身不需要庞大的资金,但这些资金已经将这些行业推向了虚高,同时08年到09年ZF4万亿救市的投入。实体经济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于是开始不断扩展自身规模,到这些游资发现投入并没有带来预想的收益的时候,但因为不断追捧还是部分人有较高收益,再加上经济并没有出现大衰退,这使得民间资本达到了非常活跃的状态,而那些不依靠资金发展的实体经济却因为制造业极低的利润和不断恶化的市场环境再也坐不住了,纷纷以自己企业为保障吸纳民间资本投入炒作,这时候整个民间资本的活跃度才达到疯狂的临界点。依靠资本生产的企业面临了有史以来最为艰难的时刻,他们为了使自己的资金链不断裂,不断以饮鸩止渴的方式向民间引入更高利率的货币资本,民间资本出现了供不应求导致利率不断继续攀升。这使得整个温州甚至延伸至全国范围的民间借贷逐渐形成了一张无形由利益链构建成的巨大网络,并盖在了实体经济的头上。所以这时候的实体经济危机并没有爆发。终于有一天,欧洲爆发了债务危机,中国外贸开始再次出现萎缩,国内股市开始大幅下挫,下跌近千点。同时,随着国家对农产品炒作的严控,对房市采取高压态势进行打压,高收益的土壤被彻底摧毁,但集资而来的利息还得继续还,部分企业咬牙坚持着,终于在江南皮革第一个倒下,看着欧洲债务危机的解决无望,很多人都承受不了压力纷纷出现了跑路或跳楼的现象。
----------------------------------接下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金融改革 温州金融 实体经济 金融衍生品市场 民间资本借贷 经济 金融 温州民间 不负责任 战斗力

回帖推荐

hqs_0105 发表于4楼  查看完整内容

因为发表篇幅限制还有中篇:温州金融改革对提振实体经济无效(中篇)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25779&fromuid=3157182 下篇:温州金融改革对提振实体经济无效(下篇)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25780&fromuid=3157182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primmxz + 10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landan 发表于 2012-4-28 08:02:4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下篇呢?

使用道具

藤椅
c15009936719 发表于 2012-4-28 08:20:2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下篇呢

使用道具

板凳
hqs_0105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2-4-28 09:42:3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因为发表篇幅限制还有中篇:温州金融改革对提振实体经济无效(中篇)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amp;from^^uid=3157182
下篇:温州金融改革对提振实体经济无效(下篇)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amp;from^^uid=3157182

使用道具

报纸
hqs_0105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2-4-28 09:50:3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landan 发表于 2012-4-28 08:02
下篇呢?
因为发表篇幅限制还有中篇:温州金融改革对提振实体经济无效(中篇)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amp;from^^uid=3157182
下篇:温州金融改革对提振实体经济无效(下篇)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amp;from^^uid=3157182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论文版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amp;from^^uid=3157182

使用道具

地板
cherry_xulin 发表于 2012-5-30 15:56:4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对温州危机的本质分析得很到位,所以现在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温州的金改如何让实业经济提升竞争力

使用道具

7
hqs_0105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2-6-23 08:16:3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首先,金融改革本身就是一种错误,不知道是国家误读了市场还是周德文故意误导了总理!实体经济想要提振必须跟着社会发展大趋势走,全球经济大趋势就是要压制中国制造业,但主要还是压制中国比较有附加值的产业(你看欧美双反调查的行业你就懂了)。而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是外界压制不了的,何况中国必须进行产业升级,就要做这些欧美国家抵制的产业,因为它们怕了,我们更要做好这些产业。
周德文本身就是做民间借贷为主要业务的,他怕以后和吴英一个下场,所以他才力推金融改革!

使用道具

8
primmxz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2-6-23 14:58:0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分析的很有道理
希望温家宝能知道

使用道具

9
初级求学者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2-8-26 16:26: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还没看, 先下下来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7 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