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匿名
103607 498

[求职经验] 30岁经济类博士的职业选择--制度,技术,机遇与时间腾挪之下的多重困惑。   [推广有奖]

匿名网友
楼主
匿名网友  发表于 2012-5-9 17:31:00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一)自我背景的介绍:
1 基本资料:中部靠淮河的省份二流高校正式编制教师,目前讲师已经第4年了。今年30岁出头。2011年取得北京985大学金融学博士。方向主要是宏观金融学。在大学教授《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基础课程,以及《投资银行学》《中央银行学》等专业课程。暂时未婚,但女朋友在本地。2 知识储备:主要的知识储备依旧是宏观经济学方面的,也精通计量经济学的建模方法。投资银行学知识储备相对少。最严重的问题是会计财务知识薄弱。金融量化的知识储备有所疏忽。3 人际关系:个人内向外向性格兼具。但有一个特点即对不确定性事情有时会患得患失。与人合作能力还行,以诚待人,最希望与人相处的状态是彼此欣赏,但不要随意与人长期深入交往,为了共同的兴趣与利益能够在短期内容忍对方一些自己不欣赏的地方,相对宽容。4个人优势:看过许多历史书籍,也知道太多善始不能善终的故事与教训。个人在经济金融方面的知识与学术水平算是三流,没有发过什么顶级刊物的文章,应付博士毕业还行。自认为自己最大的优势是懂得狡兔三窟:不愿意把职场上的希望寄托在某个领导的欣赏与喜欢之上,认为这样风险过大。懂得识破领导的一些虚伪的谎言与承诺;善于用制度来保护自己;坚持让自己多学点技术层面上的金融知识以备不时之需;懂得一个人想要成功不仅要努力,还要有机遇,甚至还要那么一点小小的心计;知晓在如今这个社会时间的重要性。5人脉基础:目前仅仅停留在一些师兄师姐之间的联系,师兄师姐都只是一些金融总部的正科级别的人员,暂时帮不上什么大忙。硕士同学在市场性金融机构里面都混的一般,只有2个已是保荐人,其他的都没有太多的起色。自己在同学同事之外的人脉关系相对较少。6 目前待遇:高校讲师(内聘副教授),税后到手6200.12个月工资,12*6200=74400.住房公积金账户每年大概10000多(小于15000)。其他货币性福利大概每年5000元左右(过节费,教师节奖金,工会福利,系的考核奖励等全部包括在内)。课时量平均每周(一个学年算40周)是6节课。因为上课课时少,超课时费拿的不多,一般就只有20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包括住房供给全年的收入大概是74400+10000+5000+2000=9万元。7 学校内未来的职场前景:顺利的话明年或者后年可以是副教授。待遇大概可以比内聘副教授多1万元。变数是要看自己能否申请到省级或者国家课题。学校内评审职称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有些老资格的人总是占用指标,导致年轻人要排队。8是否兼职:暂时没有去本地金融机构兼职,似乎也不太容易找。但目前是兼职翻译,2个月能翻译一本大概10万多字的财经畅销书。一本的收入所得大概是7500元左右。不太看重译著所获得的收入,主要是为了完成系里面每年设定的论著要求。(论著是一项科研要求:专著不是那么容易写,虽然自己已经准备出一本,但一般出版社是需要补贴才愿意为你出版;教材说白了大部分人都是抄,能出版教材主要是出版社要求教师要每年完成一定的销售量,本人授课学生群相对较少,暂时不能满足出版社要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职业选择 经济类 北京985大学 宏观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技术 经济学 博士 女朋友 最大的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 · Peixun|主题: 23, 订阅: 9
匿名网友
沙发
匿名网友  发表于 2012-5-9 17:32:23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二)既有环境的困惑:
1 厌倦上课:教学已经多年了,总是发现每年都是那些已然上过很多次的课程。当自己还在年轻的时候,发现和学生交流是一种很愉悦的享受。但当自己的年纪慢慢在变大、压力在变强、责任在变重的时候,发现每日做重复的事情特别的乏味,多次重复之后觉得生活没有了新鲜感,教学没有了挑战性,学生没有亲近味。不想自己再过10年依旧是这样的状态。总感觉自己有时会有在羡慕世俗后的悔悟。心中躁动之梦挥之不去。
2 留恋时间:仔细地反思,我虽然觉得上课没有更多的成就感,但我还是非常感谢高校的制度为一个普通教师腾挪出了足够多的时间。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几乎没有其他的职业能与之比拟。高校教师不比别人有地位、有钱、有权,但就是比别人多出了时间。结合自己目前的待遇与每周上课的课时数,可以说这份高校工作的性价比还是中等偏上。看过很多人抱怨学校工资低,可能是自己相对幸运,所在高校的待遇还算可以,所以对这份工作还是有那么点依恋。除非有很稳定且收入很高的工作才愿意放弃。(发达城市年薪30万左右。)
3 喜爱自由:自己有过不少公务员,金融机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的同学,无一不抱怨的是自己的工作总是被领导支配,自己的认同往往存在于领导嘴上和眼中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时间安排往往取决于领导心中或公或私的苛刻要求。自己不太喜欢把自己的命运单一地被牵挂在个别人的评价下。总希望自己能依旧享受这种少有领导支配与命令的生活。上面说到教师有比较多的时间也许有人不赞同,有人会说我过年过节都在忙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的项目书,可是我总觉得这是为自己在忙,而不是为别人在忙。凤凰卫视的吴晓莉采访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林毅夫,问他如果有来世,你会选择那个职业。林毅夫的回答是当然还是老师,做老师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且还有人会给你钱,但做出来的成果都算自己的
4 追求成就:虽说自己对这份工作有一点点依恋。但如果长期在学校呆下去,必定没有什么太多的成就感。除了35岁之前能成为副教授+硕士导师外,(在有些学校只要你能熬到年头,基本上成为副教授+硕士导师都不是问题,这点可以说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而只能说是一种迎合高校制度下且有岁月积累的应有之得。)其他的东西就不敢奢望太多了。看到就算在我们这样的城市,有些人不是博士,不是什么高级知识分子,没有学位,靠着自己对市场的敏感,开个小店都能得到我们这些博士能够获得的待遇。总觉得自己还应该充分利用好学校(高校特有的制度)给我们释放出的时间。但自己在这方面,也就是说以博士头衔来实现移转到物质与精神享受的过程中还是感觉不得要领。没有充分的运用好。
5 羡慕他人:硕士同学与博士师兄师弟都进的是一些金融机构,当初有羡慕的心情,但现在却有二分法看问题的习惯。当有些人抱怨在金融机构的基层又苦又累,金融监管部门又在降薪时,我就暗中庆幸自己的高校选择。至少我还没有为过多的琐事烦心过。当有些人考上保荐人或者进入到一个金融机构总部的中层管理阶层时,我又感觉自己当年不是特别胆大,不敢贸然进入市场环境。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情一直如影随形。
6 内心躁动:以前不相信,现在经历了才明白。男人一过30岁,确实压力大了。要想的事情多了。要兼顾的问题多了。总觉得要对得起父母生你养你的这一次。要给他们带来更多的骄傲。过去有句世俗的话叫做大男人不可一日无权,小女子不可一日无财。如今感觉古人说话真是很有道理。每当我看到有些80后早已是县委副书记的时候,每当我看到有些80后靠着自己的努力开上宝马车的时候,心中会油然而生一种莫名的失落感,也许别人在和你相处的时候不会表露出鄙夷的姿态。但对比之下是自卑的。想起前世界足联主席布拉特对前中国足协副主席阎世铎所说的话中国有长城,但中国有足球吗?要知道在世界的舞台上,有实力才能生存,有实力才有尊严。。有时在想,一个男人即使你在别人面前再谦虚,再温良恭俭让,没有实力来终究会被人看不起的。一个男人即使自己性格上有突兀的地方,但只要有实力,在一些时候别人也会容忍他的个性。

使用道具

匿名网友
藤椅
匿名网友  发表于 2012-5-9 17:33:41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三)我的几个主义:
1 不要再做一些琐事的工作。已经读到博士这个阶段了,不是说自己很高傲。而是说年纪大了,不想在琐碎的事情上去和那些年轻人竞争,自己也竞争不过他们。绝对不可能去的单位就是象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总部的一些分支机构,在这些机构里面,很难突显你知识的价值,而更加注重你的人脉关系。有些工作还只是单纯的技术工人性质的岗位。在这些岗位上,你的才华与思想很容易被埋没。
2 不想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孤注一掷在一个单位。也就是说不想让自己只获得一方面的认同。要注重培养多方面的认同,企业、ZF、高校等。这里我想说说天津大学的王春峰教授。这是过去我认为比较成功的一个教师案例。其过去是渤海证券的董事长,又是天津大学的金融工程博士导师,还是天津市ZF的首席经济顾问。这种能够游走在多个机构的例证其实也是高校教师游刃有余的充分表现。这里我突然想到台湾出来的郎咸平与李敖。论他们的个性,如果他们在台湾一个公务机构或者企业任职,以他们的个性,绝对不可能混的很好。但是他们2个都非常注意培育自己在大众内心的名气,当自己有名气后,他们发现自己可以上电视,自己的书也更好卖。媒体记者也容易把自己当回事了。
3 不想让自己也成为高级技工。多年来说高校教师社会地位很高。可是近年来的发现,显然不是这么回事,如果一个高校教师只会上课教书,这种工作性质与高级技工有什么区别。当自己在填写初中志愿的时候,总觉得那些报考技校的人非常可笑。可是当自己是老师的时候,发现自己却不经意依旧有成为他们那一类人的感觉;当自己看到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在获批科研课题的时候还要受到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年轻领导的颐指气使时,我在想教师的地位还是很高吗?有时感觉教师的社会地位甚至还不如在市场中获得了声誉的小老板。
4 不想再浪费自己的时间了。自己不能总是在为满足一些学校评定的标准而做一些无用功。而是应该让自己获得一些外围的社会认可。在学校有些事情可以说是在浪费自己的青春与时间,明明知道学生本科的论文是抄袭的多,可是学校还是要求教师认真的审阅,我在想当你就算认真审阅后,所能获得的是什么样的成就感呢?
5 不想随意就脱口而出跳槽的事情。父母告诉我,辞职可以,但要每一步都走的准,走的稳。谁家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奔个好的前程来光宗耀祖。但一个高校的制度安排虽然不能让你有发财的机会,但至少可以让你享受到很多体制内的庇护。所以暂时还不想辞职。
6 不要对某些金融机构抱太大的希望。以前总觉得那些在本地开个工厂的人总是不如呆在那些大型外资内资金融机构的人来的风光。但现在改变了这样的看法,人生有限,自己做主与自己给别人打工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7 不要对职场中的风险没有意识。有些职业岗位看上去光鲜,但光鲜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心累与体累。当我看到许多同学在努力的考一些证书的时候,总觉得这些证书似乎并不一定能给你带来足够光明的未来。我突然想到自己见到的一位精通会计的CPA,当他被老板炒掉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没有办法,CPA就算学的再精通,这种岗位也是无法放单飞的”。
8 不要太拿博士学位当回事。国美被抓的董事长黄光裕说过一句话“你为什么读博士,因为你内心恐惧,拼命的学习很多知识来等着别人雇佣你。现在的社会是资本要战胜知本”。说这句话也许是当年黄对他说聘任的那位禹晋永所说的。但好歹反映出商界人士对社会生存原则的细心洞察。有时多么羡慕那些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闯出一片天的人。(尽管我知道黄的内心可能也是不快乐的。)

使用道具

匿名网友
板凳
匿名网友  发表于 2012-5-9 17:34:26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四)对金融部门内职业岗位的感悟:
自己的知识储备目前看来比较有把握的是宏观经济学,农村金融与国际金融。可是在我们这个高校,包括和一些朋友亲戚聊天,别人一听说你是搞金融的,马上想到你是做投资的。岂料自己是搞宏观金融与农村金融。总感觉自己有点土的样子。

1 证券宏观经济策略分析师:每次看到深圳新财富公布的证券最佳宏观分析师。总是有股莫名的激动。让我知道了诸建芳,高善文一些大腕,更对他们所拿的年薪感到好奇。老实说,这种既有钱又有名的事情大家伙都向往。我在高校教授宏观经济学的时候也对宏观经济学有特别的留意。总感觉自己以后是不是也能成为这样的人呢?在天涯论坛上问过很多人。大多数人都觉得搞宏观还是比较难的,而且说如果想搞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最好是要走“海外读博世界银行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短暂供职派驻香港工作等待猎头推荐到国内大型券商任首席经济学家”。自己只是个土鳖。显然这条路不是太能行得通。据说当年中金公司在高善文与哈继铭之间来选择首席经济学家。但哈继铭因为有海归背景。所以最终被选中。没有海外背景看来是个硬伤。虽然不能说最终待遇上有太大的差别。但可以说没有海外博士与海外机构工作的背景是很难进入有外资背景的证券公司的。本来自己的想法是暂时依旧呆在学校。然后利用国家公派留学的机会去美国著名大学做博士后,然后再申请去英国著名大学做访问学者。试图让自己充实点海外学习的经历。以后再回来看看能否对冲在美国读博士的人所形成的职场优势。这条路一直在想,实现起来也不算特别难。

2 证券或基金行业分析师。这辈子估计要与这个岗位绝缘了。因为如我上面所说的,我自己的财务会计知识薄弱,几乎无法胜任这一工作。而且这种岗位需要的是理工金融复合背景。自己显然无法达到。我知道的是基金的行业分析师以后是有通往基金经理的路径。但遗憾的是自己知识准备不够充分,虽然硕士,博士毕业的学校是在基金公司选择的目标学校里,但实现起来估计没有可能了。不过有时自己也顺带安慰一下自己。我想到中国国家投资公司的副总经理谢平说过的一句话,由于此人过去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的局长,他说“好好的搞好宏观金融学的研究,总比你经常拿那些企业的会计报表分析来分析去更有意义”。也许他说的是一种心理的成就感而不太关注现期的收入与待遇。搞宏观金融学研究,一是学术兴趣,二是似乎有种国家责任在里面,第三才是收入和待遇问题吧。

3 量化分析。这是目前比较火热的一个部分。证券机构都在设置业务创新部。而且结合中国国情估计这类部门在未来的3年都是稳赚不赔的。但是这个部门似乎是为那些学数学和理工人准备的。自己只精通计量经济学。但岗位要求要懂C,VBAMATLABSAS等软件的运用,还要一些金融工程方面的知识。说实在的,如果仅仅是为了一个不确定进这些部门的机会去准备那么多的知识,感觉有些不值得。而且看过很多国外对冲基金经理的操作。赚大钱的机会更多的是对宏观与市场大势的准确研判,而不仅仅停留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的计较。这个部门给人感觉容易唬人,但最关键的是还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胜算记录。索罗斯量子基金,鲍尔森对冲基金,格里芬老虎基金,能赚大钱都主要是靠策略层面,而不仅仅停留在数学建模的技术层面。一直相信技术是为思想服务的。

4 保荐人。30岁的博士几乎不可能从事这个行业了,从进入投行先领取准入证------积累3年的投行经验----参加通过率较低的保荐人考试-----主持一个IPO或再融资项目。这个流程下来会消耗掉不少时间。等真正能拿到注册资格,说不定中国到处都是保荐人了。而且观察中国发行制度的改革,可以感觉到很少制度是能挺上10年的。

5 银行风险管理。这个算是银行比较有技术含量的事情。自己也在准备着FRM的考试。努力一点通过应该没有问题。而且风险管理这个方面似乎着力的机构有很多。学好风险管理不仅仅可以在银行,也可以在基金,甚至是保险机构有足够的位置。

6 农村金融研究。农村金融研究其实是个很土的研究方向。但最大的优势就是:(1)农村金融研究兼顾了国家的意志。搞好农村金融研究可以在体制内获得比较大的认可。至少可以比较容易申请到国家课题基金的资助。钱相对较多。(2)搞农村金融可能比较容易以高校教授的名义在一些农村商业银行兼任顾问或者未来的经济学家。国家的重视与企业的重视此时衔接起来了。全国现在已经有很多农村商业银行了。(3)搞农村金融可以有效对冲国外海归对本土老师的冲击。只要搞农村金融,海外经济学博士未必能搞过中国本土的学者。因为中国农村金融的样本以及理论适用性都要立足于中国本土。国外的学者在做这一行未必有优势。

使用道具

匿名网友
报纸
匿名网友  发表于 2012-5-9 17:35:06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五)我的职业规划路径:

1 留在高校,稍安勿躁。先把副教授职称搞定,在等待评定职称的前提下,申请去国外做博士后(1年待遇大概12万人民币,但会损失学校的一部分工资)。暂时不与金融机构发生关系。等职称搞定,海外经历充足,自己翻译的财经书籍越来越多后,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后,争取一边做高校的教授,一边在自己本地的商业银行做个战略发展部门的顾问。

2 不从学校辞职,但争取去离自己高校相对较近的某些农村商业银行做博士后(2年待遇大概50万人民币,不损失学校待遇)。在农村商业银行从事研究的过程中,注重2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农村金融的理论建树,为以后申请国家基金课题做事前准备。二是积极学习金融风险管理知识,顺带参加各类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师的考试。等回来后,可以找当地的农村商业银行争取成为他们银行的专家顾问。

3 不从学校辞职,争取去离自己高校相对较近的发达城市的证券公司做博士后2年大概24万,不损失学校待遇)。主攻宏观经济与策略。如果2年后能确保证券或基金公司待遇与发展好的话,就留下来。不成就打道回府,重新回到高校教书。争取在本地一些券商做个顾问或者咨询讲师。

使用道具

地板
虚竹灵风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2-5-9 17:42:3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先抢个沙发。小弟是在校博士,一直从校门到校门。从楼主这里学到不少。个人感觉您性格比较内向温和,似乎不太倾向接受大的变动啊。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lyngqng + 20 观点有启发

总评分: 经验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使用道具

7
sqy 发表于 2012-5-9 17:47:5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你不是规划德很好嘛?有什么困惑?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lyngqng + 20 热心帮助其他会员

总评分: 经验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8
mingjingfeitai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2-5-9 17:51:5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呵呵,我感觉步子尽量要小一点,争取稳中求进,这样可能会波折少许多,尤其对条件一般的人而言!!!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lyngqng + 20 好的意见建议

总评分: 经验 + 20   查看全部评分

苗实,读书人,大乘行者,有意可联系miaoshijjxj@163.com ​​​​

使用道具

匿名网友
9
匿名网友  发表于 2012-5-9 18:16:16 |坛友微信交流群
mingjingfeitai 发表于 2012-5-9 17:51
呵呵,我感觉步子尽量要小一点,争取稳中求进,这样可能会波折少许多,尤其对条件一般的人而言!!!
这个规划已经是稳中求进。关键是目前不确定博士后阶段能否真正学到东西,兼顾学校的教学。观察过很多的企业博士后站,其的目的都是想找一个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同时通过博士后站点来树立自己的企业品牌,少有顾及到博士后自身的职业规划。最突出的表现是通过查阅很多地方的博士后站点成立的初衷,当企业成立博士后站点。当地ZF一次性就补贴50万。这样可以说是这些企业在钻国家制度的漏洞。在前几年甚至可以说是无成本有利润地雇佣博士后来干活。显然对博士后不能有太多的期待。必须要找寻到进退自如的方法。

使用道具

10
mingjingfeitai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2-5-9 18:26:3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匿名者 发表于 2012-5-9 18:16
这个规划已经是稳中求进。关键是目前不确定博士后阶段能否真正学到东西,兼顾学校的教学。观察过很多的企 ...
呵呵,我只是随便说说,您别介意。况且,您比我强多了,尽管年龄比我小!!!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lyngqng + 20 好的意见建议

总评分: 经验 + 20   查看全部评分

苗实,读书人,大乘行者,有意可联系miaoshijjxj@163.com ​​​​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11-6 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