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徐生
5252 36

[学科前沿] [转帖]也谈需求曲线和破窗理论 [推广有奖]

  • 0关注
  • 4粉丝

教授

7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8127 个
通用积分
1.7746
学术水平
31 点
热心指数
27 点
信用等级
26 点
经验
7160 点
帖子
3205
精华
0
在线时间
4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4-2
最后登录
2017-5-2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P>也谈需求曲线和破窗理论<BR> <BR> </P>
<P>--------------------------------------------------------------------------------<BR>发布时间:2007-04-07 文章来源:作者惠寄 文章作者:段拥军 <BR> </P>
<P>——薛兆丰先生的观点是正确的</P>
<P>    经济学家薛兆丰关于经济学的观点是不是全都正确,没有做过统计,不敢打包票。但是他对破窗理论的反驳,对需求曲线向右上倾斜观点的反驳[1],无疑是正确的,称其为是颠覆不破的真理亦不为过。因为,他为之辩护的是现代经济学常识,是公认的经济学原理。</P>
<P>    我们先谈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的定律。通俗一点说,这个定律就是: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如果用横坐标表示需求量,纵坐标表示价格,那么需求定律就可以描绘成一条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曲线,“向右下倾斜”是这条曲线最基本的特征。这个定律得到市场自发配置资源、调节供求、实现均衡的所谓“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证实。如果需求定律不是这样,而是相反,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就是不可设想的。</P>
<P>  经济活动的实践证明,市场自发调节生产与供应,比计划经济条件下人的科学调节有效得多。在各方面条件相对不变的情况下,不论何种商品往往价格降低,购买量与需求者就会增加;反之则相反,同样效用的事物,付出的代价高,追求这一事物的人就少,付出的代价低,趋之若鹜的人就很多。这也符合人们经济活动的经验:一个东西生产的多了,只有降价才会有更多的人购买它,才会有更多的此类商品被销售;反之,一个东西生产的少了,只有更高的价格才能使这一商品购买者减少,使该商品出现在货架上、商店里。</P>
<P>    这个原理(或称定律)一直以来被看作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石。如果现代经济学还被认为是一个比较成熟,比较有应用价值的科学理论的话,那么否定它的理论前提,就是没有道理的,也是说不过去的。科学是抽象的,它总结的特性、规律,都是从具体现象中抽象出来的。规律、原理、定律是众多现象中共性的东西,是抽象掉了许多具体特性和偶然性之后呈现出来的。就是1 + 1 = 2 这样的公认原理也是如此。因为,如果具体的讲,现实的讲,绝对的讲,这个公式也是不正确的。现实中1 + 1 不等于2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1(把火)+ 1(垛棉花)= 0 ,1(个男人)+ 1(个女人)=3等等 。</P>
<P>  但是,由于这个公式在算术理论中的基础地位,由于它具有抽象的合理性,因此,我们只能对这一公式的应用条件作出限制,而不会用具体性、偶然性和事物本身的变化来否定这个得到众多证实的科学公式。我们在运用这一公式时,总是假定事物是同质的,虽然现实中许多事物是不同质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虽然现实中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没有不变化的事物,但是我们却必须假定它们是不变的。只有这样,1(只羊)+ 1(只狼)= 2 只动物),1(个女人)+ 1(个男人)= 2(个人),这个算术公式反映的关系才是正确的。</P>
<P>  同样,虽然现实中确有人不论某个商品价格如何波动,他还是要购买和消费这个商品,且消费量不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例如一些人对某一品牌的啤酒消费就是如此。还有的人,对某种商品有特殊的需求,这种需求也不受该商品价格的影响,比如某些人对毒品的需求就是这么个情况。可能还有一些人,拥有特殊的消费习惯,一个东西价格低,我就不买,价格涨起来时,我就买。只是这些极端的和具体的特性及其表现是需求定律揭示者加以舍弃的,需求定律反映的是市场整体的情况,不是某个人或某个阶层市场行为的表现,正如萨缪尔森所说,“市场需求既然是一切人的需求总和,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即使我的需求不再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市场的总购买量依然可以扩大,因为新购买者的新的需求会加入进来”[2]。</P>
<P>    如果说对需求定律的误解源于抽象与具体的混淆,而由破窗理论导致的误识则可能是由合成谬误造成的。合成谬误是这样一种谬误:即人们以为对局部来说是正确的东西,它对整体来说也必然是正确的。虽然破窗理论是正确的,自然灾害造成了人们窗户的破碎,一家的窗户破了,这一家人购买和安装玻璃的经济行为,会增加玻璃工厂的玻璃销量,增加安装工的劳务收入……总之,一个需求会带来更多其他的需求,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这就是所谓的乘数效应。但由此得出“灾害促进经济增长”这样的结论,就可能是似是而非的。</P>
<P>  正像蝴蝶效应是正确的一样,虽然一只蝴蝶煽动翅膀,经过无数环节的乘数作用,最后可能形成一场飓风,这一说法并非无稽之谈,但是,要说某一场飓风就是某一只蝴蝶翅膀煽动造成的,则须十分小心,弄不好便会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因为,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异常复杂的环境下,由某种影响作用带来的乘数效应是多种多样的,不论是破窗效应还是蝴蝶效应都是如此。这些效应既有朝一个方向传递的放大增强的作用,也有相互对立、朝不同方向传递的缩小、减弱乃至相互抵消的作用。虽然美国ZF在9·11 之增加了400亿美元的紧急预算,这些钱的使用会带来连锁性的收入增加和需求增加的乘数效应。但这仅仅是一个方面的作用和效应,还有另一方面的作用和效应:9 ·1 1 事件造成许多家庭人员损失,造成许多私人公司的毁灭性打击;使一些公司成本增加、利润减少,乃至破产。它导致人们收入减少,未来收入的预期降低,从而减少人们的消费,这些方面的不利影响、作用,同样也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和乘数效应。各种相异相反的影响与乘数效应,会相互抵消。因而,你不能由一次突然灾难引起美国ZF拨款增加这一经济行为产生的乘数效应,来断定美国经济必然因9·11灾难而受益,而出现整体增长。正像你不可能通过一只蝴蝶或几只蝴蝶的翅膀煽动,来推断某次飓风必然产生一样。</P>
<P>    备 注:<BR>[1]见《经济学的争议》,薛兆丰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第159页、354页。<BR>[2]萨缪尔森:《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88页。<BR> <BR>  <BR> <BR> 编辑员:china028 <BR>凡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转自“学说连线”http://www.xslx.com<BR> <BR>  <BR> <BR></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破窗理论 需求曲线 科学出版社2002 经济科学出版社 经济学的争议 经济学家 文章 统计

沙发
徐生 发表于 2007-4-10 18:1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通俗一点说,这个定律就是: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这是个错误的看法吧,误会了直觉,不是个定律吧。例如,人们可以有疑问:假若需求量不增加,那个“价格”,它是怎么上升的?

其实所谓需求定律,搞反了。并不是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而是先有需求量的上升或者说堆积,才有了价格的上升。当供给不变,则如果需求量大,价格就大,需求量小,价格就小。

使用道具

藤椅
徐生 发表于 2007-4-10 18:2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经济活动的实践证明,市场自发调节生产与供应,比计划经济条件下人的科学调节有效得多。”

这句话是明显错误的。因为,什么是叫计划经济呢?难道实践当中的(社会现实当中曾经存在过的---另外,曾经存在过的所谓的计划经济,是否是真实真正的计划经济,这还是个问题,假定是真实真正的,则是否完善完全也是个问题)的所谓的计划经济,就是一切的计划经济吗?就代表内涵意义和外延意义上的所有计划经济吗?按这种逻辑,兄弟能证明:飞机不如汽车快。因为,肯定有一些飞机,是不如汽车快的,例如刚刚发明飞机那时候。兄弟还能证明:飞机肯定会飞不起来,飞起来了也是称砣。

再一个,所谓市场自发调节,难道不需要成本吗?不需要时间吗?

还有,所谓市场自发调节,不过是说,每一个个体各自作出自己的调整,这样不断调整,最后实现了什么什么目标了。但是,这并不符合很多的生活经验。例如军事。兄弟可以断言,对此问题,及经过高度抽象后的一般性问题,现在没有任何人可以作出数学上的证明。

其实,什么叫市场呢?所谓市场,就是主体(国民,公民,人民,等等)对人权的行使活动(例如交往、交际、交易等等)。什么是叫社会生活呢?社会生活,是包括市场在内的一切社会生活,这是社会主体所进行的一切交往活动的集合。在这种集合当中,就包括法律这种东西,包括纪律这种东西,包括自由这种东西,包括公权-------个体人权、个体交往的的集合、合力---众人之手。等等。

社会活动,显然包含经济、大于市场。所以,当我们看到“市场”、“市场化”等等词汇的时候,都可以代之以“社会”、“社会化”、“集体”、“众人”等等词汇。

使用道具

板凳
淡泊 发表于 2007-4-10 18:3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徐生在2007-4-10 18:16:00的发言:

当供给不变,则如果需求量大,价格就大,需求量小,价格就小。

呵呵,许多马经人一致的通病是:看了两眼经济学,一个理论尚未看懂、看完,就开始拍桌子瞪眼。

就拿你这个问题来说吧,你如果把该句中的“量”字去掉就正确了。也就是说,你还没有学到“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的区别那一节。

使用道具

报纸
徐生 发表于 2007-4-10 18:3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作为国际先进的国家,他们信奉市场化吗?在中国,所谓市场化,是一种变态的扭曲的语言,是一种低级的玩弄语言的技巧。

其实,应当说自由。而在现代社会,任何自由,都是法定自由。因此,也正如哈耶克所说,法治就是自由。

法治,在法律体系当中,在共和国家的一切社会生活当中,是高于一切的。而这种高于一切,并非是说法律等等东西多么“高级、厉害、根本”,而是说,一切“高级、厉害、根本”的东西,都可能为法律的内容所描绘了。

这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并没有冲突的。按这个原理,法律体统,也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是这样。但是,在决定了之后呢?这种经济基础的决定的作用,就体现在法律体统当中了。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来说:我们完全可以说,吃饭喝水是决定一切的。但是另外有人说:不对,饭和水,是由人类劳动创造的,应当是人类劳动决定一切。这二种观点,都对,并且还不冲突---是否如此,各人见仁见智吧,兄弟以为没有任何冲突---这需要逻辑上的一些转换。

使用道具

地板
徐生 发表于 2007-4-10 18:4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淡泊在2007-4-10 18:32:00的发言:

呵呵,许多马经人一致的通病是:看了两眼经济学,一个理论尚未看懂、看完,就开始拍桌子瞪眼。

就拿你这个问题来说吧,你如果把该句中的“量”字去掉就正确了。也就是说,你还没有学到“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的区别那一节。

老淡兄弟,你说的话,兄弟看不懂得。

使用道具

7
徐生 发表于 2007-4-10 18:4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如果说,中国人的时髦话---“市场化”,是一种变态的扭曲的语言,是一种低级的玩弄语言的技巧,那么,所谓自由市场经济这种话,是一种简陋的错误了,既违反社会生活经验,也说明思维的低级。

什么叫自由市场经济?所谓的自由市场经济,其实,是指法治下的一个社会生活领域,这是社会主体的交往活动的一个结果。简言之,市场是人权的一个运动。

使用道具

8
princemlk 发表于 2007-4-10 18:4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他说需求量增大,也无可厚非啊,我看这里需求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应该和速度与速率的关系类似;

在不涉及其他种类的“需求”时(不考虑其他速度的方向时),“需求量”(速率)就唯一衡量的因素了;

因此他说的“需求量”增大,不应该认为是错误的;

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使用道具

9
徐生 发表于 2007-4-10 18:4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给老淡兄弟做一个指导:

什么叫经济?经济就是人的活动。什么叫经济学?。。学,就是对语言的运用。

因此,什么是叫经济学呢?就是人学,或者说语言学。

指导完了。

使用道具

10
徐生 发表于 2007-4-10 18:5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princemlk在2007-4-10 18:48:00的发言:

他说需求量增大,也无可厚非啊,我看这里需求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应该和速度与速率的关系类似;

在不涉及其他种类的“需求”时(不考虑其他速度的方向时),“需求量”(速率)就唯一衡量的因素了;

因此他说的“需求量”增大,不应该认为是错误的;

他们说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大”诸如此类的话,属于语文不好。确切来说,应当引入时间观念,是这样:当既有的需求量不大,或者减少,则价格下降(可以说,是产生了新的比原来价格低的新价格)。价格下降之后(出现了新的较低的价格),新有了一些新的需求量(原本观望的低收入者等等开始涌入,从而产生或维护了这较低的价格)。

但是其实,无论价格的上升还是下降,都是供求关系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不能颠倒因果。

当然,老兄上面所说,有可能是对老淡网友说的。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