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Rousseau
4944 41

[学科前沿] 对商品“两重性”的无知是对商品性质和经济学的无知 [推广有奖]

  • 8关注
  • 95粉丝

学术权威

8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2923 个
通用积分
98.1121
学术水平
1262 点
热心指数
1192 点
信用等级
1028 点
经验
276695 点
帖子
7997
精华
4
在线时间
63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2-10
最后登录
2024-5-1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很多人连什么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交换和什么是交换的本质都没有搞清楚,已经在宣布不存在交换价值了。宣布交换价值不存在的人忘记了即便没有货币,交换双方——哪怕是国家——都可以通过易货贸易的方式进行物——物交换,这时候完全可以不需要货币,甚至,当交换双方衡量为获得交换物的努力(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折算)相同时,甚至可以不需要任何计价工具。
      忘记了交换本质的人,肯定也不会看到资本主义生产的交换可以完全脱离使用价值甚至脱离任何物质实体和对物质实体的感官感受而仅仅凭一个电子信号或者一个柏拉图式的理念来进行交换。在电子商务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还有人抱着使用价值就是交换对象本身的话,显然这个人连最起码的当代金融事务都没有了解过。假如他去交易一下黄金期货,那么我将不知道在他那里,黄金的纸面意义和黄金这种金属的意义是否相同,而当他交易纸黄金的时候,他可能要惊讶“他们那个什么纸黄金甚至连纸都没有”(王重福语)。

       对商品两重性的难以理解,从根本上说是对劳动作为价值唯一来源的难以理解。这种“难以理解”的根源是:既然我们讨论价值,那么使用价值就应该和交换价值合并到一个价值概念下,进而我们可以用价格来取代价值。这种困难起源于把人类的经济活动当作了生物圈内的自然现象。实际上,任何无视经济学阶级和历史属性的人都必然犯这个错误——把无阶级的理想状态代替了私有制下有阶级的现实状态,把无阶级状态的行为当作是存在阶级现实中的行为。
      固然,自然之物,只要其能满足人的需求,那么它就无需论证地,天然具有使用价值。然而,这种使用价值从来不是经济学所能讨论的范围。添加什么样的化学元素导致葡萄的甜度增加多少,从而导致葡萄的使用价值发生如何的变化属于农艺化学范畴。但是这种添加所需要耗费的劳动及其所导致的价值变动属于经济学讨论范畴。

      葡萄被种植从而结出果实后满足人的需要,仅仅属于使用价值。即便通过某种手段令其甜度增加,仍然属于使用价值的变动——只要这种劳动仅仅是供劳动者自己享用。在共产主义社会,一般性使用价值的改善直接用于满足全体劳动者的需求,使得劳动者的享受增加,我们可以把使用价值作为唯一经济学度量的基础标准。但是在私有制的市场经济中,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相互分离。葡萄的被种植,甜度的被增加完全可能分文不值。劳动者不仅必须创造使用价值,而且必须令其使用价值具有交换价值才能满足私有制下市场经济那种任何一种生产都不是直接为价值创造者的满足而生产的属性。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任何不能完成交换的产品都没有价值。这种没有价值不仅体现在其交换价值不能实现,而且体现在一旦其交换价值不能实现则其使用价值也就一擼到底化归为零上。

      所以在私有制的市场经济中,每一份货币价格必须首先有使用价值作为基础,代表一定的使用价值。与此同时,这种货币价格绝对不必然有使用价值为后盾。一定数量的商品价格的实现或者说两个商品以某个价格相互交换可能仅仅是一种符号的计算和抵消。这种本质上实际是符号的交换表现为价格上的成交——迷惑了很多肤浅和只会看表象的人——总是背离真实商品的交换。同为上市企业的A公司与B工厂之间某项交易的达成,导致双方仓库内的货物进行不需要货币的交换。这种交换作为大宗交易被市场反应为某种对利润实现的需求,于是这两家企业的股票可以暴涨N倍,从而完全背离两家公司本次大宗交易的货品实际价值。我们如果把这里的实际价值用价格来表示,那么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是价格背离了价格。大宗交易的完成可以导致本轮交易的商品在市场上的售价全部上涨,从而根据边际效用论理论的解释,则在交易双方仓库里的商品的市场价格也是上涨的。进而股市对这种交易利好的预期想象导致股价对交易双方所交易的额度进一步背离。而这一切的背离在本质上都是对实际交换货物价值的背离。这个价值本质上是交易货物的双方生产所交易货物的相同的时间导致的。
      所以,对劳动决定价值和劳动的衍生概念——劳动时间衡量价值的否定导致了一系列的混乱,进而导致了对商品在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理解上的混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学 商品性 两重性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柏拉图 资本主义 经济学 国家 电子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40 + 4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40  论坛币 + 40   查看全部评分

我是为写作而谋生,不为谋生而写作 —— 卡尔·马克思
沙发
jjxjiang 发表于 2012-12-25 09:02:1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一点也没混乱,一切都按价值规律进行。
劳动时间衡量价值理论上似乎可行,但在现实中不可行。比如,一辆汽车由2万个零件组成,那么生产一辆汽车的劳动时间应该是多少呢?
所以大家都是按价格来交换的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20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藤椅
he_zr 发表于 2012-12-25 11:19: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很多人连什么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交换和什么是交换的本质都没有搞清楚,已经在宣布不存在交换价值了。宣布交换价值不存在的人忘记了即便没有货币,交换双方——哪怕是国家——都可以通过易货贸易的方式进行物——物交换,这时候完全可以不需要货币,甚至,当交换双方衡量为获得交换物的努力(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折算)相同时,甚至可以不需要任何计价工具。
在你看来,所谓“交换价值”就是货币。你在高喊人们忘记什么的时候,现实又存在不是人们忘记的东西--物物交换,这明明是人们用事实说话,而你却枉顾事实,信口开河,哪里存在什么忘记不忘记的。
忘记了交换本质的人,肯定也不会看到资本主义生产的交换可以完全脱离使用价值甚至脱离任何物质实体和对物质实体的感官感受而仅仅凭一个电子信号或者一个柏拉图式的理念来进行交换。在电子商务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还有人抱着使用价值就是交换对象本身的话,显然这个人连最起码的当代金融事务都没有了解过。假如他去交易一下黄金期货,那么我将不知道在他那里,黄金的纸面意义和黄金这种金属的意义是否相同,而当他交易纸黄金的时候,他可能要惊讶“他们那个什么纸黄金甚至连纸都没有”(王重福语)。
是你等表现了对货币等交换媒介认识的无知,所以才对没有实物商品的交换胡说八道。代表货币的电子信号和纸面意义的票证与货币一样,都是一种交换的媒介。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这些电子信号和票证也同样成为商品,也可称是特殊的商品。当这些特殊商品在交易流动的时候,就代表着特殊商品背后的实物资源在流动。这不仅大大的降低实物交换带来的交易成本,而且还体现了社会分工和从事这种行业劳动者的贡献。因此可见,你等无知就罢了,还胡诌什么“惊讶”,表现了你等对劳动者劳动贡献的蔑视,成为你等特有的反智行为。
对商品两重性的难以理解,从根本上说是对劳动作为价值唯一来源的难以理解。这种“难以理解”的根源是:既然我们讨论价值,那么使用价值就应该和交换价值合并到一个价值概念下,进而我们可以用价格来取代价值。这种困难起源于把人类的经济活动当作了生物圈内的自然现象。实际上,任何无视经济学阶级和历史属性的人都必然犯这个错误——把无阶级的理想状态代替了私有制下有阶级的现实状态,把无阶级状态的行为当作是存在阶级现实中的行为。
劳动力是体力脑力的支出耗费,是人天生具有的,无需经过劳动取得。当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时候,“劳动价值等于商品价值”的商品两重性怎么解释劳动力商品的商品价值来源?这不是人们什么“难以理解”,而是你等无法解释,或胡乱解释。再说,由劳动产品转化的商品根本不存在由“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构成的两重性,价值来自于使用性,而非来自于交换。交换不产生任何价值,反而增加交易成本,降低了使用价值。马克思杜撰一个什么“交换价值”,实际上是搞混了商品的性质和用途,把供他人使用的使用性价值视为交换行为产生的价值而称“交换价值”。商品始终只存在使用性或使用价值,并贯穿人类整个历史和可以预见的未来,与什么阶级、“历史属性”无关,那是劳动价值论辩护士“吃不上葡萄等于不需要葡萄”的谬论。
固然,自然之物,只要其能满足人的需求,那么它就无需论证地,天然具有使用价值。然而,这种使用价值从来不是经济学所能讨论的范围。添加什么样的化学元素导致葡萄的甜度增加多少,从而导致葡萄的使用价值发生如何的变化属于农艺化学范畴。但是这种添加所需要耗费的劳动及其所导致的价值变动属于经济学讨论范畴。
瞧瞧,凡是自身不能解释,或对自己理论不利的事物,劳动价值论辩护士就极力排斥,装聋扮哑,避而不谈,以达到自身“正确”的目的。由此也可见,劳动价值论给自己添加无数条件,把自身限制在极小的范围,经不住实践的检验,成为一种自慰玩赏的理论。商品不仅存在数量关系,还同时存在质量关系,质量不同完全可以带来数量的差异。使用价值包含数量和质量,质量就代表经济量的变化指标,具有经济指标的事物居然与经济学“无关”,劳动价值论成了哪门子理论呀?
葡萄被种植从而结出果实后满足人的需要,仅仅属于使用价值。即便通过某种手段令其甜度增加,仍然属于使用价值的变动——只要这种劳动仅仅是供劳动者自己享用。在共产主义社会,一般性使用价值的改善直接用于满足全体劳动者的需求,使得劳动者的享受增加,我们可以把使用价值作为唯一经济学度量的基础标准。但是在私有制的市场经济中,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相互分离。
瞧瞧,上述还“使用价值从来不是经济学所能讨论的范围”,此刻马上变成“使用价值作为唯一经济学度量的基础标准”,这种上嘴唇与下嘴唇打架行为充分暴露了你思维的混乱。本人上复阐明,根本不存在什么“交换价值”,只存在交换媒介,交换媒介是人们分工节约下的必然产物。
葡萄的被种植,甜度的被增加完全可能分文不值。劳动者不仅必须创造使用价值,而且必须令其使用价值具有交换价值才能满足私有制下市场经济那种任何一种生产都不是直接为价值创造者的满足而生产的属性。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任何不能完成交换的产品都没有价值。这种没有价值不仅体现在其交换价值不能实现,而且体现在一旦其交换价值不能实现则其使用价值也就一擼到底化归为零上。
葡萄的甜度增加实际就带来高价,换取更多数量的其它商品,若“分文不值”,那一定是你搞了破坏。在所谓“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不管生产者出于什么目的生产,目的不是关键,只要生产带来财富的增加,消费的满足,社会的发展就具有正面意义,结果才是关键。其次,没有完成产品交换好过没有产品交换不知多少倍,你在抨击“资本主义”的时候,请你首先搞清楚你等所谓的“共产主义”给人们带来的实际结果是什么。
所以在私有制的市场经济中,每一份货币价格必须首先有使用价值作为基础,代表一定的使用价值。与此同时,这种货币价格绝对不必然有使用价值为后盾。一定数量的商品价格的实现或者说两个商品以某个价格相互交换可能仅仅是一种符号的计算和抵消。这种本质上实际是符号的交换表现为价格上的成交——迷惑了很多肤浅和只会看表象的人——总是背离真实商品的交换。同为上市企业的A公司与B工厂之间某项交易的达成,导致双方仓库内的货物进行不需要货币的交换。这种交换作为大宗交易被市场反应为某种对利润实现的需求,于是这两家企业的股票可以暴涨N倍,从而完全背离两家公司本次大宗交易的货品实际价值。我们如果把这里的实际价值用价格来表示,那么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是价格背离了价格。大宗交易的完成可以导致本轮交易的商品在市场上的售价全部上涨,从而根据边际效用论理论的解释,则在交易双方仓库里的商品的市场价格也是上涨的。进而股市对这种交易利好的预期想象导致股价对交易双方所交易的额度进一步背离。而这一切的背离在本质上都是对实际交换货物价值的背离。这个价值本质上是交易货物的双方生产所交易货物的相同的时间导致的。
你在质疑货币与商品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时,所谓“以某个价格相互交换可能仅仅是一种符号的计算和抵消”,那么请问,计算和抵消的根据是什么?难道这种“计算和抵消”不代表交易的完成吗?交易完成代表着商品实物或使用价值的相互满足,这种相互满足就代表着一种“等需”。在你等看来,所谓“价格背离价值”,实际上当货币量等于商品量时,这只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转移,根本不存在什么“背离”现象。用高价购买低值,代表着高价方愿意把己方的价值转给低值方,仅此而已。只有当货币量超发,超过商品量时,才会出现“货币量背离商品量”的现象。不过这也是暂时的,市场机制很快就以货币贬值方式自动调整,用不着大惊小怪。因此,根本不存在价格“背离”商品使用价值,只存在价格交换代表的商品价值转移。
所以,对劳动决定价值和劳动的衍生概念——劳动时间衡量价值的否定导致了一系列的混乱,进而导致了对商品在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理解上的混乱。
……劳动只限于产品和生产环节,劳动与商品和交换环节无关,把商品与劳动联系,那是劳动价值论炮制的关系,想当然的谬论。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20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板凳
Rousseau 发表于 2012-12-25 20:11:1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iang 发表于 2012-12-25 09:02
一点也没混乱,一切都按价值规律进行。
劳动时间衡量价值理论上似乎可行,但在现实中不可行。比如,一辆汽车由2万个零件组成,那么生产一辆汽车的劳动时间应该是多少呢?
所以大家都是按价格来交换的
什么是价格? 假如:
一吨大米从原本交换3套家具,变为交换4套家具,请问是一种涨价还是一种跌价?
我是为写作而谋生,不为谋生而写作 —— 卡尔·马克思

使用道具

报纸
Rousseau 发表于 2012-12-25 20:30:4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he_zr 发表于 2012-12-25 11:19
在你看来,所谓“交换价值”就是货币。你在高喊人们忘记什么的时候,现实又存在不是人们忘记的东西--物物 ...
你不能看懂的部分不予回复。
劳动力是体力脑力的支出耗费,是人天生具有的,无需经过劳动取得。当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时候,“劳动价值等于商品价值”的商品两重性怎么解释劳动力商品的商品价值来源?这不是人们什么“难以理解”,而是你等无法解释,或胡乱解释。再说,由劳动产品转化的商品根本不存在由“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构成的两重性,价值来自于使用性,而非来自于交换。交换不产生任何价值,反而增加交易成本,降低了使用价值。马克思杜撰一个什么“交换价值”,实际上是搞混了商品的性质和用途,把供他人使用的使用性价值视为交换行为产生的价值而称“交换价值”。商品始终只存在使用性或使用价值,并贯穿人类整个历史和可以预见的未来,与什么阶级、“历史属性”无关,那是劳动价值论辩护士“吃不上葡萄等于不需要葡萄”的谬论。
劳动力在私有制社会中作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其使用价值体现在可以将不能直接使用的物品转变为可以直接使用的效果上。没有这个使用价值,则劳动不会被雇佣。
劳动力在私有制社会中作为商品具有交换价值——其交换价值体现在劳动力可以纯粹地被买卖。

交换体现价值而不产生价值。这一点无疑是正确的。交换基于使用价值时,使用价值等于交换价值。斯密基于交换可以背离使用本身而创造了交换价值概念(你连交换价值是谁首先使用的都没有明白)。

“吃不上葡萄等于不需要葡萄”恰恰是私有制经济的特征。
你在质疑货币与商品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时,所谓“以某个价格相互交换可能仅仅是一种符号的计算和抵消”,那么请问,计算和抵消的根据是什么?难道这种“计算和抵消”不代表交易的完成吗?交易完成代表着商品实物或使用价值的相互满足,这种相互满足就代表着一种“等需”。在你等看来,所谓“价格背离价值”,实际上当货币量等于商品量时,这只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转移,根本不存在什么“背离”现象。用高价购买低值,代表着高价方愿意把己方的价值转给低值方,仅此而已。只有当货币量超发,超过商品量时,才会出现“货币量背离商品量”的现象。不过这也是暂时的,市场机制很快就以货币贬值方式自动调整,用不着大惊小怪。因此,根本不存在价格“背离”商品使用价值,只存在价格交换代表的商品价值转移。
说了那么多废话,结果把自己绕进去了:
既然只需要使用价值,而且使用价值只需要和只有价格来表现,那么货币量增加时候商品使用价值是增加了呢还是减少了呢?
这个高价购买低值是什么样的低值呢?相对于什么的“低”,“值”又是什么含义呢?


我是为写作而谋生,不为谋生而写作 —— 卡尔·马克思

使用道具

地板
jjxjiang 发表于 2012-12-25 21:16:5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Rousseau 发表于 2012-12-25 20:11
什么是价格? 假如:
一吨大米从原本交换3套家具,变为交换4套家具,请问是一种涨价还是一种跌价?
如果把家具看成货币(家具是等价物,处于等价形式),那么就应该是涨价

使用道具

7
he_zr 发表于 2012-12-25 23:08:4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劳动力在私有制社会中作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其使用价值体现在可以将不能直接使用的物品转变为可以直接使用的效果上。没有这个使用价值,则劳动不会被雇佣。劳动力在私有制社会中作为商品具有交换价值——其交换价值体现在劳动力可以纯粹地被买卖。
劳动力跟商品一样可以直接使用,其本身可以交换,这用不着你在重复。你要解释的是,劳动力没有经过劳动就成为商品,那么劳动力商品的商品价值来源在哪里?
交换体现价值而不产生价值。这一点无疑是正确的。交换基于使用价值时,使用价值等于交换价值。斯密基于交换可以背离使用本身而创造了交换价值概念(你连交换价值是谁首先使用的都没有明白)。
交换不产生价值,也就无所谓什么“交换价值”,商品只有使用价值一个价值本性。“交换价值”作为词语是斯密首先使用,但马克思“交换价值”的内容与斯密是不同的,两人使用的根本不是同一概念。
“吃不上葡萄等于不需要葡萄”恰恰是私有制经济的特征。
贴标签容易,证明难。
既然只需要使用价值,而且使用价值只需要和只有价格来表现,那么货币量增加时候商品使用价值是增加了呢还是减少了呢?
商品的使用性是客观属性,使用价值与使用性一致时当然不会变化。
这个高价购买低值是什么样的低值呢?相对于什么的“低”,“值”又是什么含义呢?
高价与低值即货币量与商品量用货币单位进行的比较。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20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8
Rousseau 发表于 2012-12-26 11:48: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jjxjiang 发表于 2012-12-25 21:16
如果把家具看成货币(家具是等价物,处于等价形式),那么就应该是涨价
但如果是以家具为等价物呢?
我是为写作而谋生,不为谋生而写作 —— 卡尔·马克思

使用道具

9
Rousseau 发表于 2012-12-26 13:18:5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he_zr 发表于 2012-12-25 23:08
劳动力跟商品一样可以直接使用,其本身可以交换,这用不着你在重复。你要解释的是,劳动力没有经过劳动就 ...
你总是在提问我已经回答过的问题。
我们就看效用论的逻辑矛盾就知道你除了兜圈子以外什么也没说。

使用价值,或者说效用在效用论或者在你那里都是用价格来表示的。
价格以元、镑、先令、便士、塔勒、苏、几尼、法郎、分等单位来计算。
你的使用价值或者效用又是交换的尺度。
但是使用价值或者效用在价格存在之前就已经存在。
甚至,在全部的价格表示单位出现之前,人类部落之间就已经开始进行产品的交换。
于是:
1)你没有办法说明在全部的价格体系建立之前,效用或使用价值是用什么来表示的。
2)你没有办法说明在全部表示价格的那些单位出现之前,人类以什么为交换的尺度。

当你说,“价值来自使用性”,并且认为价值是完全多余的概念的时候,实际上你是把价值完全等同于使用性。没有一个人可以知道使用性和使用价值和效用之间在你那里有什么区别。我看不出这之间有任何区别,所以我认为在你那里,这三个词指向同一个意思。那么我们就排除价值概念的使用。
当你说“交换不产生任何价值,反而增加交易成本,降低了使用价值”的时候,显然你的意思是交换不创造任何财富反而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效用(你用了使用价值这个词,我把它替换回来)。
这里有两个层次的意义:
A)你承认交换不增加财富(你用了价值一词),而只是东西之间的交换。换句话说,有所得者必有所失。之所以进行了交换,只是因为感觉上,失去的东西已经没有效用或者效用小于交换回来的东西。
B)你承认交换“反而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效用”。也就是说:交易成本若是大于感觉上得到的好处,那么就是亏损。当然我很知道你想表达的是如果交易成本本感觉是大于获得好处的感觉,那么交易就不会发生。所以交换的出现是因为获得的好处大于交易成本。
但是以上A和B之间明显矛盾:
既然交换不增加财富,那么人类的经济是如何发展的?
(其实效用论认为交换增加了交换双方的总效用,而你的无知使得你没有用这一条来作为挡箭牌,而我把这个挡箭牌扔给你,效用论也还是矛盾的)
如果说交换增加了总效用,而按照你所说的,效用是用价格来表示的,那么只要完成一次交换,价格就上涨一次,因为效用增加了,所以价格也要增加一次。但这与事实完全不符。所以价格显然不是为了来表示效用的感觉,而你拒绝承认价值的存在就必然陷入这个困境。

我们把你的困境放一边,继续从逻辑上推进:
每一个人都对客观存在的使用对象有一个效用评价。这个评价通过不同对象对自己的效用度,自己可以进行排序(这就是序数效用论),从而,效用概念的存在可以仅仅建立于一个人自己的替换并不依赖不同人之间的交换而存在。
但是,一个人无论如何对客观对象进行好坏优劣的排序,这种排序都不构成经济学。所以在巴斯夏那里,他至少不得不宣称交换才是经济学。(至于他认为经济学只有交换的谬论,我们先放一边)
既然只有交换构成经济学讨论的对象,正如你所主张,成交价格决定效用。那么这就排除了私人对效用的序列评价。因为无论一个人如何对客观对象进行排序,只要不能成交,那么这个不能成交的效用与经济学无关。
当你把“吃不上葡萄等于不需要葡萄”的谬论扣在劳动价值论头上的时候,你其实就在说,“吃不上葡萄”不等于“不需要葡萄”。但你忘记了,你自己坚持,效用是用价格来表示的,而只有成交的价格才是(有效)需求。
这里你一直不肯区分需求和有效需求。因为只要把这两个概念区别开来,那么你就不得不引入支付手段这个必然导致劳动出场的概念。我们等你需要支付手段这个概念以后再来讨论这个概念,而现在我们完全可以用不着这个武器来反驳你。

你的效用论这里出现一个没有区分不同本质需求的矛盾。一方面,需求作为效用的基础,其不依赖交换的存在而存在。换句话说,需求,早在人类出现交换行为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另一方面,在你那里,需求只能用成交价格来衡量。没有成交的价格实际上是你没有办法谈论的。因为你不得不面对两种需求和两种价格:一种是成交价格下的需求,一种是非成交价格下的需求。
这里矛盾又一次出现:如果价格过高,所以导致没有办法成交,那么就应该降低价格。但是,根据你的理论,价格高恰恰反映了较高的需求或者较高的效用。
我们举个例子:甲在市场上出售某物标价230元。这个价格高于别人的成交价200元。但是甲标230元是认为自己的这个东西在自己看来完全值230元。但是他要么服从别人更低的价格从而增加成交的可能,要么坚持自己的效用观点。
于是效用论要么承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效用和需求立场,从而价格不严格对应所有人的效用或者需求,要么不承认事实。
效用论的创立者们采取了前一种立场:
A副本.jpg
实际上,即便我们不划分阶级和阶层,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效用观点。于是成交价格象美女和甜酒一样诱惑着效用论,非成交的价格则象幽灵一样在后面追杀。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20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我是为写作而谋生,不为谋生而写作 —— 卡尔·马克思

使用道具

10
he_zr 发表于 2012-12-26 22:00: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Rousseau 发表于 2012-12-26 13:18
你总是在提问我已经回答过的问题。
我们就看效用论的逻辑矛盾就知道你除了兜圈子以外什么也没说。
你总是在提问我已经回答过的问题。我们就看效用论的逻辑矛盾就知道你除了兜圈子以外什么也没说。使用价值,或者说效用在效用论或者在你那里都是用价格来表示的。价格以元、镑、先令、便士、塔勒、苏、几尼、法郎、分等单位来计算。你的使用价值或者效用又是交换的尺度。但是使用价值或者效用在价格存在之前就已经存在。甚至,在全部的价格表示单位出现之前,人类部落之间就已经开始进行产品的交换。于是:1)你没有办法说明在全部的价格体系建立之前,效用或使用价值是用什么来表示的。2)你没有办法说明在全部表示价格的那些单位出现之前,人类以什么为交换的尺度。
本人的观点历来是客观效用,而不是主观效用。客观效用本身就有自己的量化单位,货币才是交换尺度,客观效用是与货币对接的对象。你在反驳别人的时候,麻烦你先把别人的观点搞清楚来。第1个问题已经回答。第2个问题,物物交换首先是主观过程,之后才决定交换物如何分割,从而形成双方的交换数量。这个主观过程就是交换者根据需求度等综合因素划出一定商品数量范围,然后双方划定的范围实现重叠交叉,重叠交叉部分即为双方“等需”的交换数量。
当你说,“价值来自使用性”,并且认为价值是完全多余的概念的时候,实际上你是把价值完全等同于使用性。没有一个人可以知道使用性和使用价值和效用之间在你那里有什么区别。我看不出这之间有任何区别,所以我认为在你那里,这三个词指向同一个意思。那么我们就排除价值概念的使用。
在本人相关的主贴里就阐述过,价值是人赋予正面事物的主观意识,使用性当然是正面事物,所以就被赋予价值,于是简称“价值来自使用性”。本人的观点是,使用性与效用相等,都是客观事物,而价值或使用价值皆为主观意识。
当你说“交换不产生任何价值,反而增加交易成本,降低了使用价值”的时候,显然你的意思是交换不创造任何财富反而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效用(你用了使用价值这个词,我把它替换回来)。
没错,理解正确。所谓“不产生任何价值”,是因为不产生使用性或效用,从而没有价值可被赋予而谓之。
A)你承认交换不增加财富(你用了价值一词),而只是东西之间的交换。换句话说,有所得者必有所失。之所以进行了交换,只是因为感觉上,失去的东西已经没有效用或者效用小于交换回来的东西。
错误。既然效用是客观的,何来什么“失去”,只是“转移”,所以才叫“交换”。感觉上也无所谓得失,所以交换才是双方的“等需”。
B)你承认交换“反而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效用”。也就是说:交易成本若是大于感觉上得到的好处,那么就是亏损。当然我很知道你想表达的是如果交易成本本感觉是大于获得好处的感觉,那么交易就不会发生。所以交换的出现是因为获得的好处大于交易成本。
既然成本和效用都是客观的,那么成本只能以客观实物弥补,客观实物自有计量单位,按计量单位分割即可,无需凭感觉。
但是以上A和B之间明显矛盾:既然交换不增加财富,那么人类的经济是如何发展的?(其实效用论认为交换增加了交换双方的总效用,而你的无知使得你没有用这一条来作为挡箭牌,而我这个挡箭牌扔给你,效用论也还是矛盾的)如果说交换增加了总效用,而按照你所说的,效用是用价格来表示的,那么只要完成一次交换,价格就上涨一次,因为效用增加了,所以价格也要增加一次。但这与事实完全不符。所以价格显然不是为了来表示效用的感觉,而你拒绝承认价值的存在就必然陷入这个困境。
以上前提条件错误或不存在,以此推理就多此一举。
你的效用论这里出现一个没有区分不同本质需求的矛盾。一方面,需求作为效用的基础,其不依赖交换的存在而存在。换句话说,需求,早在人类出现交换行为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另一方面,在你那里,需求只能用成交价格来衡量。没有成交的价格实际上是你没有办法谈论的。因为你不得不面对两种需求和两种价格:一种是成交价格下的需求,一种是非成交价格下的需求。这里矛盾又一次出现:如果价格过高,所以导致没有办法成交,那么就应该降低价格。但是,根据你的理论,价格高恰恰反映了较高的需求或者较高的效用。我们举个例子:甲在市场上出售某物标价230元。这个价格高于别人的成交价200元。但是甲标230元是认为自己的这个东西在自己看来完全值230元。但是他要么服从别人更低的价格从而增加成交的可能,要么坚持自己的效用观点。于是效用论要么承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效用和需求立场,从而价格不严格对应所有人的效用或者需求,要么不承认事实。效用论的创立者们采取了前一种立场:
这有什么“矛盾”呀,当货币量等于商品量时,出现不同的价格交换相同的商品或商品效用,只表示商品或商品效用的转移。某人此处出高价,付出更多的效用,那么他处就必然减少了自己所拥有的效用,仅此而已。
实际上,即便我们不划分阶级和阶层,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效用观点。于是成交价格象美女和甜酒一样诱惑着效用论,非成交的价格则象幽灵一样在后面追杀。
主观效用论,解释不了经济现象很正常呀,本人《效用主观论可以休矣》一文有类似的观点。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20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