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叶风尘
1790 9

[学科前沿] 究竟是劳动价值论还是比较优势决定中国汽车生产成本? [推广有奖]

院士

3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3754 个
通用积分
108.7019
学术水平
255 点
热心指数
259 点
信用等级
200 点
经验
84707 点
帖子
3228
精华
0
在线时间
312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8-29
最后登录
2024-5-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究竟是劳动价值论还是比较优势决定中国汽车生产成本?

中国汽车业是在合资生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合资公司同时为中外两家母公司的子公司。合资这个概念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提出的,1979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国外大多合资企业不同,中国的合资公司是国家政策的产物。最初我们提出合资公司的概念,更多是政治上的考虑,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着眼于引进资本和技术。后期合资公司地位和作用加强,成为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的重要方式。建立合资公司对于中国汽车制造业意义重大,因为合资公司的成立,成功的破解了中国汽车制造的成本魔咒,为中国最终加入世贸组织扫清了障碍,实现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下经济的高速增长。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加入国际自由贸易组织的步伐加快,当时叫关贸总协定,也就是后来的世贸组织,因为旧中国是缔约国,所以我们也称之为复关。为此,中国经过了长期而艰难的多边和双边谈判。这个谈判之所以艰难,在于中国在最大程度的打开国际贸易市场、争取出口产品利益的同时,要为中国众多民族产业提供保护和生存空间。当时国内工业产品价格普遍较高,和国际产品价格反差很大。那个时候我们国内理论界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根本性的原因在于中国经济长期闭关自守拉大了我们和西方国家的距离,造成工业的普遍落后,所以我们的民族工业是幼稚工业,还不具备国际竞争的实力,成本较高,需要国家提供保护政策,提供关税保护。以汽车价格为例,当时国内生产的桑塔纳价格二十多万,而国外同等产品,离岸价约合六千美元,折算成人民币不过几万余元。所以中国入关谈判,焦点就是关税的减让幅度,以及对幼稚工业的保护期限。按照国际惯例,这个幼稚工业的保护期也就是三、五年的样子,这个期限对于中国汽车业等现代民族工业的保护是远远不够,我们当时有很高的关税壁垒,上世纪中国进口汽车关税高达200%。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国内理论界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汽车等重工业产品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有了新的认识,其理论依据就是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的价格优势,这个理论最早是几百年前,英国伟大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后来瑞典人把这个理论发展成为要素禀赋论,认为不同国家之间,由于构成生产力的各要素的稀有程度不同,也就是它们的禀赋不同,所以商品的相对价格,由于凝聚在该种商品中的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而不同。比如说汽车生产大量消耗钢材,所以一个铁矿石资源丰富的国家较之于一个贫矿国家,具有生产汽车的比较优势,价格更便宜。那么我们中国的经济学者把生产要素简化为资本和劳动力二个要素,指出这二个要素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稀缺程度完全不同。汽车生产高资本密集度,属于资本密集型,服装生产高劳动密集度,属于劳动密集型,所以汽车是发达国家比较优势,服装是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这个认识等于是否定了幼稚工业的提法,等于说中国汽车生产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实际上和汽车业本身成熟或幼稚无关,而是和国家的人均GDP有关,或者是和国家人均占有资本数量有关。

对国内汽车厂家来说,根据后面的结论得出的未来形势比前者更为不利,因为如果价格问题归结于幼稚工业,我们还可以寄望于今后的成长和壮大,如果价格问题归结于资产的人均占有,按照中国国民收入水平,前面则是看不到头的漫漫征程。就是在这样的两难抉择中,中国入世谈判异常艰难,一拖再拖,而国内汽车业界忧心如焚,在一片“狼来了”惊呼声中忐忑不安。然而,传说中的狼最终并没有随着中国的入世如期而至,相反中国汽车生产出现了井喷式增长,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这一切的转变实际上来源于中国汽车生产格局的重要变化,也就是中外合资、合作的经营管理模式主导了中国汽车制造的整个市场,是合资、合作方式改变了我们汽车生产的成本结构。合资、合作方式成为国外众多汽车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最重要渠道,几乎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整车进口模式。原本并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中国汽车制造业,因为实施了国际分工,大部分核心技术留在了国外,大部分制造环节留给了我们国内,成本被优化,双方实现了共赢,成功的破解了价格魔咒。

然而这种生产模式,因为汽车品牌以及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汽车厂商手里而饱受诟病。民间舆论几乎一致谴责国内几大汽车制造厂商不作为,没有能够实现以市场换技术。我们开始反思,甚至出现了否定合资模式的念头。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也在不断尝试对合资品牌的挑战,虽有一定斩获,但总体发展很不理想,在高端产品上缺乏竞争实力,在低端产品上也由于合资品牌价格下探,生存空间被挤压。中国汽车市场是否存在一个价格魔咒?怎么样去认识比较优势?我们能不能走出比较优势的限制?下面尝试着为您进行解答。

比较优势是不同国家间商品交换的一种数量关系,它是汇率作用下形成的价格,所以它不是价格的本质。认识价格的本质,这个世界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价格围绕商品价值波动,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凝聚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以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类似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原则上同样的一件服装和同样的一辆汽车之间的价格比,基本是一致的,根本就不会存在所谓的比较优势,因为两件产品的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不变的。那么为什么会存在比较优势现象、而且现实中我们也确实印证了比较优势的存在呢?

主要的原因有两条:一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影响。实施市场经济的国家,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密集型产业被利润率挤压,发展空间不足,价格和价值产生严重背离,社会整体效率低,有关著述可参阅笔者“揭穿市场经济的欺骗性”一文;二是国际贸易方面的问题。我们中国所有自主品牌汽车生产企业,之所以生产成本高,原因在于我们这些企业关键生产设备或者关键技术都是进口的,这些进口的设备和技术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任何国家都是一样的,但是因为不同国家消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代价,也就是人工工资是不一样的,所以产生了比较优势的现象。我们举个例子,一件服装和一辆汽车中,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分别是一个工时和十个工时。在中国一个工时一元人民币,在美国一个工时一美元。只要这个服装和汽车是中国或者美国独立生产的,那么它们的价格就分别是一元人民币比十元人民币、一美元比十美元,这种情形下根本就没有什么比较优势。如果我们中国的汽车生产需要美国的设备和核心技术,那么中国汽车生产中所包含的十个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很可能有五个小时是美国的社会必要时间,其余五个小时才是中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上述假设条件下,按照一美元兑换六元人民币算,那么中国生产服装和汽车的成本分别是1元和35元,而美国生产服装和汽车的成本依然是1美元和10美元,可见服装是中国的比较优势,而汽车是美国的比较优势。在我们的这个示例中,外贸是不平衡的,因为美国无论是服装还是汽车成本都高于中国,所以美元会持续贬值,直到最终美国服装生产成本高于中国,而汽车生产成本低于中国,并且双方贸易没有逆差为止。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原来比较优势并不是先天存在的,它并不是由产品的内在价值决定的,而是由于资本在国际上的流动所产生的一种现象,受汇率的影响。我们中国汽车制造之所以成本高,并不是我们自身生产成本高,而是由于我们中国的汽车工业广泛进口了西方国家的设备和技术所产生的。一旦我们在设备和技术上实现了自主和创新,那么我们中国汽车生产成本就不会高于国外。为什么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制造企业在低端汽车市场有一定的空间和优势,就是因为这样的企业对国外的设备和技术依赖度很小,或者利用了国外过剩和落后的设备和技术。反过来讲,我们国内汽车制造在高端汽车产品上,严重依赖国外的设备和技术,在价格上完全受比较优势的控制,没有任何成本优势。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并不能否定劳动价值论,它并不能告诉我们产品的真实成本到底是多少。它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我们采用的生产方式是否是经济的。如果我们买来的设备和技术,我们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消化,没有能力实现自主,那么这种生产方式就是不经济的,你永远也跨不出价格的魔咒。它同时也告诉我们,对于任何国家来说,汽车生产远远都不是汽车制造厂商自己的事。如果我们这个国家缺乏基础装备制造的整体实力,汽车制造厂商必须通过进口设备和技术来满足生产的需要,那么我们汽车制造厂商就没有资格谈自主,合资就是它的最好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中国汽车 生产成本 劳动价值 比较优势 中国经济 世贸组织 出口产品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40 + 40 + 1 + 1 + 1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40  论坛币 + 4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xiaxt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2-12-30 00:42:5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楼主:“不同国家消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代价,也就是人工工资是不一样的,所以产生了比较优势的现象。”

对此,我个人认为——作为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等于作为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或则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工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认为,劳动价值论与比较优势理论并不矛盾。但马克思仅是指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贸易给双方都带来更多收益,这个更多收益不是表现为更多交换价值,而是表现为更多使用价值。【注】

(斯密认为,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是同一的;更多使用价值,表现为更多交换价值。我赞同斯密不赞同马克思。)

马克思曾申明,他的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没有国际贸易的相对封闭的经济结构基础上的,所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这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一个“交集”。当然,也就没有谁否定谁,或谁赞同谁的问题。至于今天我们如何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去诠释西方经济学(资源)比较优势理论,则应属于另一个话题。

【注】:
马克思:“我们拿表现为单纯的商品交换的流通过程来说。在两个商品所有者彼此购买对方的商品,并到支付日结算债务差额时,流通过程总是表现为单纯的商品交换。在这里,货币充当计算货币,它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商品价格,但不是用它的物体同商品本身相对立。就使用价值来看,交换双方显然都能得到好处。双方都是让渡对自己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而得到自己需要使用的商品。但好处可能不止是这一点。卖葡萄酒买谷物的A,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大概会比种植谷物的B酿出更多的葡萄酒,而种植谷物的B,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大概会比酿酒的A生产出更多的谷物。可见,与两人不进行交换而各自都不得不为自己生产葡萄酒和谷物相比,用同样的交换价值,A 能得到更多的谷物,B能得到更多的葡萄酒。因此,就使用价值来看,可以说,“交换是双方都得到好处的交易”。就交换价值来看,情况就不同了。”详见:《马恩全集》第23卷第179页。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20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藤椅
jameschin007 发表于 2012-12-30 21:26:0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假设一个美国汽车厂工人的工资是2000美元。这个价格已经很低了。折合人民币大约在12000人民币。
一个中国汽车厂工人的工资4000元。 这还算比较高的。  你觉得我们没有成本优势?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20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生活总有不如意,但是明天的太阳依然会升起。

使用道具

板凳
叶风尘 发表于 2012-12-30 22:55: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xiaxt 发表于 2012-12-30 00:42
楼主:“不同国家消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代价,也就是人工工资是不一样的,所以产生了比较优势的现象。”
...
很好,谢谢
我个人没有看到过马克思对比较优势的论述,但是从你的描述:“马克思曾申明,他的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没有国际贸易的相对封闭的经济结构基础上的,”让我很感叹,这段话说好,伟人终究是伟人,本来怀疑马克思忽略了这个地方,实际上人家早就论证过了

使用道具

报纸
叶风尘 发表于 2012-12-30 23:05:4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jameschin007 发表于 2012-12-30 21:26
假设一个美国汽车厂工人的工资是2000美元。这个价格已经很低了。折合人民币大约在12000人民币。
一个中国汽 ...
有优势,你说的这个优势,是绝对优势,不是比较优势。

很多年前,中国最大的一家汽车制造厂的老总,曾经信誓旦旦的说,我们买来国际上最便宜的设备,加上中国最便宜的劳动力,我们将生产出世界上最具价格竞争力的汽车。

这段话,现在中国没有一个人相信,但是在当时,大家都觉得梦想马上成真,没办法,那个时候大家都不懂比较优势,国际贸易,绝对优势没有多大意义,比较优势才有意义,和国内贸易是不一样的

使用道具

地板
jameschin007 发表于 2012-12-31 10:10:3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叶风尘 发表于 2012-12-30 23:05
有优势,你说的这个优势,是绝对优势,不是比较优势。

很多年前,中国最大的一家汽车制造厂的老总,曾 ...
比较优势是在一方有绝对优势的情况,另一方的优势。 所以比较优势也叫相对优势。
美国人做飞机发动机,有技术,那是人家的优势,我们做不来。这就是美国的绝对优势。
美国投入资源做这个赚的比作汽车多。我们做汽车赚的比做衣服多。 柬埔寨,缅甸只能做衣服。
这就是这三者的比较优势。

以我对汽车生产流程的了解。 除了数控机床,模铸设备外需要进口外,大部分设备都不需要进口。
我看不到什么利润都被国外拿走。数控机床,模铸设备多德国,日本的。 也就是说,我们和美国、法国车厂在同一起跑线上。 德国日本车厂本身也不做这些设备,他们也要买。充其量是这些设备厂商转到钱,车厂的竞争力,在A级车市场,我们已经有足够的竞争力了。现在我们的水平,大致是40年前的丰田,30年前的现代,刚进入美国市场的那个时候的水平。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20 + 20 观点有启发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生活总有不如意,但是明天的太阳依然会升起。

使用道具

7
叶风尘 发表于 2012-12-31 17:00: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jameschin007 发表于 2012-12-31 10:10
比较优势是在一方有绝对优势的情况,另一方的优势。 所以比较优势也叫相对优势。
美国人做飞机发动机,有 ...
可能是我的文章表述有问题,我的所谓设备和技术的进口,实际上是指我所构建的那个简单的模型,也就是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或者我们也可以看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国家,这个时候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实际上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进口。当然实际上发达国家之间也是有进口设备和技术的,但是因为发达国家之间人均工资水平都差不多,所有不管你有没有进口,对比较优势都是没有什么影响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有变化,单位时间支付的工资成本也没有变化,所以发达国家之间哪里有什么比较优势呢

使用道具

8
jameschin007 发表于 2013-1-2 11:18:5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叶风尘 发表于 2012-12-31 17:00
可能是我的文章表述有问题,我的所谓设备和技术的进口,实际上是指我所构建的那个简单的模型,也就是美国 ...
我个人认为,马经也是不反对比较优势的。
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劳动时间是一个平均值。这个社会的范围不同,值也不同。因此有全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美国的,中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正是各地区的各类产品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同,才有了比较优势。
比如美国生产飞机发动机,一台10万小时,中国是1台50万小时,柬埔寨根本生产不了,可以理解为无限多小时。 而汽车呢 美国是8000小时,中国是1万小时,柬埔寨5万小时。衬衫呢, 美国20小时,中国20小时,柬埔寨25小时。  美国在发动机,汽车,和衬衫上拥有绝对优势。但是中国在汽车制造上拥有相对优势。柬埔寨则在衬衫上有相对优势。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20 + 20 + 1 + 1 + 1 分析的有道理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生活总有不如意,但是明天的太阳依然会升起。

使用道具

9
叶风尘 发表于 2013-1-3 09:02: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jameschin007 发表于 2013-1-2 11:18
我个人认为,马经也是不反对比较优势的。
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劳动时间是一个平均值。这个 ...
我举个例子,我们很多合资厂建设阶段,或者说前期准备阶段,外资方面都会给我们一个工时定额,那么我们中方按照这个定额标准配备人力资源,按照经济学的解释,实际上就是给我们一个中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中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怎么来的呢,是根据合资对象所在国自己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然后再加上一个宽放系数得到的,宽放多少,他不会告诉你,然后经过试产,到量产,产能不断爬坡,在以后的几年中,我们中方还要不断的实施改善,提高效率,尽管最终我们可能在效率方面和合资对象所在国有一定距离,但是很小,这个企业之间有时会搞一点对标,看看劳动生产率,如单台工时消耗,同样产品差距是不大的,这个差距可能在部分设备上,比如中方设备简陋一点,人工作业多一点,外方所在国自动化设备多一点,但是后面的这个现象,我认为不会很多,因为资本有机构成实际上是一个技术指标,同样的一种产品来源于同样的技术,你想用简陋的技术替代先进技术,最终生产出一样的产品,可能性不大。
从这个例子上我们说,各个国家的绝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差别不是很大,而且差距是一个相对时间比较短的差距,但是比较优势是一个时间相对长的差距,它是一个国家在进行经济爬坡,一个企业爬坡,可能几年就可以了,但是一个国家爬坡可能要几十年。
比较优势一方面反映了这个国家财富的积累,所以一个国家在起步阶段,很难建立先进产业,这个是它的数量概念,但是另一方面,比较优势后面是一个国家的素质,人口素质和潜能,也就是我们通常能看到的,你究竟有没有这个实力生产,这个是一个质量的概念。比如我们看到,二战后的德国比任何国家都穷,要是按照比较优势说,德国人的世界分工,应该是卖苦大力,从事初级产品加工,但是实际上不是这个样子的,它恢复起来是很快的。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20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10
jameschin007 发表于 2013-1-3 10:17: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你说的我完全赞同。发展的过程就是爬坡。所以我认为我们爬的不错。产业也在升级中。战后德国的发展是站在战前的技术基础上的,重建有技术储备,缺的唯一是钱。而当时冷战背景,德国不缺钱。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20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生活总有不如意,但是明天的太阳依然会升起。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