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下背景吧:背景一:鄙人本科学校和天下为菊是一个学校的(今天无聊,下载了天下为菊的几篇论文才发现),不过是工科专业,学院和天下为菊所外的管理学院相隔很近;研究生倒是糊弄了个数量经济学学位,和天下为菊是一个专业。
背景二:鄙人早就毕业了,论入校时间论年龄肯定是天下为菊的师兄。
背景三:鄙人早工作了,非学术科研类,做咨询工作,kpi无关发论文。
之所以说这些背景是想强调一件事,就是评论天下为菊无关利益,只关立场。
个人觉得,无论是天下为菊也好,还是其他人也罢,发的基本是一堆垃圾,除了能找工作(仅限于学术)和能评职称外,实在没有多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这一切的发生,还真不能算在天下为菊身上,核心原因在于中国的体制,逼迫老师学生去追求所谓的论文数量。但是,我们往往缺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中国学院里的所谓教授博导(学生们就根本不用说了,提起我亲自招的所谓985大学、211大学实习生,真是无语),跟西方完全不一样,人家是大学、企业界、政界跨界游走(中国教授们的跨界游走直接忽略,跟西方本质上不一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研究的东西是基于实践的,是基于对社会、产业的洞察甚至前瞻的,只有基于这些,做的研究写的论文才有价值;终究,经济学是入世的学问。
个人一直有个愿望,等钱挣够了(在**,挣的够吗?)父母老婆孩子都安顿好了,再去读个名正言顺的博士,踏踏实实的结合工作实践来研究经济学,而不是做一些所谓的模型,研究一些针尖上有几个天使之类的根本没有价值的东东。
最后,以一个工作多年师兄的身份,奉劝天下为菊一句,别去写那些垃圾论文的,无论它们发表在神马刊物上,要知道,大连理工的牌子是前辈们踏踏实实挣下来的,而不是靠这些无聊的垃圾研究堆出来的。你要知道,你现在发的那些文章完全可以让你找一份教职了,但是,你要记住,你离成为一个专业的学术研究者还差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