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张建平
6981 31

[张建平] [原创]“有效需求”之下“稀缺”何解? [推广有奖]

  • 0关注
  • 78粉丝

贵宾

大师

2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5
论坛币
49357 个
通用积分
10574.8512
学术水平
1474 点
热心指数
1318 点
信用等级
987 点
经验
129409 点
帖子
12241
精华
12
在线时间
253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5
最后登录
2023-10-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众所周知,现代经济学所论之“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对应的需求,而不考虑没有支付能力对应的“空想”。这就是所谓的“有效需求”概念。有效需求的概念几乎是每一本经济学教材在开讲需求理论的时候都会提到的。

经济学为何不谈论无效的需求这种“空想”?

在基于私有权分割的市场上,要想获得原本属于他人的一定数量的物品,没有满足他人所要求的数量的支付物肯定是不行的。如果他人愿意白给你,这就不是市场而是慈善机构了。正因为如此,研究市场行为的经济学,就只能考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有效需求。

但是,同样众所周知,经济学又总是把“稀缺”挂在嘴边的,声称稀缺是经济学的灵魂,是考虑经济学问题的出发点。

这样一来,我们就完全迷糊了——什么是稀缺?“有效需求”概念之下,“稀缺”究竟意味着什么?

显然,有效需求以为着供给的有效性。任何一宗交换都有两个交换者,是两个交换者在交换两种不同的物品,是为22。两个交换者就有两个“需求”——对对方物品的需求。既然考虑有效需求,那么可以说交换当中涉及到两个“有效需求”,对应的,就意味着这两个有效需求的两个有效供给,或者说,交换当中,每一个物品都是被有效供给的,否则,就无法成交。

既然被交换的两种物品都是处于有效供给状态,那么稀缺何在?

 

有人会反问:如果不缺他还需求什么?是啊,问得很有道理嘛:你不缺它你要它干吗?

这就涉及到交换的基本制度前提:私有制了。

正是私有制导致了不同物品的权属差异,才会产生你有他无的局面。却原来,稀缺之缺,是没有权力的人所缺,而不是这种物品短缺,实际上这种物品并不是真正的稀缺,它只是在他人手里而已。

这样一来,我们就明白了,“稀缺”不过就是指“你有他无”的局面,只强调其中的“无”,而闭口不谈其中的“有”,就像拿一物将写着“有”和“无”两字的纸上的“有”遮盖起来,然后就说:这纸上写满了“无”。

简言之,稀缺的本质就是所有权分割而已,没有所有权差异,就谈不上稀缺了。故而,所谓的稀缺,其实是可以人为从不稀缺当中创造出来的。牛奶多到倒入海里,穷人依然缺奶喝;朱门酒肉多到臭,路有饿毙冻尸骨。

 

把稀缺当作经济学的灵魂,极易引起误解和争执。这种学术观点其实掩盖了可能是某些人蓄意要掩饰的东西:私有制才是经济的灵魂和基础。

私有制是以交换形态存在的经济的灵魂和基础,如此,发展经济就是发展私有制。赋予私有权的神圣地位并以法律确认保护它,也就是要奠定一个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大概因为这个说法太过露骨,因此,才戴上“稀缺”的面具粉墨登场。

“稀缺”成了主角,令人敏感的所有制问题就被有效的藏匿起来了。

所以,要发展经济,就要发展私有制,就要人为的制造所有权分割,用时髦的术语讲,就是要“明晰产权”。产权明晰了,私有制确立的,没有划归到你名下的、不属于你的物品就是对你而言的“稀缺”了,经济也就有“灵魂”而蓬勃发展了。

其实,私有制社会里,人人都知道没有稀缺,那东西就在那里!只是要想方设法弄(明晰)到自己手里,从而让其成为对他人的“稀缺”,这样自己就可以在受到庇护的私有制度下,享受自己的权力盈余了。

 

不断看到有人提出“穷人经济学”的概念,其实,这是多此一举。以“稀缺论”为核心的现代经济学可以说就是“穷人的经济学”嘛——只有穷人才面对满世界的财富缺东少西谈论稀缺关注稀缺。而对于富人来说,支付能力多到消费不完而投资于仅供摆设和炫耀的地方,还有什么是稀缺的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有效需求 穷人的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 经济学问题 经济学教材 需求 稀缺 原创

沙发
ruoyan 发表于 2007-11-17 11:4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构成有效需求的有三个要素:  需要——对某种物品的想要消费的欲望;收入——可以购买物品的支付能力;价格——社会市场决定的必须付出的代价。

稀缺:某消费者对某物品想要满足的量与可自由消费量的正差额。有稀缺,才有支付自己的另外代价获取稀缺物品的必要;别人力图对该物品“私有化”也才成为必要,没有人对想对无任何需要、因而不稀缺的垃圾私有化;进而私有化的供给才能形成,才有索取别人支付价格、让别人花费收入的可能。

所以稀缺从需求方面和供给方面决定着有效需求,是有效需求存在的必要条件。

使用道具

藤椅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1-17 12:2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7-11-17 11:42:00的发言:

构成有效需求的有三个要素:  需要——对某种物品的想要消费的欲望;收入——可以购买物品的支付能力;价格——社会市场决定的必须付出的代价。

基本同意。但是要注意,在交换当中,有两个需要,也有两个支付能力,这两个支付能力就是盈余。还是那句话:没有人会把自己稀缺的东西支付出去,这说不通。价格作为交换比,是有自己参与决定的,自己有一半的决策权,不是由什么社会决定的。

稀缺:某消费者对某物品想要满足的量与可自由消费量的正差额。有稀缺,才有支付自己的另外代价获取稀缺物品的必要;别人力图对该物品“私有化”也才成为必要,没有人对想对无任何需要、因而不稀缺的垃圾私有化;进而私有化的供给才能形成,才有索取别人支付价格、让别人花费收入的可能。

所以稀缺从需求方面和供给方面决定着有效需求,是有效需求存在的必要条件。

稀缺、价值、效用、偏好,这都是多位一体的概念。

你这个稀缺定义就是自己稀缺嘛,就是要把自己缺说成是市场缺嘛。这样说不是经济学的中立地位。我说不稀缺,就是从市场角度不缺。

需求行为其实很简单,如果”想要满足的量”(是餍足量吧?)能够确定,又有支付能力(盈余),直接换回消费就行了。你用餍足量定义稀缺,不是还要解释餍足量如何决定吗?如果再用稀缺解释餍足量的决定,就是循环决定论。如果不用稀缺解释餍足,那么餍足的背后是什么?背后的背后又是什么呢?
在你看来,“稀缺”和供给的“有效”性竟然如此完美的统一,实在佩服。

使用道具

板凳
ruoyan 发表于 2007-11-17 16:0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稀缺、价值、效用、偏好,这都是多位一体的概念。

都是一个概念 ?

我理解的区别如下:

稀缺:餍足量与禀赋量的正差额;稀缺的物品效用一定为正,价值量一定为正。

效用:古典的效用是指消费物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或预期将带来的满足感总量。现代的效用出现于效用函数中,用以说明偏好关系。西经认为有效用函数仅仅是偏好的数学表达,我认为效用函数决定偏好序,效用函数可以从经验中推出。

价值:边际效用。等效于稀缺的程度,100%到0。价值为0的物品效用不一定0。

偏好:西经的偏好是任意两个消费束的好坏排序,直接从经验取得。我认为可从效用值取得,效用值来自经验。

使用道具

报纸
ruoyan 发表于 2007-11-17 16:1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你这个稀缺定义就是自己稀缺嘛,就是要把自己缺说成是市场缺嘛。这样说不是经济学的中立地位。我说不稀缺,就是从市场角度不缺。

缺都是有主体对象的,全社会成员都缺的物品也是可能有的。

使用道具

地板
ruoyan 发表于 2007-11-17 16:3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你用餍足量定义稀缺,不是还要解释餍足量如何决定吗?如果再用稀缺解释餍足量的决定,就是循环决定论。如果不用稀缺解释餍足,那么餍足的背后是什么?背后的背后又是什么呢?

我用餍足解释稀缺而不是稀缺解释餍足。餍足量直接从经验归纳定义。就是使消费者完全满足的物品数量。你还要怎样问背后的背后?

使用道具

7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1-17 20:2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来,分歧渐渐明朗,集中在“稀缺”是否成立之上了。

交换,无非有两种,成交的和没有成交的。就成交的、形成了历史事实(已经有一个交换双方认可的交换比例)的交易来说,我们显然不能说存在着稀缺,因为交易双方所需要的都在交易中实现了。

就没有达成的部分来说,所谓的稀缺,不过交换双方中的某一方或者双方不愿意支付对方索取的支付而已。换句话说,稀缺就是买不起,东西就在对方手里,你买不起,就抱怨稀缺。这种稀缺没有任何学术意义。

你说的只有100元如何活的问题,就是你买不起200元的东西,而不是没有200元的东西在那里。如果因为某一方买不起或者双方都买不起,就抱怨稀缺,这是没有道理的。

你能不能举出除了“买不起”之外的稀缺实例来?

使用道具

8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1-17 20:3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7-11-17 16:08:00的发言:

都是一个概念 ?

我理解的区别如下:

稀缺:餍足量与禀赋量的正差额;稀缺的物品效用一定为正,价值量一定为正。

效用:古典的效用是指消费物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或预期将带来的满足感总量。现代的效用出现于效用函数中,用以说明偏好关系。西经认为有效用函数仅仅是偏好的数学表达,我认为效用函数决定偏好序,效用函数可以从经验中推出。

价值:边际效用。等效于稀缺的程度,100%到0。价值为0的物品效用不一定0。

偏好:西经的偏好是任意两个消费束的好坏排序,直接从经验取得。我认为可从效用值取得,效用值来自经验。

多位一体,就是说它们是相通的,不是说一个概念。就像你用边际效用定义价值一样。同样,被认为价值大的东西,肯定偏好也强。

使用道具

9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1-17 20:4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7-11-17 16:16:00的发言:

你这个稀缺定义就是自己稀缺嘛,就是要把自己缺说成是市场缺嘛。这样说不是经济学的中立地位。我说不稀缺,就是从市场角度不缺。

缺都是有主体对象的,全社会成员都缺的物品也是可能有的。

没有!你举个例子来。

全社会都缺,全社会就都成了需求者,谁是供给者?没有供给者,哪里还有有效供给?没有有效供给哪里还有基于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

而我的帖子标题就是谈有效需求的。因此,你不要把无效需求弄进来。

使用道具

10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1-17 20:4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7-11-17 16:39:00的发言:

你用餍足量定义稀缺,不是还要解释餍足量如何决定吗?如果再用稀缺解释餍足量的决定,就是循环决定论。如果不用稀缺解释餍足,那么餍足的背后是什么?背后的背后又是什么呢?

我用餍足解释稀缺而不是稀缺解释餍足。餍足量直接从经验归纳定义。就是使消费者完全满足的物品数量。你还要怎样问背后的背后?

好一个“直接从经验归纳”!这样我当然也就不用问“背后”了。

不过,你的答案我也可以用来回答你“价值如何确定”——直接从经验归纳。何须再考虑什么效用和均衡?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