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henyi112982
9631 108

[经济] 为什么不很出色的人到了美国也能混出人样来?   [推广有奖]

编辑管理员

大师

74%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经管人》精品-邂逅经管大牛

会计与财务学习答疑文库

经管类求职招聘答疑与咨询文库

威望
16
论坛币
40333 个
通用积分
47426.4811
学术水平
4872 点
热心指数
5237 点
信用等级
4486 点
经验
1880516 点
帖子
2249
精华
90
在线时间
518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5
最后登录
2024-4-26

初级学术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 不吐不快,关于这个话题,您有啥想说的,动动鼠标踩场跟贴吧

  • 淋漓尽致,平民立场,洒家视野,您的一句话,这里的千层浪......JUST DO IT!





[本文选编自韩健先生的博客]
有个网友在我的博客留言:"本人没去过美国,但一直很好奇,美国到底什么能耐,出了郎咸平这样的经济学家(据了解,其出国前学术也不是很出色,按照其硕士导师 的说法,可以说不怎么样;但从美国上PHD出来,简直脱胎换骨),像饶毅的生物学家(曾经当面聆听过其学术讲座,简短交流,很受裨益——要自己去探求你想 知道的问题答案,而不是听别人忽悠(曾向其请教美国哪所大学或研究所的药理学最牛,得到以上回答,使我大受启迪)),等等奇迹吧,因此,我既好奇又有些向往美国,但还是想听听您的观点:美国的什么东西使人“点石成金”的。谢谢。"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很值得讨论:为什么不很出色的人到了美国就能混出个人样来?

这里面实际上有两个问题:(1)出国前“不出色”这个判断是否准确?(2)美国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妙招?

首先,郎咸平,饶毅这样的人才可能用中国的考试文化来衡量就不会凸显出来。所以不是说他们不是千里马,而很可能是没有很好的识别千里马的标准。同样,我们的考试文化筛选出来的优秀人才,到了美国反而不一定就被认为是优秀的。标准不同,挑选出来的人才也会不同。

其次,美国的所谓“点石成金”能力实际上就是突出“个人主义”,强调独立思考,鼓励个体化,欣赏“与众不同”。

来美国的人都有一个“文化冲击”。比如我当年来美国的时候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里所有的大楼都是可以随便进去的,没有围墙,也没有看门的。”还有,“这里再贵的仪器,研究生都可以随便用的,没人站在边上看着,管着”。他们会说:“仪器本来就是要用的,坏了是厂家没有做好,不都是你的问题。”

在中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能听到反对意见:“这个不对”“那个不行”;可是在美国,不管做什么事情(当然是合法的)你常常听到的都是鼓励的声音:“那个很有趣,去做吧,祝你成功!”。而且,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在这样的鼓励声中长大。所以,在面对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射不是“这个不行!”,而是“这个可行,我能做,我怎么才能成功?”

我们总是强调要“解放思想”。我倒是想问,这里所说的“解放”是自我解放?还是被解放?既然需要解放,就说明有禁锢存在,禁锢又是哪里来的?

我觉得,美国的所谓“点石成金”的妙招就是两个字:自由如果一个人的思想从来就没有被约束过,也就不需要解放。其实,现在中国的环境在学术上已经是非常自由了,禁锢多半来自自己内在的思维习惯。

我的博客文章多次讨论指出“创新的关键就是率先提出问题”。其实,看一个人是善于提问还是长于求解恰恰就是区分我们思想是否解放的一个好的标准。我们整个的教育过程都是被考卷提问,我们求解,因此我们的思想就永远被考卷所禁锢着。

来到美国,慢慢地,我们习惯了自己提出问题,于是就开始走上了创新之路。留学生们如果没有领略到这个诀窍就白留学一场。

好在,即使不来美国,也可以提问,也同样可以创新。不过,有机会还是出来转转,体验一下自由思考的环境。你最后的结论很可能就象全球通的一个广告里面说的:“我能!”。<全文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混出人样 我的博客 来到美国 生物学家 学术讲座 经管学生 混美国 出色经管学生 混出人样

回帖推荐

kkiittyy555 发表于110楼  查看完整内容

个人之见 引用胡适的书名《宽容比自由更重要》,欧美社会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包容性,很多我们想做的事情可能在亚洲社会不被认同,会遭受很多的反对和议论,但是在欧美,社会比较多样性,只要是你真心喜欢并能坚持追求的东西,大家都会给予宽容和鼓励,在相对宽松的大环境下,大家更能自由发挥自己的学识、能力和专长吧。

做梦的人 发表于104楼  查看完整内容

所以不是说他们不是千里马,而很可能是没有很好的识别千里马的标准。同样,我们的考试文化筛选出来的优秀人才,到了美国反而不一定就被认为是优秀的。标准不同,挑选出来的人才也会不同。 赞同,选拔的标准不一样啊,中国很多东西要看有没有条条框框的,就是个围城。

离心的尘星 发表于101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也和历史有关吧,美国历史不长,不容易被过去的思想束缚,没有条件沉湎过去,于是只能靠不断的创新来向未来发展,而中国以五千年悠久历史自豪,不是说历史悠久不好,而是从思想这方面来说,正因为历史悠久,所以国人受到的思想束缚多,似乎是遗传下来的基因使得国人习惯于乖乖地听从老师的教导,同时教育制度也是保留了这种循规蹈矩的激励机制。我们应该以悠久的历史而自豪,但同时应该更加自信地向前看,韩先生说 ...

bocaimaishu 发表于97楼  查看完整内容

追求自由的勇气往往比自由本身更重要,学术的进步不在于我们是否是学术的自由,而在于我们是否敢于去追求,很多时候“前车之鉴”束缚了我们,亦或是对且安逸且过的心态束缚了我们,制度,规定之类的由纸质上的条文变成思想的围墙,这才是最可怕的。

haitianxxing 发表于95楼  查看完整内容

我把我的一篇微博贴上来吧 “现代人被功名利禄裹挟着,一心一意做事的人显得很孤立!但现有的大量考评、职称、奖励等等制度却在强化功利追求。在鞭子底下从来只能完成任务不能完成自我,因此,现在在制度层面存在两种选择,要么给压力、加任务、强考评以实现小目标,要么给动力、促自由、松管制为大成就出现培育土壤!”

zhangjuncai412 发表于92楼  查看完整内容

自由激发潜力,鼓励塑造自信,凡事积极做,从不冒然否定,这样的环境才能使人快速成长,从而为取得成功做下铺垫。

lsder 发表于84楼  查看完整内容

作者说的也就是一个点,而且我认为还不是关键点。学术上不如美国,那我们科技呢,艺术呢,工业商业呢!好像都不如美国,跟美国比我们是全面落后的!这至少是个制度问题了,我更觉得是个文化思想的问题!曾有说法叫“涯山之后无中华”,至少在文字狱之后我们的很多精神就被阉割了!当时占世界GDP总量30%多的大王朝的影子,现在在当下是不是也继承发扬、经久不衰呢!现在社会氛围比2---300年前强点有限!这个强我觉得也主要是因为科技 ...

weapoul 发表于81楼  查看完整内容

国内还没脱离学习和模仿的阶段,所谓的创新也多是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做出与国外不同的结论而已,真正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没有实质性的贡献!

那不是微笑 发表于63楼  查看完整内容

首先说下,在中国不怎么出色的人去了美国就混的很好,这并不能代表什么,国内缺少的可能你不具有,而你具有的可能真是国外需要的,这是可能之一。其次,在国内你并不出色,其实很大一部分还在于自身,如果自身没有能力,不管你去哪,结果又会有什么改变了?所以,归根结底,不在于环境的改变,而在于自身思想的转变,而这个是需要环境的但也可以说不需要。有的人需要环境的带动,需要外人的鼓励。这些条件都是客观的,那是不是意味 ...

xuruilong100 发表于60楼  查看完整内容

这也许和国家定位有关,中国ZF的定位是统治一个国家,美国ZF的定位是统治世界。 要统治一个国家,控制一帮没思想的人最容易,要统治世界,就要让每个国民尽可能出色。 所以中国历来重视钳制思想,强调顺从中央顺从权威。学术界继承了这一个文化传统,所以中国没有什么像样的学术创新。

aongao 发表于55楼  查看完整内容

大陆传统是要求标准化,甚至连语文也不例外。如此,创新的种子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儿时的记忆中,很少遇到会鼓励学生的老师,大多是打压、批评等消极情绪影响学生。“传承”也就随之而来。 美国是个没有历史包袱的国家。美剧可以明显看出这个时代人们的关注点、追求在哪里。

liaoqiumin 发表于50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什么叫出色?在中国,看你获得了什么。拥有多少权利、名声和资本,超越了多少人,有多高的社会地位; 而美国的教育,会很多地考虑你做了什么,做的东西比前人有什么进步,价值和贡献在哪里。不是中国不考虑这些,但是考虑的更少,普通人对于贡献不太懂,对于权利和地位倒是基本都非常热衷。 就说饶毅和郎咸平,美国的教育让他们成长,懂得他们学术的价值,但是他们在中国更有名,也有一部分是因为他们是海龟,尤其是郎咸平。另外 ...

风帆 发表于30楼  查看完整内容

国内很多人才的培养都是有模板的,标准化产物,缺乏独立的思维,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智芷 发表于26楼  查看完整内容

在国外做学术确实比国内强,这终究是两个国家从政治制度到文化特性的差别,我相信优秀的人在哪里都优秀,因为优秀的人对环境有极其敏锐的触觉,认识环境,融入环境,利用身边的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生活在中国,就应该学着在中国的环境下怎么成功,这才是重点。

a19891118 发表于16楼  查看完整内容

统计学上有个说法,叫:幸存者偏差。 是指人们有时候会看到筛选的结果,而忽略筛选的过程。 比如我告诉你,有一批在国内不优秀的人,到了美国一段时间后,有8个人变得很优秀,那么: (1)这批人总人数为10人,那“到美国”是不是关键因素? (2)这批人总人数为100人,那“到美国”是不是关键因素? (3)这批人总人数为1000人,那“到美国”是不是关键因素? 楼主所举的例子太少,有明显的“幸存者偏差”影响。要证明“ ...

yilence 发表于9楼  查看完整内容

大牛是能提出新观点的,在中国新观点一般遭到责难,在国外,更多的是鼓励

whe58 发表于7楼  查看完整内容

制度环境不同。制度好,海盗变海员;制度不好,海员变海盗。

graylens 发表于5楼  查看完整内容

可能是机会更公平吧

sqy 发表于4楼  查看完整内容

自由!这个的确是关键!

jadekun 发表于3楼  查看完整内容

我不认为鼓励是好事,盲目鼓励只会叫人走弯路。比如某人想考光华,别人鼓励他考,结果没考上,继续鼓励他考,结果又没考上。很多三战甚至四战的人可能都是这样。 面对鼓励我的人,我更希望他能实事求是,在充分了解我的情况下鼓励或给出意见。
已有 1 人评分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8848sovereign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任何一种学习,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从提问开始的
爱问就有答案,酝酿好答案的感觉就像千年狐狸吐出内丹......
沙发
sleepingy 发表于 2014-4-1 08:47:47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chenyi112982 发表于 2014-4-1 08:38
[本文选编自韩健先生的博客]有个网友在我的博客留言:&quot;本人没去过美国,但一直很好奇,美国到底什么能耐,出 ...
赞,说的很好

使用道具

藤椅
jadekun 发表于 2014-4-1 08:50:59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不认为鼓励是好事,盲目鼓励只会叫人走弯路。比如某人想考光华,别人鼓励他考,结果没考上,继续鼓励他考,结果又没考上。很多三战甚至四战的人可能都是这样。
面对鼓励我的人,我更希望他能实事求是,在充分了解我的情况下鼓励或给出意见。
已有 2 人评分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chenyz2011 + 1 + 1 + 1 精彩帖子
chenyi112982 + 10 分析的有道理

总评分: 论坛币 + 1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板凳
sqy 发表于 2014-4-1 09:08: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自由!这个的确是关键!

使用道具

报纸
graylens 发表于 2014-4-1 09:26: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回帖奖励 +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使用道具

地板
feitian317 发表于 2014-4-1 09:38:4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jadekun 发表于 2014-4-1 08:50
我不认为鼓励是好事,盲目鼓励只会叫人走弯路。比如某人想考光华,别人鼓励他考,结果没考上,继续鼓励他考 ...
原因是美国人根本不会像中国人这样 一根筋地非得要考上光华!
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我不说你也懂的!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sundae116 + 1 + 1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7
whe58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4-4-1 10:44:3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制度环境不同。制度好,海盗变海员;制度不好,海员变海盗。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西楚流光 + 1 + 1 + 1 观点有启发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教书匠

使用道具

8
drgogo 发表于 2014-4-1 11:16: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美国机会更多! 更公平!

使用道具

9
yilence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4-4-1 11:20:5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大牛是能提出新观点的,在中国新观点一般遭到责难,在国外,更多的是鼓励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chenyi112982 + 5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论坛币 + 5   查看全部评分

学习无止尽

使用道具

10
四刻六十 发表于 2014-4-1 12:03:4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回帖奖励 +2

想起国内专家,行不通的前提下,如何行得通,这创新,,,,无人能及。纵观此文,一下衰弱了。弱爆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5 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