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吴下西山
8441 1

[讨论与交流] 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建模 [推广有奖]

  • 1关注
  • 0粉丝

初中生

9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0 个
通用积分
0.0001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5679 点
帖子
9
精华
0
在线时间
1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21
最后登录
2014-5-30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建模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作者周静黄冰陈川曾凡勇


内容摘要:为响应“两化”建设的需要,基于分布在全国范围内的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需要考虑管理内容,管理流程,管理模式以及决策支持的可自定义性。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全员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硬件产品的提升,更需要基于全员人力资源管理的一次提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集团管控  决策支持

深入贯彻落实两化建设需要,聚焦国家战略和林业系统的重要项目,以两化融合促进科研方式转变,切实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林业系统科研快速发展。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是“四横两纵”。“四横”为基础设施、数据库、应用支撑和应用系统,“两纵”为支撑“四横”的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与综合管理体系。建设内容包括基础设施、数据库、应用支撑、应用系统、内外网门户、安全与综合管理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基于网络应用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最基础的信息系统建设之一。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基于传统模式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新经济模式下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显得力不从心。在为领导提供人力资本存量,在为员工提供员工关怀方面,在为管理这提供基础事务处理方面,传统的人事管理体系很难提供及时的响应。建立柔性人力资源体系不仅仅依赖与员工的技能、专业以及信仰,更需要针对目前管理体系做更升入分析。
(一)   管理流程因为下属单位规模而不同
跨地域的全国性事业单位,由于下属单位分布在不同的地区,为适应当地的环境可能以及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不一样,组织架构以及编制也有所不同。同样的一项事务,对于不同的下属单位,其流程的发起内容,审批节点以及审批以后的数据去向会因为管理的需要而不同。比如员工招聘就可能涉及到的角色以及具体处理事务的环节不一样。在京的事业单位可能是统一招聘,在外的单位可能就是在编制范围内灵活处理,招聘的结果给总部统一报备
(二)   管理内容因管理需求而随时变化
事业单位既有自己的主管单位,也有自己的下属单位,面对不同的需求部门以及统计规则的变化,需要不断地更新管理内容描述属性。针对员工基础信息档案,为了统计需要,要对不同类别的员工划分员工属性,例如专业,职称,职务,学历等规则的描述,同时为了满足自身管理方便的需要,可能需要增加身高、体重、家庭住址以及紧急联系方式等。
(三)   管理模式因环境而变化
国家的法规政策会因为当时的环境而有所调整,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模式也会因为适应这些调整而调整管理模式,同时事业单位也会因为发展变革的需要而不管改变管理模式来为决策者提供支持,为员工提供更好的服务。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激励政策,不同时期为吸引不同的优秀人才需要提供不同的优惠政策;而这些激励政策一般是管理模式的组成部分。
(四)   决策支持需要灵活变更
在已有的数据和信息的基础上,加工形成决策者所需要的信息,传统的老的管理模式只能提供一些静态的表格。建立一个自我学习系统,把决策者经常关注的内容以及最新有异动需要关注的信息提供出来。一把手以及分管副总关注的重点不一定相同,比如一把手可能更关注人力资源存量,而分管副总可能更关注的是人工成本以及招聘成本等细节。同一个系统需要为不同的管理者提供不同的业务模型。
(五)   量化是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过往管理体系中的绩效管理更多的是基于360的全面评价,其针对员工的评价的分为德、能、绩、勤、廉等不同的维度,再分为不同的指标;同样基于后备人才体系的建设或者针对胜任能力模型的建立也往往是不同的指标,然后是一些没有量化的指标。管理者在做评价的时候,没有量化的指标的评价往往可能会有一些个人的情绪在里面,这为管理的科学有序带来不少的挑战。
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模
搭建一个基于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事务的信息化平台。系统能覆盖事业单位全国范围内的人员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事务,构建一个基于全员参与应用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手段实现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集团管控,差异化管理。
构建一个基于全员参与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普通员工通过系统获取自己相关信息以及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互动;部门经理人通过手机终端或者普通PC参与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日常实务管理;集团决策层通过这个系统获得决策所需要的数据。
(一)   人力资源管理模型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含组织管理、人事关系、薪酬福利、招聘管理、培训与发展以及绩效管理等六大核心模块。全员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该有决策者、员工,HR以及外部人员的参与。作为一个系统必须有一个支持二次开发的平台以及基于报表事务的开发。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模型如下;


(二)   基于不同角色的应用
既然我们要建立一个基于全员应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不同的角色在里面权力和责任就有所不同。我们抽象人力资源管理事务,可以想成下面的表格:

领导

HR主管

部门负责人

员工

人事

组织架构设计
职位体系设计
职务体系设计
组织/职位/职员信息维护
人事流程处理
人力资源规划
组织及员工信息查询
个人信息查询
信息修改申请

招聘

人力资源规划目标
招聘计划/活动管理
录用管理/后备人才管理
招聘总结分析
招聘需求申请
面试确认
面试评估

内部招聘申请

培训

培训管理目标
培训体系建立
培训规划/活动管理
培训总结分析
门培训需求申请

个人培训申请

绩效

单位战略目标
建立KPI指标库
绩效评估管理
绩效总结分析
处理绩效申诉
目标制定与下达
工作计划制定与评价
绩效沟通
绩效评估
目标制定
工作计划制定
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申诉

薪资

人力资源成本分析和控制
薪酬体系设计
薪酬计算与发放
薪酬预算、控制与分析
二次分配参与
查询自己的工资信息
查询自己的考勤信息
网上提交休假信息
(三)   实现流程的人力资源管理
不同的硬件平台、不同的角色以及不同的业务功能对于业务流程建模需要专业人士的权衡,抽象形成一个业务流程引擎,这个引擎,不仅仅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事务,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业务平台提供服务。
1、 管理内容自定义
全国性的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事务流转的事务很多。包括员工入职、离职、部门内部岗位变动,职位升迁,学历职称变更等。而这些变更的事务的单据,可能各个地区不一样。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平台需要支撑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单据自定义内容,同时同一单位可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内容。
2、 流程节点自己定义
不同的业务流程所需要审批的环节不同。过往的信息化案例总是先梳理流程,把节点固化(也许就是所谓的角色),这种想法的初衷也许就是为了把这个项目做好,然而现实的更多的是:组织架构,部门以及岗位总是在不断地调整。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要满足这种管理事务不断调整的需求。
3、 流转结束以后数据去向自定义
业务系统要支持不同的流程结束以后,数据的去向要能用户自定义。每个人力资源管理事务的结束,都是下一个事务的发起。例如员工入职以后,要定岗,定薪,上保险,做培训等,这些具体的事务,是由用户自己来定义其数据的流转方向的。
4、 基于SOA的架构体系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也是集团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构建的是一个基于SOA架构的管理信息平台的服务,SOA是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是构造分布式系统的应用程序的方法。它将应用程序功能作为服务发送给最终用户或者其他服务。HR系统作为基础管理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也要采用这个体系架构的统一的契约与接口,HR系统本身在满足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业务需求的同时,也要向最终用户或者其他系统提供服务。前期实施的HR管理信息系统满足了人力资源管理当时的信息化业务需求。随着系统平台的建设以及HR新的业务需求的不断提出,升级系统和增加HR业务信息化成为管理信息化平台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 管理模式调整平台化
管理模式自定义与财务供应链管理系统不同的特点在于:任何两家单位的HR管理没有相同或者可以借鉴的;同时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大环境的变化都要求企业的管理模式跟着环境变化而变化。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只有符合自身管理模式的企业才是最好的管理模式,仅仅靠外部的脑力来提供管理模式往往都是徒劳的。系统模型支持用户自定义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管理员就能实现对后续管理的信息化。
(五) 管理指标量化
在职称、学历、职务级别等可以量化的指标完成以后,对于薪酬的发放,有一定的标准,大家都按照这个标准来执行。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事务,比如绩效以及能力素质模型,如何把这些业务指标量化,尽量减少管理中的人为因素,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必要环节。模型评价和量化更专业,以及这种量化和评价的平台也是用户自己能调整的。
1.  能力素质模型指标量化
在招聘的时候,涉及到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在做后备人才梯队培养的时候,涉及到人才匹配度以及人力资源开发。能力素质模型维度以及指标的设定为我们甄选人才以及后备人才梯队的培养与开发建立了一个可视的工具。维度以及指标是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管理实践不断动态调整的。


2.  绩效指标量化
作为可量化、可评价,可管理的绩效管理模式应该是:总部的战略分解到具体的部门以及分、子公司。这些部门以及分、子公司的一把手是这些指标承担者,然后在把这些指标分解到具体的岗位。这些量化的指标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或者岗位来提供目标值以及完成值;被考核者可以通过系统平台提起自己的述职报告、考核申述以及与考核者之间的沟通。
作为绩效管理的关键步骤,一定要把这些指标分为量化指标和分量化指标,即使非量化指标,也要提供评分的标准。量化指标可以作为评判业绩的标准,这些指标的目标值,完成值可以在不断地发展中完善。
(六) 管理指标量化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里面涉及到大量的基础数据,以及过程数据,涵盖人员从招聘开始到离开单位为止的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如何有效的提供这些大量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需要用到大数据分析工具。这些大数据的支持是所有的数据细分,量化的结果,然后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合,得出我们所要的决策支持数据。这些数据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以及针对单位管理采取具体行动的必要数据支持。

三、   可推广的全员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为更好的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为管理部门提供一个管理工具,以及为全员参与提供一个平台,这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型是基于大数据应用的一个典型案例。这个系统是基于云平台的一个应用,所有的HR事务的参与者都是可以同不同的终端来进行系统的参与。包括手机客户端(安卓和ISO客户端),支持PC、平板等硬件工具。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涉及到数据、流程以及决策支持的不同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要紧步骤是先是现在模式的管理导入,然后是系统平稳运行,以及针对目前系统的优化,包括流程优化以及管理模式优化,在系统正常运行以后,提供给决策者所有需要的信息,是系统需要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HR系统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管理者把信息化与管理交叉的一个学科,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完善。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印发《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
2、张惠勤:《从“揽才”困境探讨招聘流程的控制和优化》载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开发2010年第四期
3、张维迎:《非对称信息和感知带给人力资源管理的困惑》载于HRM人力资源管理开发2007年第八期
4、陈永东:《人力资本计量方法新探》载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开发2010年第三期
5、Christian, Michael s. (2009),"Human Capital Account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4 to 2006",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anadian.

6、Gu,wulong and Wong,Ambrose(2008),"Human Deverlopment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be Wealth Accounts in Canada,"Peper Presented at the Fondazione Giovanni Agnelli/OECD Workshop on the Measurement of Human Capital,Turin,Italy,November 3.





作者单位:
周静、黄冰、陈川: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人事教育处
曾凡勇: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路东小府一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 互联网 Architecture 人力资源 集团管控 互联网 关键词 事业单位

沙发
wanwuying 发表于 2014-6-26 14:42: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此文章对于事业单位有很强的经验问道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1 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