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yuye001
18266 115

[学科前沿] 大数据能否让计划经济回归?   [推广有奖]

31
uandi 发表于 2014-10-5 17:06: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计划经济应该是脱胎于马克思主义吧,资本主义,也可以叫市场经济。只是说明一下。
另外提一下,有人提出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大数据可能会有帮助。提出的人本来是苏联人。
 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说,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创立的。他于1936年发表了投入产出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并于1941年发表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详细地介绍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内容;到1953年又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进一步阐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列昂惕夫由于从事“投入产出分析”,于1973年获得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曾受到二十年代苏联的计划平衡思想的影响。因为列昂惕夫曾参加了苏联二十年代中央统计局编制国民经济平衡表的工作。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瓦尔拉的一般均衡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波动,可以自动地均衡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引入投入产出分析之后,以分工与协作、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劳动价值论、社会再生产理论为其理论基础。

投入产出分析的实现

投入产出分析是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来实现的。投入产出表是由投入表与产出表交叉而成的。前者反映各种产品的生产投入情况,包括中间投入、最初投入(初次分配);后者反映各种产品的使用去向情况,包括中间使用去向和最终使用去向。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可以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例如,产品平衡模型、价值构成模型等,用以进行经济分析、政策模拟、计划论证和经济预测。

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

投入产出分析自提出以后  ,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其发展的特点是:①由封闭式发展为开启式,即由把居民消费看成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投入,把居民收入看成是劳动力的产出,并假定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函数关系,发展为将中间产品作为内生变量,将投资、ZF消费和居民消费或增加价值作为外生变量的模型。②由静态模型发展为动态模型,即由不考虑时间因素,将投资作为最终产品的一列,发展为将投资从方程式的右边移到左边,扩展为一个或几个矩阵,计算增加单位产值所需的投资,并将其内生化的模型。③由单一的投入产出模型发展为与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即投入产出模型与经济计量方法、最优控制理论等的结合。

60年代以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都纷纷采用投入产出分析,随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也都开始采用。中国于70年代中期编制成1973年61种主要产品的投入产出表,后来又编制成1979年21个部门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1989年146种产品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和26个部门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分析在中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一些省、市、县、企业也都采用了这一方法。投入产出分析对国民经济运行的作用是:①为编制经济计划,特别是中长期计划提供依据;②进行结构分析;③进行经济预测;④研究重要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⑤确定产品的价格;⑥研究一些专门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人口、就业、收入分配等问题。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yuye001 + 30 + 1 + 1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赫赫铭儿0 + 40 + 40 + 1 + 1 + 1 学术态度端正

总评分: 经验 + 70  论坛币 + 40  学术水平 + 2  热心指数 + 2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32
qi509 发表于 2014-10-5 19:23:4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yuye001 发表于 2014-10-5 11:55
学术角度的理性探讨,不应该预设前提。涉及严肃的学术探讨,个人倾向于用实名身份参与,可以降低言论的随 ...
在这个论坛不少人知道都我的真实姓名。我空间的帖子除去转帖都缀上了我的姓名。我的帖子如不缀名还怕被盗呢!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yuye001 + 10 + 1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10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33
jialei124 发表于 2014-10-5 22:37: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caoheng 发表于 2014-10-5 11:14
  这个思想是错误的。

  大数据有它的用武之地,但不要把它与社会生产调节联系起来。
你的这个观点也不完全对,首先就是用优胜劣汰否定了产品的同质性这一基本事实。社会生产至少部分是可以用大数据来进行一定程度的规划的,比如农作物,比如低附加值的产品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yuye001 + 20 + 1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34
jialei124 发表于 2014-10-5 22:44:1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郑小迈 发表于 2014-10-5 14:04
计划经济的本质,不管在国家层次、行业层次、企业层次,都是损人利己的行为。
这话有点不负责任了,计划经济如何就是损人利己?尤其在国家资本主义的前提下,计划经济跟自由竞争的界线已经很模糊了,纯粹的计划经济不存在了,但纯粹的自由竞争也不存在了。这说明计划经济即使有问题,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就起本质来说,也说不上损人利己吧?至少计划经济是贯彻了经济学对稀缺资源的配置这一核心定义的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yuye001 + 10 + 1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10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35
olympic 发表于 2014-10-5 22:59:3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个注意不错哦,至少数据企业可以成为各行业专家了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yuye001 + 10 + 1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10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36
qi509 发表于 2014-10-5 23:02: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jialei124 发表于 2014-10-5 22:44
这话有点不负责任了,计划经济如何就是损人利己?尤其在国家资本主义的前提下,计划经济跟自由竞争的界线 ...
“至少计划经济是贯彻了经济学对稀缺资源的配置这一核心定义的”——————非也。计划经济脱胎于(或被迫于)公有制。在公有制下,一切经济实体都是公有,即:都是在国家的掌控之下。国家必须使全民的就业率得到100%。这样就没有了,更确切的说:彻底的取消了竞争。如何才能保证全民就业?这就必须限制(计划)人民的消费。按照这个计划进行生产。这样就能保证全民就业,就能保证企业不倒闭。所以,计划经济不是为了什么“资源的配置”才实行的计划经济。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yuye001 + 10 + 1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10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37
jialei124 发表于 2014-10-5 23:46:1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qi509 发表于 2014-10-5 23:02
“至少计划经济是贯彻了经济学对稀缺资源的配置这一核心定义的”——————非也。计划经济脱胎于(或被 ...
计划经济的实质并不是为了保证就业。就业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个方面是提高人民劳动素质,另一个方面是强迫劳动。保证的不是就业,而是劳动,也就是人人都有事情做。只不过在改开前由于各种原因,只实现了后一方面,前一方面虽然取得了成绩,但并没有起到足够的效果。这就导致了一个后果,生产力不足,就不得不限制消费。在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存在这个问题,国家并不是限制消费,而是条件不够,不足以保证消费。只有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条件下才有可能保证消费,因此计划经济本身就是为了资源配置,而不是为了什么全民就业。

使用道具

38
qi509 发表于 2014-10-6 00:02: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jialei124 发表于 2014-10-5 23:46
计划经济的实质并不是为了保证就业。就业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个方面是提高人民劳动素质,另一个方面是 ...
"保证的不是就业,而是劳动,也就是人人都有事情做"——————人人有事做不就是全民就业吗?


“这就导致了一个后果,生产力不足,就不得不限制消费”——————非也。为了保证全民就业,就不能发展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后就会导致生产过剩。就会导致竞争。这样就会导致一些企业倒闭,从而导致工人的失业。最终,计划经济失败滑入自由经济的资本主义形态。

这就是世界上所有的共产国际国家都实行计划经济原因。这就是世界上所有共产国际国家都贫穷落后的原因。这就是世界上所有的共产国际的国家没有“失业”这个词的原因。这就是世界上所有共产国际国家都纷纷灭亡的原因。
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仅仅10年(发展了生产力)就有那么多的工厂关停并转。大量工人待岗、待业(失业)。逼得执政者不得不把工人赶下海。实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

使用道具

39
guanyonghao 发表于 2014-10-6 04:47: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再大的数据也不可能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20 + 20 + 1 + 1 + 1 分析的有道理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40
kisunchen 发表于 2014-10-6 07:20:22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yuye001 发表于 2014-10-5 10:44
看关于大数据的网文,一段有意思的文字,转帖过来供学术探讨,请勿带情绪哈:
       。。。。。。 ...
顶礼膜拜,大牛大牛?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7 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