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张建平
3598 6

[张建平] [原创]三元归一:也谈经济学的研究原点 [推广有奖]

  • 0关注
  • 78粉丝

贵宾

大师

2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5
论坛币
49357 个
通用积分
10574.8512
学术水平
1474 点
热心指数
1318 点
信用等级
987 点
经验
129409 点
帖子
12241
精华
12
在线时间
253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5
最后登录
2023-10-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看过余刚老师转载的http://www.jjxj.com.cn/article/14056.html 戴天宇先生的(《经济学:范式革命》)书摘文章(《重建经济学的研究原点》),也来谈谈经济学的研究原点问题。

如书中所述,戴先生把“曾经出现过三种逻辑展开起点”分为:价值、商品和“经济人”三种。在我看来,我更愿意将之归结为一类,我用《西方经济学的终结》当中所用的词语“传统的经济学”来通称之。

这样通常的理由在于,貌似三种的研究原点,其实是同一个原点的不同视角下的一个片面观点。这就是说,三种原点都只是描述了一个原点的一个片面而已,在本质上是可以被统一在一起的。当然,这种统一,并不是简单的并列,需要对每一个片面观点进行修正,以纠正因其片面而得出的错误认识,去伪存真,把正确的部分统一起来。《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一书就是这样做的。下面简单复述一下这三个研究原点的统一。

 

经济学研究的“原点”本体:理性人处置多余所有物的行为。这个“原点”实际上包含了戴天宇先生所说的三种“原点”。

首先,包含了“经济人”概念。

行为者是理性人。理性人这个概念在经济学上也经常性地被称之为“经济人”。但是,“经济人”的概念远不如“理性人”概念更贴近问题的本质,常常会被粗浅地当作“货币拜物教者”的同义词来解读。

在《西方经济的终结》当中,甚至理性人概念也不是许多人通常理解的涵义,而是指“行为和动机具有逻辑一致性”的人,这里的“动机”一词完全是行为心理学意义上的动机,而不是狭义的、错误的被解读为“货币增殖”。

现代经济学以理性人为出发点,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缺乏对理性人特质的深入研究,忽略了理性人另外两个特征,所描述的经济人(理性人)并不完全。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得出,现代经济学当中许多观点都和这个“理性人”具有逻辑矛盾,例如价格自变量的思想,例如均衡的思想,例如一定要假定其它变量不变的思路,例如边际的思想(注重过程与方法而忽视行为的目的)等等。

其次,包含了“商品”的概念。

理性人的行为对象是“多余所有物”,多余所有物就是“商品”。正如注重“商品”概念的马克思所说的:任何为满足自身需求而生产的东西都不是商品。商品就是为他人的需求而生产的,对自己就是多余的。一个符合逻辑的推断就是:最早的商品就是剩余物品。

以“商品”概念为经济学的切入点,这种做法无疑也是正确的。但是,马克思的不幸在于,他错误地将价值概念当作商品自身的属性来看待,这就背离了他自己对价值是一种“人-物关系”的认知。

马克思在资本论“商品”一章较后部分写道“假如商品能说话,它们会说:我们的使用价值也许使人们感到兴趣。作为物,我们没有使用价值”。这一句说明马克思认识到价值并非物自己的属性,而是人与物的关系。但是,随后马克思又讽刺道:“可是那些自命有深刻的批评力、发现了这种(指交换价值)化学物质的经济学家,却发现物的使用价值同它们的物质属性无关”。本来,“作为物,我们没有使用价值”和“物的使用价值同它们的物质属性无关”是完全相同的意思,都是“价值中性论”,但是,马克思自己可以说,别人说出来似乎不行。

《资本论》的进一步展开,都是建立在价值是商品的属性以及回避这是“对谁而言的价值”这个问题之下展开的。

之三,包含了“价值”概念。

这第三个“包含”其实在以上两点当中已经包含了。但是,第一,古典的经济学以及后来的经济学都没有给予“价值”二字以正确的解读,没有认识到价值的主观属性。马克思从“商品”概念出发,看似一个研究“价值”概念的高手,但是并没有能够摆脱古典经济学错误的客观价值论的桎梏。古典经济学默认价值是商品自身的属性,其价值概念实际上和价格概念是混为一谈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商品”一章当中说到:“产品交换者实际关心的问题,首先是他用自己的产品能换取多少别人的产品,就是说,产品按什么样的比例交换”。马克思还用“交换价值”替代“价格”并引用列特隆的说法:“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着时间的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

如果从马克思的这两段论述,我们可以马克思已经触到真理的脉搏了。但是,在传统古典的价值思想的桎梏之下,马克思没有认识到,他所描述的两种商品(使用价值)之间的交换比例其实就是“价格”,也就是说,价格概念是描述交换的,价格就是“交换比例”,必然涉及到两种物,涉及到“自己”和“别人”两个交换者。但是,在真理的边缘徘徊之后,马克思还是步入了错误,把这个“比例”当作“价值”莫名其妙地归结给了两种使用价值当中的某一个。

由于交换涉及到“自己”和“别人”,因此,谈到其中的价值问题,一定要指出是哪一个物对哪一个人而言的价值。但是,传统的经济学都回避了这个本来无法回避的深究。或者说,回避了“价值”因人而异的主观性。

第二,理性人的行为是建立在动机之上的。而动机是在价值判断之下确立的,没有价值判断就无所谓动机,就无所谓理性人。同样,理性人是自由思想的,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的,如果不同的人对于同一商品具有完全一致的价值判断,那么他们也不能称其为理性人了。因此可以说,研究理性人的行为,就是研究价值判断。

以上第一和第二点都表明,原点(理性人如何处置多余所有物)本来就包含着“价值”概念与其中。所以,以价值二字为研究原点也是正确的切入方向。传统经济学的错误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到价值是人与物的一种关系,没有认识到价值是具体的人对具体的物的关系因而是主观的。

 

可以说,经济学对于“理性人处置多余所有物的行为”的研究,只要注意理性人是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能力的,只要注意价值是理性人和物之间的关系而非物自身的属性,不管从哪一个侧面(理性人自身,或是商品,抑或价值)入手,都可以达到共同的认知。可惜的是,传统经济学的三种研究范式都没有能达到透过一斑而窥全豹的目标。

但是,《西方经济学的终结》做到对三种研究原点的统一。这种统一建立在正确的理性人和价值概念之上,以及一个正确的、包含性更好的切入点——交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学 谈经济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 Article 西方经济学 经济学 研究 三元 原点 原创

沙发
大象跳舞 发表于 2008-8-4 22:0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很好的话题,先回了再细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使用道具

藤椅
fujo1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8-8-5 07:3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经济学的科学性,来自于经济存在的客观性。

把主观性作为经济研究的基础和原点,尽管不是不生产的,却是狭隘的,因为它忘记了商品经济中最大的那一部分的商品成立条件。对此,还是李嘉图更严谨,他说,我只研究通过生产可以增加供给的商品;那些非此类(靠心理决定)的商品,他不研究。

客观性是科学存在的前提

使用道具

板凳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8-8-5 12:3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如果李加图是这样说的,只能说明他自己的狭隘。他“只研究通过生产可以增加供给的商品”,首先要确认对象物是不是“商品”,商品就是对接受者有用之物,其因为有用而成为商品。而同一个物对不同的人来说,有用性并不相同,或者同一物对同一人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有用性。如果是一个“无用之物”,就不是商品,也就没有人通过生产去供给。说到底,李加图还是不能避开“价值”这个原点。

你穷的时候,说自己“吃糠咽菜”,富有的时候那就叫做“健康食品”了。

使用道具

报纸
fujo1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0-3-28 11:27:2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张建平 发表于 2008-8-5 12:35
如果李加图是这样说的,只能说明他自己的狭隘。他“只研究通过生产可以增加供给的商品”,首先要确认对象物是不是“商品”,商品就是对接受者有用之物,其因为有用而成为商品。而同一个物对不同的人来说,有用性并不相同,或者同一物对同一人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有用性。如果是一个“无用之物”,就不是商品,也就没有人通过生产去供给。说到底,李加图还是不能避开“价值”这个原点。你穷的时候,说自己“吃糠咽菜”,富有的时候那就叫做“健康食品”了。
==========================
这一点,充分证明了李嘉图的严谨:不管你的主观偏好如何(他不讨论有用性),只要能够交换,就是商品。
但是,商品也是千差万别的,李嘉图发现了这些千差万别中最有经济意义的区别,那就是商品的供给。是可以通过生产而增加供给,还是不能够通过生产增加供给。他认为,他的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可以通过生产而增加供给”的商品,这是他的伟大之处。
这一点,至今还是经济学所从事研究的基础内容。
客观性是科学存在的前提

使用道具

地板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0-3-28 21:35:4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fujo11 发表于 2010-3-28 11:27
张建平 发表于 2008-8-5 12:35
如果李加图是这样说的,只能说明他自己的狭隘。他“只研究通过生产可以增加供给的商品”,首先要确认对象物是不是“商品”,商品就是对接受者有用之物,其因为有用而成为商品。而同一个物对不同的人来说,有用性并不相同,或者同一物对同一人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有用性。如果是一个“无用之物”,就不是商品,也就没有人通过生产去供给。说到底,李加图还是不能避开“价值”这个原点。你穷的时候,说自己“吃糠咽菜”,富有的时候那就叫做“健康食品”了。
==========================
这一点,充分证明了李嘉图的严谨:不管你的主观偏好如何(他不讨论有用性),只要能够交换,就是商品。
但是,商品也是千差万别的,李嘉图发现了这些千差万别中最有经济意义的区别,那就是商品的供给。是可以通过生产而增加供给,还是不能够通过生产增加供给。他认为,他的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可以通过生产而增加供给”的商品,这是他的伟大之处。
这一点,至今还是经济学所从事研究的基础内容。
【只要能够交换,就是商品。】这样说话有问题。李嘉图回避了为何能够交换这个深层次问题。正是因为交换的两种商品对对方有用,才可能形成交换。
【可以通过生产而增加供给】,这样等于没有说。关键在于如何定义“生产”,把鱼从河里捞出来算不算生产?把捞上来的鱼运到集市上算不算生产的一个环节?“通过生产而增加的供给”,不一定是交换,自给自足也属于“通过生产而增加供给”但和交换无关。
交换,第一和有用性有关,第二和私有权分割有关。离开这两点,交换无从谈起,也无商品可言,更无商品经济可言了。
经济学的基础内容是交换,而不是生产。是种动物都会生产,但还没有人去研究某种动物的经济学呢。

使用道具

7
gssdzc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0-3-28 21:59:5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learning.  Thanks a lot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