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wenwenruya
7170 7

[经济学模型] [求助]宏观经济学中总需求的外部性与微观解释的矛盾 [推广有奖]

  • 1关注
  • 1粉丝

博士生

7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470 个
通用积分
44.4152
学术水平
2 点
热心指数
2 点
信用等级
2 点
经验
8391 点
帖子
220
精华
0
在线时间
4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2-8
最后登录
2023-11-2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新凯恩斯学派在解释价格粘性时用了总需求的外部性,它是指一个企业的产品价格对起他企业有影响,如果一个企业降低其产品价格,则使实际货币余额升高,LM曲线向右移动,扩大了总需求,于是对其他企业的产品产生正的外部性。

现在我们把这个宏观经济模型简化一下:假定社会上只有两个企业A,B(或者我们把社会上的所有企业作为样本空间,从中抽取两个企业A和B作为样本),每个企业只有一种产品,且这两种产品不存在互补性

假定A企业宣布降价,而企业B的产品价格保持不变,按照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的外部性这一理论(或者它只能算作假设吧?),那么对B企业有利。

但是如果按照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理论来解释,结论则完全相反:A企业宣布降价,则拉升了对A的产品需求量,而B产品的需求量则下降,显然对B不利。

请各位老师解惑。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6 12:06:5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 总需求 外部性 经济学 微观 需求 宏观经济学 外部性 矛盾

回帖推荐

keyes1229 发表于7楼  查看完整内容

我感觉宏观中的总需求外部性是针对货币余额变化的宏观层次而言的,某一企业降价的影响。但为微观中的是以竞争为研究对象而提出的对某一企业的影响。个人认为某一企业降价,宏观中的其他企业并非与其处于竞争关系,比如大多数都不是本行业的。所以,考虑宏观问题时,此处可忽略对同行业厂商的影响。不知如此分析是否妥当……

wenwenruya 发表于6楼  查看完整内容

非常感谢blessgod兄和jerryliu版主!!!非常感谢你们对我提问的关注和指正!惭愧得很,我总是学了后面的却忘了前面的。这段时间又硬着头皮看了书,就更加惭愧。上面对于“外部性”我确实用的很不正确,那只能是正面影响罢了。至于blessgod兄说的“是企业数量上的多寡导致了研究界限的跨越”我还是不敢认同。的确,当我开始看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的时候,觉得宏观跟微观就是牛头不对马尾,根本不沾边的。但是依然觉得宏观和微观不应该 ...

jerryliu 发表于5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以下是引用wenwenruya在2008-8-5 23:11:00的发言:新凯恩斯学派在解释价格粘性时用了总需求的外部性,它是指一个企业的产品价格对起他企业有影响,如果一个企业降低其产品价格,则使实际货币余额升高,LM曲线向右移动,扩大了总需求,于是对其他企业的产品产生正的外部性。现在我们把这个宏观经济模型简化一下:假定社会上只有两个企业A,B(或者我们把社会上的所有企业作为样本空间,从中抽取两个企业A和B作为样本),每个企业只有 ...

blessgod 发表于4楼  查看完整内容

       哦,楼主,我想我最后一句话没有讲清楚,以至于你对我的意思有所误解。我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讨论的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问题,也就意味着这个讨论问题中的研究对象不符合宏观经济学中研究问题时的研究单位。由此,我也觉得微观和宏观的区别之一是研究的一个企业群还是一个单个的企业,换句话说,是企业数量上的多寡导致了研究界限的跨越。        至于 ...

wenwenruya 发表于3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以下是引用blessgod在2008-8-6 10:52:00的发言:2楼发表下拙见,请楼下指正.   为了叙述的方便,就按着楼主分出的5个自然段来讲.第一段是总需求的外部性理论;第二段是楼主构想出的一个模型.第三段是利用第一段中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第四段用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理论来解释.仔细辨别之后,笔者认为,在从第一自然段到第二自然段的过渡过程中,楼主的模型构想并不合适,既然是宏观经济学的问题,那就不可能只存在两个 ...

blessgod 发表于2楼  查看完整内容

2楼发表下拙见,请楼下指正.   为了叙述的方便,就按着楼主分出的5个自然段来讲.第一段是总需求的外部性理论;第二段是楼主构想出的一个模型.第三段是利用第一段中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第四段用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理论来解释.仔细辨别之后,笔者认为,在从第一自然段到第二自然段的过渡过程中,楼主的模型构想并不合适,既然是宏观经济学的问题,那就不可能只存在两个企业的模型.楼主的构型模型毋宁说是适合微观经济 ...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沙发
blessgod 发表于 2008-8-6 10:5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楼发表下拙见,请楼下指正.

   为了叙述的方便,就按着楼主分出的5个自然段来讲.第一段是总需求的外部性理论;第二段是楼主构想出的一个模型.第三段是利用第一段中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第四段用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理论来解释.仔细辨别之后,笔者认为,在从第一自然段到第二自然段的过渡过程中,楼主的模型构想并不合适,既然是宏观经济学的问题,那就不可能只存在两个企业的模型.楼主的构型模型毋宁说是适合微观经济学的范畴,而不属于宏观经济学模型类别的.因此,楼主的提问是一个有问题的提问.

   不知道楼主觉得是否有些道理?

   一句话,我觉得楼主拿着一个并没有普适宏观微观理论的模型在提问,其结果必定是有偏颇和自相矛盾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6 11:38:37编辑过]

使用道具

藤椅
wenwenruya 发表于 2008-8-6 12:0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blessgod在2008-8-6 10:52:00的发言:

2楼发表下拙见,请楼下指正.

   为了叙述的方便,就按着楼主分出的5个自然段来讲.第一段是总需求的外部性理论;第二段是楼主构想出的一个模型.第三段是利用第一段中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第四段用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理论来解释.仔细辨别之后,笔者认为,在从第一自然段到第二自然段的过渡过程中,楼主的模型构想并不合适,既然是宏观经济学的问题,那就不可能只存在两个企业的模型.楼主的构型模型毋宁说是适合微观经济学的范畴,而不属于宏观经济学模型类别的.因此,楼主的提问是一个有问题的提问.

   不知道楼主觉得是否有些道理?

   一句话,我觉得楼主拿着一个并没有普适宏观微观理论的模型在提问,其结果必定是有偏颇和自相矛盾的.


为什么没有普适性呢?需求的外部性说一个企业的产品价格策略会影响所有其他企业的产品,是“所有起他” 啊!!怎么没有普适性呢??

或许假设一个社会只有两个企业确实不合适,但是我们在社会中抽取两个企业作样本的话(我们把社会上的所有企业作为样本空间),我的逻辑还是如前,需求的外部性应该同样适用于分析这两个企业(起码按照书上对需求的外部性的解释来看应该可以)!推理依然如前,结果依然矛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6 12:08:56编辑过]

使用道具

板凳
blessgod 发表于 2008-8-6 12:5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哦,楼主,我想我最后一句话没有讲清楚,以至于你对我的意思有所误解。我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讨论的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问题,也就意味着这个讨论问题中的研究对象不符合宏观经济学中研究问题时的研究单位。由此,我也觉得微观和宏观的区别之一是研究的一个企业群还是一个单个的企业,换句话说,是企业数量上的多寡导致了研究界限的跨越。
        至于你所说的抽样,这又涉及到了抽样的方法,还涉及到你所抽取的样本对于企业总体所具有的科学代表性。从叙述中我觉得,两个企业的数量定位是您自己定下的而不是经过一套科学抽样程序得来的。
       所以我仍旧觉得你所想通过两个企业的样本来讨论这个宏观理论同微观理论的矛盾的方法是值得商榷的。
       你看书时能够将宏观和微观理论都结合起来,笔者很佩服。

使用道具

报纸
jerryliu 发表于 2008-8-6 14:0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wenwenruya在2008-8-5 23:11:00的发言:

新凯恩斯学派在解释价格粘性时用了总需求的外部性,它是指一个企业的产品价格对起他企业有影响,如果一个企业降低其产品价格,则使实际货币余额升高,LM曲线向右移动,扩大了总需求,于是对其他企业的产品产生正的外部性。

现在我们把这个宏观经济模型简化一下:假定社会上只有两个企业A,B(或者我们把社会上的所有企业作为样本空间,从中抽取两个企业A和B作为样本),每个企业只有一种产品,且这两种产品不存在互补性

假定A企业宣布降价,而企业B的产品价格保持不变,按照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的外部性这一理论(或者它只能算作假设吧?),那么对B企业有利。

但是如果按照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理论来解释,结论则完全相反:A企业宣布降价,则拉升了对A的产品需求量,而B产品的需求量则下降,显然对B不利。

请各位老师解惑。谢谢!!!


1、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如果两个商品是独立的,也就是意味着替代效应为0

此时一个商品的价格下降,只要两个商品都是正常品,则对两个商品的需求斗增加

2、关于外部性的理解

实际上,一个厂商的行为,通过市场也就是通过价格机制对其他厂商产生影响,一般不看成是外部性,因为市场机制仍发挥作用

只有市场机制失效时,经济主体间的影响才视作外部性

使用道具

地板
wenwenruya 发表于 2008-8-29 22:3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非常感谢blessgod兄和jerryliu版主!!!非常感谢你们对我提问的关注和指正!

惭愧得很,我总是学了后面的却忘了前面的。这段时间又硬着头皮看了书,就更加惭愧。

上面对于“外部性”我确实用的很不正确,那只能是正面影响罢了。

至于blessgod兄说的“是企业数量上的多寡导致了研究界限的跨越”我还是不敢认同。的确,当我开始看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的时候,觉得宏观跟微观就是牛头不对马尾,根本不沾边的。但是依然觉得宏观和微观不应该有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这促使我有时候用微观的思维思考一些宏观的问题,当然激发我提出以上疑问的还因为“总需求的外部性”这些内容被曼昆安排在了“再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这一部分里。

这段时间草草看完了巴罗的宏观经济学(找遍了西安各大书店只找到了大连理工出版社的第5版),没有多少理解,仅仅只是模模糊糊的感觉到了巴罗所构建的分析框架。我觉得他所构建的整个宏观分析框架简直就是微观分析框架的延续和扩展!这里面没有工资和价格粘性的假设,但却很好的解释了短期宏观经济波动!当然,能够很好解释现实也并不能说明这种分析框架就是正确的,或许仅仅是因为巧合,而造成波动的本质原因和巴罗所构建的模型相去甚远,但是他的这种尝试这种思想却绝对值得赞赏!

现实确实是宏观和微观分析框架却截然不同,我想也许是微观和宏观齐头并进发展造成的——当初的微观分析框架不完善,就连单个的消费者的行为都很难解释,更不能把它扩展来解释宏观经济现象了,于是对宏观经济更感兴趣的学者便另辟蹊径,构建了古典模型,于是就造就了现在这个样子——当然我没有学过思想史,这只是我自己想当然的。试想,如果微观与宏观就像数学中的微分于积分,常微分方程与偏微分方程一样先解决了前者再解决后者的话,那真个经济学科可能就是下面这个样子了:生产者理论解释单个厂商的行为——扩展模型解释行业的行为——与消费者理论结合,再扩展模型,解释短期宏观经济——再扩展模型以解释长期宏观经济增长??

至于我建的那个“两个企业”宏观经济模型,尽管与现实相据甚远,我依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在曼昆的书里好像就有一个“一人”宏观模型(鲁宾逊),而巴罗更是把这个模型作为构建整本书所要阐述的分析框架的基础模型,然后在次基础上不断地引进新的变量使得模型更加逼近现实。

对于总需求外部性问题,我把书上的原话抄下来(人大版第5版第482页):

  根据菜单成本假说的支持者地看法,要理解价格调整缓慢的原因,我们必须承认存在着价格调整外部性:一个企业的价格下降有利于经济          中的其他企业。当一个企业降低它收取的价格时,它略微降低了平均物价水平,从而增加了实际货币余额。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加扩大了总收入,经济的扩张又增加了对所有企业产品的需求。一个企业价格调整对所有其他企业产品需求的这一宏观经济影响被称为总需求的外部性。

当然,如果把上面一句句的割裂开来,仅仅只看红色字体部分,显然没有任何毛病。但是以蓝色字体的句子为条件之后,本人觉得红色字体部分至少应该改为——经济的扩张增加了总需求——因为在微观层面,一个企业降低其产品价格绝对推导不出其他所有产品的需求会增加。

本人胡思乱想,还希望各位老师和兄弟姐妹们多指点,本人不胜感激!!!

使用道具

7
keyes1229 发表于 2011-12-22 05:13: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感觉宏观中的总需求外部性是针对货币余额变化的宏观层次而言的,某一企业降价的影响。但为微观中的是以竞争为研究对象而提出的对某一企业的影响。个人认为某一企业降价,宏观中的其他企业并非与其处于竞争关系,比如大多数都不是本行业的。所以,考虑宏观问题时,此处可忽略对同行业厂商的影响。不知如此分析是否妥当……

使用道具

8
我爱蛋炒饭 发表于 2012-10-30 01:24:5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wenwenruya 发表于 2008-8-29 22:34
非常感谢blessgod兄和jerryliu版主!!!非常感谢你们对我提问的关注和指正!惭愧得很,我总是学了后面的却 ...
我想问下为啥由于总需求的外部性存在导致名义价格粘性。看了总需求外部性的定义后还是一头雾水,谢谢!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8 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