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djdkj
4205 31

[学科前沿] 经济学大家汪丁丁懂得生育科学吗? [推广有奖]

  • 5关注
  • 32粉丝

贵宾

学术权威

2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2
论坛币
205075 个
通用积分
11166.9842
学术水平
1433 点
热心指数
1459 点
信用等级
1351 点
经验
156753 点
帖子
5317
精华
1
在线时间
35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0-23
最后登录
2024-4-26

楼主
ldjdkj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5-6-18 18:16: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汪丁丁的跨学科研究,用经济学辞藻来“修饰”生育科学。这理论创新,大概汪丁丁先生算是第一人。这里面是否带有某种历史的异味请各位评论。
转帖来源:汪丁丁:鼓励较高教育程度的家庭多生孩子http://blog.ifeng.com/article/36227947.html?touping

导读: 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率,关键性地依赖于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劳动力占人口的比例。

北大教授汪丁丁,在《青年对话录:人与经济》即论述了这个问题:

  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率,关键性地依赖于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劳动力占人口的比例。因此,应鼓励较高教育程度的家庭多生孩子。

  如哈耶克《复杂现象论》阐释的那样,大量的遵循简单行为规则的微观个体,它们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所呈现的,是社会的宏观秩序或简称秩序。

  假如我们的经济正在增长,假如我们的行为——不论是投资行为还是消费行为——充分地理性,那么,我们预期中的经济增长率的增加将诱致更多的投资和消费,从而有助于我们预期的经济增长率增加幅度的实现。类似的原理也适用于楼市和股市,香港人谓之“追涨杀跌”策略。这一策略在中国市场里实施,根据我的观察,确实可以比“逆反策略”有更高的收益。或许,中国社会的风险规避类型及其心理结构更多的是“趋群性”而不是有利于逆反策略的“趋个性”。

  总之,普遍可见的现象是这样的:当我看到股票价格持续上涨时,我预期股票价格将会持续上涨,于是我开始购买股票。当许多人都如我这样行动时,股票价格将持续上涨,于是我的经验支持我的预期。这样的基于个体预期的价格上涨和最终产生的“泡沫”及其爆裂过程,被耶鲁大学的金融学家希勒称为(就这一群体而言的)“非理性癫狂”。这样一种癫狂,它的社会心理结构,就中国人而言,有待于更深入的观察和想象。我的初步推测是,它与中国人的两种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其一是人生陷入困境时的赌博心理(冒险),其二是为家族传宗接代而必需的保险心理(从众)。这两种心态都可能产生群体癫狂。

  经济增长率,于是可成为协调博弈的共同信号,它的变动可能改变社会预期,产生强烈的外部效应。根据乘数原理及相关经验,我认为,在中国社会外部效应大约是内部效应的三倍或更高。

  当经济增长放缓时,乘数原理意味着存在反方向的预期和外部效应。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预期增长率将下降并据此调整我们的储蓄和投资行为,那么我个人投资的减少将诱致这一减少幅度三倍左右的投资总额的减少。当然,若我的个人投资原本是与其他人的投资活动密切相关的,则我的投资原本就会因他人投资的减少而减少。所以,乘数原理的有效性,依赖于投资活动在社会生产整体过程中的位置。一般而言,越是靠近生产过程开端的投资,乘数效应越显著。

  一个新生儿的降生,可以说是一项新的投资和消费的开端。所以,新增人口的乘数效应最显著。特别显著的效应,往往是理性行为主体可以预期的事情。一般而言,经济的持续增长引发未来家庭收入持续增长的预期并诱致新的生育行为。统计表明,在主要由母亲的教育程度决定的生育意愿的限制下,经济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之间呈现正的相关性。

  可是,女性的生育意愿随教育程度的上升而下降,而女性教育程度随人均收入的增长而上升。所以,统计表明,收入水平的长期上升与生育率的长期下降,二者显著地相关。

  人口学家熟知的“生育率迁移”,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从而人口可以保持零增长率),第二阶段以死亡率持续降低和依旧保持着已成为社会习俗的高出生率为特征(从而人口持续增长以致形成“人口爆炸”),第三阶段以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为特征(从而人口可以保持零增长率)。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三世界”的发展问题,无一例外地是生育率迁移的第二阶段所谓“人口爆炸”而引发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问题。由此而有的“发展经济学基本问题”是:怎样在生育率迁移的第三阶段之前,将生育率迁移第二阶段的新增劳动力尽可能地转换为新增资本存量,从而在人口老龄化阶段享有足够高的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收入。

  由于20 世纪上半叶的长期战乱,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之后的严重饥荒,又由于在稍后大约20 年内实行的严厉限制生育政策,中国人口过程包含着远比正常人口过程更强烈的代群效应。现在的80 后,他们的父母是20 世纪60 年代的那一轮生育高峰期出生的。接着发生的,是一个限制生育的时期,那时出生的孩子,是今天90 后年轻人的父母代。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根据晚近发表的罗斯基和帕金斯“2025 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是未来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也就是说,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率关键性地依赖于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劳动力占人口的比例。这一结论的公共政策含义是:第一,鼓励生育;第二,鼓励教育。这两项鼓励政策的综合是:鼓励较高教育程度的家庭多生孩子。因为,每一个这样的新生儿将产生的社会效应是他的家庭效应的三倍。  

[/ur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学 汪丁丁 Article 中国经济未来 经济增长放缓 中国经济 中国社会 北大教授 股票价格 香港人

沙发
ldjdkj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5-6-18 18:37: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汪丁丁先生的时间没搞准:80后的父母大体上是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出生的那一代人。所谓80后,大体是国家全面强制施行“一个家庭一个孩”政策的上世纪80年代初期·。汪丁丁先生该用计算器算算清爽再说。

使用道具

藤椅
龚民 发表于 2015-6-18 18:38:3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率关键性地依赖于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劳动力占人口的比例。这一结论的公共政策含义是:第一,鼓励生育;第二,鼓励教育。这两项鼓励政策的综合是:鼓励较高教育程度的家庭多生孩子。因为,每一个这样的新生儿将产生的社会效应是他的家庭效应的三倍。
           中国有十八亿亩农地,而人口有十三亿多,每人均占农田一亩多点,国情注定,人口控制是中囯长期国策,鼓励生育---------无益于鼓励资源争夺、压缩生存空间激变暴发战乱、屠杀调节人口。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ldjdkj + 40 + 2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论坛币 + 40  热心指数 +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板凳
ldjdkj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5-6-18 18:43: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现在的生育科学似乎还没有这样的科学结论,不知道汪丁丁是从哪里淘来的:
一,鼓励生育;第二,鼓励教育。这两项鼓励政策的综合是:鼓励较高教育程度的家庭多生孩子。因为,每一个这样的新生儿将产生的社会效应是他的家庭效应的三倍。

使用道具

报纸
龚民 发表于 2015-6-18 18:45:5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ldjdkj 发表于 2015-6-18 18:43
现在的生育科学似乎还没有这样的科学结论,不知道汪丁丁是从哪里淘来的:
专家也有糊涂时。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ldjdkj + 20 + 1 热心帮助其他会员

总评分: 经验 + 20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地板
ldjdkj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5-6-18 18:53: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龚民 发表于 2015-6-18 18:45
专家也有糊涂时。
也许是吧,至少遗传学还没有这方面的佐证。导师马寅初先生的忠告验证了毛泽东的“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是错误的。

使用道具

7
无无无无无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5-6-18 18:53:5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8
龚民 发表于 2015-6-18 18:56:0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无无无无无 发表于 2015-6-18 18:53
又怎么了。

使用道具

9
qi509 发表于 2015-6-18 18:57: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不是典型的为资产阶级有钱人服务吗!

为什么所有人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这公平吗?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ldjdkj + 40 + 2 观点有启发

总评分: 论坛币 + 40  热心指数 +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10
ldjdkj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5-6-18 19:10:1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qi509 发表于 2015-6-18 18:57
这不是典型的为资产阶级有钱人服务吗!

为什么所有人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现在似乎又听到:”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的余音在缭绕。现在的问题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伴生的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重点学校这一模式带来的问题似乎已成无法破解的难题。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