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Edward
31547 62

[学科前沿] 高等教育服务究竟是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 [推广有奖]

21
Edward 发表于 2005-8-31 18:5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P 0cm 0cm 0pt">“非拒绝性”讨论衍生于“非排他性”,萨缪尔森的教科书和其他一些教科书有所提及。当然,这不是公共产品必要的特征。例如说对于基础教育和基础医保这种广覆盖、低层次的产品,人们也可以选择不接受,而选择私立学校或私立医院。<p></p></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萨缪尔森<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54</FONT>年的定义强调了“某人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这的确强调了消费上的“非竞争性”。“非竞争性”产生于纯公共产品的“不可分割性”,而“不可分性”是纯公共产品与纯私人产品的本质性差异。<p></p></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现在很多人还是用(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来区分产品类型,但有关公共产品已经越来越细分了,提供机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p></p></P>

使用道具

22
张三李四 发表于 2005-8-31 19:3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Edward</I>在2005-8-31 18:59:48的发言:</B>

<P 0pt? 0cm>。。。萨缪尔森<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54</FONT>年的定义强调了“某人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这的确强调了消费上的“非竞争性”。“非竞争性”产生于纯公共产品的“不可分割性”,而“不可分性”是纯公共产品与纯私人产品的本质性差异。</P></DIV>
<P>那么电影,软件以及知识产权都应该是公共物品吗?
<P>这些例子可都是非常符合“非竞争性”的。</P>
http://bbs.cenet.org.cn/list.asp?boardid=92521

使用道具

23
Edward 发表于 2005-9-1 13:2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P 0pt? 0cm>非竞争性(也有人称为“供给的联合性”),仍然有个限定――“未达到拥挤状态之前”, 如一条尚不拥挤的道路、一间未满的教室等,这时候继续增加一个消费者,可变成本不变,符合消费的非竞争性要求。但是,一旦饱和以后,消费的边际成本不再为零,产品的提供机制甚至会发生变化。例如一些道路设施往往由公共预算提供(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未达到拥挤之前,道路不收费,但一旦拥挤发生,可能会引入市场机制来改善效率,这时排他性也会出现,产品也就不再是纯公共产品了,而演变为混合产品或俱乐部产品了。因此,非竞争性是区分纯私人产品和纯公共产品的必要条件,当然在纯私人产品和纯公共产品之间还有混合产品,甚至包括公共资源(例如公园、公共地等)。



<P>
<P 0pt? 0cm>
<P>
<P>
<P 0pt? 0cm>关于<A>电影、软件</A>和知识产权的问题。主要说一下知识产权,电影、软件也涉及知识产权。

<P>
<P>
<P 0pt? 0cm>基础性研究一直就是纯公共产品,毋庸赘言。知识产权,特别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应用性研究,在法定期限内它是排他的;对一些应用性研究也会出现拥挤问题,你的“使用”会影响到我的“使用”。因此,应用性研究作为知识产权在法定期限内是竞争性的,专利制度就是用来排除其他人使用由发明者发明的知识的一种机制。一旦超过了期限,应用性研究也就变为公共产品了。

<P>
<P>
<P 0pt? 0cm>一种软件如果有一天变为公共产品,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电影对于没有欣赏过的人或还要再欣赏的人,仍然具有竞争性。</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 14:19:38编辑过]

使用道具

24
张三李四 发表于 2005-9-1 16:1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Edward</I>在2005-9-1 13:28:31的发言:</B>
<P 0pt? 0cm>非竞争性(也有人称为“供给的联合性”),仍然有个限定――“未达到拥挤状态之前”, 如一条尚不拥挤的道路、一间未满的教室等,这时候继续增加一个消费者,可变成本不变,符合消费的非竞争性要求。但是,一旦饱和以后,消费的边际成本不再为零,产品的提供机制甚至会发生变化。例如一些道路设施往往由公共预算提供(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未达到拥挤之前,道路不收费,但一旦拥挤发生,可能会引入市场机制来改善效率,这时排他性也会出现,产品也就不再是纯公共产品了,而演变为混合产品或俱乐部产品了。因此,非竞争性是区分纯私人产品和纯公共产品的必要条件,当然在纯私人产品和纯公共产品之间还有混合产品,甚至包括公共资源(例如公园、公共地等)。





<P>
<P 0pt? 0cm>
<P>
<P>
<P 0pt? 0cm>关于<A>电影、软件</A>和知识产权的问题。主要说一下知识产权,电影、软件也涉及知识产权。



<P>
<P>
<P 0pt? 0cm>基础性研究一直就是纯公共产品,毋庸赘言。知识产权,特别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应用性研究,在法定期限内它是排他的;对一些应用性研究也会出现拥挤问题,你的“使用”会影响到我的“使用”。因此,应用性研究作为知识产权在法定期限内是竞争性的,专利制度就是用来排除其他人使用由发明者发明的知识的一种机制。一旦超过了期限,应用性研究也就变为公共产品了。



<P>
<P>
<P 0pt? 0cm>一种软件如果有一天变为公共产品,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电影对于没有欣赏过的人或还要再欣赏的人,仍然具有竞争性。</P></DIV>
<P>谢谢回复,我觉得讨论开始渐入佳境了,呵呵。

<P>但是我个人觉得EDWARD兄的阐述(当然这也是目前的主流阐述,不是说EDWARD兄错了)其中是有某些问题的。

<P>第一,“非排他性”指的是在技术上不能阻止他人使用该项物品,或者这种“阻止”是不经济的。所以“排他”与否唯一取决于这项物品的某些经济性质,而与现实的产权界定无关,

<P>一盏路灯可以是私人的,但不会因此改变了路灯的“非排他性”,因为阻止他人使用或者收费依然是困难的。同理,一个苹果可以是国有的,但这个苹果依然是可以排他的,或者说“有排他性”。

<P>所以,我不太赞成“道路不收费,但一旦拥挤发生,可能会引入市场机制来改善效率,这时排他性也会出现”“知识产权,特别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应用性研究,在法定期限内它是排他的”这样的说法

<P>第二,“非竞争性”指的是一种物品增加一个人使用不增加成本。对于一部已经拍摄成功,正在电影院播放的电影而言,在目前的边际位置(恐怕没有一家电影院是“拥挤”的),多进去一个人(不管这个人是否看过这场电影),增加的成本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P>按照萨翁的说法,既然成本为零,而某个人看了电影又有“效用”,用价格把他阻挡在门外,岂不“浪费”?所以,按照这种逻辑,电影至少在不拥挤时应该“公共提供”,以政府的税收来弥补巨大的固定成本,大家免费看,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等于零,据说可以改善“社会福利”。

<P>而知识或者技术,一旦发明或者发现,多一个人使用怕是也没有多少成本。比方说,我发明了一种可以治愈癌症的新药(是指技术,而不是技术的载体---药品,载体当然是竞争的,一颗药你吃了我就不能吃),这种技术多惠及一个人,无需多花一分钱。如果按照萨缪尔森的理论,就应该国家来研发或者收购这种技术,仅按照药品生产的边际成本来定价。

<P>或者换种说法,在这里“技术”应该是公共提供的公共物品。

<P>而我认为,这是错的,可以用一个恰当的理论和模型加以驳斥。</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 22:59:53编辑过]

http://bbs.cenet.org.cn/list.asp?boardid=92521

使用道具

25
iyiqian 发表于 2005-9-1 21:0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P>我想可以从外部性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P>
<P>高等教育对于国家的外部正效应减少,而对于个人的效用却很大,所以,相对于基础教育来说,高等教育中,个人的责任更大一些,国家则更多从宏观建设、布局上考虑问题,国家对于个人高等教育的补助不易承担过多责任。</P>
深谋远虑,否则你将终身随波逐流!

使用道具

26
Edward 发表于 2005-9-3 10:1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宋体>张三李四兄提出的问题(电影,软件以及知识产权都应该是公共物品吗?这些例子可都是非常符合“非竞争性”的。)促动了我的思考,谢谢。<p></p></FONT></P><P 12pt; WORD-BREAK: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宋体>主流的观点的确认为“非排他性”与技术密切相关或者一定要排他反而不经济。你列举的路灯和苹果的例子恰当地说明了:“排他”与否唯一取决于这项物品的某些经济性质,而与现实的产权界定无关。<p></p></FONT></P><P 12pt; WORD-BREAK: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宋体>我上面说“引入市场机制道路的排他性会出现”。我的意思是说付费这种制度排斥了不付费使用道路的权力。<p></p></FONT></P><P 12pt; WORD-BREAK: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宋体>但是,“排他”与否与产权界定无关这个命题值得进一步思考。<p></p></FONT></P><P 12pt; WORD-BREAK: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宋体>其一,中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均有义务上学。这个规定性似乎强化了原来技术特点决定的非排他性。相比之下,高中阶段教育因为不属于义务教育,它的排他性就比较强。<p></p></FONT></P><P 12pt; WORD-BREAK: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宋体>其二,从技术特点看,科学研究成果是非排他的。但为何受到法律法保护的研究成果其他人不能使用,而解除保护以后的所有人都可以使用?<p></p></FONT></P><P 12pt; WORD-BREAK: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p><FONT face=宋体> </FONT></p></P><P 12pt; WORD-BREAK: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宋体>――――――――――――<p></p></FONT></P><P 12pt; WORD-BREAK: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宋体>关于第二点“非竞争性”问题。按照这种想法,已经完全背离了效率原则。<p></p></FONT></P><P 12pt; WORD-BREAK: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宋体>微软的操作系统在全世界有很多人使用,从这方面讲这个系统很不错,而且微软还在继续努力改善。如果作出决定明天公开其源代码或者免费使用其软件,微软还会继续努力吗?按照这种所谓的边际改善方法,处处免费(例如,未满的电影院、教室、公交车等等)提供,我们岂不是真的跑步进入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了?<p></p></FONT></P><P 12pt; WORD-BREAK: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宋体>用一个恰当的理论和模型加以驳斥,原闻其详。<p></p></FONT></P><P 12pt; WORD-BREAK: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宋体>另外,即使公共产品的供给出现市场机制失效,政府可以有所作为,但并不排斥非公共部门提供产品。而政府提供的产品未必不收费,非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也未必收费。至于收费的高低,另当别论。<p></p></FONT></P><P 12pt; WORD-BREAK: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宋体>―――――――――――<p></p></FONT></P>

使用道具

27
vanillaboy 发表于 2005-9-3 11:0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请阅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教育经济与管理》
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

使用道具

28
Edward 发表于 2005-9-5 17:4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P 0cm 0cm 0pt">“义务教育法”规定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均有义务上学。这样,一位适龄儿童上学不排斥其他人上学,从法律的强制性角度讲,义务教育要根据地区受教育者人数的多少以及既定的师生比设立学校。从这两方面讲,义务教育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可以由公共支出来<B normal">提供</B>。<p></p></P><P 0cm 0cm 0pt">但基础教育的提供渠道是多样,例如政府举办公立小学、教会或各类慈善基金会办的学校(中国的希望小学)、贵族学校等,前两类是非盈利组织,提供最基本的教育,如果收取学费通常比较低甚至不收费,后一类可以是盈利组织,也可以是非盈利组织,由于其供给的产品远高于基本要求,收取的费用通常很高。<p></p></P><P 0cm 0cm 0pt">但是,即使由公共(事业)部门提供的教育服务未必是公共物品。公立高等教育,在既定教育规模下,也要经过一定程序的考试并支付得起学费才能注册入学;在既定规模的学校里,学生人数越多,师生比就越低,每位学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会因为学生人数增加而降低,或增加一个学生教育的边际成本不为零。因此,即使公立高等教育并非公共物品。至于政府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支出是有多种原因的,如外部影响、收入分配、人力资本投资等。<p></p></P>

使用道具

29
wuhewen 发表于 2006-9-24 21:4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里的边际成本是“消费的边际成本”还是“厂商分析中那个生产的边际成本”?只是指成本,没有特定的就是说,每增加一个消费者,并不使成本增长的意思 。消费的边际成本,也只是说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支出,使成本的增量的多少就叫做消费的边际成本。因此说,在这个范围内,船只对等他的消费,就不存在竞争 。当一个高等教育机构建立以后,那么每增加一个学生,学校就教育而言,并不增加成本,因为老师给50个或者51个学生讲课没有区别,因此说,当一个教育机构成立以后,在其内部,是非竞争的,是提供公共产品的。而收益不同,当边际成本不增加的时候,而每增加一个学生,学校的收益就大一个,说一说边际收益很大,而边际成本为零,因此学校就拼命扩招。而学生是稀缺资源,当教育机构认识到有利可图时,那枚教育机构之间就形成了争强学生的竞争者了,所以,高等教育之间是有竞争的,因此对社会不提供公共物品,他是营利性组织,所以他收费,范围内和范围外的问题 <BR><BR><BR><BR>
斧头帮帮主/一个不可多得的经济学网站http://down.cenet.org.cn/download.asp?code=Jqprurjrqooru&site=www

使用道具

30
wuhewen 发表于 2006-9-24 21:5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生产的边际成本与消费的边际成本是不是一回事? <BR>不是一回事,生产得边际成本是站在生产者(厂商)角度而言的,比较的两个变量是产出量和成本的边际关系,与它相关的是厂商的边际收益:厂商的收入和产量的关系 。比如说,一个苹果,对于果农来说,她有成千上万个苹果,因此多卖掉这一个苹果,对他收入的增加几乎不起作用,因此它的边际收益为零 。这个苹果,自果农栽树,育苗,捉虫……等等的成本总合中,并不因为多了这个苹果,果农的劳动,施肥,农药等成本就增加,因此说着个苹果的边际成本为零 <BR><BR>
斧头帮帮主/一个不可多得的经济学网站http://down.cenet.org.cn/download.asp?code=Jqprurjrqooru&site=www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4 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