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ancunhui
1654 0

[范存会] 【独家发布】劳动力转移的探究(一) [推广有奖]

  • 1关注
  • 11粉丝

贵宾

教授级学者

学科带头人

68%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经济学经典文库

威望
0
论坛币
13280 个
通用积分
4263.1148
学术水平
77 点
热心指数
72 点
信用等级
45 点
经验
62380 点
帖子
2371
精华
0
在线时间
17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8
最后登录
2024-4-30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劳动力转移的探究(一)

这个讨论侧重经济学特殊的分析方法,侧重逻辑和方法,不太重视观点。
一、        劳动力流动的背景和动因
关于劳动力流动,公众舆论会影响到政治家们(代表,议员)等的观点,从而影响政府决策。政府出台的政策未必都是合理的。关键在于政策怎样出台才更合理。如果把政策制定过程看作是一个经济过程,就形成了关于政策的政治经济学。
发展战略的确定取决于政治体制。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导致价格扭曲,人为压低了利率和汇率等资产价格。这种情况下,与共有体制相配套的计划体制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模式,形成了以国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结构。由于工资水平被压低,农产品价格也被压低,通过统购统销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支持工业化进程,在农村形成了人民公社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任何体制都是内生的。与人民公社体制相对应的是城市户籍制和统购统销的农产品流通体制,以及与此相对应的就业制度。这就形成了限制劳动力转移的三驾制度马车,导致城乡人口交流不畅。
为了利用农业剩余支持工业化,导致改革开放前30年农村劳动力人口积累太大,由于体制原因,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并没有表现出来。施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这个问题就显现了出来。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流动。
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乡镇企业不是以重工业为导向,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在八十年代中期,由于存在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和市场空隙等有利因素,乡镇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期间城市为了改变定价扭曲的问题,开始实行双轨制,于是乡镇企业的产品有了市场。由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导致消费品市场产品缺乏,也为乡镇企业产品的销售创造了条件。
这时候在农村开始了休克式疗法,在城市继续渐进式改革的路子。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了国企改革,国企与乡镇企业竞争,乡镇企业需要更多的投入。这时候资本量增长很快,但是劳动力过剩也存在,乡镇企业的发展被制约,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于是农民开始转移到了城市。

根据蔡昉研究员有关资料整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 劳动密集型产业 劳动力流动 政治经济学 农产品价格 发展战略 农业生产 经济学 劳动力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