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女士们、先生们、嘉宾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是新年之后上班的第一天,我在这里祝贺大家新年快乐。
同时我也要祝贺第一届中国金融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的召开,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应邀来做主题演讲。大会组织者要我谈的题目是新结构经济学在“一带一路”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金融创新对于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这个题目非常大,时间有限,我只讲三点。
第一,我想跟各位介绍一下什么是新结构经济。第二,我想谈谈从新结构经济学来看“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重要性,最后来谈谈金融创新怎么来支持“一带一路”的建设跟全球的经济发展。
我们知道经济发展表现的是每个人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而要提高每个人的收入水平,他的物质基础是劳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在现有的产业上面技术不断创新,每个劳动者可以生产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另外也要有不断新的附加价值更高的产业不断涌现,我们可以把劳动力从旧的附加价值比较低的产业配置到新的附加价值比较高的产业上面。就这样劳动生产力水平才能够不断提高。
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也要不断地完善电力交通基础设施,同时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要不断完善法律和各种制度,这样才能降低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交易漏洞。
总的来讲,经济发展本身是一个技术、产业,硬的基础设施、软的制度环境不断变化的结构变迁过程。所谓新结构经济学,是想用新古典的方式来研究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这个变迁的决定因素是什么,以及这样的结构变迁对经济的影响是什么。
按照一般现代经济学的运营方式,我用新古典的方法来研究结构变迁,应该称为结构经济学,就像用新古典方法来研究农业叫农业经济学,用新古典的方法来研究金融,就叫金融经济学。为什么把它称为新结构经济学呢?因为发展经济学,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时候,有一个学派叫做结构学派,为了区分于我的研究跟结构主义的不同,所以叫做新结构经济学。这样也有前例,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诺贝尔奖获得者诺思开使用新古典方法来研究制度跟制度变迁的时候,本来应该取名为制度经济学,但是因为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有一个自主学派,为了区分于自主学派,所以叫做新制度经济学。我想新结构经济学的新是为了区分于原来的结构主义。
按照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认为,一个国家在每个时点上面的技术、产业、基础设施、支柱结构是决定这个国家在那个时点上要素禀赋的结构。所谓要素禀赋大家知道,按照经济学家来说有三种要素,一个是劳动力、一个是自然资源、一个是资本。这些要素禀赋在一个给定时间上面,是不变的,不同的发展程度的国家这些要素禀赋会有相对不同的丰富程度。比如一般发展中国家,资本一定是短缺的,相对比较多的是劳动力或是自然资源。发达国家的资本是相对丰富的,相对短缺的一般是劳动力或是自然资源。
这个要素禀赋它的相对丰富程度,就会决定这些要素的相对价值。总的来讲,在发达国家资本相对丰富相对便宜,就会在资本或是技术上面用比较密集的技术的资本来生产或是进入到资本比较密集性的产业上面,要素生产成本最低会最有竞争力,也就是他会在资本相对密集的产业跟技术上面占优势。
反过来说,一般发展中国家资本相对短缺,相对昂贵,劳动力相对丰富,相对便宜,发展中国家就会在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另外在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同样的,他就会在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上面有比较优势。
如果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他的产业跟技术都符合他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的话,那他会有最大竞争力,这样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应该称为是这个国家最优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当然我们研究经济发展是要不断提高每个人的收入水平,如果要提高收入水平的话,就要提高劳动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力的话就要求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必须从资本相对短缺的技术和产业,逐渐往资本相对丰富的技术或产业去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
当然在发展过程当中,随着资本、技术的密集性的提高,它的产业规模扩大,它的软硬基础设施也比较要完善,这是可以从新结构经济学切入点读出来的结论。
既然发展经济,提高收入水平是我们经济发展的目标,如果要提高收入水平,必须从劳动力比较密集或资源比较密集的产业进入到资本技术比较密集的产业,怎么样推动这样一个经济的发展呢,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最好的方式是在每一个时点的时候,都充分利用它的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跟技术。因为如果能这样做的话,他的经济会有最大竞争力,能够创造最多的剩余,有了剩余就能进行资本积累。如果他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充分按照比较优势来选择技术跟产业的话,那么他的资本回报率会最高,所以不仅有最大的剩余可以积累,而且积累的积极性最高。这样的话要素禀赋结构提升的速度就会最高,产业技术升级的速度会最快,收入水平提高的速度也最快。
按照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技术,这是一个经济学家考虑的,对于企业家关心的是在市场当中他的盈利水平。怎么样让一个企业家会自发地按照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跟技术,那么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个国家这个经济里面的各种要素的相对价值,能够充分的反映各种要素的相对稀缺性,我们知道到目的为止只有一种制度安排能够实现这个目标,也就是必须有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如果比资本相对短缺,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的价值将会相对高,劳动力价格相对低,这样就会引导企业家去选择劳动力比较密集的技术,进入到劳动力比较密集的产业。
反过来,随着资本的积累,资本变得相对丰富,劳动力变得相对短缺,这种情况之下资金的价格变得相对低,同时劳动力价格变得相对高,企业家就会采用资本相对丰富的技术来生产,就像现在国内很多地方,随着工资的上涨,都用自动化,用机器人来代替劳动者一样。并且进入到资本相对密集的产业。首先必须有一个竞争的市场价值制度安排。
经济发展不是资源的静态配置,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有不断的技术创新,也必须有不断的产业升级。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时候,必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要承担比后来者更多的风险,并且第一个吃螃蟹的先行者是不是成功,还决定于各种硬的基础设施跟软的制度安排,不是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万沙。对于先行者必须给他一个激励的补偿,并且也必须来寻找各种软硬基础设施的完善,只有有为的政府才能干实事,经济要发展高的话,从新结构经济学角度来看,一方面必须有一个充分竞争的有效市场,同时也必须有一个能够给申请者提供激励补偿,并且帮助申请者来完善各种软硬基础设施,具有这两个制度安排同时发挥作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经济才会发展得更好。
新结构经济学作为新的理论,当然是来自于我们对现实经济生活当中的现场观察。我们可以来回顾,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当时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社会,资本非常短缺,但是我们推行的十年超英,十五年赶美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这样的发展战略让我们在一穷二白的经济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工业体系,60年代的时候可以试爆原子弹,70年代的时候卫星可以上天,由于在那样的经济之下违反了比较优势,我们经济发展是比较低的,人民生活的改善比较慢。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始从原来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计划经济,转向到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优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政府一方面对原来优先发展的违反比较优势的重工业,继续给予转型期的必要保护,使我们经济维持稳定。同时放开对符合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准入,不仅放开准入,政府还积极地设立工业园区,来解决基础设施的问题,在工业园区里面实施一站式服务来降低交易费用,并且积极招商引资,让我们的产品能够快速进入国际市场。我们维持了稳定跟发展。
这个快速发展过程当中,资本积累非常快,原来的重工业发展的产业,由于资本的积累逐渐从违反比较优势,逐渐变成比较优势,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才把原来的保护圈取消掉,也就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新结构经济学这个理论的思考,来自于对我们改革开放前后的绩效的比较,了解它背后的道理来提出来的一个背后的逻辑,因果关系的解释。
提出新理论,它的目标不仅是能够比较好的解释我们过去的成功跟失败,我们知道理论的适用性决定于条件的相适性。从二战世界大战以后,有200多个发展中经济体,那么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08年,只有两个经济体从低收入进入到高收入,一个是我们的台湾,一个是韩国。中国大陆这部分,很可能到2020年-2025年之间成为第三个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低收入发展成高收入经济体。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直到2008年,也只有13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进入到高收入,这13个经济体当中有8个是西欧周边的欧洲国家,本来就跟发达国家差距不大,另外5个是日本跟亚洲四小龙。
从这个统计数据来看,可以说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经过两三代人的努力,还是现在低收入或是中等收入陷阱,为什么是这样的?中国有一句话,思路决定出路。发展中国家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表现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发展思路并不准确。新结构经济学,希望作为一个新的发展经济学,不仅能够解释我们过去成功跟失败,也可以作为我们未来发展跟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参考借鉴。这是我对新结构经济学的简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