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da89k
886 0

[其他] 数据分析师如何构建企业的数据分析能力_数据分析师 [推广有奖]

  • 3关注
  • 72粉丝

院士

9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2
论坛币
2987 个
通用积分
10.0102
学术水平
123 点
热心指数
149 点
信用等级
82 点
经验
46289 点
帖子
1667
精华
3
在线时间
24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7-2-7
最后登录
2024-5-2

楼主
ada89k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3-23 17:38: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数据分析师如何构建企业的数据分析能力_数据分析师

关于数据分析师如何构建企业的数据分析能力,今天小编整理了一篇构建企业的数据分析能力的文章,希望可以对数据分析师们有所帮助。

个人认为,企业的数据分析能力层级大概可以分为七级:基础IT系统的搭建、数据集中与标准化处理、数据报表及可视化的实现、日常产品和运营分析、精细化运营管理的实现、数据产品的输出和变现、数据战略的形成。

个人水平有限,最后的数据战略从没接触过,所以这里不做阐述。

可能有同行会对这个金字塔的层级不认同,而且大部分专家也认为这几个部分是平级关系,——我这里这样列出来只是为了说明“要做到每个层级的水平,该层级以下的内容都是支撑这些层级的必要条件”而已(实际中的确是存在诸如“数据产品已经完成上线,但是数据可视化还停留在需要人工完成报表的阶段”这样的情况)。

此图中左侧是我认为的七个层次,右边是我给出的各层级的内容举例。

我们来详细说说每个层级的含义。

(1)基础IT系统

最底层的是“基础IT系统”,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完成“数据采集”工作。

这里主要指的就是我们各个企业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软件系统及其配套的硬件设备,如:抓取网页数据的代码、医院里的医学影像设备和其他传感器、探测器等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基础的IT系统(包括软件和硬件),我们才能将生活中的所有一切数字化、可度量~

有部分企业,基础的生产数据都没有能够保留下来,就是在这一层都没有做到系统完善。

(2)数据集中与标准化

在“数据集中与标准化”这一层级中,我们要实现的是数据的集中管理与相互融合,打破数据壁垒,让数据能够正常地在企业内流动。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我们要在这一层完成企业内数据库架构的建设

所以,这一层中的工作并不只是“数据集中”和“数据标准化”两件事情,需要做的内容还包括:数据提取、数据清理、数据融合、数据治理、建设数据库逻辑、数据逐层汇总统计等等,这里面涉及到ETL、分布式存储建设、数据处理技术、数据逻辑建模等技术内容。

想了解其中具体的内容和技术问题,可以请教相关的数据库厂商,这里就不再细讲。

大家需要记住的是,在此层级上解决的问题是:将系统采集到的内容转化为人类能够理解的数据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清理原始数据,使之完整、干净无杂质;二是将采集到的一些编码信息转化为人能看懂的文字、数字等数据。

另外说一点,我在图片中强调了一下数据关联的意义,是因为在多数实体行业中,企业内部数据孤岛的问题比较严重。因而打通企业内部数据、解决数据关联,使数据在企业内有效地运行使用,是现阶段很多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另外,第三方数据引入后,如何与企业内部数据融合使用,也属于这方面的问题。

(3)数据报表与可视

解决了数据关联和标准化的问题之后,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能让大家看到数据?

在可视化技术兴盛之前,大家更多地是使用数据报表来得到数据,然后线下完成分析图表的绘制;现在市场上大量的可视化工具,则帮助企业在IT系统上直接呈现数据的统计结果、图形图表、分析结果等内容。

数据可视化是随着数据图形化展现技术发展起来的,它的功能不仅仅是展示数据,它还将很多分析的方法、维度、样式与分析逻辑相结合,以更加形象和贴近业务应用场景的方式向用户展示数据要表达的现象或问题。

要实现数据可视化,不是只有可视化工具就可以了,这背后也要求使用者对数据背后的业务逻辑、图形意义等内容有深刻的理解。

我相信有很多企业在用各种可视化工具,对吧?但是很多企业还是会问,我的XX业务问题,到底应该怎么做图表呢?这其实就是企业没有将业务背后的业务流程、业务逻辑梳理清楚,因而不知道如何进行分析

从“基础IT系统”到“数据报表及可视化”,前三个层级是完成数据分析工作的基础。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完成这三个层级的方式可以是手工形式的,可以是本地系统化的,也可以是云端化的。只有具备了上述三个层级的能力,才能说企业在使用数据指导运营、决策、管理这条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那完成了有数据、看数据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分析数据和应用数据。

(4)产品与运营分析

日常的产品和运营分析是所有分析甚至挖掘的基础,没有这些基础性的分析,后续诸如标签库、精细化营销、挖掘建模都无从谈起。

这一层级的主要作用有三个:

1、解决日常运营和监控需求;

2、深入分析用户、市场、产品等要素的特征;

3、以分析结果指导产品和运营工作。

下面我们分别解释:

首先,日常数据监控中,数据的变动说明什么?影响的因素,以及导致如此后果的原因等等,都是日常数据监控过程中,业务人员需要分析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了解市场、用户等要素的入口;

其次,当日常分析已经成为例行工作的一部分之后,企业的产品和业务人员就会发现简单的日常分析无法解释很多复杂的现象和问题,这就需要对用户、产品、渠道、市场、需求等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针对具体业务情况的分析专题和分析模型应运而生,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认识我们的市场,扑捉客户和潜在的商机。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用户画像”(有关用户画像的内容网络上有很多文章,这里不再细说)。

最后,根据日常分析和各种深入分析的结论,我们能知道诸如:这个营业厅发展的用户质量很差,需要核实这些用户行为的真实性;在XX环节中,耗费的人工工时较长,需要看看是需要改进该环节技术、还是存在其他问题……

如此种种从数据中反映的问题,最后都会归结为各种管理、运营、营销等方面的问题,指导业务人员去查找、修改甚至重构具体的业务内容,即能够对工作进行指导。

我们之前的分享有提到过,客户画像这一类工具是精准化运营的基础,对吧?

因而,在完成了日常产品及运营分析之后,我们的管理就进入到

(5)精细化运营管理

我在图片上举了一个电商常见的精细化营销场景,大家可以自己体会一下它区别于统一营销的地方在哪里。

在“产品和运营分析”层级中积累的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大多是分散的、点状的,而当这种深入的分析逐步汇总之后,会在企业内部形成一套完整的分析体系,这套分析体系就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在“精细化运营”这一层级,所有的分析不再相互孤立,而是更多地以一个实际业务场景为单位,在该场景中使用数据指导完成从“感知识别、目标筛选用户”到“营销适配、执行反馈”全过程,该场景下每个用户的营销组合都各不相同,实现场景中的精细化管理。

当然,这一过程一定不是只有一个分析系统就能完成的,它需要CRM、分析系统、营销系统、执行渠道等等流程上的所有系统相互协同、共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数据分析能力也不会仅仅只在数据分析系统上才具有,所有的识别、计算、匹配等分析能力会分布在流程的各个环节,一同构成精细化运营管理体系,人也变成了这个体系中的一个节点而已。

更进一步,将多个业务场景下的数据驱动过程进行组合,就形成了诸如“用户生命周期管理”、“会员运营体系”、这样的应用场景集合。企业中每个领域的这些集合,就支撑起了企业的主要运营管理工作。

对于部分企业来说,做到这个层面基本就足够满足其精细化管理的需要了

不过,在现在这个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用数据描绘我们日常生活的全部内容,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因而许多企业也开始让自己的数据走出企业内部。

这就是我们能看到的。

(6)数据产品

数据产品多种多样。

从实体行业企业内部数据运营的角度来看,形成可以价值变现的数据产品不是企业数据能力建设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它只是将企业内部数据价值变现的方式之一。

很多时候,企业内部的数据能力成长到一定阶段,某些数据及分析方法已经具备了独立变现的条件,因而被企业单独拿出来作为一类产品提供到市场,形成所谓的数据产品,因而诸如:以具体数据内容为形式的数据交易、以体系化的分析方法为形式的分析计算体系、以分析解决方案为形式的分析服务等等,都是可能的数据产品形式。

而无论哪种产品形式,都必然离不开适当的商务模式,而必要的商务模式也是保证数据市场安全、高效运转的必备条件。好的商务模式可以促进数据的有效使用,不恰当的商务模式则有可能加速企业走向衰落。

再多说一句,很多企业在数据能力建设之初总是抱怨“数据分析是一项花成本又没有效益的工作”,因而在建设过程中并不积极。

但是,当一个企业能够把其内部的数据甚至数据能力作为一种商品或服务,直接在市场上进行售卖的时候,这种能力的价值就会直接显现出来。

而且其价值会远超建设之初的想象。

那么总结下来,以上就是我对企业数据能力建设的认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数据分析能力 数据分析师 数据分析 分析能力 分析师 数据分析师 数据分析 构建企业数据分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cda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3 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