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djdkj
848 1

[宏观经济学政策] 真真假假看虚实:养老金的“身份价差”冥顽不化 [推广有奖]

  • 5关注
  • 32粉丝

贵宾

学术权威

2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2
论坛币
205075 个
通用积分
11166.9842
学术水平
1433 点
热心指数
1459 点
信用等级
1346 点
经验
156756 点
帖子
5318
精华
1
在线时间
350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0-23
最后登录
2024-5-4

楼主
ldjdkj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3-25 13:10:3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题记:那些企业退休的工程师为什么待遇不提高和看大门的一样计法?在国企卖了几十年的力人社局该有个说法:不是尊重知识吗?过去总说“国家需要你时不能讲价钱”,现在退休金这么低是不是变成“国家不需要你时更不能讲价钱”?杨震的建议来自于实际调查,问题颇有普遍性。文革之后还有个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现在为什么有关部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杨震建议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的双轨制问题,导致一定程度的社会不公平现象。”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在本次全国两会提出《关于提高企业退休老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待遇的建议》。



    杨震表示2015年“国务院决定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同时继续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希望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消除双轨制,消除这个社会不稳定因素。这个改革是社会不断走向公平和和谐的正义之举,完全正确。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社会原因,完全消除退休工资双轨制还需要一个过程。



    杨震通过多方调研,发现了改革在调整退休人员尤其企业退休人员内部待遇上,还存在另外的问题:

    虽然已多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但是,由于企业调资时不定性考虑贡献大小、职称等因素,而本地相关部门也没有明文规定中级职称、高级职称的待遇水准,因此只能和工人操作工统一调资。在企业从事技术工作的老工程师退休待遇与普通工人、操作工没有两样,由于工龄等因素,有的甚至还要低。

    案例1:

    机关退休的每月六七千元

    事业单位退休的五六千元

    杨震以江苏省为例,退休金标准是:机关退休的每月六七千元,事业单位退休的五六千元;但是,企业工程师职称退休的,却只有二千多元!虽然每年在上涨,但标准偏低,如南京市,截至2015年底,江苏企退人员月基本养老金人均水平达2460元,按照《2016年南京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资上调方案》,也只是人均上调262元/月。

    可以看出,企业工程师退休金仍然只有机关同类人员的1/3左右,只有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1/2左右,存在比较明显的不公平现象。仍然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子,机关事业单位勤杂工的退休金也有四千多元,而在企业肩挑技术重担的工程师的退休金却只有机关事业单位勤杂工的约1/2。

    案例2:

    杨震调研发现,这不是个别现象,其他省同样存在

    以福建省会福州为例

   

    表现出与江苏省类似的情况。

    呼吁:提高企业退休老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待遇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杨震表示,原因之一是企业退休的具有高级职称人员从2006年起已连续政策倾斜调整长达十年;而中级职称工程师的退休待遇却一直未包含进去相应倾斜,导致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企业退休工程师(大都1962~1965届进入大学)与企业高级职称人员一样,同在1966年文革前经过严格高考、得到精英教育阶段学习、毕业后服从国家统一分配、到生产第一线长期从事技术工作,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但在改革开放我国恢复职称评审制度时,1995年职称调整时,因当时企业体制改革、技术人员社会流动、中小企业申报高级职称受名额限制、企业里权力和利益因素的客观干扰,许多工程师的业务能力和社会贡献都很够格却未能得到高级职称。现在就造成如此巨大的退休待遇差异,这是政策性严重不公平,应该及时纠正。

    “对从企业退休、长期在企业从事技术工作、退休前已有工程师职称(含在企业工作的医师、会计师、含中专毕业并已取得工程师职称)的知识分子,倾斜性调整其退休待遇,完善企业退休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退休金待遇的政策”。

                                             建立职业年金,是把财富掠夺合法化

       日前,安徽省省政府公布【安徽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规定:年金所需费用由单位和单位工作人员共同承担,单位缴纳年金费用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个人缴纳工资的4%。并明确实施时间锁定在2014年10月1日。

    这表明了,这次被中央第三巡视组点名批评“基层腐败量大面广”的安徽省在腐败道路上继续领跑全国,并且已经把公务员对纳税人的掠夺公开化、合法化!

    什么叫职业年金?安徽省在这个“办法”中讲得很清楚,“职业年金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参加机关事业单位上年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既不是社会保险,也不是商业保险,而是一种单位福利制度,是机关事业单位及职工依据自身经济状况建立的保障制度。”

    说穿了,就是只让公务员们和企业职工拿同样的养老金不行,必须在拿过与企业职工同样的那份养老金之外,还必须另开渠道,即以“单位福利”之名,大幅增加公务员们的养老收入。

    最近几年,企业也嚷嚷过要建立什么“职业年金”,但迄今未闻哪家企业试水了。因为建立“职业年金”首先要解决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在大多数企业正常开资、正常缴纳养老保险费都困难的当下哪里有钱建立什么职业年金?

    但是到了政府这里,到了政府要给自家人涨钱的时候,钱,就是大大的有!办法更是大大的有!你瞧,政府居然把财政支付给公务员们的所谓职业年金,称之为“单位福利”!

    公务员们的“单位”是谁?政府呀,工资奖金、名目繁多的津贴、巨额的三公消费等等哪一项不是政府财政支出?因此,所谓“单位福利”,不就是政府专门为自己人发放的福利吗?政府就是他们的单位、财政就是他们的金库。政府的钱从哪来?纳税人的供奉、劳苦大众的血汗呀!

    面对政府一次次私欲当头、权力自肥的丑态,我常怀疑这些执政者是否具备基本的理智与良知。当国家面临经济困境、民生日益艰难之际,他们不是设法振兴经济、改善民生,反而处心积虑、巧立名目,把纳税人的血汗钱窃取到自己腰包,而且是那样理直气壮,没有一点点畏惧、没有一丝丝羞耻!

    安徽急吼吼出台这个“职业年金办法”,是在养老金并轨闹剧上演之际进行的。养老金并轨的初衷,是为了缩小公务员与企业职工在养老待遇上的巨大差异,实现社会公平,而事实上“并轨”已经成为笑话,公务员与企业职工养老金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是进一步拉大。有信息表明,今年养老金涨幅表面看机关事业单位略低于企业但其绝对值却高于企业150左右。如今更是到了政府出手以“单位”之名向自己人发放“福利”的时代,而安徽竟然给这种赤裸裸的财富掠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我们的社会矛盾从来没有这么突出、这么尖锐过,贫富分化、官民对立、各种乱象错综复杂,矛盾的根源就是社会的不公。任何国家、任何体制的政府首要职责都是以保障社会公平、以实现社会健康稳定发展。谁见过或听说过哪儿有政府唯利是图、把自己凌驾于社会之上、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企业裁员降薪、自己扩编涨工资的政府?而且,在举国勒紧裤带度寒冬的时候又及时为公务员们制定了“三年两涨”的“长效工资增长机制”,并且和这次安徽的“职业年金”一样,还要从2014年补起!这种对政府自己人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呵护与他们“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利益”的自我标榜相距岂止千里。再回到养老金上,企业退休职工连涨12年却赶不上公务员涨一次,一方面要职工“延退”,一方面为提前退休的官员们连升三级、工资翻番。这还不算,如今又弄出个“职业年金”,这种再穷不能穷干部、再苦不能苦官员的永无厌足的贪欲,让公权力异化为社会不公的根源。

    千万别小看了这份“职业年金”,按照安徽省这个政府8%、个人4%的办法,全国仅这一项“单位福利,就有可能超过全国退休职工的工资,再加上法定的养老金,,公务员们退休后的收入将会高于他们在职时的法定收入。

    请相信,有了安徽这只领头羊,各地政府很快就会跟进,并将有过之而无不及。千万别被刚公布的那个公务员人数迷惑,所谓机关事业单位是包罗了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以及你听都没听过的什么部门和单位---他们都是靠财政也就是靠纳税人供养的--,这个数字是国家秘密,但至少也是数千万吧!这数千万乘以政府的8%,必将是个天文数字,而且将年复一年、永无休止的让纳税人为之买单。

    社会在热议养老金不公的时候,习惯于拿企业与公务员对比,二者之间的巨大差距确实令人不平,却很少顾及数百万渐入老境、丧失劳动能力、老无所养的农民工:当官员们绞尽脑汁、巧取豪夺之际,是否想过仍生活在“养老覆盖面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谎言里的七亿多农民,每月只能拿到75元、85元的养老金?

    而且,每当一谈到养老金,政府总是叫苦连天,有多大的“缺口”呀,多大的“亏空”呀,可一到了给自己人发钱的时候,缺口没有了、亏空也没有了,要多少有多少、想法发多少发多少,连财政资金都成了“单位福利”,如此大慷纳税人利益之慨的行径、已经到了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的程度,难道上边一点也不知道吗?

三 工程师也不比高工差


   山东某地国企 S某(工程师):65年入校,69年8月应毕业但由于毕业分配停滞拖到70年2月毕业分配到小三线国有企业工作。以臭老九“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8年,没涨一分钱工资(28.6元)。但是却完成了毕业后的第一个科技项目:1977年完成了1511自动织机五项关车全电子控制”技术革新项目,这是全国纺织工业技术革新中“电子控制自动停机”的第一例(因为我是外来户,所以只派技术科来口头表彰一下)。


   1985年在XX毛纺织厂山东YY集团前身)解决了生产流程关键设备“德国进口罐蒸机”无法启动的故障,并以国产器件取代了无法进口的国外电子器件。致使停产6天的生产线恢复正常运行。


   1984年攻克国产整经机由于设计缺陷存在的“纱架失控断臂”的问题。


   1985年,在没有汉字操作系统的条件下运用DOS系统开发了国内纺织行业第一个“企业计量器具数据库”。


   1988年解决了瑞士进口“乌斯特纱疵检测仪”纱线测试走偏的缺陷。


   1989年解决了日本进口小样试验机测控故障无法使用的问题,并用国产器件取代了进口设备国器件。


   1993年,在基建工程中承担了总长27.68公里厂内地下通信电缆的全部设计图纸,并组织完成了该项目的全部施工任务。


   我算了一下,在国企工作到退休39年工龄,至少为国家直接节省了220万美元。那年月,高工是有指标限制的,并不是凭本事或者业务能力或者技术水平晋升的。没有厂级职务,中层干部没戏!唯一的改变就是:“S工,给你职务补1.73元。恭喜你!”退休才拿1千元挂个零头,“12连张”也不过2700多元。这也叫公平吗?1.73元的职务补贴算哪门子“激励机制”?

  倒是退休后在私营企业帮忙搞了一个小项目:“张力动态显示控制器”,老板很高兴:“功能强,成本低

”。立马让财务送来2000元。钱不在多少,起码民营老板懂得“市场价值”,尊重劳动成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国务院 养老保险 人大常委会 工作人员 知识分子 国务院 养老保险 人大常委会 工作人员 知识分子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linmengmiki + 20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ldjdkj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3-25 16:20:5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可笑的是:取消企业干部身份,却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行政法规出台。档案里还是干部身份,调动也是走的人事口,工资级别也是干部序列,可就是退休办理既不是干部也不是工人而是变成国家劳动人事从没有法规文件确定的“企业职工”。看来ZF的大嘴巴就是法条。[em01]中国的法治建设相比这“核心”,不过就是“口口相传”?这真是中国的特色。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0 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