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weiliang
1841 1

[转帖]自相矛盾的“贱卖论”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讲师

3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14983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2926 点
帖子
493
精华
1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9-15
最后登录
2008-1-30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末正是中国各政府部门“总结成绩”的时候,而昨日中国银监会向公众交的“答卷”主要篇幅却着力于自我辩护。辩护的焦点是境外战略投资者“低价”入股国有银行的合理性:这是否是“贱卖”?

作为焦点的“贱卖论”立论于外资“战略投资者”入股中国国有银行的纸上利润:略高于净资产的出价与上市后相当于净资产两倍的市价差额不小。上市的交行和建行的市净率(市值/净资产)都在两倍以上,目前甚至高于汇丰银行,而中行和工行预期也将处于这一区间。

一元东西卖出两元价,即便不能变现,也可作为中国银行业前景受追捧的例证,股东、承销商和监管者尽可皆大欢喜。批评的声音则是事后诸葛亮式的:既然能在上市时卖高价,为何外资入股时卖低价?

目前外界并不清楚,批评的声音究竟是源自部门权力争夺,还仅仅是事后诸葛亮的情绪。在国有银行高管、央行和汇金公司官员、外部银行家相继对“贱卖论”做出回应后,该行业的中立监管者也加入辩方,这可能意味着政策争论的白热化。

辩方的基本立场是,入股价与市价的差异应被看作因国内资本市场与银行体系缺陷而支付的财务和体制成本、外国投资者入股落后银行体系的风险溢价、以及其入股行动提升外界投资中国银行业信心而获得的利润。

“贱卖论”者对此未有明确回应,他们可能也难以回应:入股时一对一的谈判价与上市时数十倍认购的发行价在本质上是不可比的。以事后状况追索事前得失,并非金融市场智慧。实际上,极度宽松的全球融资环境仍在持续,中国国有银行上市算是赶上了好时候。

对未能“卖个更好价钱”感到后悔的人士可能忽略了这一点:如果没有战略投资者的入股,财务报表光鲜、却仍未脱胎换骨的国有银行如何能说服市场前来追捧?而若以“境内战略投资者”代替“境外战略投资者”,市场远难有目前的信心。“贱卖”一说本身即自相矛盾。

“境外战略投资者在管好自己20%投资的同时,自然就管住了其余80%中方的投资。”昨日银监会公告中这一段内容道出了“贱卖”给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真实理由。外界对中国银行体系真实资产状况、公司治理水平和未来风险控制能力的怀疑至今并未消散,银监会所宣称的“不良贷款比率降至一位数”少有笃信者。

毕竟,目前有利的宏观和市场景气不会永远持续下去,而即便战略投资者获得与投资份额相称的(甚至更大的)控制权,有效配置资源的信贷文化和市场理念要在国有银行中扎根,却是一场持久战。而“贱卖论”这一阵前小摩擦竟能引发白热化争论,更可见修整银行体系之任重道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自相矛盾 贱卖论 战略投资者 中国银行业 事后诸葛亮 自相矛盾 贱卖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沙发
jackma 发表于 2005-12-9 10:0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了战略投资者就能使银行脱胎换骨?多少合资项目,最后不过是沦为跨国公司的装配车间,银行业就一定能例外吗?

为什么““境内战略投资者”代替“境外战略投资者”,市场远难有目前的信心。”,有什么依据?

所谓贱卖,归根到底的问题是为什么不在国内卖只在国外卖。如果国内卖不到好价钱,往国外卖也没什么可说的。可现在摆明了很多国内投资者想买却不让买,这还不算贱卖?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