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1993110
8460 74

[宏观经济学教材] 投资、储蓄、收入、GDP的词义与翻译等问题 [推广有奖]

21
1993110 发表于 2017-12-28 15:21:1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按我个人的理解,

GDP是一定区域在一定时期产生出来的最终货物(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广义的货物,不限于产品)的价钱市值,亦即这一定统计范围内的每一个商业性主体面向市场所提供任何产出的市值(自身提供的,自身可得的,剔除了他人部分之后的)之合计,它表达了人们商业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发生规模(大于等于销售规模),和分配去向(分别属于劳方、资方、国家等等)。


按上述理解,按照生产法(即产出法,投入产出的那个产出)来考虑一个封闭经济体的GDP,或许可以用如下办法:


人们分别有产出,面向市场的产出,用市价、货币核算的产出。

这些产出,例如:土地,矿藏森林等资源,用于借贷的资金,雇佣劳动力,产品(含劳务服务),等等。

这些产出,是各自自身的产出,是各自可得的产出,须剔除他人的部分。

也就是说,
GDP=租金利息等总额+雇佣工资总额+(产品总产值-重复计算的有关的雇佣工资和租金利息和中间产品等等)

上述的租金利息等总额,是要素市场上土地资源所有者等的产出,
上述雇佣工资总额,是要素市场上雇佣劳动力所有者的产出,
上述产品总产值,是产品市场上企业产品、个体产品等所有者的产出,其中含劳务服务产出,含自雇劳动者的产出。
换句话说,商业性主体,市场产出的主体,就三种:资本要素产出的货主,劳动要素产出的货主,产品产出的货主。

上述,没有考虑税收,没有考虑进出口等。

上述当中有技术性问题,例如,一个雇佣劳动者(例如挑夫装卸工)在要素市场上面向企业出售劳动力,一个自雇劳动者(例如挑夫装卸工)在产品市场上面向居民出售劳务服务,那么当交易没有发生的时候,他们各自提供的产出是什么呢,在哪里?土地房屋面向市场搞出租,无论租出去了还是没租出去,都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在那里,可以标价,可以喊价,有市值。冰棍汽水面向市场搞出售,无论卖出去了还是没卖出去,都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在那里,可以标价,可以喊价,有市值。但是,像上述要素市场上的挑夫装卸工,像上述产品市场上的挑夫装卸工,如果没有被雇佣,如果没有被雇用,那就没有搬运,没有装卸,就好像并没有提供任何货物了。那么,对这种情况,可以用适当的财会方法,给他们评估出来货物、货物的市值,虚拟出来货物、货物市值。如果他们被雇佣和被雇用,货物、货物市值就由虚变实,如果没有被雇佣和被雇用,他们就是失业状态,相应的货物、货物市值就由虚到虚,没有实现,没有销售出去,并且随时间而流失。

使用道具

22
马列光 发表于 2017-12-28 16:25: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凯恩斯讲的投资与消费都是指实物,即实际的商品。并不是信用货币,当人们用货币来分析投资与消费与收入关系时,货币只是反映商品的价值。
      
      英文saving翻译成中文是节约、保存的意思。经济学教科书在介绍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时将saving翻译为储蓄,不符合汉语储蓄的意思。汉语中储蓄有约定俗成的含义,储蓄属于货币存款的概念,储蓄为企业和居民收入用于支出后的余额。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储蓄”是产品范畴,而产品的留存应该翻译为积储。人大论坛网友1993108说:“似乎,当初不应该翻成储蓄。因为储蓄这个词,在汉语当中有约定俗成的含义,似乎当初可以译成积蓄、储藏之类。”他是我所知道的提出修改翻译名词的第一人。

      我认为这个细节是思想研究的重大进步,一项小小的改变就可以解释清楚问题。在实物计算的国民收入中,除投资产品以外的产品对应于储备、贮存、积蓄,而不使用“储蓄”一词。这样也就避免了,产品与货币“储蓄”概念的争议,也避免了把居民的银行存款等同于国民收入“储蓄”。

      那些凯恩思主义者,在“储蓄”的概念下,悄悄地、不加解释将产品概念运用于货币,而且还很方便地将产品与货币相对应,大谈概念混乱的思想。而一旦使用贮存、蓄备的概念,他们的理论就会失去货币的经验基础。例如投资恒等于储蓄的表述,应该改为投资恒等于积蓄,虽然原意还是一样,理论价值就打了折扣,吸引力就会下降。在厂家与消费者的两部门模式中,也许凯恩斯理论还可以定义投资恒等于积蓄。但是,若再引出金融部门,弄成三部门模式,对于商品范畴,是不是有点牵强附会了。

      在凯恩斯理论中投资也指实物,投资是独立于国民收入支出过程的外生变量。凯恩斯经济理论没有找到方法来描述总投资形成的原理。这正是凯恩斯囯民收入理论的不足之处。
      
     与国民收入有关的收入储蓄的变化遵循资金运动的规律,这些规律不是凯恩斯理论那一套能解释清楚的。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1993110 + 5 + 5 + 5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5  学术水平 + 5  热心指数 + 5  信用等级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23
马列光 发表于 2017-12-28 16:33: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网友1993108是楼主吧

使用道具

24
1993110 发表于 2017-12-28 19:24:5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列光 发表于 2017-12-28 16:33
网友1993108是楼主吧
,是的,是兄弟我的马甲。

使用道具

25
1993110 发表于 2017-12-28 19:26: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列光 发表于 2017-12-28 16:25
凯恩斯讲的投资与消费都是指实物,即实际的商品。并不是信用货币,当人们用货币来分析投资与消费与收 ...

使用道具

26
1993110 发表于 2017-12-28 19:34:5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列光 发表于 2017-12-28 16:25
凯恩斯讲的投资与消费都是指实物,即实际的商品。并不是信用货币,当人们用货币来分析投资与消费与收 ...
英文saving翻译成中文是节约、保存的意思。经济学教科书在介绍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时将saving翻译为储蓄,不符合汉语储蓄的意思。汉语中储蓄有约定俗成的含义,储蓄属于货币存款的概念,储蓄为企业和居民收入用于支出后的余额。




在英文中,是节约、保存之类的意思。在英文的经济学专业等,大概也是这种意思。

那么,这类似于汉语的储备、储存、储藏、囤积、保管,有为将来打算提前筹备的意思,也另有库存积压过剩之类的意思。

那么,翻译为储蓄,应该是不恰当的吧。

使用道具

27
1993110 发表于 2017-12-28 19:39:0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列光 发表于 2017-12-28 16:25
凯恩斯讲的投资与消费都是指实物,即实际的商品。并不是信用货币,当人们用货币来分析投资与消费与收 ...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储蓄”是产品范畴,而产品的留存应该翻译为积储。人大论坛网友1993108说:“似乎,当初不应该翻成储蓄。因为储蓄这个词,在汉语当中有约定俗成的含义,似乎当初可以译成积蓄、储藏之类。”他是我所知道的提出修改翻译名词的第一人。


投资=储蓄,
投资,似乎可以翻译为存货之类。或者套用或借鉴财会专业中的有关术语。
因为,存货之类,一是直观,符合现象,二是中性,有筹备再生产的意思,也有积压过剩的意思,三是应该比较符合比较接近有关的财会专业术语吧。
储蓄,似乎可以翻译为积蓄、储聚。


亦即,存货=积蓄,来替代投资=储蓄。

使用道具

28
1993110 发表于 2017-12-28 19:44:4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列光 发表于 2017-12-28 16:25
凯恩斯讲的投资与消费都是指实物,即实际的商品。并不是信用货币,当人们用货币来分析投资与消费与收 ...
我认为这个细节是思想研究的重大进步,一项小小的改变就可以解释清楚问题。在实物计算的国民收入中,除投资产品以外的产品对应于储备、贮存、积蓄,而不使用“储蓄”一词。这样也就避免了,产品与货币“储蓄”概念的争议,也避免了把居民的银行存款等同于国民收入“储蓄”。



这样一是比较确切和明确,更专业,二是避免专业学生、非专业人们的一些费解误解,减少思维和写作上的不必要偏差。


国内产出总值、国民产出总值(即国民收入、国民入收、国民收获、国民收货等),其实还是指实物,是用货币、市价来核算来统计的实物。

使用道具

29
1993110 发表于 2017-12-28 20:04: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列光 发表于 2017-12-28 16:25
凯恩斯讲的投资与消费都是指实物,即实际的商品。并不是信用货币,当人们用货币来分析投资与消费与收 ...
那些凯恩思主义者,在“储蓄”的概念下,悄悄地、不加解释将产品概念运用于货币,而且还很方便地将产品与货币相对应,大谈概念混乱的思想。而一旦使用贮存、蓄备的概念,他们的理论就会失去货币的经验基础。例如投资恒等于储蓄的表述,应该改为投资恒等于积蓄,虽然原意还是一样,理论价值就打了折扣,吸引力就会下降。在厂家与消费者的两部门模式中,也许凯恩斯理论还可以定义投资恒等于积蓄。但是,若再引出金融部门,弄成三部门模式,对于商品范畴,是不是有点牵强附会了。


国内产出总值、国民产出总值,等等,其实都是实物、货物,只不过是用货币市价来表达而已。

国外、国内的一些人,其中,可能有回避和掩盖马克思资本主义危机、生产相对过剩等等的主观意图,避免2者的相像、相近,避免涉及危机、过剩等概念和理论。

凯恩斯理论,和马克思理论,应该有一些相同的地方吧。

投资=储蓄,这个等式和财会记账当中的有关等式应该很接近吧,因此,似乎创新意义、科研意义也不大吧,就是个基础知识而已了。

在汉语中,投资一词也有约定俗成的含义,指投入资金,也指投入财物,去搞谋利活动。那么投资=储蓄当中的投资,似乎是指产出,指资产,具体来说,似乎是指库存材料、库存产品等,特别是主要是指库存产品。


似乎,投资=储蓄,可以改为存货=储聚,等等之类。





使用道具

30
1993110 发表于 2017-12-28 20:24: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列光 发表于 2017-12-28 16:25
凯恩斯讲的投资与消费都是指实物,即实际的商品。并不是信用货币,当人们用货币来分析投资与消费与收 ...
在凯恩斯理论中投资也指实物,投资是独立于国民收入支出过程的外生变量。凯恩斯经济理论没有找到方法来描述总投资形成的原理。这正是凯恩斯囯民收入理论的不足之处。
      
     与国民收入有关的收入储蓄的变化遵循资金运动的规律,这些规律不是凯恩斯理论那一套能解释清楚的。


国内产出总值,国民产出总值,等等,都是指实物,用货币市价来表达的实物,也是指供给。
一言以蔽之,就是拿出来卖的那些广义货物,用价钱、市值来核算的那些广义货物。
只要是拿出来卖的任何东西,无论是借贷资金,地皮房屋,产品,雇佣劳动力,等等,都是广义货物,有市值。

但是,货物,供给,不一定能销售一空,其实很难市场出清,一般均衡,其实根本不能市场出清、一般均衡、帕累托最优。

这就涉及到了需求,亦即购买力。

微观上来看,宏观上来看,


无论多高多大的购买力,无论多高多大的需求,总会使得供给水涨船高,使得货物的市价市值水涨船高。
因为,资本是追求利润的。企业是追求利润的。怎么来追求利润呢?一是尽量降低成本,二是在成本上加成,加价。

社会上如果有一万亿购买力,他就加价一成。
社会上如果有二万亿购买力,他就增加供给,并且加价一成半。
社会上如果有十万亿购买力,他就加价八成。
诸如此类。就是水涨船高的意思。就是说,无论多大多高的购买力,总是水涨船高。因为,必须追求利润。
同时,追求加成,追求利润,导致社会整体上的贫富不均,两极分化。有这种作用和趋势。

而降低成本,一是尽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尽量降低雇工数量、工资水平,三是尽量降低其他成本费用。
那么,其中的降低雇工数量、工资水平,是降低社会购买力的,是这种趋势。
同时,追求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雇工数量、工资水平,也有稳固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的作用和趋势。

当然,追加投资,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等,同时也有扩大生产和扩大就业的作用与趋势,等等。

总之,面对着总供给、总货物,总需求总是捉襟见肘,总是有背离市场出清、背离一般均衡的趋势。
总之,总体上来看,劳资双方在财富和收入上的两极分化趋势,总是有背弃市场出清、一般均衡的趋势。


请参见:

经济波动及周期的唯一因素


阿罗的不可能,阿罗的一般均衡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7 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