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tss
21224 113

[其他] [分享] 苏格拉底如何培养精英? [推广有奖]

81
laudon 发表于 2006-5-12 15:4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谈善问与讨论式教学

开展讨论式教学的前提是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并配合,(从基础教育开始抓起更好一些),即学生质疑与善问是构建讨论式教学的基础,否则,讨论式教学将无法开展的或流于形式;“过去,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学问学问,学要肯问。”读中存疑,学中质疑,悟中求异,在读、学、悟中问。问是基础,为什么这样?论证充分吗?有独特的观点吗?方法用得好吗?结论有局限性吗?总结得恰当吗?一般有价值的论文应该研究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但有时,论文作者只提出自己的猜想问题,而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往往这时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价值更高,这样的论文更不失为一篇好的论文。正如我的一贯观点,在国内各类竞赛甚至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上获奖当然是很好事情,说明你有分析与解答问题的能力,但是不必要太过于得意,因为你解答是别人提出的已有答案的问题,而不是让别人解答自己独立提出、研究的问题,其“价值”是有限的——因此善于寻找问题,即“善问”更体现一个人的知识与能力的水平。怎么提出问题,问题的节点往往在个别能否推导为一般,从一般能否指导个例中显现,也可以用另视角观察分析,从逆向思维中显现出问题,也可能是对过程与方法的质疑而找出问题。之所以成问题,或是客观存在,或是自己的标新立异,只是是否发现与探究得到,在思辩与争论中不断完善自己。同时我以为,“善问”问得是否好的判断标准是,当你的问题提出之后,能引起大家的思索,仿佛在池塘中扔进一块石头,引起一阵轩然大波,能引起大家的议论——大学的讨论式教学成功的基础也在于此。

当然,我并不主张凡事问,而反对凡事问。学习有疑难不要急于问人,要先问己再三后再问于人。问己,应反复思考;问人,会受到启发。问,当然要问自己发现的问题,要问得准,问得深,因为学习不仅要知其问题“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礼记·学记》中就有: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使用道具

82
仗义执言 发表于 2006-5-12 16:1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使用道具

83
仗义执言 发表于 2006-5-12 16:5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使用道具

84
晴耕-雨读 发表于 2006-5-12 22:5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受无知之罚显然就是我向有智慧的人学习。

——柏拉图《理想国》

这两天在看《理想国》(第一卷还未看完),深深地沉迷于苏格拉底的反语法引发的思辩。在现在的大学里,太缺少能引发我们思考的老师了,在课堂上能让人大脑不停思考的老师,至今我只遇到了三位。大多老师授课,往往都是在讲述知识,其实很多时候这种讲述出的东西靠学生自学也能掌握,可这样一来,一是有些浪费时间,二是让我们的思维懒惰、钝化了。培养精英,要转变教育模式,也要提高老师的质量。

我们也搞过几次讨论课,可讨论课结果都变成了论文朗读课,同学们都是事先写个稿,上课时一旦老师点到就照着念一遍,然后老师三言两语地作下简评。完全都是形式主义啊,一点收获都没有,往往这时我都是在下面偷看闲书,Sigh~

其实西方的教育模式好,也不能绝对地否决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孔子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很多教书育人的思想都很有意义的啊,不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只是朱熹把儒学给弄得……扭曲啊……从此后贻害宋、明、清三朝,而影响直至今日。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破光生,炤破山河萬朵。

使用道具

85
laudon 发表于 2006-5-13 15:5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laudon在2006-5-6 15:29:00的发言:
讨论式教学确实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讨论中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质疑与思辩。这种方法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备课必须充分,归纳更为精细,引导能力更强。由于这些要求的提高,敢于主动尝试这种教学方法的老师就不会多,另一方面原因,是我们现有的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这也是制约讨论式教学推广的瓶颈。

引用我此栏中首帖,是想说明讨论式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教师。

开展讨论式教学并不很难,除了学生配合外(上帖讲了),另一个重要因素则在于教师。

现行的教学法最为简单,大多教师来到课堂,照着讲义讲,学生抄下笔记,偶尔穿插一点相关知识笑话,或者加点学生并不掌握的资料,使学生偶尔笑笑或精神振奋一下,或许问一两个问题,这一节课就算结束了。教与学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学生用不着怎么想,当然也不可能有时间问。经验丰富的教师则明白教学过程的高深技巧,知道如何调整他们的所言所行,他们能得知阻碍学生学习上的问题是什么,而且立即做出对策,并能处理一些突发性的提问。更强一些是则是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他们知道如何讲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精通所教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与前沿信息,作“专家”,他们对知识体系了如指掌;作为学者,他们熟悉相关学科,能将文、史、哲等贯穿于教学中,能高屋建瓴、融会贯通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灵活自如地驾驭教学,学生对这样的教师也就很满意了。

而讨论式教学则不然(有些课并不适应用讨论,则用探究式教学法),它讲究的并不在如何教的问题,而是学生如何学、并如何做“学问”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下的教师更着重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思维能力。(而且会注意到大学生的个体差异)适时的在“节点”上让学生讨论或探究,选择最佳进入讨论“状态”的途径;这时对要求教师要求更高,除具有专家学者的知识范围外,同时要求教师有甘于“不耻下问”的科学态度,对学生的问题,答得出来的则答,答不出来,则愿意与学生一起探讨,能倾听学生的分析,肯听学生的“创意”,并敢于否定自己的。不过,这在我们有着几千年儒教传统、师道尊严的体系中这样去做,是需要相当有勇气,也是件很难的事。

高校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它构成要素是多方面地,包括教学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科研能力、组织能力、处理信息地能力等等,我们上面只侧重提出高校教师必须具有教学能力。现代教学论要求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必须考虑难度、强度、密度、速度诸多问题同时,还必须探究如何培养学生“学问”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的紧迫性越来越强——培养大学生学习方法与能力,启迪其智力与潜力,尽快转变现行的教学观念,提高高校教师素质,教师的能力素质越好,其效果就愈好。使我们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真正上一个台阶,否则我们创新教育只是空喊口号。当然这也是一个配套工程——需要从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与之适应。当前确有必要反省一下我们现在教学评估中的“评价体系”,此事迫在眉睫。

我这儿,不妨抄一段较知名的大学某领导听课后的评议意见:***老师讲课认真,备课认真,课堂教学逻辑性强,思路清晰,同学上课纪律较好,但人数少,课堂太大,总体效果有待改善。听课领导签名:***。另半页则是各项评分(略)总评成绩90分。(我不敢打错一个字,文字标点数字共计80,没打出的字是学科名与各项给分)——如此导向,我们的高校教育会有希望么?!

希望能引起争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3 15:59:07编辑过]

使用道具

86
warsky 发表于 2006-5-13 23:4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laudon又现好贴啊!重奖金币18(注1金币=100金钱)。

我的观点比较主流,我把整个学习过程分为3层:

第一层,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前人知识创新后的沉淀和共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做到精通(精通的意思就是要掌握每一个重要细节)。如果按重要性排序,我把基础知识排在第一位。我所谓的基础知识是广义的基础知识,狭义的概念里面,基础知识是地基,我的概念里面基础知识不但包括地基,还包括构建楼房的砖、钢筋、水泥、玻璃等等,甚至还包括构建楼房所需要的力学知识、美学知识都是基础知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我倾向于“训练”,大量的、重复的、严酷的“训练”。就像一个冠军体操运动员,把每一基本动作训练成本能。因此对待基础知识的态度,我完全认同“灌输”,要求自己全盘接收,掌握了细节那么就把这个细节训练成本能,没有掌握这个细节那么就去掌握,不需要思考为什么要去掌握,只需要知道自己站的高度还不够理解为什么要去掌握的时候先掌握了再说。

第二层,对基础知识的应用。基础知识是应用的前提,中国有句俗话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就是基础,否则厨艺再高也不能凭空作出饭来。讨论要有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大家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否则不是“对牛弹琴”就是站在没有交叉的两条线上浪费时间。应用已经涉及到了创造,要根据具体问题的具体情况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组合。你掌握的基础知识越系统、越全面、越扎实,在运用的时候你做的越漂亮。

第三层,在基础知识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基础知识如果称为工具,那么理论创新可以称作“创造新工具”。创造工具的过程本来就是用老工具来构建新工具的过程。(未完,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4 10:30:21编辑过]

治学之道,日进一尺,长久坚持,也能通达!——warsky

使用道具

87
letmesee 发表于 2006-5-14 05:2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首先谢谢版主的奖励,我倒是要好好的说说了,只是我的时间能力有限,可能无法考虑全面,还请各位见谅!

爱因斯坦说独立的思考能力比任何知识都要重要,不知道大家说的精英是不是这种?还是特别有创造力的人?还是别的什么要求?只有界定了这个概念才好讨论。

一个技术特别熟练高超的工人算精英吗?一个体育世界冠军算精英吗?一个流行歌星算精英吗?一个畅销书作家算精英吗?一个生意做得很好的人算精英吗?一个合格的高级工程师算精英吗?一个科学家算精英吗?一个名教授算精英吗?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法,你说哪个方法可以包治百病呢?

西方的方法是有他的优势,但未必没有缺点;中国的方法是有缺点,但也未必全无是处。关键是哪个更适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我们的文化习惯及我们教育目标)。认定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西方的教育是完美的未免武断了点。苏格拉底培育的是精英,孔子培育的就不是精英了吗?

所以,我还是认为,教学手段只是末节,技术性的东西,往往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天高地迥思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觉盈虚之有数

使用道具

88
letmesee 发表于 2006-5-14 05:4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当然,如果实在要讨论技术问题,我也可以跟大家讨论一下,毕竟我也算一个有点经验的教师了(5年了)。

我认为,要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明确教育教学目标:你到底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不能挂羊头卖狗肉,也不要幻想培养出黄药师式的全才。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对症下药。这里还有几个子问题,比如合理目标的确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统一、不同目标的兼容等,都没有一个万无一失的办法,只能是模糊处理、统计处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5 21:47:37编辑过]

天高地迥思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觉盈虚之有数

使用道具

89
letmesee 发表于 2006-5-14 05:5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其次,就是目标的实现规划了;怎样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这个真的要专家确定了,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外行指挥内行(现状往往如此),当然,专家还得是负责任有良知的专家(没少见说昧心话的专家)。实在不行,就引入竞争,用试错法来解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4 5:52:33编辑过]

天高地迥思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觉盈虚之有数

使用道具

90
letmesee 发表于 2006-5-14 06:0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最后,当然是教育规划的落实了;其主要实施者是教学人员。这里最关键的是评价体系,怎样才是好的教师?不只是可以在公开课上讲得天花乱坠的人,也不只是文章发表了一大筐的人,也不只是考试考得最好的那个班的老师。应该是当前状况下教育目标实现的最好、而且也应该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比较融洽的人。这个评价体系的确定有点难,但不是不可做。
只要评价体系到位了,相应的激励措施也到位了,教师自然会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你要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天高地迥思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觉盈虚之有数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