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dtcj
1580 1

故事新解之:“颜回偷食”的管理启示 [推广有奖]

  • 0关注
  • 40粉丝

院士

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9193 个
通用积分
73.5525
学术水平
214 点
热心指数
263 点
信用等级
186 点
经验
146692 点
帖子
1384
精华
0
在线时间
9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5-20
最后登录
2021-3-3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故事新解之:“颜回偷食”的管理启示 作者:田成杰

  面对组织中的各种“信息”,领导者要有准确的判断和辨别能力——这既有观念、心态方面的因素,也需要足够的策略和技巧。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在《吕氏春秋》和《孔子家语》中都有关于他“偷食”的记载。

  版本一出自《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焚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室入甑中,弃食不详,回攫而饭之。”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译文:

  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困缺粮,饭菜全无,七天粒米未进,体力不支,白天也只能躺着休息。颜回不知道从哪里讨来一些米,回来后就煮起了饭,快要熟了。孔子却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刚才他抓饭吃的事,起身说:“我刚才梦见了先父,这饭很干净,我用它先祭过父亲再吃吧。”(用过的饭是不能祭奠的,否则就是对先人不尊重)颜回回答道:“使不得!刚才煮饭的时候,有点炭灰掉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不好,我就抓起来吃掉了。”孔子叹息道:“人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即便是眼睛看到的仍不一定可信;人依靠的是心,可是自己的心有时也依靠不住。学生们记住,了解一个人是多么不容易呀。”

  版本二见《孔子家语》卷五“困厄”,内容有所不同: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斋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观之,不悦,以为窃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孔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点评】

  《吕氏春秋》中的记载,颜回“偷食”为孔子亲眼所见,他由此看到的察人的不易。的确,即使眼见,也未必为实;即使看到的是事实,也未必了解事件的背景。更何况,我们平常所接收到的信息,多是经过多重选择和过滤的,连“眼见”也算不上,利用这样的信息去决策,失误也就不可避免了!

  而在《孔子家语》版本中,颜回的“偷食”行为则是子贡发现的,他由此对颜回产生了怀疑,认为他因穷困而气短、失去仁者的气节了!孔子则对颜回很信任,认为他“偷食”一定另有原因,并通过旁敲侧击的方法了解到了颜回“偷食”的真相,证实了自己对颜回的看法。并且指出,自己对颜回的信任是由来已久的,并不是因为今天的事情。几位学生由此对孔子更加叹服。相对而言,这个版本更加可信,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更具指导意义。

  首先,这种“我看到XX如何如何”的信息传递方式,甚至利用这种所谓的“亲眼所见”去打击、诋毁他人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更常见。如何处理这种信息,孔子给了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只可惜,能达到孔子这种境界的领导者却少之又少,大多数领导者对得到的这种信息并不做进一步的调查和分析,而是主观地作出判断,不信任也就由此产生。而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你就成了“疑邻盗斧”中的“亡斧者”,在不断的自我印证中,不信任得到强化,最终演变成为一种毁灭性力量。

  更有甚者,还有很多深受帝王思想浸淫的中国老板,不仅对这种信息深信不疑,还有意识地制造下属间的矛盾,让他们互相揭发和监督;或特意安插“耳目”来“监视”下属,以保证自己对他们的控制——这种做法美其名曰“权谋”。谣言乱飞的组织中,必定有一位喜欢谣言的领导者。不难想象,在这样的组织中,这种信息就更加泛滥、更加虚假,其危害也就更大了。

  其次,孔子的做法告诉我们,建立信任是长期的工作,而破坏信任则很简单——只要一次怀疑就够了。不要让未经调查的信息干扰甚至破坏这种信任,其要点在于,第一,信任要建立在长期考察的基础之上。正所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那些所谓的“一见钟情”、“你办事,我放心”似的信任,不仅草率,而且也是缺乏诚意的表现。第二,信任并非刻意回避流言,而是要积极地面对,通过充分地调查、正确地分析,从而找出真相,有效地反击和遏制流言,使受信任者免受伤害。当然,关于信任,有一条原则在故事中没有体现,那就是信任也需要制度的保护。正如西方故事“塞壬的海妖”中讲得那样,人都是有欲望、有缺点的,生存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在诱惑面前有些人难免发生动摇甚至堕落,这很正常,关键是看组织有没有及时发现偏差、纠正错误的机制和能力。信任是有原则的,绝不意味着放纵,严格的执行纠错制度,才是对人最好的保护。

  其三,了解真相要有策略。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如果孔子上来就声色俱厉地对颜回说:有人看到你偷吃,是真的吗?那颜回的解释就会给人一种狡辩的感觉——虽然说辞一样,但却未必能让人信服,还有可能引起子贡和颜回的矛盾,久而久之,甚至会让“孔子学院”正常的意见反馈演变成“文革”式的“揭发”。孔子的做法,不仅让颜回“乖乖地”说出了真相,还再一次验证了颜回的诚实,让子贡等人心服口服,这种高超的技巧真是令人佩服。

  总之,面对组织中的各种“信息”,领导者要有准确的判断和辨别能力——这既有观念、心态方面的因素,也需要足够的策略和技巧。

  (www.earm.cn/田成杰2019-2-21重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吕氏春秋 更有甚者 心服口服 孔子学院 相信自己 颜回 孔子 故事 管理 领导力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saplow + 1 精彩帖子
yyj_1976 + 50 + 3 + 3 + 3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  论坛币 + 50  学术水平 + 3  热心指数 + 3  信用等级 + 3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yyj_1976 在职认证  企业认证  发表于 2019-1-21 18:59:2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多谢分享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 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