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1449 0

哪些因素制约了农村消费市场振兴?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407 个
通用积分
246.8608
学术水平
1035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改变过度依靠投资和出口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其重点和难点在振兴农村消费市场。振兴农村消费市场需要探究制约因素。农村消费市场振兴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农村的消费传统、消费环境和消费条件,以及农民的消费能力、消费信心和消费习惯,主要表现在: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悠远流长,农村消费文化转型难。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无债一身轻”的惜贷文化传统。同时,中国人信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将勤俭与修身放在同等地位,提倡节约、减少过度消费。另外,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倡导“中庸之道”,认为凡事都有度,不能过度消费,也不能超前消费,西方人“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消费理念难以在中国农村植根。
  第二,气候变暖亟需低碳消费,传统消费方式仍将长期存在。消费方式直接决定碳排放规模和速度,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压力,需要调整以碳基能源为主要能源的消费方式,逐步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无论是城市消费市场还是农村消费市场,都面临着消费方式转型的巨大压力。但是,受现有技术水平和消费惯性制约,农村传统消费方式仍将在相当长时期延续,农村消费市场难以在短期内摆脱高碳排放的消费方式,传统消费方式转型较为困难。
  第三,社会福利支持失衡,农村居民消费“重小轻老”。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人普遍持有“望子成龙,望女成风”观念,农村人更有“跳出农门”的说法。因此,农民非常重视抚养、教育小孩,希望将来“养儿防老”。这充分说明,中国农村未成年人的卫生、健康和教育主要由家庭承担,政府社会福利支持老少失衡。据笔者调查,自从广大农村实行合并校区后,农村出现很多陪读一族,家庭主要消费支出转到后代教育支出上。另外,一些农户出现“举全家之力供一个大学生读书,尚需举债”的情形,且消费地点在城市。相反,较过去,农户对老人的消费支出较少。
  第四,农村人未富先老,消费年龄结构失衡。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07年底,中国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11.6%,比城镇老年人口高出1.11%,达1.53亿人,中国农村已经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但是,城乡收入差距最大扩大为3.33:1,农村未富先老。随着农村留守老人、小孩和妇女增多,消费潜力将削弱。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人口普查,2006年末,全国农业从业人员中,41~50岁占23.1%,51~60岁占21.3%。按照消费生命周期理论,随着壮年人口增加,社会将需要增加更多家庭储蓄以备医疗、养老,农户将减少即期消费支出。近些年,随着出生率下降和保育水平提高,特别是农村青壮年外出增加,农村人口老化进程明显加快,农村将迎来“刘易斯拐点”。真正具有消费能力的青壮年进城消费,而且“三八、六一、九九”部队(指妇女、小孩和老人)留在农村,成为主要消费群体,消费年龄结构失衡。
  除了以上三个因素外,还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第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变大、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农民实际购买能力不足。
  第二,消费和享受同类型商品,相比较城市居民,农村居民需要支付功能成本以外的过高预期消费成本。
  第三,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侵权现象普遍等恶劣的外部消费环境制约了农民消费。
  第四,非理性的攀比和示范效应对农民消费需求的非良性膨胀起助推作用,挤占了农民健康、合理的消费支出。
  第五,由于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和低比较收益,当期收入低、预期收入未得到显著改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缺失,农民消费信心不足、缺失,增加预防性储蓄,减少即期消费。
  第六,农村消费市场以及商品结构更新被忽视,结构雷同、价高质次、样式老旧的商品充斥农村市场,这种状况抑制了农民扩大消费。



作者:财政部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 胡振虎 来源:国研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农村消费市场 城乡收入差距 中国传统文化 经济增长方式 农村基础设施 因素 农村 消费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yinlin0379 + 9 鼓励

总评分: 论坛币 + 9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