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1664 0

[宏观经济指标] 宏观调控一年来农村消费市场的变化及政策取向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407 个
通用积分
246.8608
学术水平
1035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2008年三季度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外贸大幅下滑,国内消费疲弱不振,经济增长面临严峻考验。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决定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时出台扩内需、促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一年来,各项调控政策执行效果良好,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一系列扩内需举措,有效激活带动了国内消费市场,弥补了因出口骤降造成的不利影响,其中农村消费增速连续几个月高于城市,是多年来难得一见的好局面。为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将扩大内需特别是农村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措施和长久之策。  一、宏观调控一年来农村消费市场的变动情况及特点
  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一直是“短板”和薄弱环节,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其中农村市场更是消费“洼地”,拖了内需增长的“后腿”。2008年末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在“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保民生”的一揽子方案刺激下,农村市场复苏成为本轮宏观调控的亮点。2009年1~9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96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1%,其中市、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8%、16.4%和15.7%,农村消费增速连续快于城市,改变了多年来农村消费增长持续低于城市的格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提高。1~9月,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上年同期的99.3%,高于全国(98.9%)和城市(98.7%)的平均水平。分类看,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分别为上年同期的98.9%、101.3%、98.3%、100.3%、101.3%、98.1%、100.8%、98.3%,除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3类消费品价格指数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他5类商品和服务都不同程度地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月份,城乡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1%,其中城市下降0.1%,农村下降0.1%;食品价格下降0.8%,非食品价格上涨0.3%;消费品价格下降0.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3%。
  从2009年1~9月社会消费品构成来看,市、县及县以下为68:11.2:20.8,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任务仍然非常繁重。当前,农村消费市场具有以下特征:
  1、过半数的农村人口占有不到1/3的消费额。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11243元和3661元,城乡消费差距为3.07:1。2008年,农村居民最终消费为27206亿元,占最终消费的比重由1978年的62.1%下降到25.1%。2009年1~9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9676亿元,其中县及县以下分别为10052亿元和18611.5亿元,累计占32%。表明占全国总人口55%的农村人口占有不到1/3的消费额,与农村人口数及比重十分不相称。
  2、家电下乡激活了农村消费热。2009年农村消费市场的最大亮点是享受政府财政补贴的各类家电、摩托车、农用汽车和农机具等热销。随着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和家电、农机下乡等活动蓬勃开展,农民消费意愿明显提高,手机、电视机、农机具等补贴品种受到广大农民欢迎,各地农村销售势头良好。以湖北省为例,截至2009年9月底,全省累计销售家电产品1216414台(部),其中冰箱655834台、彩电141827台、洗衣机148345台、手机6208部、电脑14681台,空调222108台、热水器25789台、微波炉632台、电磁炉990台,实现销售收入24.47亿元①,长期以来城市消费快于农村的态势得到初步扭转。
  3、城乡消费的联动性增强。广大农村偏僻、分散、信息封闭,使农村消费市场具有较大独立性。但受市场经济冲击和洗礼,特别是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作为“飘移的板块”在不断迁移过程中接受并传播了城市消费理念和方式,对传统的、相对独立的农村消费市场带来悄然而深远的变化,最终形成城乡消费市场的联动。创收和消费能力较强的农民工在城市取得收入并在城市消费,推动了城市消费的增长,留守农村的老人、妇女、儿童只能维持最基本的消费,而当春节农民工大量返乡探亲过节时,往往能带来农村消费规模的大幅攀升和消费档次的转型升级。
  二、宏观调控一年来扩大农村内需的政策效应及评析
  一年来,一揽子刺激计划实施效果良好,对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
  1、一系列惠农富民政策有效提高了农民收入,增强了农民消费能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30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5%,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11.1个百分点,但高于上半年0.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9.2%,增幅仅比2008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②。农民收入逆势走强的原因,一是随着宏观经济形势企稳转暖,农产品生产价格稳定回升。以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为例,第三季度总指数分别比第二季度和第一季度高出3.9点和3.2点。二是随着中央和地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带动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增多,前三季度农民工资性收入达到人均1492元,较2008年同期增加134元,增长9.9%。三是随着国家分配政策向“三农”进一步倾斜,农民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2009年中央财政对“三农”支出安排7161.4亿元,增长20.2%,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4项补贴约12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45%。
  2、家电、汽车、农机等下乡政策以财政直接补贴消费者的方式,创新了农村消费动力机制,释放了农民消费潜力。统计资料显示,2004~2008年中央财政共投入69.7亿元的补贴资金,带动地方投入52亿元,拉动农民投入购机资金达373亿元,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240万台(套)。预计2009年中央财政投入130亿元,将拉动地方各级政府和农民投入近700亿元③。截至2009年10月31日,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金额突破500亿大关,达508亿元。
  3、农村流通设施和市场体系建设改善了农民消费条件,改善了农民消费环境。2009年以来,在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国家重点支持农村民生工程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网改善、农村公路、农村沼气、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建设,在已经下达的四批中央投资中,用于民生工程的投资超过50%。受此影响,2009年农村投资增速首次超过城镇。前三季度,全社会投资155057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33.4%,城镇投资133176亿元,增长33.3%,农村投资21881亿元,增长33.6%。
  4、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创新改善了农民消费预期,降低了农民消费成本。2009年以来,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我国农村公共服务领域政策频出,亮点纷呈,在一些关键环节迈出了重大步伐,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如:农村社会保障支出进一步增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在10%的县(市、区)正式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成果继续巩固,城乡义务教育向均衡化方向发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加大,农民工就业创业技能得到提高,等等。这些措施不仅改善了农民的消费预期,而且降低了消费成本。
  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启动和扩大农村内需的政策措施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由于农村消费历史欠账较多,当前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仍然存在较大困难和问题。
  1、消费能力不足。从1978年到2008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3.6元增加到4760.6元,年均增长12.2%,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从1978年的2.57:1扩大到2008年的3.31: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处在历史最高水平。广大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不足,使得消费需求与可能之间的矛盾较大。另外,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拉大,影响了居民消费能力的均衡发展。2007年,按农户收入由低到高排序,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高收入户、高收入户平均每人总收入分别为2554.57元、3718.39元、5042.25元、6797.53元和12926.91元,高收入户收入超过低收入户的5倍;平均每人总支出为3170.13元、3625.14元、4525.96元、5636.7元和9811.71元,高收入户支出水平是低收入户的3.1倍。可见低收入家庭有着更高的消费倾向,但消费能力较弱。
  2、消费环境落后。由于长期以来城乡分治的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当前城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差距非常悬殊,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缺师少教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全、覆盖面不广等问题十分突出,农民有钱不敢花,攒钱养老、防病、供孩子上学等预防性储蓄倾向非常明显。中西部一些地区由于道路、电压、自来水等基础设施较差,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电产品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一些地方消费基础设施落后,商品品种少、质量差、式样老旧、假冒伪劣泛滥,农民消费不方便、不放心问题突出。
  3、消费结构不合理。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3.7%,比城镇高出6个百分点,食物等生存型消费所占比重较大,而成长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明显不足。2008年,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彩电99.22台,相当于城市居民的74.67%;拥有洗衣机、移动电话分别为49.11台、96.13部,分别是城市居民的50.92%、55.8%。此外,农村重视礼尚往来,每逢婚丧嫁娶、过生日、上大学、参军、参加工作、新房落成等都要遍请亲朋好友,大操大办酒席,大手大脚花钱,赶上亲朋好友办事也要“随礼”、还人情。虽然看起来你来我往,账面基本平衡,但相互之间请客送礼,不仅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而且使农村消费陷入畸形,人情消费成为一些地方农民最大的压力和负担。
  4、消费观念转型难。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量入为出、节衣缩食、勤俭持家、无债一身轻的优良传统,“一分钱掰成两分钱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仍然是农民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这种消费文化根深蒂固,转型难度较大,制约了农民超前消费。
  三、撬动农村消费市场的对策
  2009年前三季度GDP平均增长7.7%,其中投资贡献了7.3%,占95%,表明投资主导型的增长模式仍在继续,这是应对突发性危机的必要手段。从长远看,应加快转变目前投资主导型的增长模式,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力,促进经济步入消费主导型的发展轨道。我国农村地域广,人口基数大,消费欠账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是扩大内需的主战场。应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振农村市场,使农村消费成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力量。
  (一)实施更加有效的收入支持计划,增强农民消费能力
  收入是决定消费最重要的因素,扩大农村消费,就必须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否则只能望洋兴叹。应加快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在惠农政策中更加重视富民效果,将农民增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家庭经营收入方面,应健全利益补偿和价格激励机制,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支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工资性收入方面,应统筹城乡就业,降低农民工进城门槛,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和歧视性政策,改善农民工就业条件和环境,提高农民工报酬和待遇,加强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培训,放宽农民工落户定居条件;在转移性收入方面,在扩大补贴力度的同时,逐步健全规模适度、标准适中、范围合理、规范统一的农业补贴制度;在财产性收入方面,引导农村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转让和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农村土地征用程序和办法,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后顾之忧。
  (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民消费倾向
  健全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是提高消费倾向、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保障,否则有钱也不敢花。扩大农村需求,应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除农民消费的种种顾虑,提高农民的消费意愿和倾向。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善政府办学体制和投入保障机制,巩固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成果,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解决农民上学难、上学贵和学有所教、学有所用的问题。二是坚持全民医保和城乡均等化原则,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完善“新农合”制度,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病有所医的问题。三是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继续扩大保障的范围和力度,加强政策之间的归并、整合,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全面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
  (三)扩大农村投资,改善农民消费环境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降低消费成本、提高消费便利性和可及性的基本前提,否则有钱无处花,或者买得起用不上。扩大投资,不仅具有改善基础条件和便利消费的作用,而且具有创造需求和带动未来消费的作用。应继续扩大农村投入,加快农村道路、电网、清洁能源、安全饮水、人居环境和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洗衣机、电冰箱和现代厨卫用品进入千家万户创造条件。同时,以家电下乡为契机,健全农村消费基础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业,鼓励各种便于消费的商业组织和模式进入农村市场,实现农民消费的便利化。此外,进一步规范农村市场运行秩序,加大农村消费安全监管力度,打击制假售假和坑农害农行为,为农民安全消费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健全农村消费动力机制,增强农村消费动力
  农村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和消费动力的疲弱,呼唤宏观政策的进一步倾斜。家电下乡活动开创了财政直接补贴农村消费者的先河,为农民扩大消费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极大地释放了农民的消费潜力。但由于农民购买力低下,加上农村消费信贷没有及时跟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实施效果。为进一步增强农村消费动力,需要健全完善财政金融手段并用、互动的农村消费动力机制。应在进一步完善家电下乡和财政补贴政策的同时,积极推动金融下乡,研究制定符合农村消费需求特点的消费信贷政策,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加快质押、抵押贷款试点,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健全财政担保机制和农村保险体系,大力发展农村消费信贷,积极培育发展农村住房、教育、汽车、通讯等消费热点。
  此外,加强引导示范,鼓励农民转变消费观念,减少人情往来、封建迷信等畸形和不合理消费。
  注释
  ①湖北省统计局:《湖北:政策刺激进一步显效 消费需求呈现全新变化》,国家统计局网2009年11月2日。
  ②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
  ③刘远:《农机具购置补贴实施过九成 逾190万农户受益》,三农在线2009年7月18日。



作者: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 吴孔凡;财政部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 胡振虎 来源:《中国财政》2009年第23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农村消费市场 宏观调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调控政策 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 国际 计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