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2736 2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当前国际经济危机的有效性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391 个
通用积分
245.0522
学术水平
1035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摘  要: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是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生产相对过剩,有效需求不足源于社会成员之间财产占有与收入不均等;经济危机是利润率下降规律的强制实现形式,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研究资本主义现实经济危机的理论依据,对当今国际经济危机的根源讨论有很强的解释力。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国际经济危机,有效性
  在经济学说史上,马克思首次科学地阐述了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本质与根源,揭示出经济危机的性质、基础、影响、表现形式和形成机制,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超越同时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局限,对当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经济危机理论的批判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建立在对资产阶级经济危机理论批判的基础上。他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绝对化,否认经济危机或仅从表象解释经济危机的原因;质疑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无视社会基本矛盾和工人财产与收入占有的极端不平等,企图依靠提高工资或货币流通平衡,消除和抵御危机的政策主张。
  马克思批判萨伊等人否认商品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辩护论调,认为萨伊混淆了货币与货币资本,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看作单纯的商品生产,认为货币是商品交易中转瞬即逝的中介,商品流通必然造成买和卖的平衡,经济不会出现生产过剩危机。马克思批评萨伊定律,指出“有一种最愚蠢不过的教条:商品流通必然造成买和卖的平衡,因为每一次卖同时就是买,反过来也是一样”西斯蒙第将商业危机的直接原因归于有效需求不足,认为“由于财富集中在少数所有者手中,国内市场就越来越缩小,工业就越来越需要到国外市场去寻找销路,但是在那里,它会受到更大的变革的威胁。”马克思同意西斯蒙第的见解,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穷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并且从社会基本矛盾出发升华对经济危机的认识,挖掘导致经济危机发生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制度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资本对劳动的雇佣与剥削关系。
  马克思认为,危机之前的繁荣时期工资会普遍提高,这只不过是让工人阶级暂时享受一下相对的繁荣,而这种繁荣往往只是危机风暴的预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无视社会基本矛盾和劳动雇佣制度下工人财产与收入占有极端不平等,单纯提高工资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周期性危机。英国通货学派将经济危机的原因归于货币流通规律遭到破坏,主张依照贵金属的输入和输出或依照汇兑率来调节银行券的发行以消除危机。英国1844、1845年银行法的破产证明企图依赖货币流通的平衡来消除危机,实践中行不通。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性质和产生根源
  经济危机是源于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生产相对过剩,有效需求不足源于社会成员之间财产占有与收入差距扩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性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资本对劳动的雇佣实现了两者的结合。资本的趋势是把劳动力的价格限制在最低限度,资本积累的趋势是工人的贫困和资本家财富的积累。资本家垫付资本、投资生产的目的是通过商品生产和出售,攫取剩余价值和实现资本增值。然而,“商品的出售,商品资本的实现,从而剩余价值的实现,不是受一般社会的消费需求的限制,而是受大多数人总是处于贫困状态、而且必然总是处于贫困状态的那种社会的消费需求的限制”。雇佣劳动基础上的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使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消费相对于生产总是显得不足,产生生产过剩危机。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利润率下降规律的一种强制实现形式,反映了利润率下降规律的内在矛盾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具有客观必然性。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利润率必然趋于下降。利润率下降规律的作用,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剩余价值生产条件和实现条件的矛盾。剩余价值的生产条件只受社会生产力的限制,社会生产力具有无限扩张的趋势;实现剩余价值的条件受不同生产部门的比例关系和社会消费力的限制。当不同生产部门的比例关系失调时,会产生局部经济危机;当社会消费力不足,尤其是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增长难以跟上生产增长时,会产生全面经济危机。所有矛盾集中在一点,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限制,表现在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使利润率的下降成为一个规律,这个规律在某一点上和劳动生产力本身的发展发生最强烈的对抗,因而必须不断地通过危机来克服”。
  可见,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反映。矛盾运动在自身范围内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经济危机就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且反复呈现的经济现象。因此,马克思推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是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历史性的生产方式,它必将被更高级的生产方式所代替。
  (二)经济危机的基础、表现形式和影响
  马克思正确地预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危机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现代工业要经过沉寂状态、逐渐活跃、繁荣、生产过剩、崩溃、停滞等阶段”。固定资本的周期更新,特别是大工业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固定资本的周期更新,为经济危机造成了物质基础,使经济危机呈现周期性爆发的特点。
  生产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基本表现。资本主义生产的总供给取决于资本家追求资本增值而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需要,而不取决于社会总需求。在一定的界限内,尽管商品还没有实际进入个人消费或生产消费,只是堆积在转卖者手中,再生产过程还可以按相同的或扩大的规模进行。商品如潮水般地涌向市场,商品资本在市场上互相争夺位置,于是危机爆发。
  经济危机使资本再生产过程受阻,造成工人失业、工资和收入水平下降;影响消费、价格水平、利息率和货币流通;使虚拟资本代表的社会财富严重缩水。就整个社会考察,危机又是下一个周转周期的新的物质基础,迫使企业设备提前按照更大的社会规模实行更新;危机使资本按照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导,实现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使生产结构在更大程度上符合消费结构。
  (三)经济危机的形成机制
  商品流通中卖与买的脱节,在形式上包含着危机的可能性。经济危机由可能性发展为现实性,需要整整一系列的关系。机器大工业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一种跳跃式的扩张能力,为生产过剩提供了技术条件。利润率下降过程中发生的相对人口过剩和资本过剩,是危机发生的两个要件。利润率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刺激,利润率的下降会延缓新的独立资本的形成,促进人口过剩和资本过剩。相对过剩人口形成对在业工人工资的压力,加强资本对劳动剥削,使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消费增长赶不上生产增长。资本过剩引起资本之间的竞争斗争,表现为商品生产的过剩和市场商品充斥。
  信用制度是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加速了危机的爆发。信用制度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的发展,也使资本主义生产与流通、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空前尖锐。在以信用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中,只要某一环节信用突然停止,只有现金支付有效,危机就不期而至。
  虚拟资本积累造成的虚假繁荣,加重了金融危机发生的风险。在虚拟资本脱离产业资产的自我循环过程中,货币与虚拟资本商品、与信用货币的对立会逐渐显露出来,当货币同虚拟资本的市场价值和信用货币的面额价值的矛盾不断累积,最终会酿成严重的金融危机。
  总之,经济危机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利润率下降规律的实现形式,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有效性分析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和运动规律,它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根源和本质的深刻剖析仍然没有过时。一些现代西方经济学者企图利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形式和内容的差异来否定马克思经济危机必然性的理论。例如,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认为资本节约性的技术革命并不带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只会导致利润率上升。她说:“对于这样一个世界,马克思的分析将没有用武之地,他那部分依存利润率下降趋势的危机理论全部都要破产”。这种观点显然不符合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事实。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依然是研究资本主义现实危机的理论依据,对当今国际经济危机的根源讨论仍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第一,为研究资本主义现实经济危机提供理论基础。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综合体现,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爆发,社会基本矛盾周期性运动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依据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经济危机的形成机制,反映出“有效需求的不足”、“比例关系的失调”和“信用制度的过度发展”三个方面的问题。现实危机只能从资本主义生产的现实运动、竞争和信用中来说明,这涉及到有效需求不足、比例失调和虚拟资本运动所产生的金融泡沫问题。现实的经济危机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消费对生产、消费对生产结构和现有资源分配状况的一种破坏性地反抗,反映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的失衡。所以,分析经济危机必须从再生产角度将主要由分配所决定的消费和生产联系起来,同时不能忽略对社会再生产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金融系统的分析。
  第二,有助于正确认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多数学者是从金融领域寻找问题的根源,将其归咎于金融监管疏忽、货币政策失当。这些只是从表面上解释危机产生的浅层原因或导火索,深层原因则触及到资本主义社会最敏感的问题——由收入分配悬殊产生的消费需求不足。这可以由近几年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增长数据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基尼系数来说明。2000至2006年房价涨幅持续超过80%;同期家庭居民收入的贫富分化不断加大,基尼系数从2003年的0.32上涨到2006年的0.47。据美国劳工统计局2009年3月最新资料显示,在2007年约有3730万人,占总人口的12.5%,生活在官方贫困线以下。银行业推出的次级贷款,使一些低收入人群进行信贷购房,次级房贷占总住房贷款20%的比重。好景不长,过热的经济迫使美联储在两年间连续17次提息至5.25%,迅速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房地产市场逐步降温,购房者无法按期偿还借款,债务抵押债券的价格随之持续下跌,相关券商及金融企业倒闭,次贷危机爆发。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行业危机,直接原因在于金融服务过度供给之下的资产支持证券的反复衍生和杠杆交易,而政府对金融市场的供求失衡预警及监管不到位,则最终促成金融危机爆发。所以,金融危机看似是金融领域出现的问题,实则是由消费需求不足所导致的生产相对过剩(房地产市场的过剩)的问题。生产的扩张伴随着分配的非均等性的社会运行制度,强制性地决定着供求矛盾的周期性运动,危机将不可避免。因此,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当前金融危机根源的讨论,仍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第三,有助于应对和防范国际经济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引起全球经济衰退,酿成国际经济危机。根据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危机源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源于财产占有与收入的差距扩大,而缩小社会分配差距,是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有效途径,也是减少经济危机频发的内生性途径。针对危机造成的消费需求进一步萎缩、失业率上升,应对经济危机,短期内要以促进社会上大多数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为主旨,积极促进就业、普遍提高工资,特别是低收入者的工资,是扩张消费需求的基本路径。同时尽快整顿银行业,政府干预与私人机构共同参与对银行不良资产的剥离与改造,恢复银行信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04
  [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4
  [4].彭必源.对外国学者非议马克思利润率下降规律的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8.1



作者:张淑萍 来源:《商业时代》2010年第4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危机 国际经济 马克思 有效性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理论 国际 马克思 有效性 经济危机

沙发
王书记 发表于 2010-4-21 13:57:5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非常好,简单点说就是 消费者太穷,商人太富,消费者有限的钱买不起大量的商品最后导致商品滞销生产停滞,危机爆发。当然可以用借贷消费来暂时缓解危机,不过那会导致更大的危机爆发。这个是被历史反复证明的。
消费者绝大多数都是劳动者

使用道具

藤椅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0-4-21 15:08:2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fgq5910 发表于 2010-4-21 13:11
 摘  要: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是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生产相对过剩,有效需求不足源于社会成员之间财产占有与收入不均等;经济危机是利润率下降规律的强制实现形式,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研究资本主义现实经济危机的理论依据,对当今国际经济危机的根源讨论有很强的解释力。 
 
马克思什么时候这么说了?这是凯恩斯的理论,而且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学家从斯大林那里抄过的经济概念。生产相对过剩是斯大林或者是列宁说的,不是马克思,马克思没有这样总结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相反马克思,认为供给与消费是一种表像,消费的实质是劳动之间相互交换。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0 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