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eijian0000
6106 3

[经济学教育] 我对大学教师的看法 [推广有奖]

  • 3关注
  • 18粉丝

副教授

6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9524 个
通用积分
5.5143
学术水平
68 点
热心指数
104 点
信用等级
48 点
经验
16273 点
帖子
736
精华
0
在线时间
79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30
最后登录
2022-6-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今天读到一个帖子:             具体链接: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778247-1-1.html

题目: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学教师?
内容:“晏才宏,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普通教师,3月12日死于肺癌。他去世三天内,上海交大校园BBS上,竟发表了学生千余篇悼念文章,学生还自发筹资为他出版纪念文集。
  这位老师的死引发了争议,他终年57岁,教学水平和师风师德广受赞扬,由于没有论文,去世时还仅仅是个讲师。”

我的看法:      我很尊敬晏老师,不过我经常在想一个大学老师究竟要给学生讲授什么?     我认为是思想,就像一些国际上的大师他的讲课水平也很一般,但教出的学生却出类拔萃。为什么呢?因为大师教给了学生做学问的思想,其实大学还是要靠学生自学的,一个好老师最大的职责就是把最好的教材推荐给学生,让学生慢慢的肯,实在啃不动,老师在轻轻点拨,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与舒坦。
                         我仔细的看了那个帖子的回复,发现好多同学还是高中或职高的思维,对老师依赖很大。我以前也是,对老师很依赖,老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用的国内的教材。不过后来遇到个好老师,推荐给我一大堆国外的书,和原始论文,回去自己看,慢慢的感觉自己收获非常的大。真切的体会到了那种在真理的海洋里徜徉的开心。
                       职高的学校是很需要讲课一流的老师的,因为职高是培养工程师的。而大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更需要能教给你思想的大师。



仅是个人见解,有点不妥之处,还请网友原谅。申明本人不是对宴老师有不敬之处,只是谈谈自己对大学老师的看法。







附录:  粘贴上campus2005网友的精彩评论,本人很赞同:


                               对上述几位大学的教学能手,表示深深的敬意。
但这并非就是赞同他们,并非就会高看他们。
本人以为,不同于中小学,大学是科研人员兼职教学。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学教育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引进门而已。如果大学生对大学老师的依赖仍然像中小学那样,大学不能称其为大学,大学生会是长不大的孩子。
如果一个大学老师的教学水平很高,肯定比不高要好的多。但是,资源既定,一个大学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既定,是全力以赴搞教学,还是搞科研?国内外的大学发展历史和现状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深邃的思想,如果没有精湛的技艺,如果没有创新性的成果,一个大学里的老师充其量只能发挥一个助教的角色而已。
所以,大学的名誉在于有没有大师,在于有没有硕果。很难说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的讲课就能比我强,但是,他们学术水平之高可能会令人敬仰。大学生应该去学习思想,而不是做个被人灌输的水桶。
国内对于大学老讲师的敬业精神之赞誉,恐怕一来是岁数就是资历的传统情感所致,二来是大学生自己不明白自己的处境、被人牵着鼻子走惯了的缘故。霍金虽然不能言表,但没有人会说他是个不称职的教授。
本人曾就学于一些重量级人物,很多人的教学水平一塌糊涂,甚至给人语焉不详之感觉,但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国内外享有声誉之学者,并不妨碍他们受到我和世人的尊重。
一言以蔽之,一个没有创新的老讲师,应愧对其大学教师之称谓,建议他们到中学去当个教授级高级教师,当个校长,其教书育人的精神方能发扬光大。
此外,很多大学实则中等专业学校而已,比如大多数的地方性院校,不能拿university的眼光要求之。所以,越是低级的大学,其教学越是重视,越是束缚大学老师的科研,越是不能产生创新,其大学、其教师、其学生实则滥竽充数而已。以教为本,泯灭人性;以教为荣,毁灭天性。
2
评分次数
说得对,这样的老师真的很好,我也很佩服。但是大学是什么?不是高中,不是灌输,是教给学生思想和方法,真 ...    学术水平 + 1 点


feijian0000
有道理呀    学术水平 + 1 点 热心指数 + 1 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大学教师 University Universit 上海交通大学 thread 上海交大 上海交通 文章 大学 教师

沙发
henryscott 发表于 2010-5-6 18:37:0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路过!!看看!!

使用道具

藤椅
qianshuo1999 发表于 2010-5-6 18:38:1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道理啊!

使用道具

板凳
feijian0000 发表于 2010-5-7 18:30: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大学的教育,只能在非常宽泛模糊的领域,给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训练。比如,你要从事实际工作,应该具备什么素质;你要从事科学领域的工作,应该有什么样的训练;你要投身公共服务,应该具有哪些知识;你要进入私人企业,应该掌握什么技能。有时,即使是这样粗线条的划分也不可能。比如学生很可能弃商从政,也可能半路下海,或者赚够了钱要做学问了。成功的教育,要为所有这些变化做准备,不能让学生说:这事情我大学没有学过,干不好。

  

  我最近不停地强调通才教育,劝告大学生抛开管理、法律类的“扯淡专业”,回归文史和科学(这后一项在行文中有疏漏)等基本学科。理由是,大学教育在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而不是仅仅学一门手艺。特别是一流大学更是如此。学得越专、越实际,反而越无法适应实际工作。对这一点,我们的学生大学、和用人单位都还没有充分认识到。

  最近我朋友的女儿在哈佛毕业,我们去她的学院Cabot House参加毕业典礼。今年该学院有96位本科毕业生。发证书时院长对每人有个简短的介绍。我利用这个机会记录了一下他们的专业。因为人声鼎沸,有两个学生的专业漏掉,一个学生的专业没有被提起。我一共记录了93人,多少能反映一些这里的学生的专业偏好。

  首先声明,最近媒体反复强调,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实际,受教育的目的是毕业赚钱,或者说在生存竞争中获胜,而不是探求人生,寻找真理,改造世界。这一倾向,在哈佛这样的精英大学中也很强。不过,学生想实际,大学却不这么教育。比如管理类、法律类的专业根本就没有。希望从事这些实际工作的学生,也只好在接近的领域找个抽象些的科目,为毕业后的专业发展打下基础。

  在这93位毕业生中,经济学是第一热门专业,共有23人(包括把经济学当成双专业之一的学生)。接下来是政府专业和生物类专业(包括生物、生物化学、神经生物学等等)。这两个(或两类)专业各有12人。科学类(数学、物理、化学等)相加,有11人。另外心理学专业有6人,历史专业有6人,社会研究专业也有6人。剩下的基本属于小专业。比如有一个古典专业,两个文学专业,一个艺术与建筑史,两个英语专业,几个人类学专业,一个拉丁美洲研究专业,另外一个物理专业的华裔,兼修古汉语专业。

  这90多位毕业生介绍下来,我几乎没有听到过什么实用的专业。最实际的专业,也许是应用数学。不过写着是“应用”,实际怕是很抽象。另一个是计算机科学。不过修此专业的学生还兼修一个物理学。

  除了介绍毕业生的专业,院长有时还讲几句毕业生的事业前景。许多是以半开玩笑的口气说的,不可太认真。不过,从中多多少少也能感觉出来学生学的和他们想干的事业有什么关系。

  比如,不少经济学专业的,恐怕以后想去华尔街,或上商学院。当然,有一个被耶鲁法学院录取了,未必会做生意。另外一个则立志当母亲,也就是家庭主妇。想当医生的,大多学了生物类的专业。不过,有一个生物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是风险投资。而且根据统计数字,要上哈佛医学院,选科学专业的和选文科专业的机会一样多。人家看的,不是你学什么专业,而是你是个什么素质的人。另外,想投身于公共事物的,不少选了社会研究和政府专业。所谓社会研究,其实是历史和政府专业的杂交,说不清毕业干什么好。而那个学艺术及建筑史的,毕业去向已定:加盟谷歌(google),大概玩儿起高科技了吧。更多的学生,还没有想好干什么,或者只有一个非常模糊的方向。

  整个听下来基本的印象是:大部分学生还没有选定他们的人生道路。他们需要工作几年,有些实践经验,然后想明白自己未来要干什么。这和我与耶鲁的学生接触后所获得的印象大同小异。另外,文科教育,占了压倒优势。大概理工科教育太专,太枯燥了吧。

  以中国的标准看,这样的大学教育一定是太“水”了。杨振宁教授一定会说:哈佛的学生比不上清华。看他们有几个敢选清华的课?!

  我们即使放开所谓人文理想的高调,从最实际的角度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专业“模糊”抽象的大学教育,给学生的人生提供了最实际的准备。首先,大部分学生毕业时还没有想好干什么。另有些人还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机会,最适合干什么。他们的人生,只有一个模模糊糊的方向。第二,即使那些明确知道自己干什么的学生,也无法确定自己喜欢的行业在未来有什么变化。有的行业可能会衰落;有的则可能改变传统操作方式,使原来喜欢并且适合这个专业的人变得不喜欢也不适应了。大学的教育,只能在非常宽泛模糊的领域,给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训练。比如,你要从事实际工作,应该具备什么素质;你要从事科学领域的工作,应该有什么样的训练;你要投身公共服务,应该具有哪些知识;你要进入私人企业,应该掌握什么技能。有时,即使是这样粗线条的划分也不可能。比如学生很可能弃商从政,也可能半路下海,或者赚够了钱要做学问了。成功的教育,要为所有这些变化做准备,不能让学生说:这事情我大学没有学过,干不好。

  我对北大、清华、复旦等等国内一流大学的建议是:第一,要在大学一二年级设立以文史、科学和外语为主的“核心课程”,使学生有个完整的知识基盘;第二,精简大学的专业,只设立一些基本课程,如文学、历史、经济、物理、数学等等。专业训练要变成基础学科的训练,而不是一个手艺作坊。国内一流大学把培养未来社会的领袖作为自己使命并没有错,目前的高考不管多么狭隘,这些大学挑选的人才在总体上还是高水平的。问题是:越是高层次的人才,事业的跨度越大,涉猎的领域越多,学术上的准备越需要宽。我们嚷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已经这么多年了,这些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还是本科教育,并不是有些人津津乐道的博士课程。国内顶尖大学最好不要光忙着盖楼要钱上项目,而是要审核和改革一下本科生的课程设置。这对于广大学生而言,才是最实际的事情。
[img][/img]读书要先博而后渊,知识才能相互印证。故步自封,必将粗陋浅薄!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8 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