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数据挖掘| 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师| R语言| 市场营销| 统计年鉴| 学术培训| 经济学| 经管之家
论坛首页 > 人物专题 > 经济学人 > 陆磊 进入论坛下载中心
财会学人 | 统计学人 | 管理学人 | 金融学人 | 经济学人 |
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
更多

基本信息

  • 姓  名:

    陆磊

  • 职  务:广东金融学院院长
  • 民  族:汉族
  • 籍  贯:江苏
  • 出生日期:1970年11月
  •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 所学专业:经济学
  • 最高学历:博士
  • 所属行业:经济学家
  • 联系老师讲课,请扫描右边微信二维码联系客服 微信
  • 简介:陆磊,先后就学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发展研究中心,最后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广东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代院长,联合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教育经历

1989-1994年,就学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94-1996年,就学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9-200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学者,就学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发展研究中心,获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
2001-2004年,就学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6年1月至今,广东金融学院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研究员;
2005年7月-2006年1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2003年9月-2005年6月,招商银行研究部总经理助理、高级研究员;
1995年8月-2003年12月,先后于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经济金融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国际金融处;
1999年11月-2000年3月,在澳大利亚财政部宏观经济政策司财政政策处、国际金融司进行宏观政策协调(财政、货币和对外政策)研究;
2000年-2010年,任广东金融学院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2010年-2011年,任广东金融学院副院长;
2011年至今,任广东金融学院院长。

兼任职务
西南财经大学兼职研究员
中国金融学会会刊《金融研究》主编助理
《财经》首席研究员
广东金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南方金融》特约观察员
《金融与经济》特约撰稿人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陆磊研究领域

货币经济学
转型金融学
腐败经济学
中央银行制度
公共经济学与公共政策
开放经济背景下的资本流动和均衡汇率
农村金融改革与金融深化
银行微观经济学和金融监管理论

陆磊论文与书籍

著作和译作:
1、2005,《中国金融腐败的经济学分析:体制、行为与机制分析》(博士论文),中信出版社;被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推荐参评“黄达-蒙代尔优秀金融博士论文”。
2、译著,2001,《金融与增长:动荡条件下的政策选择》,世界银行政策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
2、合著,1998,《欧元: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跨国货币》,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合译,1999,《亚太十国金融市场体系与运作》,中国金融出版社。
4、翻译,《中国应从亚洲金融危机中吸取的教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余永定博士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和亚洲开发银行“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国际研讨会的英文论文),《金融研究》,2000年第12期。
5、翻译,《合作制还是商业化:信用合作社资本结构创新的实证分析》(Beno琀 Tremblay和Daniel C琀é于2001年10月15日在国际信用合作协会汉城年会上的英文论文),《金融研究》,2002年第1期。

主要论文:
1、《信息结构、利益集团与公共政策:当前金融监管制度选择中的理论问题》,《经济研究》1999年第12期(入选《中国经济学——2000》,上海人民出版社)。
2、《改革进程中的金融腐败:非规范融资行为的交易特征和体制动因》,《经济研究》,2003年第6期,转载于《新华文摘》2003年第10期。
3、《资源配置和产出效应:金融腐败的宏观经济成本》,《经济研究》,2003年第11期。
4、《中央-地方-银行-公众博弈: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的基本逻辑》,《经济研究》2004年第10期。
5、《货币政策机制选择及其宏观经济后果》,《金融研究》2000年第10期。
6、《不完全合同与道德风险:90年代金融改革的回顾与反思》,《金融研究》2001年第2期(2002-2003年度中国金融学会第六届全国金融论文二等奖)。
7、《市场结构和价格管制:对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评析》,《金融研究》2001年第4期(2002-2003年度中国金融学会第六届全国金融论文三等奖)。
8、《论合作金融的混合治理结构》,《金融研究》,2002年第7期。
9、《以行政资源和市场资源重塑三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金融研究》,2003年第6期。
10、《利益共同体的胁迫与共谋行为:论金融监管腐败的一般特征与部门特征》,《金融研究》,2003年第7期。
11、《中国金融腐败指数:方法论与设计》,《金融研究》,2003年第8期。
12、《治理结构、预期收入与体制转轨:金融反腐败机制设计的微观与宏观战略》,《金融研究》,2003年第9期。
13、《微观决策与经济体制:房地产泡沫下的居民-金融部门破产》,《金融研究》2004年第9期。
14、《金融腐败的微观经济效应:一般均衡与金融业不良资产问题》,《金融研究》,2005年第2期。
14、《中国金融腐败:从定性到定量》,《比较》,2003年第8辑。
15、《宏观经济学与货币经济学——清泷信宏的学术思想评述》,《比较》,2003年第6辑。
16、《中国金融转轨中的宏观货币控制》,《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7期。
17、《2000年世界经济金融回顾》、《2001年世界经济金融展望》,《金融时报》2001年1月2日、3日。
18、《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东亚视角》,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11月(同时见《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19、《世界经济回顾与展望》,《金融参考》,2001年第1期。
20、《从总量调控到结构优化:货币政策在探索中创新》,《南方金融》,2004年第4期。
21、《制度变迁、宏观金融风险与货币政策选择的逻辑》,《南方金融》,2004年第5期。
22、《蒙代尔三角:一个假设还是真实的威胁》,《南方金融》,2004年第6期。
23、《银行业垄断与竞争的价值判断》,《南方金融》,2004年第7期。
24、《多元博弈与国有银行改革的基本逻辑》,《南方金融》,2004年第8期。
25、《利率调控、资金脱媒与货币政策目标》,《南方金融》,2004年第9期。
26、《中国利率改革》,《经济学消息报》,1998年5月。
27、《效率、结构和制度因素:当前发展多元投资的若干重要问题》,《首都经济》,2001年第5期。
28、《积极应对入世挑战 审慎改革外汇体制》,《求是杂志内部文稿》,2002年第3期。
29、《金融专家谈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记者访谈),《光明日报》,2001年12月23日第一版。
30、《试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模式及发展前景》,《国有资产管理》,2003年第3期。
31、《专家建议:以地市为单位组建合作银行有利于增强农村金融活力》,《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新华社。
32、《外资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银行治理与国家金融安全,《武汉金融》2006年第一期,全文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三期
33、中国农村合作金融转型的理论分析,《金融研究》2006年第六期
34、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金融研究》2006年第九期;《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年第五期
35、治理结构与市场结构:一个金融创新的制度视角,《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年第二期
36、分业向综合演进:金融中介转型路径,《农村金融研究》,2006年第七期
37、综合化经营下关联交易风险放控,《农村金融研究》,2006年第七期
38、从传统银行向现代银行转型,《农村金融研究》,2006年第十期
39、中国金融的“转型”,《中国金融》2006年第八期
40、转型:金融稳定的大前提,《中国金融》2006年第十一期
41、银行体制转型对信贷周期的塑造作用,《中国金融》2006年第十六期
42、立足需求的农村金融转型思路,《新疆金融》2006年第十期
43、金融转型的逻辑:从拖延、尝试到推进,《南方金融》2006年第一期
44、从巴罗-戈登与布林德的争论看中央银行的政策制定与执行,《南方金融》2006年第二期
45、资本充足率、借贷关系和金融风险的三个认识误区,《南方金融》2006年第三期
46、市场的扭曲度与汇率决定,《南方金融》2006年第四期
47、货币传导、存贷利差与利率改革,《南方金融》2006年第五期
48、横截面还是时间序列:论国有银行分支机构改革,《南方金融》2006年第七期
49、以结构性调控抑制结构性经济过热,《南方金融》2006年第八期
50、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设计标准与发展方向,《南方金融》2006年第九期
51、通往好市场的三个途经,《南方周末》2006年5月18日经济版c20
52、农行改革战略选择:业务拆分优于区域拆分,《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5月29日经济版
53、论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金融研究》,2007年,第1期
54、财产权利、价格体系与货币政策规则,《经济学动态》,第10期,全文转载于《新华文摘》,2008年第2期
55、农村金融的战略转型;从服务农民到农民拥有,《农村金融研究》,第1期
56、全面开放形势下的银行业竞争策略,《南方金融》,第1期
57、银行转型的宏观经济冲击,《武汉金融》,第1期
58、金融新局——从国家主体向市场主体的金融体制演变,《农村金融研究》,第2期
59、农业银行改革中银行卡业务转型研究,《农村金融研究》,第7期
60、探索商业银行资源配置新模式——以银行卡业务为例,《农村金融研究》,第7期
61、从传统银行向现代银行的转型,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F62《金融与保险》,第2期
62、全面开放形势下的银行业竞争策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F63《投资与证券》,第4期
63、建设具有广东特色的金融强省,《南方日报》,2007年6月6日A04版,半版
64、把流动性过剩作为金融结构性创新的契机,《金融时报》,2007年8月13日第5版,理论前沿(首席观点),2/3个版面
65、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需求机构演变与金融创新,《金融时报》2007年10月22日第5版,理论前沿,2/3个版面
66、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化金融体系,《中国金融》,2007年6月,广东迈向金融强省专刊
67、金融改革是缓解流动性过剩的根本之策,《中国金融》,2007年第8期
68、以市场机制推动石化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新疆金融》,2007年第1期
69、宏观货币金融在金融转型中面临的特殊挑战,《南方金融》,2007年第1期
70、金融风险管理模式面临微观化趋势,《南方金融》,2007年第2期
71、合作是金融全球化中的博弈均衡,《南方金融》,2007年第3期
72、货币替代、金融资产结构调整与需求管理,《南方金融》,2007年第4期
73、利差陷阱与商业银行收益模式的变革,《南方金融》,2007年第5期
74、在利息税与基准利率之间的抉择,《南方金融》,2007年第6期
75、农村金融的服务性质高于融资性质,《南方金融》,2007年第7期
76、通货膨胀的持续性、次级贷款风波与利率政策的金融稳定效应,《南方金融》,2007年第8期
77、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保持金融稳定的必要手段,《南方金融》,2007年第9期
78、收入均衡、价格体系与货币调控,《南方金融》,2007年第10期
79、全球化、通货紧缩和金融稳定:货币政策的新挑战,《金融研究》,2008年第1期
80、非均衡博弈、央行的微观独立性与最优金融稳定规则,《经济研究》2005年第8期
81、中国金融发展中的农村金融转型,《金融发展研究》,2008年第1期

陆磊主要成就

1、《恶性竞争中的数量与定价行为:中国商业银行行为研究》、《论金融创新》等3篇论文分别获得2001年度、2002年度共青团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和全国金融青年联合会“展望十五”中国金融青年论坛一、二等奖(2次)。
2、《不完全合同与道德风险:90年代金融改革的回顾与反思》等2篇论文分别获中国金融学会2002-2003年度第六届全国金融论文二、三等奖。
3、《商业银行考核评价办法》获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度优秀工作项目一等奖。
4、《非均衡博弈、央行的微观独立性与最优金融稳定规则》获2006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
5、两篇论文获2007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奖。
6、《中国金融腐败研究》获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人大经济论坛

京ICP备11001960号 京ICP证09056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4107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GMT+8, 2024-04-20 01:40

为做大做强论坛,本站接受风险投资商咨询,请联系(010-62719935)

联系QQ: MSN:pinggu.org@hotmail.com 邮箱:service@pinggu.org

合作咨询电话:(010)62719935 广告合作电话:010-68456523 13811729406 (李老师)
投诉电话:(010)68466864 不良信息处理电话:1366129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