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一)_工商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21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摘 要] 近年来,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加,特别是在扩大就业、满足人们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实现社会专业化协作、进行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优势和作用。但同时,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日益凸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发挥。本文首先阐述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点及地位;接着研究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和原因,最后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浙江中小民营企业 融资 对策
引言
浙江中小民营企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主体,它们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方便群众生活、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个不争的事实,融资难阻碍了浙江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要有企业、政府、社会的通力合作。目前,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已经成为生力军,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已经不容忽视。
1.1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在浙江经济发展中是很具竞争力的企业主体。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其实还是一个相对的、模糊的概念,对其界定尚无完全统一的标准,但大致来说就是那些企业规模较小,在行业中不占支配地位的那些企业。民营企业是相对于国营而言的,它是实行集体经济、合作经济、股份制经济和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民办机构。民营企业是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浙江中小民营企业类型大致包括:乡镇企业、民营科技企业、集体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等,它们相互之间又有一些交叉。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浙江省已成为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民营企业以其清晰的产权和灵活的体制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逐年上升。早在2002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670亿元,其中非公有制增加值为406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3%,浙江省中小企业家数占总企业数的99%,其中,非国有性质的中小企业占95%左右,提供了85%的就业机会,是浙江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可见,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在我省经济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解决就业及推进城镇化方面具有大企业不可代替的作用。
1.2 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点
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快、效益好的根本原因,除政府营造宽松的环境外,主要与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分不开。民营企业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1)进行技术创新以开发新产品为主线的技术创新活动,企业的研究瞄准市场,研制出的新产品在性能价格上适应市场,推销新产品的方式善于抓住市场。由技术创新引发出来的这一系列新要求,使一批民营科技企业在发展中进一步将创新活动由技术扩展到管理、营销、发展战略乃至整个观念。在管理上重质量、重效益;在营销上注重市场分析、市场预测;在战略上能够居安思危,不断寻找潜在市场需求,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在观念上则把“创新”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和根本所在;(2)民营机制:表现在策决上的高度自主权,在资产上的高度支配权,在用人上的高度选择权;(3)企业家精神:技术创新能力和“民营机制”两大要素,必须由企业家有效驾驭、合理运用,才能真正转化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调查中发现,在每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中,都有一位事关企业成败兴衰的优秀企业家。他们拥有自信、自立、自强的品格及激情和理性,拥有顽强拼搏精神及人格魅力,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风险意识、创新意识和果断决策的能力,有以发展民族工业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及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有率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开拓进取的胆识和魄力。
浙江中小民营企业除了以上中小民营企业的一般共性特点之外,还有和浙江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个性特点:(1)资本和技术构成偏低,多为带动密集型企业;(2)数量众多、分布面广;(3)投资主题多元化。
1.3 发展民营企业的现实意义
民营企业是我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柱,为国企改革提供了改革思路和实践探索。为社会提供了就业机会,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大大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为稳定社会做出了贡献。帮助解决我国企业研究开发投入不足的问题,为我国科技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了经验,无需政府投资,却能为国家增添可观新税源,提高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浙江中小民营企业的整个经营环境在逐步变得宽松,同时,民营企业体制灵活、市场反应快,不像国有企业有那么多的包袱,竞争力很强。民企如果能发展壮大,必将成为未来迎战跨国企业的强有力的生力军。这样看来,民营企业的发展,对于我们国省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应该说是整个经济的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民营企业发展,一定是建立在市场发展的基础上的,有了市场的需求,销售量才能不断提高,民营企业才能不断壮大。市场需求大,经济发展快,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一些民营企业抓住了机遇,迅速壮大了起来。
市场机制的改变,观念的改变……这些变化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我们可以预言,在今后几年中,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将在我省的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浙江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阻碍其发展的绊脚石。
二、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狭窄、融资数量不足
对于浙江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来说,外源性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而在这单一的融资渠道中,浙江中小民营企业一般又被限定在抵押或担保贷款这一条件苛刻的狭窄通道中。民营中小企业的创业初期,主要以自源融资为主。浙江财经学院课题组的一个调查显示,60%左右的企业其原始资本依赖自己的积累,约20%的企业是向他人借入,约有20%的企业向银行借入,企业主要还是靠内部集资为主。成长发展阶段的中小民营企业,仍以经营者自筹为主,但民间金融业作用大大增加。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浙江民营经济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原始积累阶段,融资渠道也相应地得到了一定的拓宽,民间金融业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作用增大。以温州地区为例,1993年该地区民营企业资金构成中,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占20% ,经营者自筹占40%,民间借贷占40%。在流动资金中,除20%为企业自筹外,其余80%中的90%来自民间金融。
表2.1 温州等地民营企业内外源融资结构比较
单位:%
自我融资银行贷款非金融机构融资其他渠道
短于3年92.42.72.22.7
3——5年92.13.50.04.4
6——10年89.06.31.53.2
长于10年83.15.79.91.3
总计90.54.02.62.9
对于大多数初创期的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自筹资金或向亲戚朋友借款几乎成了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创业者开始他们事业起点时取得资金的惟一办法和途径。融资渠道的狭窄和阻滞决定了中小民营企业在我省金融市场中只能占据与其地位极不相称的市场份额。而且随着这几年国家对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加强,比例还在下降,这和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在产值、就业等方面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相比存在着鲜明的反差。
2.2国有银行退出和中小金融机构资源短缺导致融资难度加大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资源的最大拥有者,长期来由于市场定位、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其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权重一直不是很高,2000年浙江四大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比重约为61.60%,但其绝对规模不小,2000年为3270.89亿元,占全省商业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64. 91%。但随着国有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的调整,国有独资银行纷纷开始撤离县域以下地区,县域信贷增量的萎缩,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中小企业2001年以来,浙江全省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增幅明显趋减,其中国有银行的减幅最大,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绝对量下降的情况。以温州市为例,2001年上半年新增贷款70. 73亿元,但对私营企业和个体下商户贷款反而下降了0.86亿元。
而另一方面,作为中小企业贷款生力军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金融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以广发银行杭州分行为例,该行的贷款客户中94.6%为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累计余额占其全部贷款的55.5 %,但由于信贷资源短缺,2000年该行吸收的存款余额仅为10家股份制银行的5. 48%,在全省金融机构中的份额更是微乎其微(只有0. 57%),信贷支持能力明显受限。
更为令人关注的是,作为浙江省中小企业贷款主要承担者的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不仅同样存在着信贷资源不足问题,而且由于体制“瓶颈”和政策因素的制约,其经营能力和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在现行金融管制下,信用社不仅不能参与国债投资、融资租赁、国际业务等,不能办理票据业务,有的甚至连统一的联行帐号也无法取得。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上述困境不仅严重影响了其作为市场主体的竞争能力和进一步发展,客观上也使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更加趋于恶化。
2.3银行片面强调抵押贷款和其它金融服务开发相对不足
从调研情况看,浙江省金融机构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品种十分单一,基本上是直接贷款一统天下的状况,除了极少部分中小企业办理过票据贴现和承兑外,(其数额在其总融资中的比重微乎其微)诸如备兑信用证,代理融通等形式许多企业甚至闻所未闻。这反映出我们的商业银行服务意识,竞争意识等方面的问题。
另外从贷款方式看,存在着片面强调抵押贷款和对抵押物要求过于苛刻的问题。近年来,一些商业银行虽然也提出对AA以上信用等级的中小企业可提供一定比例的信用贷款和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但实际情况是,由于信用评级制度的不合理,普通中小企业要想获得信用贷款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比如在中国工商银行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中,经营规模一项所占比重为15分,而新开户企业的信用满分为80分,仅此一项就占总分的18.75%,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因先天因素,其经营实力一项基本上拿不到分,这也构成了我省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2.4 民营企业对债务性融资的过度依赖与权益性融资市场开发相对不足
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作为企业融资的两种基本形式在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发育迟缓,适合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尚未形成,人们对债务性融资相对比较熟悉,而对权益性融资则显得有些陌生。
其实,中小企业权益性资本的取得可有内外源两个渠道,内源渠道的权益性资本(如业主、合伙人或股东等的发起资本,企业税后利润的资本化等)取得较为便利,这部分资本数量虽然有限,但对初创期的中小企业十分重要,(零筹资成本;资本稳定性好;债务融资的基础),外源渠道的权益性资本,人们往往较多地想到公募方式,其实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非正式权益性资本市场或称私募市场、天使融资市场(Angel Finance Market)似乎更为有效,如OTC市场,第三市场、第四市场等。在我国,由于观念滞后和不适度的监管,许多私募形式至今都被以“乱集资”、“乱办金融”、“扰乱金融秩序”等名义加以取缔,另外,股份合作制也面临诸多矛盾,笔者以为这是造成我省民营中小企业过度依赖债务性融资的重要原因。下面对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三、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分析
3.1 国家宏观方面的原因
3.1.1 政府政策支持不够
政府在“抓大放小”过程中,对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逐步制定和实施了不少扶持政策,他们的融资问题已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但在搞活浙江中小民营企业的问题上,虽然近年来逐步重视,却由于市场尚不完善等原因,各种配套措施的契合度不够。就财税政策而言,由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高于一般纳税人,客观上诱导了不少小规模纳税人做假账,上规模,规避税收,信用丧失,增加了融资的难度。另外,由于贷款门槛高,也有必要进一步改善对浙江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政策。而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虽有明确导向,强调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但实质性措施跟进乏力,效果不明显。
3.1.2 正规金融机构自身的苦衷和缺乏必要的社会担保机构
正规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正面临改善资产质量、建立资本补偿机制、上市和效益最大化等多重压力,同时面临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历史遗留的不良贷款中有大量的对中小企业贷款,而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又确乏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控制较弱,客观上限制了对中小企业贷款量的投放。
现阶段,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即缺乏必要的社会担保机构为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或发行债券提供担保,使得缺乏抵押品并且达不到商业银行发放信用贷款等级的绝大部分浙江中小民营企业难以得到贷款。
3.1.3 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缺乏扶持中小企业的法规。美国联邦政府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制定了《中小企业法》、《中小企业投资法》、《中小企业经济政策法》、《中小企业技术革新促进法》、《小企业投资奖励法》、《小企业开发中心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日本、英、德等国也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立法,在金融信贷方面给予中小企业以法律的支持和援助。我国目前只存在《中小企业促进法》,且条文过于原则性。
政府对中小企业提供的财政援助有限。许多国家建立了专门机构(如美国联邦小企业管理局) 和财政专项基金(如风险补偿基金、产品采购基金、中小企业创业基金等) 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我国由于财政资金紧张,对中小企业资助较少。
没有积极开辟多层次的融资渠道。例如:加拿大、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小企业融资上市的二板市场,美国更是具有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多种层次的资本市场。而我国企业板迟迟不能推出,使广大中小企业不能有效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3.2 金融体系方面
3.2.1 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金融机构作为资金的提供者并不亲自参加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它与资金的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带来了矛盾和问题。通常,资金的使用者比资金的提供者在企业经营状况方面拥有更多的信息,因此他们就有优势在事先的谈判、合同签定的过程中或事后资金使用过程中损害资金提供者的利益,使资金提供者承担过多的风险。由于浙江中小民营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抵押条件上的差别,以及单位贷款处理成本随贷款规模的上升而下降等原因,大型金融机构通常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愿意为资金需求规模小的浙江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就是所谓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这样,浙江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就显得特别困难。
3.2.2 量小利薄、缺乏规模效益
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给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确实存在着形不成“规模效益”的问题。因为与大企业相比,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要求的每笔贷款数额不大,但每笔贷款的发放程序、经办环节,如调查、评估、监督等都大致相同,结果银行的贷款单位经营成本及监督费用上升。银行从节约经营成本和监督费用的“经济性”出发,也不愿与浙江中小民营企业打交道。
3.2.3 贷款的路径与制度不合理
国有银行长期服务于国有企业和大企业,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市场是个全新的市场,开拓这个市场,不但要冒风险,而且要创新各种管理制度。在现行的金融体系中,贷款片面地向少数大型企业集团倾斜,加上过分严格地控制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活动,导致了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为了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各商业银行基本都实行了事实上的“贷款风险终身责任制”,将信贷风险与信贷人员的职位工资奖金等挂钩,并追究终身责任。但对于正面的激励和压力却相对不足,信贷人员既没有信贷投放的任务,也没有相应的奖励。因此,无论信贷员还是基层行都不会有积极性去跑浙江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
3.2.4 金融服务水平低
相对于大企业而言,浙江中小民营企业的资产数量少、质量差,信用等级低,资信较差,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都比较困难。因此,导致了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对银行贷款的强烈需求与银行的可贷资金之间难以有效结合。更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信用等级的评定标准中存在着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资信评估的不利因素,使得这一矛盾更加突出。
3.3 企业自身方面
3.3.1 企业资信等级较低
企业资信状况影响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是企业能否获得贷款的前提条件。一般地,浙江中小民营企业由于其资产有限、生产经营规模小、产品市场变化快、经营场所不固定、人员流动性大、法人代表变动频繁、知名度较小等特点的影响,信用等级较低,资信相对较差。特别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一些浙江中小民营企业改制时对银行债务处置不当,存在相当普遍的逃避债务倾向,造成银行对改制中的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心存芥蒂,对浙江中小民营企业的工作重点不是如何加大投放,而是如何防止企业逃避债务,防范金融风险,甚至出现了因企业改制转轨对资金需求量最大最迫切时,也正是银行放贷最谨慎、企业贷款最困难的反常现象。
3.3.2 担保责任难落实
浙江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担保责任往往空缺,要落实抵押、担保责任非常困难。与大企业相比,浙江中小民营企业组织关系简单,一般没有上级主管部门,也没有具有责任关系的行业组织,也就不可能有上级部门或其他责任单位为其承担担保责任。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资产规模不大,固定资产更少,且机器设备大多陈旧落后、技术含量低、专业性低、变现率低。一旦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宣告破产,银行即使得到这些抵押担保物,也只能视为一堆废铁,银行债券无法保障。
3.3.3 浙江中小民营企业竞争乏力
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产业水平低,其占优势地位和主体地位的行业仍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其各种经济效益指标也都与大企业有较大差距。企业的竞争力不仅表现在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数量、质量等经济指标上,同时也受企业形象、社会责任、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浙江中小民营企业的这些条件更是大大低于大企业。从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竞争能力和对社会责任考虑,银行都无法支持那些竞争乏力的浙江中小民营企业,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在信贷投放的竞争中,就难得到银行的信任。
3.3.4 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
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一方面不能充分反映企业资产运营状况,目前社会独立的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又缺位,因而难以快速准确地评估企业资产价值,使金融机构不能通过资产抵押形式向企业提供抵押贷款;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难以通过审核其财务来评价其资信,使银行对企业的信用放款难有较大的作为。
3.3.5 信用观念淡漠、管理人员素质较差
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浙江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素质显得更为重要,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普遍较落后。有的属于“家族式管理”,往往会由于决策者的家长作风导致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重大危害;有的属于承包经营性质,“捞一把就走”的思想导致企业短期行为严重,不利于企业发展;一些企业虽然意识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并已着手建立相关制度,但由于管理者素质低下等原因,导致体制改革的步伐停滞不前。这种体制性的缺陷导致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缺乏后劲,融资难度加大。这样,管理者中缺乏精通相关专业知识人员,则不能有效地管理企业。使得有的企业逃债、废债、脱壳经营、悬空银行债权,造成信贷资产流失,严重损害了企业信誉形象,破坏了银企关系。根据这些具体情况,对融资难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如何应对呢?下面就对策进行分析。
四、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对策
4.1 加强政府对浙江中小民营企业的扶持
4.1.1 政府可以考虑制定并实施浙江中小民营企业特殊财税优惠政策
政府应建立和规范浙江中小民营企业的税收优惠、贷款利息优惠、直接拨款等政策。财政税收政策主要用于支持新建企业和鼓励浙江中小民营企业技术制造。比如:对于新办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可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而对于可能成长为大企业的浙江中小民营企业或新办的高科技浙江中小民营企业税收减免年限可适当长一些;对不同发展前景的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应提供不同的政策;对下岗职工和社会失业人员自主创办小企业,政府应适当减免征收某些税种,并提供一定的小额优惠贷款,若在自主创办的小企业中还安排其他下岗人员的,那么还可按安排人员的多少,直接给予相应数量的资金补助;进一步放宽创办浙江中小民营企业的外部条件,降低注册资本金,简化开业登记手续;对设备投资可减免所得税;对采用特定新产品和新技术领域的企业实行一定期限的减免税政策;增加政府在浙江中小民营企业的采购等。
4.1.2 继续清理各种形式繁杂的收费项目和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当前应继续以交通和车辆收费改革为突破口,加快费改税的进程,将必要的收费项目纳入税收轨道,把收费项目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在清理税费的基础上,以法规形式明确投资者的权利与义务,让投资者在投资之前就能清楚知道自己应该承担的税费有哪些,多少金额,以便计算经营成本,预测收益,及时准确地做出投资决策。
4.1.3 对浙江中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进行改革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