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跟主流经济学关系的一点思考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PS:我一直觉得马克思主义是经济学中的"歌德巴赫猜想",它的价值不在具体的结论,而是存在于在它背后的哲学.这是我本科经济史的课程论文,希望大家指正mailt.suqian@buffalo.edu" target="_blank" >.suqian@buffalo.edu

----------------------------------------------------------------------------------------------------------------------------------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关系的一点思考

---读哥达纲领批判与共产主义原理有感

在一般人看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是针锋相对,你死我活的两门学说,这是因为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者号召全世界的无产者起来革所谓的资产阶级的命,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竭尽所能地围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那么事实是怎么呢?记得上数学模型课程的时候,数学系的教授曾经说过,对于同一个实际物体和现象,可以建立截然不同的模型去阐述,只要能够满足既定目的就可以了。比如对于股票价格的变化规律,有的人用统计模型去历史中寻找答案,有的却用微积分甚至高等代数模型去探源。但无论用什么模型,只要能满足条件,即成功描述出股票价格变化规律即可。

而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主流经济学,都是研究的现实经济社会的发展演变规律,也就是它们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这就构成了两门学术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经济学只是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型(系统)去研究现实经济,社会变迁规律。 但是由于时间,社会现实,切入点不同,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经济学确实产生了不小的差异。我并不想完全否认这种差异的存在。不过我认为,现实中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才过去的100多年的革命史中,处于特定的政治目的,被严重扭曲了(不管是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是苏联,中国等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

所以,今天我才利用学习经济史这个机会,在前人的一些思想的引导下,重读哥达纲领批判与共产主义原理,希望能够在我所能及的范围内与大家分享我的一点感悟。

首先以双方对阶级划分的争论以及现实来表明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经济学的差异与本质共通

马克思主义将社会划分成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以及中小业者(包括农民)。而共产主义学说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共产主义原理)

那么什么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等于穷人吗?先来看看恩格斯怎么原话是怎么说的:无产阶级是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这一阶级的祸福、存亡和整个生存,都取决於对劳动的需求,即取决於生意的好坏,取决於不受限制的竞争的波动。一句话,无产阶级或无产者阶级是19世纪的劳动阶级。(共产主义原理)

很明显了,无产阶级是那些不占有生产资料的人。而在现实中,无产阶级被扭曲成了穷人.按照马克思的定义,即使今天那些在中信大楼年薪10万的高级经理仍然是无产阶级,因为他不占有生产资料。但是倒退30年,这些标准的无产阶级10个有9个半会被当作资产阶级当权派的典型被革了命

所以按照马克思自己的理论,中国的现实是无产阶级仍然大量存在,但是相当部分的无产阶级的生活已经非常富裕与安逸。

那么西方主流社会的划分是怎么样? 按照美国的划分标准,社会成员按照年收入多少被分为富人阶级,中产阶级,贫困人口。

很明显,同样的社会成员,马克思按照是否占有生产资料建立了自己的分析模型(阶级论),而西方经济学按照年收入的多寡重新将社会成员分类建立了所谓的阶层模型。刚才的中信里面年收入10万的无产阶级在西方学者看来是不折不扣的中产阶级。

很明显,无论按照什么理论划分,那个经理年收入还是10万,他的生活状况不会因为被划入无产阶级而突然变得潦倒也不会被划入中产阶级而突然暴富。那么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和现代西方经济学对同一个现实的分析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呢?根源何在?

表面上看,马克思与西方经济学是不同的经济学家所建立的学说,他们所处的时间,地点,个人经历都相当不同,所以建立了不同的学说是很正常的。但真正的深层次原因却另有其说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根本的对立就是资本家是否在剥削工人?这个问题争了150多年年,不过我看来是真正的关公战秦琼而已。但是这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主义经济学一切差异的根源

马克思经济学创立的时候是大机械化时代,整个社会处于启蒙阶段,社会保障,民主人权都还相当原始。 这样造成两个后果,一方面是体力劳动(即马克思理论里面占最重要位置的劳动)明显重要过脑力劳动(管理,决策等),即体力劳动的贡献大于脑力劳动;;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主要指蓝领阶级)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而是否占有现实的物质生产资料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现实下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摆脱不公平分配,避免受到最直接残酷剥削的关键。所以马克思很自然地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经济理论体系,并且将社会阶层分为无产与有产,因为这样符合了当时的现状,并且为打破种种不平等提供了非官方的强有力的号召

但是到了今天,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而且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已经相当高。做和上段同样的分析,一方面脑力劳动现(经营决策)在明显重要过体力劳动,一方面社会化大生产水平提高,这造成了如下的后果:第一,因为经济社会中智力活动远远超过了体力劳动与实物资本的重要性,所以所谓的资本家已经从19世纪那种只要出钱就可以获利的“剥削状态”进入了今天必须做出复杂的决策来规避风险,选定投资项目的复杂脑力劳动才能得到回报的状态。他们的获利是理所当然的“企业家才能的回报“而非不劳而获,所以马克思理论中的剥削理论在今天已经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过时,至少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另外,生产资料占有由于股票市场的发达,已经打破了个别人的垄断。也就是占有股票就占有生产资料,而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乎所有的家庭都直接拥有或间接拥有(通过投资基金等)大量股票(通用公司拥有超过200万股东,没有一个个人能够拥有超过5%的股票),所以标准的无产阶级在西方发达国家严格说已经几乎不存在,社会成员角色的多元化与交叉性,已经经济生活本身让收入成为区别社会成员属性的最好的标准(比如制定税收,转移支付政策明显无法按照是否是“无产阶级”来作为标准,而收入却能分常准确地引导政府决策)

显然,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的划分都没有错,只是针对不同的社会现实作出了最适合当时历史现实的理论而已,随着时代变迁,条件转移,理论自然会变化。强拉机械化生产下的马克思经典理论与当今知识经济下的西方经济学来一比高下不是关公战秦琼又是什么?

当然,在马克思主义很多论述超过了当时的时代,比如国家会消失(预言了今天的欧盟和全球化区域整合), 社会主义兴起(这里的社会主义不是苏联和中国自称的社会主义,而是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后,通过股票等工具而自然进入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比如西欧)都还是让人感觉到了其深邃的理论深度。

进一步,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的论述更加坚定了我它和西方经济学殊途同归的本质,那就是对所谓按劳分配的论述。

马克思原文说:如果我们把"劳动所得”这个用语首先理解为劳动的产品,那末集体的劳动所得就是社会总产品。   现在从它里面扣除∶

第一,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份。   第二,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份。   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後备基金或保险基金。   从“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里扣除这些部份,在经济上是必要的,至於扣除多少,部份地应当根据概率论来确定,但是这些扣除根据公平原则无论如何是不能计算的。   剩下的总产品中的其它部份是用来作为消费资料的。   把这部份进行个人分配之前,还得从里面扣除∶   第一,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   和现代社会比起来,这一部份将会立即极为显著地缩减,并将随著新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减少。   第二,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份,如学校,保健设施等。

(哥达纲领批判)

显然马克思的按劳分配是有条件的按劳分配,准确点是说在西方经济学里面工资的部分里进行按劳分配。如果熟悉西方经济学就知道,“第一,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这是指企业家才能(entrepreneur ability)所获得的利润,而我个人怀疑这个版本不齐全,因为以前学习邓论的时候曾偶然听过老师读的哥达纲领批判里面还有关于对土地占有,资金使用的补偿,也就是相应的地租,利息分配;不管如何,马克思的按劳分配本质上与西方的按要素分配是一样的,不过是重点突出了工资(西方认为劳动要素得工资)里面的按劳分配关系,这其实也是被西方经济学广泛承认的。可惜的是这个按劳分配的思想同样被扭曲,成为一些人论证所谓剥削关系的工具,人为地将马克思分配理论与主流经济学的分配理论对立起来

到现在,已经非常清楚了,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是对同一个世界的发展规律做出的描述,在研究对象都是现实世界这个最大共同点上产生了许多不同,这是因为传统意义上的马克思经济学与今天的西方经济学面临的经济,社会已经有结构上的不同。仔细分析马克思的原文,其实和西方经济学本质上是相同的(比如共产主义原理里面对经济危机产生原因的描述),所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非与西方经济学是一种你死我活的对立状态

事实上,在中国和世界一些其他地方马克思主义在坚持基本原理(我认为是这个所谓的基本原理就是,而且仅仅是马克思唯物论哲学基础而决非阶级划分,劳动价值论等范畴)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开始摆脱被禁锢在神坛上的尴尬地位开始与西方主流经济学进行整合,以期共同创造出真正的“与时俱进”的开放经济理论体系。

以上是我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主流经济学关系以及现实社会关系的一点思考,限于学识水平,如果有任何不当,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