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华
2025-5-18
我打工当供应链经理、总监的时候就曾经听到过很多我的手下及过来应聘的人跟说,老板,我就是英语口语不行。
我就知道他们是在“谦虚”,他们不仅仅是英语口语不行,他们是啥都不行。
我曾经跟很多供应链同行开玩笑讲,连英语这么简单的东西你都搞不懂,那你怎么可能做好供应链管理呢?
我的英语水平也一般,但我觉得还行,无论是工作还是点餐、旅行,听、说、读、写基本上都是不耽误事儿。
有一次我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咖啡厅点咖啡,服务员问要我多大杯的,我说“middle(中间的)”,她微笑着问我,“medium(中号的)?”,我赶紧说,Yes! Yes!
就是那个意思嘛!
我是从初中才开始学英语的,当时教我们的英语老师应该都是高中或师范(中专)毕业生。所以,我的英文发音一直都带有比较浓重的胶东农村口音,但我没所谓,那些说英语的老外更不在乎,人在异国他乡,他们觉得能跟我用英语交流就已经是很满足了。
记得上大学学第二专业(对外经济技术贸易)的时候,我们的专业英语老师说我们说的是“工程师英语”:达到目的即可,管他什么语法不语法、发音准不准的。我们又不是专业翻译。
后来在F公司做供应链总监,我手下一个英文专业八级的经理跟我说,您写的英文邮件很讲究语法。我听了很高兴,心里当场就决定,一定要给他升个职。
我一直认为,英语本身语法很简单,常用的也就是那么几种时态(Tense),它哪里有我们供应链管理那么多的逻辑需要掌握?
所以,我判断,你英语不行,你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很有可能也是个问题。你至少是读不了英文的书籍和报告吧?直到现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很多先进的理念和工具还是来自英语类教科书,不是吗?
说到逻辑,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数学。
同样是语言,我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是很皮毛,也就是大概知道几个微积分、线性代数以及概率与数理统计方面非常基础的定义和公式,然后我就想方设法把它们应用到供应链管理实践当中去。用的最早的是那个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把它用来计算需求波动率(变异系数,CV,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在我2007年出版的《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里面有提到);接下来可能就是那个三西格玛准则,再后来就用到的越来越多了,最终是于2022年出版了我的另外一本书《全面库存管理数学分析》。
我对数学与供应链管理相结合的最大体会有两方面:
一是,供应链管理尽管玩的是所谓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但其中很多东西是可以被量化的,而一旦实现量化,你就很容易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通过进一步的数学训练,我们分析、解决供应链问题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当你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做到有条不紊、抽丝剥茧。
很多供应链同仁之所以缺乏起码的逻辑推理能力,我认为是因为他们读书的时候就跟我一样没有学好“高等数学”,毕业之后更是连碰都不碰这个东西了。
理解数学定义和公式的确是很伤脑筋,但正因为如此,它才锻炼和提升了我们的思维能力。
如果你英语和数学都好一点,你再学习计算机编程就不是大问题了。
近些年很是流行的R和Python在数据分析、可视化及机器学习等方面具有Excel无可比拟的强大的优势。我个人使用R的体会就是,它就是在用英文写数学函数和公式。很很关键的一点就是,R可以弥补我们掌握的数学知识的不足。很多过去不理解的数学公理、定义、思想等,通过R相关的程序包或简单的编程就可以轻松实现,这可以进一步提升我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其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应用。
尽管我们不承认“AI时代不懂编程就是文盲”,但是编程的确是可以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结构化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恰好就是供应链管理最需要的能力基础。
所以,英语、数学、计算机和供应链管理,这其实是四门语言,尽管它们的用途不同,但最终它们是可以统一到供应链上来。要吃好供应链管理这碗饭,你还真得多学点语言。而要学习这些东西,除了花点时间,其他的好像没有任何成本。
何乐而不为呢?
为中国制造业之崛起而奋斗!
作者程晓华(John Cheng),全面库存管理(TIM)咨询独立顾问、制造业库存控制技术与策略课程创始人、讲师,《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首席物料官》《决战库存》《制造业全面库存管理》《全面库存管理数学分析》著作者;1995年开始接触MRP,深耕制造业供应链管理近30年,一直聚焦于库存与交付问题的实践和咨询。
新书预告:《全面库存管理数学分析》第2版预计2025年底上市
全面库存管理(TIM)文章订阅号:ITOOTD
Mail: johnchengbj@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