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经济>>

宏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

宏观经济学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

发布:prinski | 分类:宏观经济学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我决定把题目改成:我很痛苦,因为我觉得学到的宏观经济学的模型很扯淡很垃圾,谁来解救我?经过同学的指正,标题改为:宏观经济学是科学主义比较恰当~Hi各位老师同学,很高兴和大家严肃地讨论这个问题:宏观经济学是 ...
扫码加入经济学习群


我决定把题目改成:我很痛苦,因为我觉得学到的宏观经济学的模型很扯淡很垃圾,谁来解救我?





经过同学的指正,标题改为:宏观经济学是科学主义 比较恰当~

Hi 各位老师同学,很高兴和大家严肃地讨论这个问题:宏观经济学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另外本人对于经济学是门外汉,特别是理论方面都是被学习被考试的。所以要是对于经济学有任何认识上的错误,欢迎拍砖!


下面谈谈我对宏观滥用数学的感受,以索洛增长模型为例(索洛模型在中级和高级宏观中都有涉及):


a)首先设定一大堆的变量



如产出(Y),资本(K),劳动(L),A(技术)等等。。。。



b)按照基本的常识列出一堆基本的等式,


如Y=F(k,AL)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表明了产出和资本、劳动及技术正相关


k=K/AL 人均资本等于总资本除以有效劳动人口



等等等等。。。。。。



c)经过一系列很低级的数学变换(涉及合并同类项、求偏导、拉格朗日函数等等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最基本的知识)



d)最终变换得到一个看似很繁琐的公式(看上去有很多变量而已)



如索洛模型考虑自然资源与土地的因素后,变形后的公式



在平衡增长路径上每工人平均产出增长率为:


公式一

gbgp=[(1-α-β-γ)g-βb-(β+γ)n]/(1-α)


以上这个费尽力气变换出来的公式,只表示了gbgp g正相关,与b n负相关;而且这个公式没有任何定量分析的意义


而这个结论用一句简单的人类语言:
自然资源(b)的减少和人口(n)的增长会使每工人平均产出下降,而技术进步(g)则促进每工人平均产出上升。


(这个结论初中生用脚趾头都能得出来吧)


我这里有两个基本的问题:


1. 1. 既然只能表达定性的关系,用数学公式有什么意义?数学的表达简洁吗?至少我在我所学习到的所有宏观经济学公式中没有见到,反而是陷入到众多变量的愚蠢的数学变换,得到一个看似繁琐的公式,表达一个幼稚的经济学常识。


2. 2.通过基本常识和假设列出一堆不能表示定量关系的等式,再经过一系列所谓严密的低级数学变换,得到一个繁琐的公式,定性的表达和经济常识相吻合的结论。



难道宏观经济学家们寄希望于“所谓严密的低级数学变换”,来给宏观经济学披上一层严谨科学的外衣?




好吧,除了以上所谓理论的讨论,我们来看看实际的。林毅夫说过(大概意思),西方经济学整个理论体系在近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使用情况来看,是有问题的;无论是“华盛顿共识”还是“休克疗法”,现代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指导下的各个国家二战后的经济赶超战略都是失败的,反而是中国“摸着石头过河”,取得了经济发展的奇迹。



最后分享林毅夫“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与总结”的一段话:


经济理论的作用就像一张地图,地图不是真实世界本身,而是帮我们了解周遭的环境以及下一步如果往前,往后,往右或往左会遇到什么新景象的工具.地图一定要有一定程度的抽象和简化,但如果把重要的地标忽略了或划错了,经常会造成人们行动的失误。



林说的很委婉,而我的结论只有一句:宏观经济学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




最后,欢迎大家讨论指教,并请就事论事,我是打酱油的~~~~~~~~~~~~~

===================================================================================================

讨论就会有思想的火花:

1.回到宏观经济学各种模型诞生的历史背景下去看,今天很习以为常的观点,在当时是否反映了进步的先进的经济发展理念?这样的话,

有朋友举得例子非常好:我们今天看起来“简单的经济学常识”是否真的简单,放在这些经济学理论刚出来的几十年前来看的话?比如自然资源(b)的减少和人口(n)的增长会使每工人平均产出下降,而技术进步(g)则促进每工人平均产出上升。要知道在我国建国初期还提的口号是人多力量大。

这样的角度来看,”经济学模型通过数学变换得到一个看似繁琐的公式,表达一个幼稚的经济学常识“的说法不恰当!


2.宏观经济学有过于科学主义的问题!

通过数学变形得到某个公式,然后把公式跟现实经济现象上靠(有时还靠不上--),这种研究方法我极其不能认同。 经济学家得出某个公式难道是坐在家里用笔算出来的,还是实际考察经济数据得到的?经济学毕竟不能等同于物理,数学计算不能模拟社会发展的!

有人留言我宏观学的不好,只学到皮毛,还有更高级的理论等等,但你们都没有具体说我哪点认识有问题?更高级的理论是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欢迎具体指正批评!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672263-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