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李宝元9月9日在线访谈-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

>>

北师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李宝元9月9日在线访谈

北师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李宝元9月9日在线访谈

发布:资料狂人 | 分类:人力资源管理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热烈欢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李宝元教授于2014年9月9日下午3点接受人大经济论坛的在线访谈活动。欢迎大家热烈提问。提问领域:人本发展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由于李老师有其他的活动,所以取消了学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群


热烈欢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李宝元教授于2014年9月9日下午3点接受人大经济论坛的在线访谈活动。欢迎大家热烈提问。
提问领域:人本发展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由于李老师有其他的活动,所以取消了学者访谈,LZ感谢提问的坛友和大家的关注~
感谢李老师抽出时间和大家进行在线的学术交流~李宝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北京师范大学人本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资源与经济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MBA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彩票事业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劳动学会劳动标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评审专家。
先后在山西财经学院、洛阳工学院、中南财经大学、山东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六所大学研究学习和从事教学工作,具有近30年的高等经济管理教育职业生涯,学术研究涉及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及人力资源管理、国民经济与管理、制度经济学、战略规划方法与统计技术等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
人本发展与管理;
在国民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以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领域有所建树。
在国内学术界较早,提出“人本经济学”、“社会科学技术论”、“三域配套改革战略”等理论观点及改革主张,有关研究成果曾引起学术界和政府决策部门的关注。
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特基金等科研项目20多项。
在《经济学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财经问题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10多篇被《新华文摘》、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理论经济学》、《体制改革》、《国民经济管理》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全国著名文献转载或转摘。
曾出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三部曲著作”《战略性激励: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精要》、《人本方略:现代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通论》和《战略性投资:现代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开发全鉴》,在业内有广泛影响;
2011年以来,主编“现代组织通用人力资源管理精品系列教材”(共14本,已出版4部),主持出版《中国人本发展报告》绿皮书,已有广泛社会影响;
共出版个人学术著作及教材30余部,代表作有《人力资本论》、《人本管理学要义》、《人力资源管理通要》、《人本发展经济学》、《追求永远》、《人力资本运营》、《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等。其著作曾获得国家图书奖、全国教育图书奖、中国软科学奖、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及北京市精品教材奖。
开设课程:
  • 本科生课程: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管理;广告学
  • 硕士研究生课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组织学习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前沿问题研究;职业生涯管理
  • 博士研究生课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国人本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人本管理经济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前沿问题研究

主要著作(2000年以来):
[1] 《来的不是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版,(ISBN978-7-303-15526-2,15万字)。
[2] 《企业用工之困:2012中国人本发展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版,(ISBN978-7-5141-2684-6,35万字)
[3] 《现代组织薪酬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与王长城合著,ISBN 978-7303-15083-0,50.4万字)
[4] 《现代职业生涯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与马洪立、杨文革合著,ISBN 978-7-303-14688-4,66.8万字)
[5]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与于然、李静合著,ISBN 978-7-303-13086-3,56万字)
[6] 《人力资源强国之路:中国人本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ISBN978-7-5058-9974-2,35万字)。2011年1月24日《经济参考报》及经济参考网读书首页http://www.jjckb.cn/dspd/r_read.htm专刊介绍并同时转载发布《中国发展观察》与《人民论坛》杨宜勇、杨万东的两篇书评,立刻被各大门户网站转载报道;2010年12月6日《中国教育报》发布李宝元署名报道文章“建立新型国民素质教育体系 我国需要绿色人本战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第2期发布评介文章。
[7] 《多元成功路:与农村青年谈人生选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版(ISBN978-7-303-11043-8 ,21万字)
[8]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案例教程》(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版(ISBN978-7-5121-0198-2/F·677,50万字)
[9] 《人力资源管理通要》,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2月版(ISBN978-7-115-22162-9,35万字)
[10] 《广告学教程》(第三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2月版(ISBN978-7-115-22052-3,53万字)
[11] 《薪酬管理:原理·方法·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ISBN978-7-81123-828-0/F·514,57.2万字)2009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重点项目。
[12] 《人力资本论:基于中国实践问题的理论阐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ISBN 978-7-303-09891-0,33.8万字),中国崛起是“中国人”的崛起:访《人力资本论》作者李宝元,经济参考报记者方晔,2010年11月29日地8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你第12期第102页书评。
[13] 《绩效管理:原理·方法·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4月版(ISBN978-7-111-26365-4,50万字)
[14]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1月版(译著(ISBN 978-7-115-19119-9/F,12.5万字)
[15] 《组织行为学通论》,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ISBN978-7-81123-385-8/C·46, 56万字)
[16] 《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2009年度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ISBN979-7-5058-6420-7/F.5681,47.9万字
[17] 《人力资源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ISBN878-7-303-08755-6,44.8万字
[18] 《职业生涯管理:原理·方法·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2008年度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ISBN878-7-303-08640-5,46.6万字
[19] 《人本制胜:人本管理学要义》,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年3月。
[20] 《人本发展经济学》,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 李晓西教授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11期发表书评。《新京报》2006年12月8日“书评周刊”C24版介绍。
[21] 《战略性激励: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精要》(第2版),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22] 《战略性投资:现代组织学习型人力资源开发全鉴》,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23] 《广告学教程》(第二版),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9月版。被评为2006年度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至2007年底共加印八次,使用学校有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继续教育(网络)学院和珠海分校,华南师范大学,西京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理工大学、山东经济学院等十余所大学。
[24] 《追求永远:中国企业家谋求长程发展行为案例研究》,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
[25] 《人本方略:现代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通论》,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
[26] 《战略性激励: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精要》,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27]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程》,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8月版。
[28] 《广告学教程》(版),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2月版。
[29] 《人力资本运营》,专著,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9月版。
[30] 《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专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此著为本人博士论文,荣获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奖。中国财经报2000年9月5日“读书”版发表书评。获国家图书奖和第二届全国教育图书奖一等奖。

科研项目(2000年以来):
[1] 共青团中央项目《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及职业发展规划》,2012年6-12月(5万元)
[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研究》(批号12&ZD094)子课题《我国劳动关系的历史流变与现状研究》,2012年9月,(6万元)
[3]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绿色发展、多重转型与中国企业HR战略竞争优势动态提升转换问题研究》(批号:11BGL015,15万元),主持人,2011年6月30日-2013年12月30日。
[4] 2010年10-12月,主持国家开发行北京分行委托七个“十二五”投融资规划项目,包括《金融性支持北京市顺义区科学发展规划(2010-2015)》、《金融性支持北京市通州区科学发展规划(2010-2015)》、《金融性支持北京市房山区科学发展规划(2010-2015)》、《金融性支持北京市石城镇科学发展规划(2010-2015)》、《金融性支持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科学发展规划(2010-2015)》、《金融性支持北京市“十二五”城乡经济一体化科学发展规划(2010-2015)》、《金融性支持北京市北汽福田科学发展规划(2010-2015)》七个系列项目。(25万元)
[5] 北京普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委托项目《新劳动法规约束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研究》(12000元),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
[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基于人本视角的整合研究》(批号:08BRK002;9万元),2008年6月1日至2010年6月1日。
[7]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研究》,韩震主持(50万元),2007年11月(2008-2010);项目批准号:07JZD0001/项目合同号07JZDH001。子课题之五《当代中国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的对策性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当代实践》(经费5万元)。
[8] 北京市统计局合作项目:2007年北京市行业企业统计评价报告,主持人,2007年6-10月。1.1万元。
[9] 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委托项目:首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研究,主持人,2006年6月~12月。8万元
[10] 教育部项目:“合理负担教育成本,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致力于更加公平的教育”子课题,主持人钟秉林校长,2006年7月10月。主要参与者。
[11] 北师大:北京师范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2005年6~12月,主要参与者。
[12] 教育部社科司: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05年5~6月,主要参与者。
[13]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前期重点研究课题(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委托项目):首都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题、思路及对策研究,主持人,2004年6月-2004年12月。20万。
[14] 成都市委托项目:成都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主要参与者,2004年5-10月。
[15]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项目:“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专题:高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主要参与者,2003年8月-2004年3月。
[16] 地方合作项目:大连市皮口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主持人,2003年2月-7月。
[17] 国务院体改办中国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课题:关于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主持人,2001年12月-2002年3月。
[18] 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人文社科基金资助课题:中国企业人力资本运营模式研究,主持人,2001-2003年。
[19]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长期规划司课题:中长期发展规划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主要成员,2000年5月-2001年3月完成。

学术论文(2000年以来):
[1] 中国绿色人本发展“四方位”推进策略,载《2012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
[2] 现代组织薪酬管理演化的历史脉络及前沿走势:基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文献梳理机理论透视,《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第7期。
[3] 从“利己”构建和谐利益关系,《北大商业评论》,2012年4月号
[4] 人本绿色发展论:人类文明与大国崛起的绿色化指向、经验及任务(与蒯鹏州、李晓婷合作),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第8期。
[5] 绿色发展的人本意义,《2011中国绿色发展报告:区域比较》(本书获得第二届(2011年)中国软科学奖),专题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
[6] 人力资源国际竞争力四维指数测算及比较研究(与蒯鹏州、李晓婷合作),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第4期。
[7] 关于”平衡计酬卡”的构想:基于战略性广义薪酬整合激励的综合平衡设计,《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3月号。
[8] 中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三大战略要点,《经济研究参考》2010第62期。
[9] 应试教育四大危机:中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困境,《经济研究参考》2010第62期。
[10] 劳动大军职业培训:中国人力资源教育开发的挑战性任务,《经济研究参考》2010第62期。
[11] 城镇化、人口流动与剩余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经济研究参考》2010第62期。
[12] 户籍制度约束、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人力资源配置低效率,《经济研究参考》2010第62期。
[13] 中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未来走势测算和展望,《经济研究参考》2010第62期。
[14] 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第10期。
[15] 危机中的领导,《新资本》2009年第2期。
[16]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对策,《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17] 人力资本国际流动与中国人才外流危机,《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第5期。
[18]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契机:关于近年来“民工(技工)荒”现象的劳动经济学分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19] 灾害危机管理与长期稳定发展:基于近年来抗击灾害实践的理论探索及宏观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第11期。
[20] 关于组织行为研究的五大前沿走势,《中国流通经济》2008年第10期。
[21] 在改革进程中探索民生之路,《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72P-13期。
[22] 制度创新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51G-4期。
[23] 学做人之道,问处事之理,《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24] “以人为先”: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中石化人事管理》,2008年第3期。
[25] 创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及其实现,《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年第6期。
[26] 三“动”学习:激活培训开发的法门,《人力资源》,2008年第4期。
[27] 中国应试制度评析,《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28] 走向人力资源强国:中国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历史路径、主要成就和战略思路,《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7P-2期(2月1日出版)。
[29] 相亲与选人,《中石化人事管理》,2007年第6期。
[30] 北京市行业企业统计分析报告,主笔,《数据》杂志社2007年11月特刊。
[31] 中国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变革三次浪潮评析,《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5期,第24卷、总第140期。
[32] 尊重是人力资源管理之本,《东方企业文化》,2007年第10期。
[33] 明确价值判断,平和心选择职业,《新资本》,2007年第期。
[34] 人事自有“学问”在,《中石化人事管理》,2007年第4期。
[35] 中国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变革三次浪潮评析,《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第7期。
[36] 关于高考制度改革若干基本问题的战略思考,《新华文摘》2007年第11期。
[37] 加强劳动法规建设,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北京劳动保障》,2007年第5期。
[38] 从战略高度谋划国企人事制度改革:访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宝元;创新不是无中生有(署名鲍源),《中石化人事管理》,2007年第3期。
[39] 国企改革再掀“股权激励”新浪潮,《中国报道》,2007年第5期。
[40] 中国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与机会均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0期观点摘编。
[41] 关于高考制度改革若干基本问题的战略思考,《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42] 市场经济广域性与体制改革新突破,《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6期。
[43] 树立广义薪酬概念,注意内在激励作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劳动工资动态》2006年第10期。
[44] 中国市场化改革:新时期要有新突破,《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第83G-4期。
[45] 回归人本管理:百年管理史从“科学”到“人文”的发展趋势,《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46] 人本发展经济学要义:阿马迪亚·森“以自由看发展”思想的一个理论拓展,《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第9期。
[47] 矿难频发的宏观制度根由及对策,《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第54P-5期。
[48] 中国市场化改革: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49] 转型期企业人力资源契约化管理的法规环境约束,《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50] 以人为本:高校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年第9期。
[51] 论现代公共组织民主化变革与整合,《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68I-2期。
[52] 拨开蒙在理论上的迷雾,《企业管理》2005年第7期。
[53] 关于首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52P-8期。
[54] 中国企业改革战略格局中MBO的制度逻辑解义,《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第7期。
[55] 发展繁荣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若干战略问题思考,《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56] 从“授权”到“竞合”:关于组织中人际沟通的两个焦点问题,《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年第3期。
[57] 公共组织及其变革:一个制度经济学视角与解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7期以“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特点”转摘。
[58] 关于MBO:朗咸平之错,《齐鲁周刊》,2005年第1期。
[59] 组织学习论:组织行为在社会生态学意义上的一个解说,《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第1期。
[60] 政府再造,公民社会浪潮与中国公共组织变革,《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61] 教育危机与行政垄断,《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40P-4期。
[62] 关于教育产业的经济学意义,《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63] 论三层四维战略性绩效评估,(2)《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22P-2期。
[64] 我们距离卓越有多远:转型期中国企业家的行为缺陷,《企业管理》,2004年第1期。
[65] 简论腐败的制度性根源及其治理战略,《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66] 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制度激励,《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1期。
[67] 战略性激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精要,《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12期。
[68] 现代化,国际竞争力与人本方略,《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第12期。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1期转摘。
[69]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团队整合力,《中国中小企业》,2003年第11期。
[70] 现代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要义探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71] 战略性激励论,《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第4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工业企业管理》2003年第6期转载。
[72] 制度创新与小康建设,《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2期。
[73] 浅谈全方位市场化制度创新,《人民日报(内部参阅)》,2003年第8期。
[74] 投资经营教育产业得回报合乎经济学情理,《教育与经济》,2002年第4期。
[75] 不学张瑞敏,《企业管理》,2002年第12期。
[76] 现代企业人力资本运营简论,《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76G-5期。
[77] 教育产业化的经济学诠释。《人民日报(内部参阅)》,2002年第41期。《科学新闻》,2003年第3期(转载)。
[78] 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史论解析,《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第10期。
[79] 国家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与战略视界,《经济学家》,2002年第5期。
[80] 国有企业人力资本运营转型研究,载《转型期中日发展比较》,经济科学出版社(中文版)2002年9月;日本学文社(日文版),2002年9月。
[81] 正面审视教育产业化运作的制度逻辑,《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36期。
[82] 人力资本产权安排与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新华文摘》,2002年第1期。※
[83] 三域社会再生产网络与新型国家发展规划体系,《经济问题》,2001.10。
[84] 转型期国有企业人力资本运营问题研究,《国有经济论丛》(2001),吉林人民出版社。
[85] 创新即成企业家,《商界》,2001年第11期。
[86] 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股权化:制度意义与实现途径,《管理现代化》,2001年第5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工业企业管理》2002年第1期转载。
[87] 人力资本产权安排与国有企业制度改革,《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第8期。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6期以“国有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安排构想”为题转摘。
[88] 杜拉克教你当企业家,《中外管理》,2001年第8期。
[89] 新型国家发展规划体系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第60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01年第5期转载。
[90] 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跨世纪审视与前瞻,《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91] 人力资本约束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92]关于中长期规划内容体系的思考与设计,《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3期.
[93] 人本方略: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第3期.
[94]转型发展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及转换,《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第1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01年第5期转载,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2期转摘。
[95]比较优势、科教兴国与人本经济发展方略,《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第37期。
[96]如何形成合理的教育收费机制,《前线》,2000年第5期。
[97]人力资本产权与中国企业改革,《学术论坛》,2000年第3期。

评论文章(2005年以来):
[1]大学改革:期待”一号文件”,《改革内参》2011年第2期。
[2]传承文化该不该“原汁原味”?《人民日报》2011年1月8日海外版第八版科教观潮。
[3]我国需要绿色人本战略,《中国教育报》2010-12-6,A04“理论”版。
[4]联考如何破解高招难题,《人民日报》2010-11-24“人民时评”。
[5]“学历拉动,全民应试”必须改变,《齐鲁晚报》2010-11-29,A02版。
[6]高校“去行政化”就是“去官本位化”,《改革内参》2010年第11期。
[7]农民工子女教育要寻求“杠杠解”,《改革内参》2010年第2期。
[8]收入分配改革莫入歧途,《改革内参》2009年第37期。
[9]北京高考改革的三大看点,《新京报》2009年10月10日第A02版。
[10] “自杀要挟”莫成流感,《改革内参》,2009年第18期。
[11] 教育部必须敢于革自己的命,《中国改革》,2009年第5期。
[12] 大学是怎样在行政管制下办成中学的,《改革内参》,2009年第16期。
[13] “富二代”飚车将飚向何方,《新京报》2009年5月14日A03版。
[14] 教育:改革为先,民意为本,《改革内参》,2009年第12期。
[15] “猪司令”中南海归来倍受礼遇……,《改革内参》,2009年第10期。
[16] 用冷静头脑审视“十大热门专业”,《中国教育报》2009年2月25日,第5版(“招生考试就业周刊”首版)。
[17] 发展技能教育比高校扩招更重要, 《新京报》2009年1月5日A16/A17 版。
[18] 新东方要有忧患意识,《新京报》2008年11月12日A特02版。
[19] 高考作文与新课程改革目标有效对接,《中国教育报》2008年6月16日第7版“话题·高考作文”。
[20] 选专业,为人生长远发展铺好路(4500字),《中国教育报》2008年5月21日第6版。
[21] 高考加分不应取消而应改良,《新京报》2008年4月12日第2版。
[22] 2008高考志愿填报机会与风险并存(7000字),《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2日第6版。
[23] “企业该走出劳动力‘低成本陷阱’”:中国财经报记者王劲松访谈报道,《中国财经报》2008年3月29日头版。
[24] 贫困县教师公款考察“隐痛”何在?《新京报》2008年2月25日A03“时事评论”版。
[25] 京剧进课堂为何多是“样板戏”,《新京报》2008年2月22日A03版。
[26] “平行志愿”不等于“平等无风险志愿”,《新京报》2008年2月16日A02版。
[27] 高效债务“短贷”变“长贷”,不必盲目乐观,《新京报》2008年1月29日A02版。
[28] “绿卡孩子”无法高考,到底谁该负责?《新京报》2008年1月23日A02版。
[29] 不要误解经济学家的“刺耳”言论,《新京报》2008年1月7日A02。
[30] 考:一个改变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之回顾和论析,《北京日报》理论周刊,2007年9月3日第19版。
[31] 破除精英意识,试验还权于民,《时代信报》(重庆),2007年8月7日第6版“信报论坛”。
[32] 考研究生:家长还陪着!,《新京报》2007-3-28A02版。
[33] 这样的“做秀”解决不了问题,《新京报》2007-3-24A02版。
[34] 高中课改:做好与高考衔接了吗?,《新京报》2007-1-31A02版。
[35] 根治办学诈骗,关键在加强监管(社论),《新京报》2007-1-15 A02版。
[36] 请客审批:“计划”管理恰恰非“理性”,《新京报》2007-1-10 A02版。
[37] 仅靠成本核算难控高校乱收费(社论),《新京报》,2007-1-5A02版。
[38] “师范教育”怎样才是“返璞归真”?《新京报》,2006年11月20日时事评论A03版。
[39] 一个农村孩子的进城路:我从“潘晓困惑”到“四十不惑”的人生感悟,载曹保印编《精神历程:36位中国当代学人自述》,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9月版。
[40] 要生孩子,须买房子!——户籍“株连”政策与房市调控,《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9月4日,第28版“论道”。
[41] 推行助学贷款计划政府应该主导,《新京报》,2006年8月28日社论A02版“观察家”;《江西日报》2006年8月30日B2版转载。
[42] 如何看待高教入学机会均等问题,《文汇报》,2006年8月17日第5版。
[43] “魅力”型企业家难做“百年老店”,《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8月14日,第31版“治理”。
[44] 办学模式单一造成“大学变技校”,《新京报》,2006年7月18日A03时事评论版。
[45] 研究生改革推动中国教育发展(社论),《新京报》,2006年7月11日A02版社论。
[46] 基础教育政府投资要有配套措施,《新京报》,2006年7月3日社论A02版“观察家”。
[47] 高考改革,路在何方?(访谈),《新京报》,2006年7月2日A14版。
[48] 不公布状元利于消减高考负面效应,《新京报》,2006年6月24日社论A02版。(署名“泰语”,有误)
[49] 不要为孩子强制“设计”人生,《新京报》,2006年6月20日社论A02版“观察家”;《江西日报》,2006年6月21日C2版转载。
[50] 慈善捐助不宜捆绑搭售,《新京报》,2006年6月18日社论A02版。
[51] 当慈善捐助捆绑强制协议(访谈稿),《现代教育报》2006年6月14日“一周论坛”第6版。
[52] 不重视学生健康就是误人子弟,《新京报》,2006年6月12日社论A02版“观察家”。
[53] “高三家长博客圈”告诉我们什么,《新京报》,2006年6月5日社论A02版;《江西日报》,2006年6月7日B1版“观点”。
[54] 校园伤害赔付期待解题(访谈稿),《现代教育报》2006年5月31日“一周论坛”第6版。
[55] 高校就业:“求职观转型”更需制度保障(访谈),《新京报》,2006年5月29日时事访谈A04版。
[56] 取消“三好生”,离素质教育更近些,《新京报》,2006年5月24日时事评论A03版。
[57] 大学生定位“普通劳动者”何以成了问题,《新京报》,2006年5月23日社论A02版“观察家”。
[58] 深圳为学生人身伤害找到“杠杆解”,《新京报》,2006年5月15日社论A02版“观察家”。
[59] “南洋事件”暴露教育法规监管漏洞,《新京报》,2006年4月7日社论A02版“观察家”。
[60] 大学骄子“落魄”与教育“死结”,《新京报》,2006年4月5日,时事评论A03版。
[61] 研究生为导师“打工”很正当,《新京报》,2006年1月22日,社论/来信A02版。
[62] 从制度转型审视“好老师下岗”,《青年时报》,2005年11月29日第2版(时评)。
[63] 为“匠士学校”大声喝彩,《新京报》,2005年11月24日,时事评论A03版。
[64] “环京津贫困带”昭示首都大区域联动发展迫切性,《新京报》,2005年8月19日,经济评论B02版。
[65] 北京交通“活”起来的四种关键手段,《新京报》,2005年5月25日,时事评论A03版。
[66] 北京交通病在公交滞后,《新京报》,2005年5月24日,时事评论A03版。
[67] 《财富》论坛:别盯住“情节”而忘了“主题”,《新京报》,2005年5月20日,B13回望2005《财富》论坛专版。
[68] “隐形冠军”理论:关键是悟“道”,《新京报》,2005年4月28日,B02经济评论版。
[69] 指标分配难题源自职能错位,《新京报》,2005年3月17日,A03评论版。
[70] 敬畏大自然需要“天人合一”,《新京报》,2005年2月2日,A03评论版。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3199014-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