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招聘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博士

    广州科城公司简介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一家南中国最大的民营规划设计机构,成立于2000年,是从事城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园林绿化施工设计、市政工程专项规划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咨询和策划等多专业的设计单位,业务范围遍及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内蒙、山西、山东、湖北、湖南、河北、河南等地。公司目前已拥有城市规划甲级、建筑设计甲级、风景园林乙级、市政乙级等资质,并已全面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努力,公司设计业务已涵盖城市总体规划、片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专项规划、项目策划研究、建筑设计等多个层次、多个方面,其中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与开发策划已经形成独树一帜的设计风格和开发思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自行筹资建造的科城大厦(一期)已于2004年夏落成并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达12000多平方米,大厦内部配有多间大型工作室、会议室、高层办公室、学术报告厅、食堂、员工宿舍、健身房、乒乓球室、户外标准篮球场与网球场,为公司员工提供了一个安全、优美、舒适、富有个性的工作和生活场所。科城大厦(二期)已于2008年底开工建设,建筑面积约为10200平米,预计2010年初投入使用。在建设部、省建设厅“灾区重建,规划先行”的号召下,科城人参与到汶川县龙溪乡的重建规划设计中,并以坚强的意志,顽强地走遍了龙溪乡9个行政村。而后编写的《汶川县龙溪乡重建规划实录》一书更是为规划行业提供了灾区重建规划的先例。靓丽人生从科城开始人才,是科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科城公司最大的财富。尊重人才,信任人才,为优秀的人才创造一个和谐、富有激情的环境,是科城公司孜孜不倦的追求。科城公司为每一位员工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平台,并建立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力求建立一支具有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科城致力于让所有的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在一起,共同工作,通过内部经验交流和外部知识引进,提高能力。公司秉承“把每个项目做到最好”的理念,迄今已获得建设部、省、市级优秀项目奖二十余项,在湛江东海岛、泉州港后区、包头万水泉新区等十多个大型投标竞赛项目中荣获第一名。科城诚邀您的加盟,共创美好未来!招聘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博士1、获得211、985重点院校博士学位,区域经济(地方经济、资源开发)专业背景,在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方面有坚实的学术基础;2、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方向,拥有较高的课题开发与科研能力,有一定的项目实践经历;3、有志于加盟公司长期发展,在城市规划专业重点领域和方向上起学术带头作用,指导专业学术领域的科研工作,带领团队进行研发创新,并成长为区域经济规划、资源规划与开发领域的专家和技术带头人。4、综合能力优良,适应能力强,身体健康。5、年薪不低于二十万人民币。福利待遇:1、作息时间和节假日按国家规定,享受双休日和探亲假;2、按国家规定提供社会保险及商业保险(包括门诊、住院医疗、重大疾病、意外伤害及意外医疗);3、每年旅游一至二次;4、每年提供一次免费体检;5、为员工提供专项培训及生日贺金;6、康体活动(每周羽毛球活动及每月的登山活动,公司自备乒乓球等设施);7、提供员工交通车、宿舍和工作餐。联系方式:地址:广州科学城科学大道121号科城大厦5楼人事部邮编:510663联系人:柯先生骆先生电话:020-32068817传真:020-32068300有意向者请将简历发至E-mail:GZSCZP@163.com,项目作品请以附件形式发送。

  • 上财产业经济学课件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指定教材:《现代产业经济学教程》杨公朴、夏大慰龚仰军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版。授课时间:每周二上午1~2节答疑时间:每周二下午13:00~15:00预备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产业经济学的知识(包括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两个方面的知识),学会用产业经济学的方法分析现实经济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考试方法和分数结构:在校方或学院没有特别要求的前提下,本课程的考试方法和分数结构将按以下计划执行:考试方法:采用开卷的形式,考试时间为2小时。分数结构:卷面成绩70%,平时成绩30%。试卷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题。平时的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平时上课提问成绩组成。学习要求:遵守课堂纪律,尽量不要迟到和早退。希望不要无故缺席。要相信参与课堂授课活动,对于本课程的学习是颇有益处的。能够做好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平时多关心现实的经济问题。最后,再次提醒的是,诚信也是学好本课程的基本前提之一。在此,不但是指考试是要做到诚信,还包括按时地、独立地完成平时作业方面也要做到诚信。教学进度表教学进度表课时:2(学时/周)*17(周)=34(学时)周次讲授章节讲授内容备注1第1章导论2第2章产业主体3第3章SCP框架、市场结构4第3章市场行为:5第3章市场绩效有一次作业6第4章限制性定价、掠夺性定价等7第4章产品选择、成本与生产能力捆绑销售与搭配销售8第4章研发与创新合作策略性行为9第5章规制政策理论10第6章政府的反垄断政策等规制政策有一次作业11第7章产业分类、产业演进12第7章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优化13第9章产业集群14第9章产业布局15第10章产业竞争力16第11章产业安全17答疑

  • 重磅PDF高清《产业组织:21世纪理论研究潮流(上海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学重点学科)》

    产业组织:21世纪理论研究潮流(上海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学重点学科)作者:杨建文?周冯琦书名:产业组织:21世纪理论研究潮流(上海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学重点学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ISBN:9787806686362页码:257页版次:第1版装帧:平装开本:16出版日:2003年01月产品标识:asinB00119KII8内容简介产业组织:21世纪理论研究潮流(上海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学重点学科)本书针对作为当代经济学重要领域的产业理论,在反映产业组织理论研究背景基础上介绍其理论框架,并着重介绍相关国内外新动态、成果。http://ec4.images-amazon.com/images/I/41LSbL8aE%2BL._AA500_.jpg作者简介杨建文?周冯琦目录产业组织:21世纪理论研究潮流(上海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学重点学科)第一篇总论第一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微观基础第二篇产业组织的基本理论框架第三章产业组织分析Ⅰ:市场结构第四章产业组织分析Ⅱ:市场行为第五章产业组织分析Ⅲ:市场绩效第三篇产业组织的前沿问题研究第六章市场进入与产品创新第七章寡头垄断市场的内生性合并第八章横向兼并和委托代理第九章研发投资与知识产权保护第十章经济全球化与政府规则第十一章可交易排放许可证与环境规则第十二章产业组织的国际差异主要参考文献图表目录相关介绍与插图书摘这种SCP分析框架所依据的微观经济理论,是将完全竞争和垄断作为两极,将现实的市场置于其中进行分析的自马歇尔以来的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因而这一分析将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作为相对效率的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业数的增加,完全竞争状况的接近基本就能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由于哈佛学派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重点,因此信奉哈佛学派理论的学者通常也被称为“结构主义者”。在SCP分析框架中,作为市场结构指标之一的集中度和作为市场绩效标准之一的利润之间的关系的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贝恩调查了美国制造业42个产业并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是CR8(最大8家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大于70%的21个产业,另一组是CR8小于70%的另外21个产业。调查结果显示这两个不同集中度的产业群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利润率差异。前者利润率平均为11.8%,而后者平均只有7.5%。据此,哈佛学派认为,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以及通过市场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这就是“集中度一利润率”假说。如果具有市场支配力的企业增加的话,整个经济就会受到垄断弊病的侵害,因此主张必须对这些产业采取企业分割、禁止兼并等直接作用于市场结构的公共政策,以恢复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秩序。1.企业的价格策略选择当企业的产品在质量、品种、包装方面具有优势时,企业可以在较高的价格水平上销售产品,即使其价格高于同产业其他企业产品的价格水平也不会失去全部顾客,因为企业产品有一定的差别特点,有的购买者宁愿付出较高的价格,也要购买优质或有特点的产品。如果有的企业试图采取薄利多销的价格策略,极容易引起产业内企业的连锁降价,直至价格降到产品平均生产成本以下,出现亏损时,降价竞争才可能停止。在垄断竞争企业,由于企业数量多,致使企业之间很难达成价格协议,即使达成了价格协议,也无法保证监督所有的企业严格遵守,所以价格竞争是垄断竞争产业内企业之间竞争的主要方式。2.企业的产品策略和销售策略选择在企业产品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垄断竞争市场上,如果企业没有改变产品的差别水平就提高了价格,那么,超额利润会吸引新的企业进入。新的供给使企业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利润下降,直至需求曲线移动到与平均成本曲线相切的均衡位置,新企业的……

  • 关于产业经济学的计算问题,请大家帮一下!不胜感激

    1、某地区有m人,该地区A产业产品的产量为M;全国人数为n,全国A产业产品产量为N,求该地区的人均产量系数。2、市场上有2个企业生产同一产品。某企业在其选择产量时假定其他企业的产量不会因它的决策而变化。需求函数:P=a-bQ,Q=q1+q2,qi为第i厂家产量。A、B两个企业的边际成本都为c,固定成本为0.求古诺均衡产量。3、如果I地区制鞋业的职工人数为1万人,该地区的职工人数为200万人;全国制鞋业职工人数为1000万人,全国的职工人数为50000万人,求该地区制鞋业的区位商,并判断制鞋业是该地区的什么部门。4、在垄断竞争市场中,p=9400-4q,TC=4000+3q。求均衡产量q5、已知:Q=200-P试求当价格P从60降到40时的点弹性和弧弹性6、完成表格分析这四个厂商的垄断势力并说明贝恩指数的计量依据厂商相关参数1234P(价格)8()1220AC(平均成本)468()I(贝恩指数)()0.4()0.67、市场上8、某一行业6家公司的销售额如下表所示:名称销售额(万元)名称销售额(万元)公司A60公司D20公司B40公司E50公司C20公司F101、用Cn表示X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前n家厂商的集中度,根据上表求n=3时的产业集中度。2、这一指标反映了什么?有什么优缺点?9、现假设A是被比较的产业结构,B是参照系,I是汽车产业。已知汽车产业在A中的比重XAi=0.03,在B中所占比重XBi=0.07。以相似性系数法计算产业结构A和参照系B之间的结构相似系数SAB。10、假定某市场上只有一个主导企业和一个跟随企业,市场需求函数P=a–bql–2bqF,主导企业和跟随企业的边际成本分别是MCL和MCF,且MCL=MCF=C,求跟随企业的产量决策。

  • PDF高清《产业组织与信息(产业经济前沿问题研究丛书)》作者:唐晓华

    书信息  书名:产业组织与信息  作 者:唐晓华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3-1  ISBN:9787802071612  开本:16开  定价:30.00元内容简介  《产业经济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是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的又一重要系列成果。  在丛书的写作过程中,作者注意遵循这样几个信念:一是产业经济学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又系统的学科体系,涉及基础理论、学科主干与分支、研究和分析方法、特殊应用领域、相关或交叉学科等。二是很多从事政策研究的人员和寻找投资机会的企业,都要用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产业分析,以便做出科学决策。三是既考虑中国的现实研究基础,兼收并蓄,更要注意与国际学术界的对接。  丛书的作者均出自全国较早设立产业经济学博士点的大学,他们在相关领域都有较深研究和较多成果,选题也基本上都是产业经济学理论与应用中的前沿问题。因此,我想信,这套丛书出版,对于丰富产业经济学学科体系,促进学科发展和实际应用都将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作者简介  唐晓华,男,出生于1956年8月18日,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  社会兼职: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副理事长  专业特长:产业经济理论分析、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中国经济信息化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图书目录  序言  1、信息经济学基础  1.1信息经济学引论  1.2逆向选择与信号传递  1.3道德风险与激励机制  1.4拍卖理论  2、企业理论  2.1企业理论概述  2.2企业的契约理论  2.3不完全契约与企业所有权安排  2.4代理问题与激烈励机制设计  2.5竞争策略性效应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3、价格歧视与价格竞争行为  3.1引言  3.2价格歧视与机制设计  3.3价格竞争与患谋  3.4价格模型  4、信息显示与产品质量  4.1引言  4.2阿克洛夫的旧车市场的逆向选择模型  4.3质量的信号显示机制  4.4信息不对称与中国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  4.5质量、信息与公共政策  5、企业纵向关系  5.1纵向一体化和纵向限制  5.2外部性及其纵向限制措施  5.3不确定条件下的纵向限制  5.4纵向限制与反垄断  6、产品差别化  6.1引言  6.2产品差别化与寡头竞争  6.3广告与信息性产品差异  6.4产品判别化的效应和最优产品差别化  7、策略性行为  7.1引言  7.2市场先占权模型  7.3信号模型  7.4掠夺模型  8、技术创新、网络效应与标准竞争  8.1引言  8.2专利竞赛与新技术采用  8.3技术创新的激励制度  8.4网络效应与技术创新  8.5网络效应与标准竞争  9、信息与市场绩效  9.1引言  9.2竞争、激励合约与企业内部改革  9.3信息、市场均衡与帕累托最优  9.4信息搜寻与价格离散  10、信息与激励性规制  10.1引言  10.2信息与规制体制设计  10.3放松规制与竞争性规制体制  10.4激励性规制与放松规制的实践  参考文献

  • 21世纪初中国主要农产品需求和生产的预测--产业经济学

    作者:来源于网络内容提要本文采用分解比例的预测方法,对21世纪初(2003-2010年)我国主要农产品需求和主要农产品的产量进行预测,得出了2005年和2010年我国主要农产品的需求量和生产量的预测数。关键词:主要农产品需求生产能力预测分析一、21世纪初中国主要农产品的需求1、影响农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一般地说,影响农产品需求变动的因素较多,如人口、收入水平、城市化程度、价格以及市场发育程度等。但就影响程度而言,以前三者为重要。(1)人口增长。从2003年起,未来的8年,我国的人口还将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将会持续下降。据有关部门预测,2005年、2010年我国人口数将分别达到13.5亿和14亿。(2)城市化程度。中国ZF已决定,今后将加快城市化进程,特别要加强小城镇建设。因此,未来8年将是中国人口城市化速度逐步加快的时期。据有关部门预测,2005年、201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和城市人口将分别达到35%,5.08亿和45%,6.53亿人。(3)收入水平。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有密切关系。一般而言,由于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政策趋向不同,二者之间虽然并不一定呈正比例关系,但从总体看,他们的变动方向是基本一致的。从长期来看,随着人均GDP的增长,ZF收入占GDP的比重会有所增长,因此,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将会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按此推算2005年、2010年人均收入水平分别为5100元、7000元。2、预测主要农产品需求的方法(1)主要农产品总需求的构成对于一个国家或一定行政区域(省、市、县)而言,农产品的年度总需求量实际由五个主要部分构成。即:年人口消费量、工业与农业的生产用量、进出口量(或调入与调出量)、库存量(含ZF库存、企业库存与农民库存)、损耗量。在这五部分中,以人口消费量为最大,占绝大部分;工业与农业生产用量为第二位,占少部分;而库存量、进出口量和损耗量所占份额很小,一般变化不大,可视为常量。当然,由于各种农产品的功用不同,实际构成会有较大差别,应当分别加以分析与预测。例如,粮食的总需求构成如图1所示。(2)主要农产品需求的预测模型与方法根据我国历年来对农产品需求的研究和现有统计数据。我们认为,很难设计出一种适合各种农产品的通用模型。即便有人设计出了通用模型,其科学性与实用性如何,值得怀疑,需要进行仔细分析与检验。可行的途径应是分别对各种农产品的需求进行研究,然后设计出单一种类农产品的需求模型。这样,才有可靠性、科学性与实用价值。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设计出了一个比较简单的粮食需求预测模型,并用之进行粮食需求预测,而对其它主要农产品则采用的分解比例预测方法。①粮食需求预测模型依据上文所述的粮食需求体系,我们可得出以下关系式:∑X=FX+NX(1)FX=FX1+FX2+FX3+FX4+FX5(2)NX=NX1+NX2+NX3+NX4(3)式中,∑X——粮食年总需求量;FX——粮食的非农业需求量;FX1——粮食的出口量(或调出量、外销量);FX2——非农业人口的年粮食消费量;FX3——粮食的工业生产用量;FX4——年粮食库存量;NX——粮食的农业需求量;NX1——农业人口的年粮食消费量;NX2——农业生产用量(如,种子等);NX3——在农村储运过程中的损耗量;NX4——农民的粮食库存量。模型的涵义:在国民经济正常稳定发展和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的前提条件下,国家或某省市的年度粮食总需求是非农业需求与农业需求之和。由于总量较大,一般用吨做单位。根据我国人口数量大的国情,在非农业需求量中,以非农业人口(即城镇人口)对农产品的消费量(FX2)最大,起决定性作用;其次为工业原料用量(FX3),有重要作用;其他需求量相对较小,作用不大。因此,我们重点分析计算城镇人口消费量和工业原料用量。由于城镇人口消费量取决于人均消费量和城镇人口总量两个因素,所以有:FX2=L1×F1(4)而,L1=Li×(1+r)+Di(5)式中,L1——当年非农业人口总数;F1——近三年的非农业人口平均年消费量;Li——上一年非农业人口总数;r——非农业人口自然增长率;Di——上一年由农业人口转化成的非农业人口数(如农转非、农民进城务工等)同理,农民口粮消费量的计算公式为:NX1=L2×F2而,L2=Lj×(1+q)-Di式中,L2——当年农业人口总数;F2——近三年农业人口平均年粮食消费量;Lj——上一年农业人口总数;q——农业人口自然增长率。Di——上一年由农业人口转化成非农业人口(如农转非、农民进城务工等)根据1990-2002年中国农业年鉴提供的统计数据,可以计算出1997~2001年城镇居民年平均粮食消费量和农民的年平均口粮消费量。以之作为2005年的农产品人均需求量的计算基数。然后,根据对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分析研究成果,对2005年的人均需求量进行适当调整,得出2010年的人均需求量。最后根据人口总量和人均需求量计算出全国农产品需求总量。其它需求量用如下方法确定:(1)工业用粮(FX3)主要包括食品加工用粮和非食品工业用粮两部分。①食品加工用粮。为适应未来人民饮食讲究营养、多样、方便、安全、保健的要求,食品加工业的粮食需求量将会大量增加,糕点、酒类、饮料、方便食品、副食酿造、豆制品、调味品将大幅度增长。如按每人每年在这方面间接消费粮食35公斤计算,则全国约需食品加工用粮4550万吨。②非食品工业用粮。主要是纺织工业用于浆纱和医药工业用于制药。按照消费定额,每人每年在这方面耗费粮食6公斤,则全国为780万吨。(2)农业生产用粮(NX2),主要包括饲料粮和种子用粮两部分。①饲料粮:随着人们对皮毛肉奶蛋等畜产品需求的增长,畜牧业将在21世纪初获得持续发展。由此将会使饲料用粮不断增多。2005年,仅以每人年消费52公斤计,则全国年消费肉类6950万吨,按肉料比为1:3.5计算,则需饲料粮,24325万吨。另外,到2005年,全国役畜将达15000万头,以每头耗粮250公斤计,全年共需饲料粮3750万吨。这两项合计为10700万吨。②种子用粮:到2005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应稳定在16.5亿亩左右,在精量播种等耕作技术得以推广的基础上,每亩留种按12公斤计算(包括备用种子),约需种子用量1980万吨。(3)损耗量(NX3)。根据以往经验,粮食在储备及运输过程中损耗一般约占总产量的3%,通常在1500万吨左右。(4)库存量(FX4;NX4)。以人均两个月的口粮计算。全国年增库存约25.8万吨。(5)出口量(FX1)。因数量较小,近几年一般在700~800万吨,可作常量处理。②其它需求预测粮食预测模型经过适当修改,可适用于棉花和油料。关于蔬菜、水果、肉类、奶类、禽蛋和水产品的需求预测,一般采用先分解为若干部分,然后根据对增长趋势的分析,确定年增长率,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各部分的需求量,最后加总求得需求总量。这种方法,可称为分解比率预测的方法。(3)主要农产品需求预测我们依据上述模型与方法,对2005~2010年我国主要农产品进行预测,其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主要农产品需求量预测单位:总量:万吨,人均:千克品种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水果肉类奶类禽蛋水产品1999年508393832601405146238594971821354122人均403.83.0620.663244947.55.717332005年5490050027684455074256950119024004655人均4133.7620.503305552918352010年6050051529404690084008830217029005800人均4383.5521.003356061152040注:按我国传统统计口径,粮食包括谷物、豆类和薯类。

  • 产业经济学考研学习重点

    产业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新兴应用经济理论体系。  产业经济学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产业”出发,探讨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以及研究这些规律的方法。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等。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的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经济发展中内在的各种均衡问题等。通过研究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为制定的产业政策提供经济理论依据。产业经济是居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是连接宏微观经济的纽带。  一)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张伯伦、梅森、贝恩、谢勒等建立的,即著名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理论范式(又称SCP模式)。  SCP模式奠定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基础,以后各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对SCP模式的继承或批判基础之上的。  二)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结构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它主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产业间的资源占有关系、产业结构的层次演化,从而为制定产业结构的规划与优化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产业结构理论一般包括:对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的因素的研究;对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的研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对战略产业的选择和产业结构政策的研究;产业结构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应用性的研究等。  三)产业关联理论  产业关联理论又称产业联系理论,侧重于研究产业之间的中间投入和中间产出之间的关系,这些主要由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法解决。  能很好地反映各产业的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这是产业关联理论区别于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一个主要特征。  产业关联理论还可以分析各相关产业的关联关系(包括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等),产业的波及效果(包括产业感应度和影响力、生产的最终依赖度以及就业和资本需求量)等。  四)产业布局理论  产业布局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也是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  产业布局理论主要研究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产业布局的基本原理、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产业布局的指向性以及产业布局政策等。  五)产业发展理论  产业发展理论就是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发展周期、影响因素、产业转移、资源配置、发展政策等问题。  对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有利于决策部门根据产业发展各个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也有利于企业根据这些规律采取相应的发展战略。  六)产业政策研究  从纵的方向来看包括产业政策调查(事前经济分析)、产业政策制定、产业政策实施方法、产业政策效果评估、产业政策效果反馈和产业政策修正等内容;  从横的方向来看包括产业发展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从其作用特征来看包括秩序型(或称制度型)产业政策以及过程型(或称行为型)产业政策。  七)“五力模型”  “五力模型”是产业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它是由著名的经济学家----麦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包括: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产业经济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最先发展起来的。日本学者有筱原三代平、马场飞雄、宫泽健一、佐贯利雄。美国学者有麦克尔·波特等。

  • 产业经济学知识点

    题型名词解释判断题简述论述第一章产业:产业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第三章1.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地位:企业是产业分析和研究的出发点,所谓的产业简单地说就是具有某类共同特性的企业群或企业集合;企业行为本身就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对象.作用: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企业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进步的主要力量;企业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将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主题和突破口;企业是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这一系统工程的中心环节.第四章*市场结构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根本上说是指市场竞争和垄断的关系.(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市场集中度: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方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的区别开来,从而达到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进入壁垒(判断,简述):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市场现有企业所享有的优势,这些优势是通过现有企业可以持续地维持高于竞争水平的价格而没有导致新企业的进入反映出来的.进入壁垒的构成因素: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政策法律制度,阻止进入策略行为退出壁垒:barrierstoexit,企业在退出某个行业时所遇到的阻碍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雇用费用,政策法律的限制研究表明,构成进入壁垒的因素往往同构成退出壁垒的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进入壁垒低的行业,退出壁垒也可能较低,这种行业的竞争性就较强;反之,进入壁垒高的行业,退出壁垒也可能较高,这种行业的垄断性就很强.*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不断调整其行为的行为.市场竞争行为:定价行为,广告行为,兼并行为定价行为:1.寡头垄断市场的模型P1162.掠夺性定价: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的降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策略.主要有三个特征—在掠夺性定价中出现的价格下降是暂时性的;企业发动暂时性降价是指目的是缩减供给量,因为只有在有效控制供给量的前提下,发起企业在驱逐对手后才能提高价格;一般情况下采用掠夺性定价策略的都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3.限制性定价(阻止进入定价):短期限制性定价;动态限制性定价.市场主导企业通常先订立一个高价,然后随着新企业的进入而逐渐降低价格,这样做最符合企业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影响因素---市场进入壁垒的高低;经济规模;兼并行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订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企业兼并是资本集中的一中基本形式.特点:伴有产权关系的转移;通过兼并,原有企业的业务讲集中到合并后的新企业中去;多家企业的财产将变成一个企业的财产,多个法人变成一个法人.兼并三种类型横向兼并:是指进行兼并的企业属于统一产业,生产同一产品或处于同一加工工艺阶段。纵向兼并:是指兼并的企业处于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混合兼并:是指分属不同产业,生产工艺上没有关联关系,产品也完全不同的企业之间的兼并。主兼企业的动机—---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支配力量;降低市场进入壁垒;减少资产经营风险;单纯扩大规模,提高经理人员的声望。被兼企业的动机------减少资产经营风险;避免破产;回收资本。兼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利--兼并是推动产业存量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生产要素得以向优势企业集中,社会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弊--兼并导致的市场集中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产生垄断势力,并由此带来垄断的低效率和社会总福利的损失。两方面--市场支配力量的加强和垄断的出现;进入壁垒的形成。市场协调行为:定义:是指同一市场上的企业为了某些共同的目标而采取相互协调的市场行为。(竞争和合作是最基本的市场关系)卡特尔:若干个企业为了达到稳固的垄断市场的目标而结成联盟,这样的组织就叫做卡特尔。价格领导机制的三种模式:主导企业领导定价模式;串谋领导定价模式;晴雨表式定价模式。第六章产业结构的含义: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广义的产业结构分为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一.供给因素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人口因素,技术进步,资金供应状况,商品供应状况,环境因素二.需求因素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三.国际贸易因素四.国际投资因素五.其他因素包括ZF经济政策和市场等因素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1、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建立再生产过程比例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使各产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2、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高级化是通过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向更高层次不断演进的趋势和过程。3、主导产业,就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它是指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主导产业从量的方面看,应是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或者将来有可能占有较大比重的产业部门;从质的方面看,应是在整个国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对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其较小的发展变化足以带动其它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变化,从而引起经济高涨的产业部门。特征第一,主导产业应该是能对较多产业产生带动和推动作用的产业,是前后向关联和旁侧关联度较大的产业;第二,由于主导产业的存在及其作用会受特定的资源、制度和历史文化的约束,因此不同的国家或同一个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主导产业也是不一样的,它会受所依赖的资源、体制、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演替。例如,日本的主导产业演替顺序是:纺织工业→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汽车、家电工业→电子工业等高技术产业。第三,主导产业应具有序列演替性。由于主导产业应能够诱发相继的新一代主导产业,因此,特定阶段的主导产业是在具体条件下选择的结果。一旦条件变化,原有的主导产业群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就会弱化,被新一代的主导产业所替代;第四,主导产业应具有多层次性。由于发展中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既要解决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问题,又要解决产业结构的高度化问题,因此,处在战略地位的主导产业应该是一个主导产业群,并呈现多层次的特点,实现多重化的目标。第七章一.产业间关联方式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关联方式是指产业部门之间发生联系的依托或基础,以及产业间相互依托的不同类型。产业间关联方式的类型:单向联系与多向联系,顺向联系与逆向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二.产业波及效果分析产业波及是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当某一产业部门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会沿着不同的产业关联方式引起与其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的变化,并且这些相关部门的变化又会导致其他与其相关联的产业部门的变化,依次传递,影响力逐渐减弱,这一过程就是产业波及.感应度系数:把收到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叫做感应度.某产业的感应度=该产业横行逆阵系数的平均值/全部产业横行系数的平均值的平均感应度系数大于1大多为工业部门,农业,纺织业等基础产业集团.影响力系数: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叫做该产业的影响力。规律—在工业化进程中,一般重工业都表现为感应度系数较高,而轻工业大都表现为影响力系数较高,因此在经济增长率较高时,感应度系数较高的重工业一般表现为发展较快,而影响力系数较高的轻工业的发展对重工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有些产业的感应度和影响力系数都大于1,表明这些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居于战略地位,是对经济增长速度最敏感的产业,比如机械工业。第八章一.产业布局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各部门,各环节在地域上的动态组合分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运动规律的具体表现。模式1.增长极发展模式(经济特区,开放城市)2.点轴布局模式(T型,弓箭型)3.网络布局模式(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4.区域梯度开发模式(东中西三大地带)二.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聚:是产业呈现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集聚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形成模式(1)市场创造模式:区域范围内首先出现专业化市场,为产业集聚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市场交易条件和信息条件,最后使产业的生产过程也聚集在市场的附近。在我国,市场创造模式形成产业集聚的典型地区是浙江省,该省内有许多颇具规模的专业化市场,最终形成了一个个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产业集群。(2)资本转移模式:一般是发生在有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当一个规模较大的企业出于接近市场或节约经营成本的考虑,在生产区位上作出重新选择,并投资于一个新的地区的时候,有可能引发同类企业和相关企业朝这个地区汇聚。这样一种产业集聚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资本从外部的迁入。我们把缘于资本迁移和流动而形成的产业集聚现象,称作资本迁移模式。目前,国内在资本迁移模式下形成的产业集聚或产业集群有很多,其中起推动和促进作用的迁移性资本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聚形成类型(1)指向性集聚:这是为充分利用地区的某种优势而形成的产业(企业)群体。通常是在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原材料集中地、市场集中区或交通枢纽节点。这些区位优势因素作为某种重要指向,吸引形成了产业(企业)集聚体。(2)经济联系集聚:这种集聚的目的在于加强地区内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为企业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外部条件。它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纵向经济联系而形成的集聚。纵向经济联系是指一个企业的投入是另一个企业的产出,这是种投入产出关联关系;另一种是横向经济联系形成的产业集聚。横向经济联系是指那些围绕着地区主导产业与部门形成的产业集群体之间的关系。第九章一.产业规制的内涵产业规制是ZF或社会为实现某些社会经济目标而对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作出的各种直接的和间接的具有法律约束力或准法律约束力的限制、约束、规范,以及由此引出的ZF或社会为督促产业经济主体活动符合这些限制、约束、规范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二.自然垄断产业的放松规制自然垄断产业是指其主要业务具有规模经济效益,需要大规模固定资本投资,边际成本不断下降,具有网络效益的产业,如铁路、电力、电信、城市燃气、自来水、广播、邮政等,一般称为公用事业或基础设施产业放松规制:是指ZF取消或放松对自然垄断或其他产业的进入、价格等的行政法律规制原因:1)由于技术经济条件的变化,ZF经济规制的理论依据逐渐消失2)产业间替代竞争加剧,受规制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3)规制引起的副作用日益明显,要求取消规制的呼声高涨4)由于可竞争市场经济理论的出现和传播,经济性规制不再被认为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唯一手段5)经济全球化,国际间经济交往的迅猛发展也迫切许需要放松ZF规制第十章一.产业政策兴起与存续的理论依据产业政策(industrialpolicy)产业政策是ZF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产业政策的功能主要是弥补市场缺陷,有效配置资源;保护幼小民族产业的成长;熨平经济震荡;发挥后发优势,增强适应能力。理论依据---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大量事实证明,政治对于经济从来就不是无能为力的,国家权力可能促进或妨碍经济的发展。顺应经济规律的ZF行为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而违背经济规律的ZF行为则会阻碍、甚至破坏经济的正常发展。总之,ZF总是影响经济的重要力量。产业政策的本质是一种ZF行为,是一种非市场性质的经济调控手段,是ZF管理经济的基本工具。制定和推行产业政策是ZF经济职能的重要实现形式。“市场失灵”说——产业政策的兴起和存续是弥补市场缺陷、完善资源配置机制的需要。“赶超战略”说——产业政策是ZF在市场机制基础上更有效地实施“赶超战略”的需要。“国际竞争”说——产业政策是当今世界各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产业政策的作用---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实现超常规发展,缩短赶超时间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产业技术政策产业技术政策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以引导、促进和干预产业技术进步的政策的总和。它以产业技术进步为直接的政策目标,是保障产业技术适度和有效发展的重要手段。产业技术政策的重要性1、促进技术进步是ZF本身的职能要求。由于技术、知识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ZF应当是公共产品的重要提供者,因此,ZF有责任积极参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技术进步活动,保证和促进这种公共产品的供给。2、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分配资源难以满足技术发展的需要。(1)技术开发的成本与技术进步的收益之间存在非对称性,个人技术成本高,但个人收益往往低于社会收益,影响私人技术开发投资的积极性;(2)技术开发存在着较大的商业风险和技术风险,这种风险一般难以通过加价等方式转移,使得一些生产者宁愿等待别人的开发成果而不愿意自己开发;(3)技术开发过程一般不可分割,需要一定的投入规模,中小企业难以承担。所以,ZF有必要为满足技术发展的要求而干预资源分配,进行必要的投入。3、基础科学技术的研究需要国家的投入和组织。这是因为基础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是技术进步不可缺少的前提,而基础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投资多、周期长、见效慢,很难成为直接获取收益的经济活动,私人企业往往不愿从事基础研究,需要国家出面组织,投入资金。4、迅速增强本国的技术力量需要ZF干预。鼓励技术创新、支持技术研究和开发,保护本国的技术,是取得和维护本国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的重要途径;引进、消化、吸收、改造国外先进技术,是低成本采用先进技术,加快本国技术进步的捷径。这些都需要ZF制定正确的技术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

  • 简述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源渊及发展?

    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Economics)产业经济学定义产业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新兴应用经济理论体系。产业经济学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产业”出发,探讨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以及研究这些规律的方法。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产业经济学研究内容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等。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的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经济发展中内在的各种均衡问题等。通过研究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为制定的产业政策提供经济理论依据。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一)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张伯伦、梅森、贝恩、谢勒等建立的,即著名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理论范式(又称SCP模式)。SCP模式奠定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基础,以后各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对SCP模式的继承或批判基础之上的。二)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它主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产业间的资源占有关系、产业结构的层次演化,从而为制定产业结构的规划与优化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产业结构理论一般包括:对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的因素的研究;对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的研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对战略产业的选择和产业结构政策的研究;产业结构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应用性的研究等。三)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关联理论又称产业联系理论,侧重于研究产业之间的中间投入和中间产出之间的关系,这些主要由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法解决。能很好地反映各产业的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这是产业关联理论区别于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一个主要特征。产业关联理论还可以分析各相关产业的关联关系(包括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等),产业的波及效果(包括产业感应度和影响力、生产的最终依赖度以及就业和资本需求量)等。四)产业布局理论产业布局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也是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产业布局理论主要研究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产业布局的基本原理、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产业布局的指向性以及产业布局政策等。五)产业发展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就是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发展周期、影响因素、产业转移、资源配置、发展政策等问题。对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有利于决策部门根据产业发展各个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也有利于企业根据这些规律采取相应的发展战略。六)产业政策研究从纵的方向来看包括产业政策调查(事前经济分析)、产业政策制定、产业政策实施方法、产业政策效果评估、产业政策效果反馈和产业政策修正等内容;从横的方向来看包括产业发展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从其作用特征来看包括秩序型(或称制度型)产业政策以及过程型(或称行为型)产业政策。产业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产业经济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最先发展起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筱原三代平、马场飞雄、宫泽健一、佐贯利雄。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一、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实践意义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 “第三届全国产业经济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征文启事

    “第三届全国产业经济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征文启事为搭建一流的产业经济学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我国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与繁荣。继2012、2013年圆满举办两届“全国产业经济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后,经充分酝酿和精心准备,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等有关单位将于2014年11月(暂定)在江西财经大学联合举办“第三届全国产业经济学研究生学术论坛”。现将论坛征文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论坛主题本论坛旨在为全国产业经济学研究生提供一个分享学术思想、交流学术成果的平台,促进我国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与繁荣。征文选题范围不限,与产业经济学相关的各领域皆可,但会适当优先考虑与会议主题相关的论文。欢迎但不限于如下主题:1.博弈论理论及其在产业经济学中的应用;2.产业组织与规制前沿问题研究;3.宏观政策、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4.城市化、产业升级与结构转型;5.环境规制与企业(产业)竞争力;6.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二、论坛内容1.报告学术论文(参会者分组报告论文,并邀请国内知名中青年学者作嘉宾进行点评);2.学术互动(圆桌讨论:分组报告完毕后,邀请国内知名中青年学者与参会代表就报告论文以及产业经济学领域研究的前沿学术思想、方法等进行学术互动);3.参观考察。三、参会对象全国产业经济学及相关专业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四、论文要求1.未公开发表的论文,1万字左右为宜;2.论文以word格式(2003版),摘要、作者简介及参考文献格式按《当代财经》要求,并注明“产经论坛”投稿字样。3.请作者提供个人详细信息(姓名、单位、手机、Email),并单独附一页。五、论文评选论坛将组成专家委员会对论文进行匿名评审,筛选参会论文。并择优向《当代财经》和《江西财经大学学报》推荐发表。论坛将以电子邮件形式向论文入选作者发送参会通知。六、论文提交1.征文截止时间为2014年9月31日。2.电子稿投稿邮箱:nchxg@126.com七、其他事项本论坛免收会务费、食宿费,并为参会者报销参会往返旅费(按火车硬卧票标准)。论坛详情请关注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网站:http://cyjj.jxufe.cn/cyyjy/index.htm、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和人大经济论坛。热忱欢迎全国产业经济学研究生踊跃投稿。联系人:何老师电话:18270806698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江西财经大学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2014年3月12日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