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劳动经济学大讲堂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科。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劳动投入费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劳资雇佣关系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相联系,劳工问题日益突出,劳工运动不断发展,这是劳动经济学得以产生的社会背景。19世纪中叶,劳工政策一词开始在经济学著作中出现。此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把劳工政策作为社会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力图通过一定的劳工政策来缓和劳资矛盾,以保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劳工政策通常包括:工资标准及最低工资的制度,劳动时间的规定,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社会就业的指导,职业技术教育,劳动条件的监督,劳资纠纷的调解,工厂法、工会法、罢工法、劳资关系法,等等。20世纪初,美国管理学家泰罗进行了劳动定额和以劳动定额为基础的差别计件工资制的实验,并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等著作,这些对微观劳动管理研究具有重大意义。1925年出版的美国布卢姆的《劳动经济学》,包括就业、工资、劳资关系、劳工运动、劳动立法等主要内容。1929~1933年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致使劳工问题极端尖锐化。此后,劳动经济学有了较大发展。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和“非自愿失业”概念的提出,对劳动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外,西方现代管理方法的研究,例如行为科学、工效学等学科的发展,出不断丰富着劳动经济管理的内容。新中国建立前,劳动经济学在中国已得到了初步传播。1928年,日本北泽新次郎的《劳动经济论》译本在中国出版。1929年出版的陈达的《中国劳工问题》一书,论述了中国劳工问题的历史、现状和解决途径。1931年,朱通九的《劳动经济》一书出版。朱通九认为,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者的经济行为的科学。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还出版了一批有关劳工问题的社会学著作与法学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劳动经济学的内容。劳动经济学主要研究劳动力再生产,包括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包括劳动力资源的人口基础,劳动力的结构,劳动力供求的短期平衡和长期平衡;劳动就业,包括就业的宏观经济目标和宏观社会目标,就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就业与工资的关系,待业及其类型,就业前培训和就业后培训;劳动力的宏观管理,包括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劳务市场及其管理,劳动力管理体制;劳动力的微观管理,包括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劳动组织与人员配备,劳动定额与劳动计量,劳动环境与人体保护;工资,包括影响工资的因素,工资职能,工资形式,工资水平,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最低工资与最高工资,工资差别;劳动保险中的经济问题,包括疾病工伤、老年退休等社会保险中的经济问题;劳动效率,包括影响劳动效率的因素,提高劳动效率的途径,微观劳动效率与宏观劳动效率及其相互关系等等。但是,也有的学者认为,由于劳动经济学是在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具体经济科学,它应研究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有关的部分,即研究生产关系中的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包括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形式、对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形式等主要内容。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和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及其他专业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也有一定的联系。在以劳动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各门学科中,劳动经济学居于重要的地位。这些学科包括:劳动经济学、劳动法学、劳动卫生学、劳动保护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劳动管理学、劳动社会学等。

  • 纪念劳动经济学家明塞尔(Jacob Mincer)

    著名劳动经济学家明塞尔(JacobMincer)于2006年8月20日与世长辞,享年84岁。WithdeepregretIZAannouncesthatJacobMincer(ProfessorEmeritusofEconomicsatColumbiaUniversity,NewYork),oneofthemostinfluentialeconomistsofmoderntime,haspassedawayonAugust20attheageof84.JacobMincerwasthefoundingfatherofmodernempiricallaboreconomicsandtheinauguralrecipientoftheIZAPrizeinLaborEconomicswhichhonored"thelife-timeachievementofanoutstandingscholarandpioneerinlabormarketresearch."JacobMincerwasbornin1922inPoland.AfterescapingtheHolocaust,heemigratedtotheUnitedStatesin1948.HereceivedhisPh.D.fromColumbiaUniversity,whereheremainedformostofhiscareerbeforegainingemeritusstatus.Mincer’seffortsindevelopingthescientificinstrumentsandmethodsusedbytoday'seconomiststoanalyzetheproblemsandprospectsoftheworkingworldarealmostunparalleled.Hisseminalworkhighlightedtheimportanceofnurturinghumanpotentialandexploredtheinterplayofeducation,technologicalprogressandearnings.Hedemonstratedhowlife-longlearningservedthebestinterestsofbothemployeesandtheorganizationsthatemployedthem.Mincer’sworkonwomenintheworkforceandjobturnoveralsoremainsatthecenterofmoderneconomicthought.Hishumancapitalmodelisoneofthefundamentalinstrumentsintoday’sempiricaleconomics.IZADirectorKlausF.ZimmermannpraisedJacobMincerandhislargeinfluenceongenerationsoflaboreconomistsworldwide:"AstheleadinginstituteinlaboreconomicsIZAisverygratefulforJacobMincer’scontinuoussupportandinspiration.Wewillcherishhimandhisfundamentalcontributionsinmemory."

  • 浙江大学姚先国教授论文讨论(劳动经济学)

    热烈欢迎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姚先国教授姚教授的简介: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110431-1-1.html&page=3工资欠款转为国家债权——关于彻底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建议转眼又到年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又将成为热门话题。在当前种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中,最不能容忍的是拖欠、甚至拒付工资,其引起的种种经济社会后果特别严重。这一问题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尽快彻底解决。一、暴力讨薪的警示拖欠、抵赖、拒付农民工工资问题由来已久。据劳动部门统计,至2004年,全国拖欠农民工工资高达一千多亿元。近几年来,劳资纠纷迅速增长,其中大部分案件与工资福利有关。农民工为讨薪而上演“跳楼秀”、“爬脚手架秀”、自残、自杀的消息屡屡见诸报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农民工采取杀人、抢劫、放火、爆炸等暴力手段讨要工资的事件越来越多,例如去年发生在甘肃的王斌余案,因暴力讨薪,造成特大刑事案件,震惊全国。此后的四川杨明武案、浙江黎玉海案等等,都是令人触目惊心的重大案件。与此同时,劳资纠纷中的群体性事件成倍增长。有些群体冲突事件甚至导致堵塞交通干线、冲击政府机关、扰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暴力讨薪事件的增多与性质的恶化说明农民工已越来越不能忍受拖欠、拒付工资行为,甚至已到达了不计后果,以死相拼的地步。这不仅直接威胁社会安全与稳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而且可能引发人们对政府的不满和对法制的不信任。一旦人们对政府权威和法律规范失去信心,势必会寻求非正常的自我保护手段,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暴力就会应运而生。久而久之将会形成类似意大利黑手党、俄罗斯黑帮之类的黑恶势力,成为滋生在社会肌体上无法割舍的毒瘤,从根本上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二、现行治理欠薪的措施评价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政府不能说不重视。这些年每年掀起“清欠风暴”,最近浙江省又开展了清理欠薪的“春雨行动”。政府三令五申,不准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但还是出现“年年清欠年年欠”的现象。甚至总理出面讨薪,也只能解决个别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欠薪。因此,如何从经济运行机制上解决欠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过去治理欠薪的基本模式是“农民工讨薪,政府帮忙”,我认为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欠薪行为的关键在于这种模式本身存在弊端。第一,农民工讨薪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企业主昧着良心软磨硬抗或者避而不见,甚至赖账逃跑,农民工就无计可施,只能自认倒霉。第二,“政府帮忙”讨薪主要采取劳动仲裁和法律诉讼的方式。最近最高人民法院规定,农民工欠薪可直接到法院诉讼,不必先经过仲裁。这固然简化了诉讼程序,是一大进步,但打官司本身对农民工而言成本太高。且不论农民工是否有能力支付仲裁和诉讼的直接费用,单就时间而言,农民工就扛不住。农民工工资本来就低,养家糊口已经十分拮据,工资被拖欠后连生存都困难,哪还能耗得起官司?第三,政府帮忙讨薪的动力机制缺失。政府并非单一机构,其行政职能分散在多个相关职能部门。劳动执法部门身负为劳动者维权的责任,具有讨薪的内在动力和压力。而其他部门则另有目标函数,对此往往采取消极态度,是否配合讨薪,要看政府决策层,特别是主要领导的偏好选择。而这些年很多地方政府都把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增长作为其政绩的主要标志。在这种目标导向下,维护劳工利益往往被作为“影响投资环境”的行为遭到有意无意的冷落或压制。因而,难以形成政府内维护劳动者利益、根本解决欠薪问题的协同管理机制,在社会上也就形不成有效遏止欠薪的内生约束机制。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只有到了春节前,当欠薪问题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的重大因素时,才成为各级政府偏好序列中的首要或重要问题,也才会有普遍一致的“运动式”清欠行为。第四,目前,解决拖欠工资问题的种种措施,都是基于“劳动法”所调整的对象范围,即有正式的、稳定的劳动雇佣关系,而欠薪发生最频繁、农民工损失最大的往往发生在劳动关系不稳定、不正规;雇佣双方信息不对称、谈判地位不对等(与雇主不签劳动合同);甚至根本就不在《劳动法》保护范围的那些非正规就业、灵活就业的非标准劳动关系或地下工厂、无效劳动合同的领域[1]。一旦在这种领域出现拖欠工资现象,则无论农民工是否求助政府仲裁或司法诉讼,最终都不会有什么结果,除了诉诸暴力,他们别无他法。第五,农民工欠薪是整个社会经济体制不完善,要素市场运行机制扭曲,社会诚信缺失的突出反映。单从劳资双方关系着眼难以真正解决问题。有一些企业或包工头拖欠农民工工资,是因为他们销售款或工程款也被拖欠,从而导致无力支付。媒体报道有些包工头也被逼跳楼,原因就出于此。这种层层拖欠的结果,使得农民工成为最终受害者,遇到这种情况,劳动仲裁部门和法院往往也束手无策。由此可见,农民工欠薪问题难以解决的根本原因在于欠薪所导致的利益分配格局。只要拖欠工资最终是使被拖欠者受损,而不是拖欠者受损,则这种现象就一定会发生。而政府的清欠行动,如果改变不了这种利益格局,则无论发多少文件,开多少次会议,刮多少“风暴”,最终都难以阻止欠薪事件的发生。三、工资欠款转为国家债权的建议鉴于“强资本、弱劳动”的劳动力市场运行态势,必须依靠第三方力量来维护劳动力市场的公平交易,才能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拖欠、拒付农民工工资,本身就是对农民工权益的粗暴侵犯,既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又不符合“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方针。政府必须强力介入,彻底解决。政府的基本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制度是最重要的公共产品,如果法律和制度成为一纸空文,眼睁睁看着人民群众合法利益受损却无能为力,那就是政府的失职。而现行的“农民工讨薪、政府帮忙,能讨多少是多少,讨不到还是农民工自己倒霉”的模式,显然与政府的职能不符,应该予以改变。可行的办法是把企业和个体户业主拖欠农民工的工资转为国家债权,由各级政府财政出资,建立农民工工资偿付基金,从基金中全额支付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然后由政府向企业和个体户业主追讨欠薪,并根据情节轻重和拖欠时间长短予以罚款,所追回的欠款用于充实基金。如果业主赖账,政府可通过司法部门强制执行。如果业主逃匿,则建立黑名单,进行通缉,并严格禁止其从事工商经营活动,直至其偿还债务为止。实行这种办法可从根本上转变清欠机制,收到多种积极效果。1、能够真正保证农民工的利益。并免除其为讨薪所付出的各种额外成本。最近报道的湖北陈德军“一朝打工,五年讨薪”[2]的痛苦经历,叫人心酸,令人义愤!53个农民工总共被欠薪7万多元,人均不过一千多元,却让他成了“讨薪专业户”,整整讨要5年还没有着落。辛苦打工应得的血汗钱拿不到手,还要搭上五年的青春,公理何在?政府居然袖手旁观,于心何忍?如果由政府直接承接欠薪债务,直接支付农民工工资,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2、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讨薪中的力量对比。农民工找业主讨薪处于弱势地位,而一旦转化为政府债权,由政府向业主追讨,则性质完全不同。政府可动用合法的国家强力迫使业主清还债务,并支付利息和罚款,最后是让拖欠者受损,从而不敢拖欠。3、可化解由欠薪引发的劳资冲突,把劳资双方的矛盾转化为政府与劳工、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避免劳资双方直接对抗产生的恶性事件,从而大大降低社会成本。4、可从根本上解决政府清理欠薪、杜绝欠薪行为的动力机制问题。欠薪问题久拖不决,很多的时候是政府部门不作为或者有关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所致。有些地方政府把维护企业(老板)利益,获得更多财政收入看得比维护劳动者权益重要,因而对欠薪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旦工薪欠款转变为政府债权,能否追回直接影响政府财政收入,这将迫使政府决策者重视解决欠薪问题,也将使更多政府部门通力合作,共同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能约束政府自身的债务拖欠行为。5、有利于劳动力市场和全社会诚信体制建设。从解决欠薪问题入手,对相关的工程款拖欠、货款拖欠等连带清理,使不讲诚信、恶意拖欠者受到重罚,这将促进市场秩序优化和经济社会体制环境净化。在我看来,工资欠款转为国家债权,由各级政府负责追讨,不仅具有必要性,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去年我国财政总收入达3万多亿,拿出几十、上百亿来建立清欠基金完全不成问题,即使一千多亿工资拖欠款全部由财政垫付也是可行的。更何况这些垫款通过国家出面追讨可向企业收回,即便少数收不回,也可通过欠薪罚款大部分可得到补偿,真正有困难的地方政府也可由中央和上级政府给以补助。当年国有企业亏损发不出工资时,国家给以贷款支持,“花钱买稳定”,今天为了社会安定和谐,对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给以帮助也合情合理,因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拖欠的都是应得的劳动报酬,应该一视同仁。关键在于政府是否真正下决心,解决这一最为迫切的民生问题。2006年12月3日--------------------------------------------------------------------------------[1]董俊华、邵捷列举了1995年《劳动法》不适格但今天应该适格或1995年《劳动法》不适格今天也应不适格,但要作有利于劳动者的处理。这种看法是对的,也应用于对欠薪问题的处理。参见董俊华、邱婕《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应作去强扶弱的调整》,《中国劳动》2006年第9期,第24-25页。[2]《钱江晚报》2006年12月1日,A16版[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021:33:05编辑过]

  • 国内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国内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李琼以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为分析对象的劳动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微观计量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发展,为劳动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背景,使其在理论、实证和政策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与此相比,国内学者的研究则更多地以转型时期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为对象,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及效率,实证研究占有重要份额。综述  总体来看,国内关于劳动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就业与失业、收入分配和劳动关系三方面。  一、关于就业与失业问题  就业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国的就业形势也比较严峻,城镇失业率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与此同时劳动参与率则持续下降,农村劳动力剩余压力加大。国内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城镇居民就业(主要是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知识失业问题和农民工问题。胡鞍钢等认为,随着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变革,失业问题会日益严重,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从“经济增长优先型”向“就业增长优先型”转变。蔡昉对此也持基本相同的观点。他认为,充分就业是经济社会稳定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赖于就业的扩大。考虑到经济增长并不会自动导致最大化就业(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增长模式会产生不同的就业结果),以及人力资本积累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就业应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优先目标。  针对2004年开始出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较大困难这一新情况,学术界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出现了大量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和知识失业(指受过一定教育者的失业)问题的论文。研究认为,大学生失业是世界各国都存在的经济现象,其原因从共性上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高校教育的过快发展导致大学毕业生供给超过需求;大学生期待的保留工资过高;企业或市场对大学生需求的减少;大学生所具有的人力资本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符等。学者们普遍认为,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形成除上述因素外,还与我国体制改革的大环境有关。曾湘泉认为,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四个: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期望存在偏差,高校和求职者的市场反应速度和能力差,户口、就业协议等体制因素对就业的不利影响,就业服务中介机构欠缺。因此,我国的知识失业主要是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并非是大学生在总量上的供大于求。还有的学者从工作搜寻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认为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分割使得大学毕业生的保留工资上升,也提高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导致其雇用量低于市场均衡时的最优量,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2004年开始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也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赵晓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总需求上升过快而工资调整相对滞后导致的。周勇民则认为“民工荒”是由于当地一些企业工作环境差、待遇低、劳动力结构不合理等综合因素造成的。张丽宾认为“民工荒”揭示了我国经济运行机制中一些深层次问题,应高度重视有效劳动力供给不足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转型问题,以提高资源供给能力和资源使用质量。蔡昉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进行了分析,试图解释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同时扩大这一悖论。  二、关于收入分配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收入分配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宋晓梧认为,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在一次分配过程中没有形成劳动力市场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的规范的组织行为,从而难以建立真正的集体协商机制,结果便是在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情况下,劳动报酬与资本收益严重失衡;二是二次分配过程中政府长期将养老、医疗等重大社会保障项目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没有从全社会管理者的角度考虑建立本该覆盖社会各阶层的社会安全网,致使社会保障待遇在不同人群间差异过大,甚至出现二次分配加大了一次分配差距的逆向调节。因此,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供求主体的组织行为非常重要。同时,以人为本应当首先考虑普通劳动者的权益。金玉国的研究强调垄断对收入分配的不利影响,认为目前应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依靠市场机制和公共政策手段缓解收入不平等,尽快消除阻碍收入流动性的体制性障碍。谢学智则认为,虽然从理论上说分配公平的实现可借助市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力量,但市场天然不具备平衡收入分配的功能,非政府组织也只能发挥辅助作用,收入分配的公平最终还是要依赖政府。政府有责任也有能力进一步发挥在分配公平上的作用。  由于关于中国地区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通常会与限制劳动力流动结合起来,因此许多理论研究认为,劳动力流动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种重要机制。林毅夫等通过估计迁移者对收入差距的反应弹性认为,迁移的确是一种缩小差距的的机制,但他们同时也观察到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和沿海地区过快的发展速度,目前的迁移规模仍不足以缩小现存的收入差距。蔡昉指出,可能产生缩小地区差距效果的迁移必须满足若干基本条件,而户籍制度的继续存在使得这些条件不能满足以致迁移不能发挥其缩小地区差距的作用。  三、关于劳动关系和劳动力市场歧视  经济体制改革使得我国的劳动关系日趋复杂,新型劳动关系及其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有的研究着重探讨新型劳动关系的多元化特征,有的关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下劳动关系的紧张化,有的强调对现有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还有的学者强调制定和完善劳动法规。如常凯认为,我国目前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基本上还是个别劳动关系的调整,实现由个别劳动关系调整向集体劳动关系调整的转变,是劳动法律调整方式和内容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劳动法健全和完善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劳动法律关系的特殊主体,除了应该在微观上积极介入劳动关系的处理之外,在宏观上也应通过公权介入的国家干预来保障劳动权,以实现劳动关系的平衡和稳定。因此,现阶段政府在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关系运行中的作用,不是要削弱而是要加强。  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也吸引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人们发现,像许多国家一样,中国也存在着就业机会和工资的性别歧视现象。另一种劳动力市场歧视是中国特有的对城市中没有本地户籍的外来工的歧视,如孟昕等的研究发现外来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工资差异的82%是由职业内的工资差异带来的,职业间的工资差异对两者工资差异的影响只有18%。  简评  从总体上来看,与前几年相比,国内学者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取得了不少具有启发意义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对经济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特征及运行机制的分析上,国内学者有一定的先天优势。他们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与歧视、劳动力流动、就业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的分析中不乏独到和深刻的见解,他们的研究成果对其他转轨国家和地区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的结论已成为主流经济学的有益补充和印证,如宋晓梧对收入分配问题的分析、曾湘泉对知识失业原因的论述、常凯对工会和劳动关系的分析、林毅夫和蔡昉等对加强劳动力流动是否可以消除城乡收入差距的论证等等。从研究方法上说,国内学者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的进步,不少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借鉴了最先进的理论和分析工具,如在分析造成不平等和贫困的原因或因素时采用的对各种反映不平等的指标的分解技术。所有这些,都大大推进了劳动经济学这一学科的发展。  当然,也还有很多方面和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比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许多有启发意义的分析和论证以及结论,由于在数据收集和调查研究上的困难,无法进行实证检验,因此还只能说是假说。再比如在劳动力市场歧视分析中,过于拘泥于国外的模型和结论。事实上,国外强调的种族歧视在中国基本不存在,年龄歧视我们与国外也明显不同——发达国家是年青人受到就业歧视,中国就业上的年龄歧视却主要表现为对年龄大的人(35岁以上的劳动者)的歧视。虽然这一歧视对城市居民特别是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及个人收入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相关的研究和调查却比较缺乏。在已有的实证分析中,一方面,以实证为基础的政策评估比较欠缺,对某一项政策的跟踪性、系列性的连续研究尤为缺乏;另一方面,在各种新研究方法的运用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某些研究存在着重技术轻思想的倾向,模型的使用缺少理论依据和现实针对性,从而降低了这些成果的学术价值和政策意义。另外,由于数据搜集整理的相对薄弱和统计口径上与国外的差异,使得研究结论有时无法进行国际间的比较。还有,目前国内的研究过于集中于市场和政府两方面,对其他诸如经济全球化、文化因素等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分析则相对欠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项条件的改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国内的劳动经济学研究会在数据、理论和方法上有更多的创新与突破。(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 [下载]劳动经济学手册第一卷

    HandbookofLaborEconomics,这是我一个牛人同学传给我的。我找这个也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深知这个手册对于我们学习经济学的重要性。当前劳动经济学已经成为一门对于我国经济学研究和政策分析非常重要的学科。它直接关注着国计民生的一些基本问题,关注我们每个人都切身问题。相比宏观经济学来说,劳动经济学与我们每个人最近。当前在欧美国家,一流的经济学院校都有一流的劳动经济学研究。而我国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上与国外差距很大。主要差距有:第一是研究数据。我们尚缺乏足够有效的微观观察数据;第二,是研究方法。还有就是对劳动经济学前沿的问题认识不够。我看到2002年北大一个博士后写的一篇题目叫《劳动经济学前沿理论》的文章,里面的内容竟然是来自于劳动经济学手册第一卷!而劳动经济学第一卷收录的文章在1985年之前前已经写好了。说的太多了...劳动经济学第一卷主要关注点话题是劳动经济学的传统主题——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以及他们对工资结构的影响VolumeIisconcernedwiththeclassictopicsoflaborsupplyanddemandandtheirimpactonthewagestructure.Thesetopicshavebeenofinteresttosocialscientistsformanycenturies,sincetheybearontwofundamentalquestions.First,whatarethesourcesofincomeinequality,andsecond,whatarethedisincentiveeffectsofattemptstoproduceamoreequalincomedistribution?虽然他主要关注点领域是劳动经济学,但他的一一些研究方法可以对我们其他学科的研究有很大帮助象征性收取1论坛币说明:有些人是不下白不下,但下载了的东西未必真正所需。建议下载前考虑清楚自己是否真正需要,是否有时间看本科以及普通的硕士生就不要下载了,你们的能力水平决定了你们现在还没有能力看懂这些文章各个分卷链接HandbookofLaborEconomics,Vo.2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265282-1-1.html&page=2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265282-1-1.html&;page=2HandbookofLaborEconomicsVol.3A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265307-1-1.html&;page=1HandbookofLaborEconomicsVol.3B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265514-1-1.html&;page=1HandbookofLaborEconomicsVol.3C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265531-1-1.html&;page=1

  • 中文完整版《劳动经济学前沿问题》【美】桑普斯福特,桑纳托斯

    简介: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价格及配置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这就是劳动经济学所要回答的问题。因此,不论一个国家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新崛起国家也好,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对促进其国民经济发展都必将起到举足重轻的作用。近年来,中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显著而迅速的变化。这种变化既体现在产出结构和产出规模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体现在劳动力市的动作及运行特征方面。本文集收入的论文分别以劳动经济学的某些重要专题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劳动经济学的最新理论动态,为学生、教师以及研究人员提供了某些探索指南。目录:1.劳动经济学近期理论与实证研究发展概况引言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不完全信息与劳动合约问题工会与劳动力市场…………2.家庭产出与时间配置引言单身家庭双人家庭劳动力的性别分工规模经济与交易费用3.劳动力市场寻访理论引言寻找工作保守工资序列寻访模型的重要性序列寻访模型的某些含义…………4.隐性合约理论引言为什么会存在隐性合约隐性合约的简易模型隐性合约的执行…………5.工会谈判:对近期研究成果的一个回顾引言工会行为的标准模型模型的基本构架管理权模型效率谈判模型…………6.罢工问题:模型与实证引言罢工周期问题:对早期理论文献的回顾李斯的罢工理论希克斯的罢工理论…………7.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引言对劳动力分割理论的描述来自传统经济学的评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新意…………8.歧视经济学:理论与英国的实证引言歧视经济理论歧视的早期思想脉络贝克尔理论…………9.开放经济中的劳动力市场引言实际工资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劳动力市场与总供给劳动力需求函灵敏及就业与失业…………10.利润分享制引言对韦茨曼利润分享制模型的理论分析韦茨曼模型及两种工资制度比较韦茨曼模型存在的某些问题…………

  • [下载]劳动经济学手册 第2卷 Handbook of Labor Economics VOL2

    [下载]劳动经济学手册第2卷HandbookofLaborEconomicsVOL2,PDF,英文原版.EditedByR.Layard,LondonSchoolofEconomics,London,UKOrleyAshenfelter,PrincetonUniversity,Princeton,NJ,USAIncludedinseriesHandbooksinEconomics,DescriptionTheHandbookbringstogetherasystematicreviewoftheresearchtopics,empiricalfindings,andmethodsthatcomprisemodernlaboreconomics.Itservesasanintroductiontowhathasbeendoneinthisfield,whileatthesametimeindicatingpossiblefuturetrendswhichwillbeimportantinbothspheresofpublicandprivatedecision-making.Part1isconcernedwiththeclassictopicsoflaborsupplyanddemand,thesizeandnatureoftheelasticitiesbetweenthetwo,andtheirimpactonthewagestructure.Thisanalysistouchesontwofundamentalquestions:whatarethesourcesofincomeinequality,andwhatarethedisincentiveeffectsofattemptstoproduceamoreequalincomedistribution?ThepapersinPartIIproceedfromthecommonobservationthatthedissimilarityinworkerskillsandemployerdemandsoftentemperstheoutcomesthatwouldbeexpectedinfrictionlesslabormarkets.AndthelastsectionoftheHandbookdealsexplicitlywiththeroleofinstitutionalstructures(e.g.tradeunions)thatnowformanimportantpartofmodernlaboreconomics.ContentsLaborMarketEquilibriumandFriction.Theemploymentrelationship:Jobattachment,workeffort,andthenatureofcontracts(D.O.Parsons).Jobsearchandlabormarketanalysis(D.T.Mortensen).Thenaturalrateofunemployment:Explanationandpolicy(G.E.Johnson,P.R.G.Layard).Cyclicalfluctuationsinthelabormarket(D.M.Lilien,R.E.Hall).TheInstitutionalStructuresoftheLaborMarket.Theanalysisofunionbehavior(H.S.Farber).Theeconomicsofstrikes(J.Kennan).Unionrelativewageeffects(H.G.Lewis).Segmentedlabormarkets(P.Taubman,M.L.Wachter).Publicsectorlabormarkets(R.G.Ehrenberg,J.L.Schwarz).BibliographicdetailsHardbound,510pages,publicationdate:FEB-1987ISBN-13:978-0-444-87857-1ISBN-10:0-444-87857-2Imprint:NORTH-HOLLAND[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918:04:40编辑过]

  • 【劳动经济学】Sex Imbalance, Marriage Competi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1论文标题SexImbalance,MarriageCompetition,andEntrepreneurship:EvidencefromruralChina2作者信息YanYUANZhaoRongLiheXu3出处和链接(比如,NBERworkingpaperNo.11000)SelectedPaperpreparedforpresentationattheAgricultural&AppliedEconomicsAssociation’s2012AAEAAnnualMeeting,Seattle,Washington,August12-14,2012http://ageconsearch.umn.edu/bitstream/125021/2/Yuan_Rong_Xu.pdf4摘要Itiswellacknowledgedthattheentrepreneurshipisimportanttoeconomicdevelopment.Inthispaper,wesuggestagender-relateddeterminantofentrepreneurship,localseximbalance.Usinga2009ruralfinancesurvey,weexaminehowthisimbalanceinfluencestheventuringatthehouseholdlevelinChina.Wefindthathouseholdswithasoninmoresex-imbalancedvillagesaremorelikelytohaveabusiness.Furtherexaminationrevealsthatthesehouseholdshaveanyadvantageinborrowing

  • [下载]劳动经济学手册 第3c卷 Handbook of Labor Economics VOL3c

    [下载]劳动经济学手册第3c卷HandbookofLaborEconomicsVOL3c,PDF,英文原版.HandbookofLaborEconomicsVolume3CEditedbyO.AshenfelterD.Card,PrincetonUniversity,Princeton,NJ,USAIncludedinseriesHandbooksinEconomics,DescriptionModernlaboreconomicshascontinuedtogrowanddevelopsincethefirstvolumesofthisHandbookwerepublished.Thesubjectmatteroflaboreconomicscontinuestohaveatitscoreanattempttosystematicallyfindempiricalanalysesthatareconsistentwithasystematicandparsimonioustheoreticalunderstandingofthediversephenomenonthatmakeupthelabormarket.Asbefore,manyoftheseanalysesareprovocativeandcontroversialbecausetheyaresodirectlyrelevanttobothpublicpolicyandprivatedecisionmaking.Inmanywaysthemoderndevelopmentinthefieldoflaboreconomicscontinuestosetthestandardsforthebestworkinappliedeconomics.ThesevolumesoftheHandbookhaveanotablerepresentationofauthors-andtopicsofimportance-fromthroughouttheworld.ContentsPart12:LaborMarketsandtheMacroeconomy.44.Labormarketsandeconomicgrowth(R.Topel).45.Microeconomicperspectivesonaggregatelabormarkets(G.Bertola).46.Labormarketinstitutionsandeconomicperformance(S.Nickell,R.Layard).47.Thecausesandconsequencesoflong-termunemploymentinEurope(S.Machin,A.Manning).Part13:PolicyIssuesintheLaborMarket.48.Raceandgenderinthelabormarket(J.Altonji,R.Blank).49.Newdevelopmentsintheeconomicanalysisofretirement(R.L.Lumsdaine,O.S.Mitchell).50.Health,healthinsuranceandthelabormarket(J.Currie,B.C.Madrian).51.Economicanalysisoftransferprogramstargetedonpeoplewithdisabilities(J.Bound,R.V.Burkhauser).52.Theeconomicsofcrime(R.B.Freeman).53.Recentdevelopmentsinpublicsectormarkets(R.G.Gregory,J.Borland).Bibliographic&orderingInformationHardbound,796pages,publicationdate:NOV-1999ISBN:0-444-50189-4Imprint:NORTH-HOLLAND[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3016:33:21编辑过]

  • 厦门大学亚南院 [征文启事] 第7届当代劳动经济学国际研讨会 截止日期10月1日

    第7届当代劳动经济学国际研讨会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2013年12月7-8日,中国厦门“大数据”,搜寻与匹配在劳动经济学中的应用征文启事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将于2013年12月7日-8日在厦门举办第7届“当代劳动经济学国际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大数据”,搜寻与匹配在劳动经济学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在实践中的不断深入应用,以网购的客户交易、谷歌搜寻以及社交网络活动为代表的数据资源正在越来越多的为研究人员所用。这些海量、实时且迅速增加的数据带来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其中对劳动经济学尤其重要的一个“大数据”类型就是招聘网站数据。这一数据极有可能为我们揭示就业市场上的搜寻匹配机制的新属性方面提供重大帮助。鉴此,我们今年会议目的就是将,研究搜寻匹配的理论学者、使用招聘网站数据的实证研究人员以及网络招聘的业界代表,汇集在一起来探讨如何招聘网站数据在分析劳动力市场方面的各种可能性。此外,组委会还依本系列会议的传统欢迎各类有关劳动经济学的文章投稿,例如:移民/城乡流动以及城市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最低工资/工会),国际贸易自由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等等。我们非常荣幸以下学界和业界的领军人物已经接受邀请作为嘉宾代表参会(按姓氏字母排序):VeraBrencic加拿大埃尔伯特大学JohnJ.Horton美国oDesk网站经济学家MariannaKudlyak美国列治文联邦储备银行PeterJ.Kuhn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IoanaMarinescu美国芝加哥大学MichaelPeters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PrasannaTambe美国纽约大学AbdelTefridj美国Careerbuilder.com网站RonaldWolthoff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请登录会议网站了解有关投稿等更多信息http://wise.xmu.edu.cn/Meetings/Labor2013/厦门是一个美丽的滨海城市。厦门大学亚南院(WISE)自2005年创立以来,在推动一流学术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和教学交流方面得到国家教育部和厦门大学的大力支持并硕果累累。劳动经济学是亚南院优先发展的战略领域之一。有关亚南院的更多信息请登录http://www.wise.xmu.edu.cn。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