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

人大经济论坛

> MBA论文
  • 如何理解企业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_MBA论文

    关键字:企业管理;适应系统;学术界; 企业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企业是社会与经济系统中最活跃的组分,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各门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但对于“企业”定义的界定并不统一。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是一种典型企业,它是一个投入产出的“黑箱”,在利润目标驱动下追求成本最小化,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决定产量,因此,企业的最优规模在平均成本最低处实现,而这是由生产技术决定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行为模型(如图3-1)在考察企业污染排放时,一般假定其排放是单一且稳定。企业以最大利润为目标,难以自愿内化环境外部成本,新古典经济学家依此为新古典企业设计了政府强制干预与利益诱导的政策措施,以内化其环境外部成本,实现企业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一致。    阿玛蒂亚·森认为,“通过完全的控制与激励去运行一个组织,以达到个人或政府的目的,其实是相当没有希望的工作”‘。在环境问题上,完全用外部控制和激励企业的方法去处理环境问题,似乎也难以完全奏效。而企业本身的异质性也决定了不同企业对控制与利益激励的反应难以一致,从而影响政策的实际效果。基于新古典企业定义而设计的环境政策难以真正内化企业环境外部成本,与新古典“企业”定义本身脱离企业实际是相互联系的。 和一些社会学家认为,现代企业应该被理解为嵌入社会中的一部分,是一个社会一经济实体。社会一经济企业既对利益机会会作出反应,也会根据道德伦理价值,以及对社会、社区和其他社会关联者的承诺行事,更会考虑自己所卷入的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网的影响。社会一经济企业的内部组织能力是企业面对激励和机会如何作出反应的关键因素。根据社会学家的这一观点,学者们认为,环境问题是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应该从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出发,实现企业主动内化其环境外部成本(如图3-2 )。但莱因哈特等(1999)认为,强调环境问题是个社会责任问题,有其合理性,但如果仅仅局限于这一前提,那么企业治理环境就会比较被动,从而尚失更多的具有创造力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基于社会一经济实体企业界定的政策措施,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难成为治理企业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演化经济学和现代系统科学认为,企业体是活的有机体,是一个与外界有着能量流、信息流和物质流交换的具有自组织能力的复杂适应系统。首先,企业是一个具有多元组分的开放性系统(如图3-3。企业从要素市场输入劳动力、资本和信息,根据市场需求信息,诸要素通过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思想的有机结合,变换成产品、劳务和信息向产品市场输出,以满足用户和社会的需要,并获得利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一个由人、财、物、信息等要素在一定的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通过买和卖,企业与市场之间实现了物资、资金、信息、技术和人才的交流。企业系统的生存和发展实质上是在不断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的过程中实现的。当企业系统没有能力从外界环境摄取物质和能量,也无法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输送给市场时,企业系统就处于封闭状态,那它势必将趋于无序和倒闭。    其次,企业是一个远离平衡区的系统。对开放的企业系统而言,平衡态是相对的,非平衡态是绝对的。在一个企业之中,其各个部分都是远离平衡的,管理者、员工、资金、技术、原材料、产出、销售等,总是处于远离平衡的状态。企业系统只有远离平衡态,才能向有序方向演化,才能继续生存和持续发展。 第三,企业系统本质上具有非线性特性。在一个非平衡系统内有许多变化着的因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决定着系统的可能状态和可能的演变方向。企业系统不是各种资源要素的简单堆积,而是各种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价值增值的产品和服务。企业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各个人之间,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这些反馈通常也是非线性的。第四,企业运作存在涨落和突变。涨落通常指企业的运作在动态有序的稳定点附近来回振荡,如有序一无序一有序的来回振荡。企业运作总是动态的,它所达到的有序是动态有序。当企业运作涨落被放大后,出现突变,企业就有可能转换到一个新的运作状态,形成一个新的结构体。企业从某运作状态转换到一个新的运作状态总与某种突变相关,它的这科,变化在演化经济学中有着细致的论述(图3-4展示了演化的两阶段和三阶段模型)。综合来看,企业的确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

  • 我国MBA教育发展研究_MBA论文

    摘 要:我国MBA 教育经过了整整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二十年来,在国务院学位办和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在各高校的共同努力下,MBA 教育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在规模、质量、特色、效益、理念等诸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西方国家的 MBA 教育相比,我国的 MBA 教育培养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专门人才,与社会对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本文在回顾我国 MBA 教育发展历史,分析我国 MBA 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 MBA 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MBA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MBA 教育;发展;问题;对策   一、我国 MBA 教育的发展历程 MBA,英文全称是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意即工商管理硕士。1918 年,哈佛商学院(HBS)首创 MBA,二战后在美国得以蓬勃发展。其原因是二战结束后,战时经济转变为和平时期经济,市场兴旺,为企业带来大量扩充机会,而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对企业管理阶层的膨胀提出了要求,使MBA 毕业生供不应求。美国 MBA 教育的发展,促使欧洲各国开始引进或效仿美国的 MBA教育。欧洲 MBA的发展最初受到政府规定的阻碍。在许多欧洲国家,政府不允许社会集资的大学创办职业化商务课程。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 20 世纪 50 年代。法国的一批企业家开始建立私立商学院,提供一种与众不同的欧洲 MBA教育。 我国的 MBA 教育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从 1984 年开始,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与美国、欧共体等陆续联合举办国际合作工商管理培训和MBA 教育项目。1988 年,原国家教委研究生司、国务院学位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教育司下达题为《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两专业硕士生(应用类)参考性培养方案》的通知,以培养金融部门的中高级管理人才。1988~1989 年,我国组织专门人员对国外的 MBA 教育进行考察,成立了培养中国式MBA 研究小组,提出了在我国设置和试办 MBA 学位的论证报告,以及参考性培养方案,并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试点工作。1990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决定在我国 9所高校开始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开启了我国MBA 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先河。 我国从 1991 年首批进行 MBA 教育试点的 9 所高校招生以来,MBA 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MBA 培养试点院校由 1991年的 9 所扩大到 2012 年的 182 所。2002 年 8 月,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国家又设立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EMBA),这是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目前我国已有EMBA培养单位62家。截至2007年底,EMBA招生人数由2004年的2720人上升到5174人。我国的MBA教育也已达到相当规模,截至2012年9月,我国已累计招收MBA学员21.2万人,其中10万余人获得了MBA学位。 (编辑:论文代写)

  • 管理精英是怎样“炼”成的——工商管理专业介绍_MBA论文范文

    管理精英是怎样“炼”成的——工商管理专业介绍_MBA论文范文 留意过市场招聘信息的你一定不难发现,在众多求贤崮若渴的企事业单位中,管理型人才的需求数在人才需求总量中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的确,在人类已经步入21世纪的今天,企业面临着无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全球竞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企业的腾飞离不开一大批了解市场规律、掌握有效管理技能的专业管理人才。于是乎,工商管理专业首当其冲成为引起人们关注并选择的专业之一。 那么工商管理专业能让我们学到什么?它到底又能给我们什么呢? 工商管理,主要研究管理理论以及工商企业的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研究企业人、财、物各要素和商品购、销、储、运各环节,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综合管理和决策,培养学生成为既懂企业业务管理又熟悉企业市场营销和服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的管理专门人才。它的主干学科是管理学。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该专业开设专业课有:管理学原理、公司概论、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物流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商业企业管理、公共关系概论、国际企业管理、企业理论等。乍一看这些课目全都是理论知识,不免让人感到头疼。可是,不了解有关基本知识又怎能掌握其方法?正如同武侠片中,武林大侠们要练就盖世神功、除强扶弱,必先苦心钻研各种武功秘籍、宝典一样,本专业正是为同学们提供工商管理备门派的秘籍宝典,配以名师点拨,开启管理悟性,为将来闻荡商海打好内功基础。 为结合实际,本专业坯谴貊寨例讨论、挝硷.{嗣盔、企业管理研讨等多种实践教掌环节。譬如讨舅-潮嚷撖企业游戏中,同学们自由组禽成若干竞每龌每个小组模拟现实公司选出总经理,荐设立捆应的分王机构,分管市场、财务生产股票投资、人事等具体工作,总经理负责统筹协调。小公司需要根据给出的历史资料,做出本期相应的产品价格、资金运用、产量、股票买卖等方面的决策,制成表格,输入计算机j对算机瓠:各个。小公司的决策数,模拟市场竞争环境运作最后,输出各。小公司的成绩’包括锞I售搴殷鼢格、公司利润、公司排名等。根据本期翳绫同学们总结各种成败经验,再制定下期决策-依次反。通过游戏,学生们亲身体验了作为个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从发现问题到分析主要因素的整个过程,锻炼了有关业务操作运行的能力,继而能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和解决一系列问题。另外,还时常有相关专家学者、企业家给学生做讲座,不仅让同学们对实现企业管理具体问题有清醒认识,而且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 虽然管理这门学科发展了一百多年,但由于其涉及面太广泛庞杂,不同学者又从不同视角出发,籽管理横看成岭侧成峰,形成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诸多学派,使得管理目前还难以成为一门真正的系统科学,因此让大家对管理产生了许多误解。典型的现象是社会上不少人认为管理太虚了,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不像一些工科专业直接能够传授实用知识,甚至有人认为可以跨过管理理论的学习而直接从工作中积累各种管理经验。不可否认,现实中确实有一批成功者在开始他们的事业时并未学习过很多的管理知识、管理理论,未读过A(工商管理硕士),然而,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昆乱时期,在不规范的市场运作条件下,他们的成功经验并不能构成否定管理理论重要性的理由。事实上,管理理论的每一次飞跃都会对实践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管理已被公认为第二生产力。管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既是一门科学理论,又是一门艺术,是二者的综合。管理的这种模糊性使得我们在学习或者应用过程中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国外管理界有三句格言: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素质,素质不如悟性!因此,对管理的学习就不能仅停留在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的层面.而应从素质和悟性这更高的层面来驾驭管理理论知识,将其转化为管理能力。这有点像武侠中剑术的最高境界一一剑由心生,以心驭剑。这里的剑是各种管理知识,而心正是素质、悟性。由此可见,管理不是太虚了,而是太高了。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有关部门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也可以从事各类企业的业务管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的工作等,比如做批发、零售、生产厂家等企业的营业柜级负责人、业务主管、销售主管等。随着经验的积累,还可以担任企业管理高层总裁、CEO(首席执行官)。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企业朝着所有制形式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及市场开拓外向化而变化,这无疑给企业管理专业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和前景。此外,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皿3A。惦A全称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它源自美国的硕士学位。MBA教育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从1907年哈佛学院建立至今,ⅥBA精英们已经成为全世界公认的高级管理人才。一个MBA的毕业生一般年薪1o万美金。如今,MBA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认可,是进入高级管理层的敲门砖,成为一个真正的职业经理人的必由之路。并且它不受专业限制,任何本科毕业3年或者大专毕业5年的人均可报考,因而备受有志者青睐。通过学习MBA课程,可以使你具有成为一个真正的职业经理人的潜质,成为中国未来的管理精英。它将成为我们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一个新的起点、新的空间、新的希望! 放眼现代,瞻望未来,经济层面的发展,将成为国家强盛壮大,与世界各国共存共荣的标志之一。新加坡人口密度世界第一,自然资源十分贫乏,却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举世誉为经济奇迹,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工商管理的水平较高。 最近,有一本(杰克-韦尔奇自传》的书正在热卖中,这本书被全球经理人奉为CEO的圣经。杰克-韦尔奇何许人也?这是一位享有全球第一cE0美誉的优秀企业家,他在短短二十年间令通用电气公司从世界第十位提升到第二位,市场资本增长3o多倍,达fJ]450o{~美元。沃特迪士尼公司董事长兼CEO_克尔埃斯特如此评价杰克韦尔奇:杰克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巨子,还是?个有心灵、有灵魂、有头脑的巨人。要取得这样的成就,没有深厚的工商管理知识功底是不可能实现的。 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董事长、被誉为企业管理大师的哈罗得季宁有一句哲理名言:确定你想做的事,然后立刻开始去做。纵览企业管理专业的种种,你还犹豫什么呢?

  •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本地化探析_MBA论文范文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本地化探析_MBA论文范文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中,应当积极推进案例的本地化进程。实现高职高专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本地化应注意的问题是:加强本地化案例的发掘和建设;案例教学本地化要与案例教学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案例教学本地化要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加强对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培训。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本地化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典型的启发式教学,已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管理学科应用类课程中普遍推崇和倡导的教学方法。为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本地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一、案例教学本地化的界定 自从我国1984年开始引入哈佛案例教材和教学方法以来,案例教学对我国高校企业管理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使用的案例来源大多选自国外,如何在案例教学国际化和案例教学本土化的基础上实现案例教学本地化,是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要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 案例教学本地化是与案例教学国际化和案例教学本土化相联系的一个概念。案例教学国际化是指运用在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案例可能来源于国外企业,也可能来自国内企业。由于我国的市场环境、经济运行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的特性,案例教学国际化存在一个案例的适用性问题。案例教学本土化则是指运用我国企业的案例来作为教学内容。由于国内案例往往是一种经验性总结,这样的案例素材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对高职高专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要培养为当地经济和社会服务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而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案例教学本地化主要指教学所用案例的本地化,即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将学校所在地或相邻地区、学生家庭居住的集中地,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当地特色鲜明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实际案例,通过书面介绍、实地参观考察等方法,呈现在学生面前,作为讲解、分析、讨论、评价的对象。 二、高职高专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本地化的迫切性 (一)高职高专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的需要高职高专教育应该以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价值取向,要明确与区域经济发展互为条件、相互依赖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且高职高专教育最终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为落脚点,也应该着眼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高职高专院校一般归地方政府直接管辖,所培养的人才多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因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经济、社会、文化、资源背景,根据地方政府及各企事业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高职高专教育具有更强烈的地方特色。高职高专院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为当地培养掌握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理论,具有较强企业管理能力,能在工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从事基层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其本质特色为实践性、应用性强,这个特色明显地与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区分开来。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比较适应于从事理论研究,从事较为宏观的管理工作。而高职高专院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比较适应于从事具体专业以及较为微观的管理工作。毕业后主要进入中小企业进行基层的管理,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 随着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高速发展,洋案例、抄搬案例和经验案例带来的水土不服 和管理异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国3O多年案例教学的实践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和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总结出本地区自己的案例,走案例本地化道路,只有用本地化的案例,才能更好地解决本地企业发展的问题,也才能更好地达到高职高专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区域的市场环境、经济运行环境和企业文化背景,在将来从事管理活动、解决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时,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践,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培养出更适合本地区需求的合格人才。 (二)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特点的需要工商企业管理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它的产生与发展,与企业的实际业务密切相关。但现在高职高专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是高中或是中专的毕业生,实践经历非常少,基本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再加上高职学生认知世界的方式、思维的方式偏重于感性思维和形象性思维,对数学推导难以理解,也不习惯于抽象的思维和推导。在学习工商企业管理这个实践性相当强的专业时,无法想象企业的实际情形。因此高职高专背景下的理论教学强调适度、够用,强凋要借助于大量的实践、实习、实验和实训,来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掌握必须的岗位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案例、特别是与学生比较接近的本地化案例在教学中就能起到比较好的作用。案例教学本地化.能帮助无工作实践经历的学生进人工作角色,带着只有在工作中才能产生的疑问,走出教室,走人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和调查研究,然后再走回教室,在理论的指导下探讨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增强教学效果的需要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时问并不算长.再加上各高职高专院校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使用的案例,往往是照搬国外企业管理的案例和照搬MBA:案例.即使是我国案例本土化的研究起步电比较晚,直到2001年8月25日才出版了中国首部案例本土化教材《中国企业管理科学案例库教程》。照搬国外企业管理的案例,往往受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的影响,这些案例或国外的管理模式很难被我们的学生深人理解,很难使我们的学生引起思想上的共鸣,甚至给学生以误导,从而失去教学的意义。即使是目前已建立的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库,其适用对象主要是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和MBA,无论是从教学对象上还是教学内容上都与高职教育存在很大的不同。照搬国外企业管理的案例和MBA案例,对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只是遥远的、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平面 案例。这些案例,往往由于缺少足够的背景资料,很难让学生充分融人到案例中去,使学生在案例讨论中不得不经常进行假设,起不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在实行案例教学本地化后,提供给学生的案例,就发生在学生的身旁,可能他的朋友、甚至家人就在案例发生企业工作,学生有自己了解和认识这个企业的渠道.这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案例讨论过程中,通过安排学生到案例发生企业现场参观调研,学生可获得更多的案例背景资料,给学生提供一个立体 的案例,充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在现实情景中进行案例的认知和分析,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案例教学本地化强调案例发生的地点就在学生的身边,就在学校的附近,这样的案例,能带给学生更大的冲击力和震撼感,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四)案例教学本地化是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时间并不长,再加上各高职高专院校的任课教师实践经历和能力往往差强人意,特别是在科研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只能照搬案例。实施案例教学本地化,可以促进教师走出学校,走进企业,走入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并从不同角度重新认识所学的理论,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师对工商企业管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进而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他们为企业和社会服务的水平。 三、实现高职高专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本地化应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本地化案例的发掘和建设 1.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案例基地。高职高专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更注重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这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本地化的有利条件。高职高专院校可以通过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与之建立合作关系,作为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建设,既能让学生了解他们的生产流程、管理模式等,使学生可以在校期问提前熟悉未来就业的行业概况,义能建立起稳定的案例基地。另外,通过教师走人企业当中,把解决工商企业管理的具体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在具体业务中进行锻炼和提高,帮助企业把原来分散的经验提升为系统的经验,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 2.结合实际.合理选择案例。在本地化案例的发掘和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各高职高专院校建没的特色,研究学生就业目标区域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管理经验,根据教学的需要来提取身边的案例。在进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案例本地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根据主要教学内容选择密切相关的案例.那些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和时效性,而且从活生生的管理实践中提取出来的现实事例,只要能与课堂讲授的内容密切相关.能促进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积极思考,都可以作为案例的素材。

  • 公共管理视野下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_MBA论文

    公共管理视野下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_MBA论文 摘要:以杭州市经济适用房发展为例,通过考察杭州市经济适用房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对经济适用房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本身进行了公共政策分析,提出了完善、修订现有经济适用房制度和宏观调控对策,为政府科学实施经济适用房的宏观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途径。 关键词:经济适用房;住房保障制度;公共政策分析 日前为响应国务院4 万亿投资拉动经济的策略,建设部计划用3 年时间总投资9 000 亿元人民币,在全国新建200 万套廉租房和400 万套经济适用房,同时完成约220 万户林业、农垦和矿区的棚户区改造,平均每年投资3 000 亿元。这一措施将解决约1 300 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自1998 年以来,经过10 年的发展,我国建立了以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廉租房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体系,针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的商品房。这对实现中低收入家庭居者有其屋目标、缓解城市住宅压力、平抑房价做出了很大贡献。 1、经济适用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适用房作为住房保障体系的主要部分,经过10 年发展出现了许多不经济现象,滋生各种腐败现象和权力寻租,近年来房价的快速上涨使市民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倍感购房压力。经济适用房供应方式在操作中存在很多问题,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5 个方面: (1)经济适用房户型面积失控。按照国家《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规定,经济适用住房要严格控制在中小套型,中套住房面积控制在80 m2 左右,小套住房面积控制在60 m2 左右。但实际情况显然不是这样,对一些正在销售的经济适用房项目调查发现,超过100 m2 的大户型不在少数,甚至160 m2 以上的豪华户型也在建设。 (2)经济适用房的选址不科学。今后杭州市经济适用房主要供应地点将集中在九堡、丁桥和下沙等城市郊区地块。丁桥到杭州市中心武林广场直线距离12 km,九堡稍近,下沙是目前推出经济适用房最远的区域,距离武林广场20 km 左右。这些地方都远离市区,交通、医疗、教育系统等配套设施的滞后,给居住在那里的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3)经济适用房销售对象的界定问题。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是面向特殊的消费群体,即中低收入家庭的福利性政策,但由于现阶段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只要由购买者出具工资收入证明即可,而目前个人信用管理体制还不完备,隐形收入标准不确定,购房者收入的核实取证难度较大。结果是开奥迪、宝马的,住大户型的经济适用房,富人享受了政府给穷人的福利。 (4)住宅品质降低,监督不力,出现政策流失。通过对杭州已经交付使用的经济适用房北景园住宅小区、三墩都市水乡实地考察发现,经济适用房存在着建筑设计陈旧、建筑建造质量略显粗糙、住区景观塑造简陋的现象,导致整个住宅小区的品质降低,不利于塑造整体城市环境。 (5)无形中形成住区等级分化。杭州近期的经济适用房诸如九堡、丁桥、下沙等大型居住区,都位于城市郊区,位置偏远,在环境、公共设施、交通等方面相对较差,大多存在或多或少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缺陷,居住人群为城市中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时间长了,这些大型经济适用房区域则会变成城市弱势群体的聚集地。 总的来说,杭州市经济适用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影响了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目标的实现,政府投资的挤出效应是造成经济适用住房产生偏差的根源。 2、经济适用房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名义保障范围过宽而实际保障范围过窄。以杭州市为例,2003 年4 月8 日开始实施的《杭州市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销售管理工作若干意见》中对中低收入家庭进行了界定。该《意见》指出年收入为上一年全市家庭平均收入60%以下的家庭,以及人均居住面积在6 m2 以下的,称之为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其可优先购买55 m2~60 m2 的经济解困房。收入与房价比为1∶4 的称之为中等收入家庭,可通过摇号购买经济居住房解决住房问题。这种划分标准,虽然能够反映家庭收入的动态变化,但是其假定的前提条件是统计收入准确,而这一条件又恰恰是在收入统计制度不健全以及甄别购房者的实际收入水平的交易成本比较高时很难满足的。对中低收入家庭界定存在的实际困难,实际上降低了市场准入的门槛。 (2)政策实施成本与收益极不对称。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土地是无偿划拨的,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也要减免一半,这构成了政府实施经济适用房的直接成本。由于土地出让金和相关收费都是地方政府的财源,地方政府建设经济适用房的积极性并不高,造成大多数地方经济适用房实际投入规模过小。经济适用房政策成本高昂问题主要不是指成本绝对量投入过大,而是成本收益极不对称。经济适用房的收益应体现在其保障目标的实现,让有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为够条件的居民提供居住福利。但是,实际收益并不理想。 (3)经济适用房的负面效应。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地方政府也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政府官员不是简单的政策解释者和执行者,而是在个人利益的驱动下去解释政策和执行计划。通常,经济适用房数量与市场房价呈负相关关系,房价的下降会让地价下降,从而导致政府的收入减少;另一方面会拖累经济的增长、引起GDP 下降,这会使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处于相当不利的局面,以至于部分官员在贯彻实施经济适用房政策时缺乏积极性,使政策表面化的现象频频发生。土地出让金被称作地方第二财政,免收土地出让金和减免行政性事业收费的数额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仍然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严格执行经济适用房政策,把经济适用房建在地价较贵的市区,必将使其自身经济利益受损,所以把经济适用房建在偏远地方的政策替换情况屡见不鲜。 通过以上分析,经济适用房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标定位不切实际,将多数的家庭都纳入经济适用房保障范围确属不量力而行之举。第二,公共政策有可能被少数利益集团操纵。作为制定与实施政策的政府官员也是经济人,也会追求自身利益,往往会借社会公共利益之名行谋私利之实。第三,信息的不完全性也是导致政策失灵的重要原因。 少数政府部门和官员可以垄断公共信息,避开公众监督,同开发商进行内幕交易和暗箱操作。第四,经济适用房与纯商品房价格双轨制、经济适用房的可转让性形成了巨大的寻租套利空间,也使一部分人有了违规的利益驱动。第五,现有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对违法行为处罚不力,降低了违法违规风险。虽然经济适用房政策运行多年,但是时至今日对于诸如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标准、地点、出售价格以及对象等问题,仍然是争论颇多、说法不一。摸着石头过河的结果自然是漏洞不断地被暴露出来。 3、对经济适用房重新定位和思考 随着我国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进程的加速,以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为核心目标的住房保障投资建设成为政府的首选。因此,有必要对当前的经济适用房制度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 (1)增加经济适用房供应量,保持合理规模。地方政府作为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关键执行者,提高其参与经济适用房建设的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由于作为经济适用房的土地是无偿划拨的,相关费用是由地方政府承担的,所以地方政府建设经济适用房的积极性不是太高。中央政府应该考虑运用中央财政对地方政府进行有效的补贴,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让地方政府有能力和热情去贯彻实施经济适用房政策,以消除政策表面化现象。 (2)明晰经济适用房的相关标准。 第一,家庭收入标准的界定:目前我国的居民收入申报制度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在现有继续完善收入制度环节的同时必须完善相应的法规,建立相关的惩罚制度。只有清晰购房申请者门槛,认真执行收入审核制度,才能确实保障收入符合者进入经济适用房市场,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目的。 第二,住房面积的界定:作为经济适用房理应是中档或中低档次住房为主,建筑面积掌握在90 m2 以下,住房的户型和功能不宜过高,否则,每套房价过高不适宜中低收入阶层。新的《杭州市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规定:将经济适用住房享受面积改为保障面积,并明确保障面积标准为:家庭成员3 人及以下的,保障建筑面积60 m2;家庭成员3 人以上的,保障建筑面积80m2;高层、小高层住房可增加保障建筑面积10 m2。 第三,受益对象的界定:如何确定经济适用房的受益对象,不能仅仅依靠单位的一纸证明,应依据信誉度较好的中介机构,力求真实性。如2007 年新的《杭州市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规定供应对象拟从原来的中低收入家庭改为低收入家庭,并对经济适用房供应对象进一步规范:必须是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市统计局每年向社会公布的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由此,在受益群体扩大的前提下,其申请门槛也有所提高。 (3)经济适用房的价格控制。要降低经济适用房开发成本,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经济适用房建设主体实施招投标制,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选择建设费用最低的开发商进行建设,使准备建设经济适用房的不同开发商在市场竞争中自主降低开发成本,进而使经济适用房的单价和总价款相应降低,购房家庭的经济负担则会相应减少,而且避免因缺乏监控而带来的种种问题。 (4)加大监督力度减少腐败因素。开发商在建设经济适用房中曾出现挪用建设资金、推延竣工期限、加大建筑造价、拖欠工人工资等行为。要改变这种现象,保证政府投资的安全,最好办法就是政府审计部门加强监督,对建设方的每笔开支都纳入监管范围,只要是涉及政府投资建设的经济适用房,审计部门都要进行审计监督。 (5)进一步规范购买秩序,严格上市交易管理。经济适用住房未满限制交易年限不得交易,限制交易年限期满后,房屋所有权人可对房屋采取以下处置方式: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之日起,满5 年后允许上市交易,上市交易时,按照成交价和购买价之间差价的55%缴纳土地出让金和减免相关规费;满3 年后可将房屋转让给符合经济适用房购买条件的家庭。买方无房产的,交易时可减免相关税费;向政府申请经济适用房回购。经济适用房上市交易及政府回购,再另行制定实施办法。 总之,通过上述5 项制度的完善和修订,促进经济适用房的健康发展。尽管这并不代表经济适用房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不会出现新的问题,但对经济适用房制度要进行系统的思考和再设计,抛弃其存在的弊端,秉承其社会保障功能,通过市场机制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水平,提高社会财富分配的总水平和福利总水平,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 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_MBA论文

    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_MBA论文 摘 要:在追溯管理学科实验方法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工商管理学科4 种实验教学方法模式的特点,系统研究了我国高校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方法的具体构架。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方法的发展,可以分为实地实验阶段、模拟实验阶段、模拟软件阶段等3 个时期。在工商管理学科的教育方法体系中,实验教学方法有着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等重要功能。工商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方法,可以划分为4 种类型,即:演示型实验教学方法,案例型实验教学方法,模拟型实验教学方法和探究型实验教学方法。 关键词:工商管理;管理教育;管理实验;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1、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方法的发展 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应用多学科与多领域理论、方法和技术,系统地研究工商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应用科学,其目的是研究各种类型的组织,利用有限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复杂行为及规律。在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实验方法始终是工商管理科学创新和传播、研究和教学、形成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实验方法在工商管理学科发展中的应用,大体上可以分为3 个阶段: 第一阶段,19 世纪末期到20 世纪40 年代。这一阶段是管理实验的起步时期。在这个时期,管理实验与管理研究的发展同步,管理科学的理论在实验、试验和调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此阶段管理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相对稳定,企业关注的焦点通常放在如何提高效率、增加产量、提高员工积极性、设计合理的工序等日常管理问题上。这一时期的管理实验主要是基于生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人和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对比研究,找到提高工作效率、员工积极性、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并从中归纳、提炼出一些管理原则和管理理论。这一阶段比较着名的实验有:泰罗的铲掘实验和金属切屑实验,吉尔布雷斯夫人的动作分析实验,梅奥的霍桑实验等。 第二阶段,20 世纪40 年代到20 世纪70 年代。在这一阶段,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加剧,环境复杂起来,同时管理领域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思想,管理研究开始注重企业管理的整体流程和具体的职能管理。此阶段管理实验所涉及的面进一步拓宽,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开始被运用起来。在这个时期比较着名的实验有:阿吉里斯的成熟不成熟人实验,韦伯的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绩效研究比较实验,弗约的社会性动机比较实验,加拿大萨斯喀钦温大学C. C. Pot ter 教授开发的企业经营管理模拟系统(Business Simulation) 等。 第三阶段,20 世纪80 年代到21 世纪初。这一阶段,竞争加剧与全球化成为时代特色,这迫使管理研究开始重视战略管理和跨国经营。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一大批管理模拟软件被开发出来并投人使用(见表2) 。管理实验的中心由以人和工作为中心开始转向以组织和流程为中心。课堂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三者的结合,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工商管理教育发展与变革的一个重要趋势。 2、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 实验教学方法作为工商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管理软件的操作与开发能力、改善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与职业能力等,起着课堂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2. 1  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改革 工商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学生素质教育系统中居于重要地位,发挥着不可忽视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工商管理实验教学强调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特别是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应用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加强工商管理学科的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有利于学校根据新世纪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改变以往那种文科不需要实验教学的旧思维模式,以及片面强调教育就是传授知识而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陈旧观念,有利于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在强调理论教学的同时重视实验教学,实现工商管理教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 国际上众多知名机构的研究证明:读到的信息,我们能学到10 %;听到的信息,我们能学到5 %(Lalley ,2007) ,见图1 。因此,有必要借助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实验方法,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升,加深印象,巩固学习效果。 2. 2  工商管理实验教学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目前工商管理教育的薄弱环节。高校向社会输送的工商管理学科毕业生不能完全满足飞速发展的需要,其根本原因在于工商管理教育中的课堂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严重脱节。在工商管理学科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实验教学方法大有可为。由于现代工商管理学科具有涉及面广、变化快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实验模式使得学生难以将分散在专业课程中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同时社会实践的局限性和市场竞争的风险性,也不可能提供完整的、动态的管理环境,使学生能自主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系统地进行实践性尝试。实验教学使这种尝试成为可能,它可以通过应用和开发模拟的动态现实企业管理环境,使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所学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企业经营模拟决策实验。该实验运用系统仿真原理和决策支持系统(DSS) ,对企业管理经营决策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模拟仿真,将企业管理经营决策的信息、流程、方法和理论架构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之上,创建了一个形象、直观的企业管理经营决策模拟环境,让学生可以通过在计算机上进行经营决策,适时地仿真出结果,并可互动性地调整决策,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改善经营决策效果,使企业经营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2. 3  培养工商管理类人才掌握各种管理软件 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企业管理领域全方位的变革。企业管理软件作为工商管理学科重要的工具性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实验教学对于这种工具性知识的掌握必不可少。在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工商管理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到社会中再去学习那些已被社会熟知并得到广泛应用的企业管理软件。学校要提升办学竞争力,必须使自己的学生在校时就有充分的机会学习统计软件(如SAS、SPSS) 、电子商务软件、投资决策分析软件、企业管理软件(如ERP) ,客户关系管理软件(CRM) 、计量经济学软件( Eviews)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 HRMS) 、项目管理软件(如Project2003)等,否则,学校所培养的工商管理学科人才,将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3、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主要类型 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是指在受控制的实验室环境下,有计划地设计特定的管理实验条件,模拟真实环境中的管理过程。在实验中,对其变化过程进行观察、测量、干预、操作,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处理,以揭示所研究模型的内在规律性。 工商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主要有4 种类型,即:演示型实验教学,案例型实验教学,情景模拟训练实验教学和探究型实验教学。4 种类型各有其特点与专长。 3. 1  演示型实验教学 演示型实验教学属于验证性实验,是指对研究对象有了一定了解,并形成了一定认识或提出了某种假说,为验证这种认识或假说是否正确而进行的一种实验。演示型实验注重探究的结果(事实、概念、理论) 而不是探究的过程。演示型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技能。演示型实验通常采用告诉验证应用的教学模式,学生用实验验证已学过的管理学基本原理、概念或重要知识点。这种照方抓药模式是高度固定化的。验证性实验,在实验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需要验证的概念或科学结论,讨论实验步骤,提出实验注意事项,或针对学生普遍容易出现的实验操作错误进行示范。

  • 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外比较研究_MBA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外比较研究_MBA论文范文 【摘 要】当前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改革已进入新阶段,课程设置的改革是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本文从中外工商管理类高等院校的实际状况出发,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总量、课程设置结构、课程设置的特色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我国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工商管理;课程设置;中外比较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军事等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高等教育的先进性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志。我国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教育是在一般管理教育及各类职能性管理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我国高等教育院校中一个与社会经济联系十分紧密的应用性学科,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成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的工商管理教育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本文仅就课程设置问题进行中外比较研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改革的途径。 一、中外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 培养目标是大学根据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在一定的专业人 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制定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的。培养目标决定大学生知识结构的设计,而课程设置直接服从于知识结构,因此培养目标是影响课程设置的最主要因素。我国大学对培养目标的阐述比较重视,在培养计划中一般都包括培养目标,并置于首项,有的还包括培养规格和要求及就业方向。但在培养目标的设计方面与国外存在显著区别:一是培养目标过大。一段时期中,我国大多数高校把本科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定位与国外大学具有明显区别。在美国,大学本科培养的是一种“毛坯”,高级专门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在日本,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的本科生是当“未来商界领导人”;在香港,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主管级、经理级的未来人才”。本科培养目标定位过高势必造成在课程设置上的过深过多的倾向,我国一些工商管理类专业把美国等国在研究生层次上的课程拉入本科课程,与这一定位不无关系。二是培养目标过空。我国许多学校的目标阐述不具体,相关要求较空泛。国外大学的培养目标在阐述形式上没有统一格式,有的单列陈述,有的在专业介绍中陈述,但都比较具体、指导性强。学生能根据目标的说明了解就业去向,设计学习计划。例如,美国巴尔的摩大学工商管理科学学士(the BS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rogram)市场营销专业的目标是“毕业生能设计和管理一些创新和销售公司产品和服务的项目,而这些项目都是面向顾客的”。市场营销工作职位包括广告和促销经理、会计主管、市场分析员、营销主管和公共关系经理。市场营销专业培养计划通过课程和学生亲自参与的案例研究活动将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融合在一起。 二、中外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差异 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设置, 目标中所规定的人才培养规格或素质要求直接影响着课程的结构和课程的水平,因此,培养目标既是课程设置的依据,同时又是课程所要达到的目的。中外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上的差异当然导致了课程设置上的差异。 (一)课程设置总量方面课程设置总量指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各个专业的学生毕业所需学完的课程和课时总数,反映课程设置总量的基本指标有课时总数和课程总数。在学年制情况下,课时总数一般以总学时数表示,在学分制情况下,则以总学分表示,当然,学分数也可以折算成学时数,课程总数则相同。 我国大多数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总量和课时总量高于国外同类院校,课时总量最高时达到3000左右(含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下同),课程门数也高于国外同类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大约要学习45门课程,有的甚至更多。近年来各高校都注意压缩课时,部分学校的课时已经压缩到2600课时以下,但课程总数却未见有相应减少,这与各校主要通过压缩每门课程的课时数来实现总课时的减少有关。这与国外大学有很大区别:美国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许多学校的学分总量在1 2O一1 28,折算成学时数,约为2000---2200学时,课程数总量约为32门;日本的大学都实行学分制,许多学校把最低总学分数基本控制在13o--140学分左右,折算成学时数约为2200---2400左右,课程总数为35—40门;英国本科教育大都是三年制,且每学期所学课程较少,有的学校每学年才5门课,共需15门课。

  • 不同风向角和不同风速下高速列车空气动力特性研究_MBA论文

    不同风向角和不同风速下高速列车空气动力特性研究_MBA论文 近年来,因侧向风导致的行车安全事故在世界各国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仅在中国的新疆地区就曾经发生过大风吹翻列车13次,总计翻车79辆的风环境事故。因此,强侧风是影响列车高速运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在日本、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等国家,已开展了多项科研工作,其目的是研究侧风对列车运行状态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按照我国的铁路发展规划,未来10年内国内将开行上千列时速为200~300km的高速动车组。如果此时列车受到强侧风作用,那么列车出现脱轨、翻车和人员伤亡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经实测,青藏线的五道梁至安多之间最大风速均大于30m/s,而在安多的最大风速达到38m/s ,年平均大风日数在100天以上,属于强侧风地区。横风作用下列车外部流场的分析目前国内外比较通用的是合成风法,即将列车视为静止,外界自然风速度和列车运行速度的反向进行矢量合成(即合成风)。本文应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方法。采用该方法对车辆在不同横风速度及不同风向角下的气动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研究,对高速列车气动力和行车安全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在对火车模型简化的基础上(简化成车头、车身、车尾三段),我们把每一段细化成五小段,进行更精细的计算,得到更精细的结果。由于列车的倾覆稳定性和车辆受到的气动升浮力、气动侧向力、气动侧偏力矩及气动侧倾力矩有关。本文对此进行了计算分析。以确保列车高速运行的安全性。 1 物理模型及计算方法 1.1 列车动力学模型普通旅客列车一般由十多辆客车组成,总长度达到几百米以上。由于中间车辆截面形状不变,当气流流过车头一定距离后,绕流边界层的结构已经趋于稳定,车辆气动力变化也趋于稳定,因此,对列车模型进行如下简化:其一是列车长度缩短为三段(头车25米、车身25米和车尾25米)共75米,为了得到细致化的空气动力结果,找到使列车发生危险的精确受力位置。把每一段分成5小段,共15小段,每小段5米。头车和尾车形状相同,列车高度为3.2米,列车宽度为3.2米。;其二是为避免网格过多,去掉列车外部突出物,不考虑受电弓、转向架、门把手等细部特征,将列车简化为光滑曲面构成的几何体;其三是去掉底部结构,使列车底面和地面间形成一个狭缝,用这个狭缝对流场的影响来模拟列车底部结构对流场的影响,通过调整狭缝的间距来获得等效的列车底部流场情况。 1.2 计算区域列车计算区域尺寸列车前部计算区域长度达到125m,列车尾部计算区域长度达到250m。列车上部计算区域高度达到30m,路堤高度为5m,列车底部与路堤之间狭缝为0.2m。列车两侧计算区域宽度都为30m。此时,列车和周围流场基本达到充分发展,计算区域更大时,计算结果改变很小。 1.3 计算网格从列车网格可以看出,由该软件划分出的网格规则、整齐。且网格疏密变化完全符合列车外形的变化规律,用之进行数值计算得出的结果具有相当的准确度。由于离列车越远流场越平稳,远离列车区域的空间网格应该较大,既减少网格数量又不会降低计算的精度,这部分采用非结构化网格。 1.4 数学模型高速列车和外流场中流体简化为黏性、不可压缩、定常、绝热流体,对应的时均方程组包括: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k方程、e方程,这6个方程和一系列壁面函数就构成了本次模拟计算完整的数学模型。 1.5 边界条件模拟计算中,设定列车是静止不动的,由一个空气来流作用在列车上形成外流场。空气来流的速度是与列车运行速度反向等值的速度与侧风速度的合速度。侧风与火车运行方向之间的风向角α 取0度,15度,30度,45度,60度,75度,90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65度,180度。如图5。风速分别取10米每秒,20米每秒,30米每秒,40米每秒四种情况。车速为75米每秒(270公里每小时)。

  • 三网融合趋势下,IPTV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探析_MBA论文范文

    三网融合趋势下,IPTV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探析_MBA论文范文 摘要:本文回顾了其他国家IPTV 业务运营以及宽松管制政策的实施情况,对北京380 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试图探讨在三网融合政策的大环境下,用户使用IPTV 意愿的影响因素。然后,本文从用户的实际行为出发,构建了实证研究模型,研究认为用户满意(用户体验质量、业务服务质量)、转换成本和竞争吸引是能够影响用户转网的重要因素,并且运用实证分析得到,用户对提供IPTV 服务及内容传输的满意度和感知转换成本是影响用户使用意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相比而言,其他电视、视频(比如传统电视、数字电视等)对用户的吸引还未能构成影响用户使用IPTV 的显著影响因素。 关键词:IPTV;三网融合;用户满意;转换成本 0 引言 2012 年对于中国“三网融合”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从中央到地方采取一系列举措,首次明确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拉开了“三网融合”全面推进的大幕,2012年1 月13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温家宝指出,目前我国已基本具备进一步开展三网融合的技术条件、网络基础和市场空间,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已进入关键时期。国务院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2012 年至2012 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 2013 年至2015 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2012 年3 月12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表示三网融合试点方案预计5 月出台6 月启动。经过长期的讨价还价,广电与电信这对爱恨交织的怨侣最终在党的关怀下喜结连理。广电获得了国内IPTV 的集成播控权,电信争取到了IPTV 业务的传输权。 1 IPTV 定义及全球发展态势 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是指基于IP 协议的电视广播服务。该业务将电视机或个人计算机作为显示终端,通过宽带网络向用户提供数字广播电视、视频服务、信息服务、互动社区、互动休闲娱乐、电子商务等宽带业务。IPTV 的主要特点是交互性和实时性。它的系统结构主要包括流媒体服务、节目采编、存储及认证计费等子系统,主要存储及传送的内容是流媒体文件,基于IP 网络传输,通常要在边缘设置内容分配服务节点,配置流媒体服务及存储设备,用户终端可以是IP 机顶盒+电视机,也可以是PC。IPTV 的出现,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向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催生与促进三网资源与业务的融合,将创造新的产业生态环境,是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三网融合需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可以说,IPTV 是三网融合最好的模式,因为在我国最有可能也有实力参与运营的无非是传统电信运营商和广电部门,而他们的合作将给IPTV 带来美好的发展前景。 从当今全球看来,很多国家实施了IPTV 业务,也制定了相应的融合政策,参见下表:日本 IPTV 发展迅速,早在2002 年,日本就出台了《关于促进电信和广电融合技术开发的法律》,旨在通过对电信广电融合技术开发业者提供支持,发展电信广电融合技术,构建网络化社会。 美国放松管制以促进IPTV 发展走出低谷,2006 年12 月20 日,美国FCC 提出了一项对电信公司提供视频业务非常有利的新规则,禁止特许机构不合理地拒绝竞争性视频特许的申请,并于2007 年年初正式发布。FCC 通过的新规则,是美国双向进入政策在操作规则上的进一步明确,从政策上避免了电信公司申请提供视频业务时,因利益竞争而不能公正处理的情况,加快了电信运营商开展IPTV 业务的进程,但是FCC 的这一视频新规则既遭到有线电视产业几本地政府团体的反对。2012 年7 月初,巡回法庭驳回了本地政府团体的上诉,裁决FCC 拥有批准新的视频特许权规则的权利。促进了美国IPTV 业务更快速的发展。

  • 应用于智能报警系统的脚步振动信号的研究_MBA论文范文

    应用于智能报警系统的脚步振动信号的研究_MBA论文范文 引言 基于脚步振动信号的智能报警系统,在安全领域是一个新的课题。若要实现报警效果的智能化,深入对脚步振动信号的认知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由于此报警系统含有上位机和下位机两个模块,智能化不可避免的要同时在两个部分都有实现才更加合理,即一个智能化采集报警下位机装置、一个智能化上位机信号分析系统。脚步振动信号的一些时域特征是实现下位机部分智能化的关键,也是本研究的出发点。论文将从振动信号的应用现状来阐述振动的信号的应用前景,并从振动及振动信号的基本理论出发,得出脚步振动信号的那些能够智能化的特征参数。希望研究能为后续工作的展开做好理论支持,并且能够得到后续工作的支持。 1 应用现状 振动信号的应用在计算机应用领域并不是很广泛,人们更多的关注的是语音等音频信号。但是在其它领域振动信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设备故障监测、工程物探、质量检测、战场监控等。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来详细论述: 在机器的运行过程中,机器的运转要产生振动,不断的振动就是一系列振动信号,在正常情况下从机器上得到的振动信号是一种复杂的周期性振动,对于每个周期而言,它的振动是随机的,但是对于同一种设备来说,这个随机又是确定,所以说这个振动应该说是一个确定的周期性振动,一旦发生机器的某一部分运转不正常,这个振动信号的每个周期就会出现不同的波动反应[1]。从而与实践联系就能得到设备是否发生故障,是哪部分发生故障。在这方面技术可以说技术已经很成熟。但是对我们所要研究的信号似乎没有什么帮助[1]。 在工程物探和质量检测上,这两个分类其实可以说是一个只是同样的仪器用在了不同的作用上而已。在工程物探非性手段中,利用弹性波理论的仪器大量出现,甚至在煤,石油的勘查中用到的仪器,也多是人工产生震源,采集地震波信号,用来分析得出结论[2]。在浅层物探和质量检测中,方法也是大同小异。在我最熟悉的陆地声纳法中,采用的就是对人工锤击振动信号的采集,分析地下或者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3]。在质量检测上,就是得出混凝土的厚度、中间是否有空洞、钢筋含量是否足够等结论[4]。从这个方面来说,采集装置应当是我们的参考,便是关于智能化采集还要靠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另一个方面的应用,虽说有人的参与但是从现在战争来看似乎更多的是机械的参与。不过在战场侦察中振动信号的侦测还是很有效的,振动信号本身具有灵敏性高、传播距离远等特性[5]。使得振动信号在战场上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从以上的几个应用可以看出,振动信号作为一种地震波信号,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应用,脚步振动信号,不仅有着振动信号的优势,还有着人行为的复杂性,这即为信号增加了复杂性,也同时为智能化报警提供了一个契机。 2 理论分析 振动是物体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所作的往复运动。 振动波包括体波、面波,体波又分为横波、纵波。振动波是一种能量的传输过程,当振动波通过某一质点时,质点的运动规律就是振动。 振动信号是一个数字信号的概念,当物体振动时,它的加速度或者说速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正好体现了通过此物体的振动波的波动情况。通过附在物体上的传感器以电压变化的方式把这种振动过程体现出来,得到的一系列数字化的数据,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振动信号。 振动波在固体里传输,是同时存在两种体波,而且波在固体的传播速度快,由于弹性系数高,衰减小,传播距离更远也更灵敏。当振动波传播到固体与其它介质的分界面时,比如说空气,由于空气的弹性系数比较低,没有了高弹性物质的压制,振动波在交界面上会产生大于在固体中振幅的面波,同时产生剧烈的能量损失。 声波也是振动波(弹性波)的一种,由于空气中不存在切应力,在空气中只能传播纵波,从空气中采到的声音信号是振动波在空气中的传输。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