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想求教几个西方经济学问题

    为了得到某厂商多个可变要素中一个要素的需求曲线,我们必须考虑()A要素价格变化的内部效应B要素价格变化的外部效应(这题为什么选A内部效应?什么叫内部效应,它和外部效应有什么区别啊?)假定生产要素A,B,C的边际物质产品分别是12,8,2,它们的价格分别是6,4,1,那么这一生产要素的组合()A是最小成本的组合;B不是最小成本的组合;C是否为最小成本组合,视不同产品和要素市场而定;D是否为最小成本组合,视不同要素市场而定(为什么选D而不选A或者C?)如果ZF大力提倡用先进技术代替劳动力,这将导致()A劳动的供给曲线右移B劳动的需求曲线右移C劳动的供给曲线左移D劳动的需求曲线左移(为什么选D?)既要提高工资又要避免事业增加的希望在下列哪一种情况比较容易实现()A劳动的需求富有弹性B劳动的供给富有弹性C劳动产品的需求富有弹性D劳动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为什么选D?)

  • [转贴] 给14年考 暨南大学 西方经济学的学弟学妹的一点建议

    (1)暨南大学803出的题不难,还是很基础的,把基础打好就可以,不要在偏的点上浪费太多时间。(2)今年题型有所变动,增加的选择题,并且删除了诺贝尔的历年惯例。(3)计算题很简单,考得很基础,今年是IS_LM,新古典增长模型模型的k=sy-(n+&)k的那个方程,涉及稳态,黄金分割率?还有垄断均衡,古诺,史塔克伯格模型。但是计算量大,建议学弟学妹们平时认真做点题目,加强计算能力,有人用计算其的,学长泪崩···。建议你们明年考得时候带个最简单的计算器,可以节约时间。(四)案例分析是用博弈论分析exam—orientededucation,博弈论是现在很热门,很实用的,平时可以稍微看点博弈论的案例分析,当小说看,不管怎么样,以后都会用到的。(五)记住,基础很重要,并且现在的考试更加注重与现实的联系,所以平时可以稍微花点空闲的时间去看看关于经济动态的一些文章。发呆去了,祝各位好运。

  • [原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价格理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价格理论的统一对于商品的价格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有着不同的解释方法,但科学的发展规律表明,真理终究只有一个,也就是说,二者肯定有一个是错误的,或者二者都是错误的,那么哪一个价格理论更接近实际情况呢?在这里从一种新的角度看这个问题,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马克思的价格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的均衡价格理论是一致的。一个正常运行的经济系统可以看成是在人口,自然资源,生产技术,社会制度这四大边界条件约束下的人们进行的商品生产交换和消费混合在一起的运动系统,在这个复杂的大系统中,各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所有的关系可以分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这个大系统从功能上可以分成多个有不同功能的小系统,比如可以分为生产系统,生产系统生产各种商品,消费者系统,这个系统消费产品并为大系统生产人的劳动及科技创新,政府系统提供制度保证和生产公共产品,银行系统提供金融服务等等。这个大的经济系统的运动可以分解为两种运动,一种是缓慢的生产技术和社会制度的变化,这变化的是前进式的,一种是正常的周期性的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这种运动有很强的周期性,我们要研究这个系统的建立和运行规律,先从基本的劳动说起劳动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改造自然和自身的活动。随着劳动的发展慢慢地产生了劳动的分工和产品交换,这也就是最初市场经济的开端。起初可能这交换是随意的,慢慢地不同的产品之间有了一个比较稳定的交换比例。劳动的要素有劳动者,自然资源,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一定的合作方式我们把这个群体看成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一经产生就从简单到复杂地发展着。具体表现为:劳动者====从简单的一个人的劳动到多人联合有组织的生产自然资源==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从不稀缺到稀缺再到不稀缺。生产技术===从简单的手工工具到普通的有动力机器,再到有动力智能的机器,生产的产品也从简单的几种到品种越来越多,产品功能也越来越复杂。经济制度===也从简单的到复杂。不妨假设一个经济系统共有M个人,这M个人要生存,共需要a1,a2,a2这三种产品,这些产品自然界中没有,但可用自然资源去生产这些产品,因为每个人对某种产品的偏好不一样,但一定的时间里,这M个人对些产品的总需求数量是基本不变,总需求值随便设,比如这三种产品各需要n1,n2,n3,再设定生产某种产品的技术水平不变,就是一个人一天生产产品的数量是固定的分别为r1,r2,r3,我们还假设,自然资源的供给是充足的,每个人都会生产任何一种产品,每个人也可以任意生产一种产品,但只能生产一种产品。我们再假定他生产的产品不用于自己消费只能用于出售换成货币,他需要的产品要用货币去交换。我们直接引入货币这个概念,从货币的发展历史来看,货币起初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以后慢慢做为交换媒介来使用,在普通的商品交换结束后,商品都要被消费掉,但货币不会。货币一经进入这个经济系统,做为货币就要永远地在这个系统存在下去,从某些方面来看货币又是一种特殊的借据,他没有固定的一对一的借贷关系,所有人都可以用自己的产品换取它,又可以让所有人来还。但这种借据一经产生就不会从正常发展的市场上消失。起初人类经济社会通用的货币贵金属,从货币进入这个市场过程来看,在硬通货阶段,市场中流通的货币数量取决于货币生产者的生产总量,货币生产者生产出货币以后和生产产品的人交换得到并消费产品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但进入市场的货币却保存了下来。为了使问题简单,我们假定初始条件下系统里已经有一定存量的货币P,这P个货币全部参与交换。并且暂时不再考虑货币进入,也就是说先假定这个系统中的货币数量是一个常数。现在我们假定一下这个系统中的人都是正常的理性经济人,他们生产什么,和怎么交换都是自愿情况下发生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生产和交换的过程。开始时他们生产的数量和交换起始的价格可能都是随机的,交换的结果也不满意,有的产品生产多了,销售不出去,销售出去了,价格也不高,但他们在下次生产和交换时就会调整,一方面减少产量也有可能有的人去生产别的产品,通过很多次完成这个的生产--交换--消费的过程,最后应该会基本稳定在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生产的产品等于需要的产品,产品的价格大家都认可。这个系统的生产和消费基本处于一种定常的状态。这时生产某种产品的人数也基本固定下来,每种产品的价格也稳定了,我们设这时生产这些产品的人数分别为m1,m2,m3总人数还是M,每种产品的价格分别为p1,p2,p3这里我们有:产品名称a1a2a3总需求量n1n2n3生产率r1r2r3生产人数m1m2m3产品价格p1p2p3我们假设所有人生产产品的时间是一样的,取为t这时可以列出如下几个方程:产品供需平衡方程m1*r1*t=n1m2*r2*t=n2m3*r3*t=n3总人数m1+m2+m3=M总产值p1*n1+p2*n2+p3*n3=P社会劳动时间m1*t+m2*t+m3*t=T工资(利润)r1*p1=P/Tr2*p2=P/Tr3*p3=P/T求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m1=n1/(r1*t)m2=n2/(r2*t)m3=n3/(r3*t)其中t=(n1/r1+n2/r2+n3/r3)/Mp1=P/T/r1p2=P/T/r2p3=P/T/r3大家可以看到1/r1,1/r1,1/r3就是马克思经济学中说的必要劳动时间,我们可以看到价格和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又和社会总的必要劳动时间有关系我们从这里也可以看到马克思所谓的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含义是不成立的。应该是价格和生产这个产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和总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这只是一个最简单的经济运行模型,如果要改变假设条件,使它们逐渐地接近实际的经济系统的运行条件,那就会和实际更接近。在这个描述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的经济学和西方的经济学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它们之间有着很多内在的联系,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不断地认识中发展经济学。

  • 武汉大学西方经济学硕士入学试题

    武汉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宏微观经济学一.名词解释:(2`×10)1.折旧2.边际效用3.公共品4.帕雷托效率5.风险回避6.消费者剩余7.菲利普曲线8.流动性陷阱9.消费价格指数10.财富效应二、计算说明题(10`×2)1.设供给函数为:S=2+3P,需求函数为D=10-P。(1)求市场均衡的价格和产量水平。(2`)(2)求在此均衡点的供给弹性与需求的价格弹性(2`)(3)若征从量税t=1,求此时新的均衡价格与产量水平(2`)(4)求消费者和厂商各自承受了多少税收份额(2`)(5)图示你的上述结论(2`)2.设一个宏观经济中已知一下参数或函数:I=35,G=25,C=100+(4/5)Y.(1)求此时的均衡收入与储蓄水平(2`)(2)若由于某种原因,此时产出水平为850,则非意愿存货为多少?(2`)(3)在(1)的条件中,假设税收为T=0.1Y,则新的均衡收入、乘数为多少?(2)(4)在(3)的条件中,假设转移支付为TR=vY,则此时乘数是怎样的,较(3)中的乘数大还是小?(2)(5)在(3)的条件中,假设净出口函数为NX=10-0.1Y,求此时的均衡收入与乘数。(2)三、分析简答题:(7×5)1.分析无差异曲线有那些性质。2.如何从消费者最优选择推导出需求曲线?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是怎样的?3.什么是平均成本,什么是边际成本?为什么二者相等时,平均成本达到最小?4.1990年某国的GNP为49980亿元,而GDP50000亿元,这两个概念分别是什么含义?为什么会有差异?5.通货膨胀是怎样形成的?对经济活动有什么影响?四、问答题(12+13)1.试比较分析完全竞争市场与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和均衡机制,为什么各国政府都对垄断行为采取一定的限制?2.试推导IS-LM模式,并借助它说明当政府采用财政政策时对均衡的收入与利率分别有何影响?

  •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引论(下)

    (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与规模研究实证研究:不带任何价格判断理念(是什么问题)规模研究:从一定价格理论出发,对一个经济价格判断(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2、边际研究:和数学研究在一起3、均衡:和物理研究思想有关4、静态研究:一个平衡的时间段。比较静态研究:从一个平衡点到另一个平很点的时间过度动态研究(四)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1、重商主义阶段:(资金原始积累)限入奖出方法(16世纪-18世纪)英托马斯2、古典经济学阶段:17th-19th70sZF不干涉经济视为“守夜人”,是一种自由经济的状况。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国富论》大卫李嘉图《税富论》3、新古典:1870三个人物把边际引入经济学中剑桥学派:代表人物:马歇尔(第一次提出微观经济学)4、现代宏观经济学:代表人物:凯恩斯ZF对经济的宏观调控5、当代经济学:代表人物:萨缪尔森

  • 西方经济学考试手册:核心考点命题思路分析

    西方经济学考试手册:核心考点命题思路分析ISBN:9787300097275页数:329定价:32.0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装帧:平装出版年:2008-9-1简介······  目前针对西方经济学的习题图书的确是比较丰富的,其中也不乏比较经典的作品。不过,在庞杂的西方经济学习题图书之中,适合考研学生复习使用的不是很多。而且基本上都是纯练习题,一般都是“习题+答案”的简单模式,也有的会增加知识提要,或是将习题分为基础题、提高题进行分级训练。可是从我们的数以万计的学员反馈中了解到,这些习题书远不能满足考研学生的需要。他们需要的是习题书,至少要有以下三大特点:   一是要完全针对研究生入学考试;   二是书中所出现的题都要有详细的解析,让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是要替他们做好应试的基础研究——详细地阐述西方经济学考研试题的命题规律,这一研究结果可以极大地节省考生的时间,因为他们要做的只剩下做简单的学习、练习工作了,其他的工作,编者已经做好了。  而本书恰恰是符合了以上三大特点的。因此,编者以为,相对于其他经济学习题图书,本书更加适合考研学生使用。一本好书就如一位名师,会不断地提醒学习者纠正训练的方向。编者也希望本书能为考研学生起到这一作用。  目录······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二章 收入和收出 第三章 内部均衡 第四章 总需求和总供给 第五章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第六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七章 消费和投资理论 第八章 经济增长理论 第九章 通货膨胀和失业 第十章 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第二部分 微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弹性理论 第十二章 **对市场的干预 第十三章 序数效用理论 第十四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 第十五章 生产理论 第十六章 成本理论 第十七章 完全竞争市场 第十八章 完全垄断市场 第十九章 寡头市场 第二十章 生产要素定价理论 第二十一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第二十二章 外部性 第二十三章 非对称信息和公共产品 第二十四章 博弈论···

  • 胡代光:当代西方经济学是“真科学”吗?

    当代西方经济学是“真科学”吗?——“刘国光经济学新论研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书面发言摘要胡代光这里所说的“西方经济学”,内涵是意指“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众所周知,马克思正是最懂得他那个时代和以前时代的西方经济学的伟大学者和革命家。所以,他同恩格斯一起才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今天,我们要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不懂得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确倒是很难想象能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必须联系实际,对待现今世界不同学术论点(尤其是西方经济学论点),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实事求是,通过实践过程不断发展。我们必须从“左”、右倾教条主义束缚下解放出来,解放思想不等于胡思乱想,马克思主义不等于神学。只有实事求是地处理好这两个不等式,我们才能很好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西方经济学有着许多派别,彼此争论不休。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均有居于主流(或正统)地位的学派。现在,西方许多经济学者都承认,就整体说来,他们的经济学“处在危机中”,“将丧失其自命为科学的这个较为浮夸的称号”。著名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认为,经济学“与政策、政治和意识形态密切联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认为,“经济学是由于对现实世界的关心并出于对意识形态的热忱和挑战而得到其活力和启发,否则它就会是干巴巴的无效果的研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思也肯定:“意识形态是普遍存在的,不限于哪个阶级。”所以,国外学者对他们的经济学是否像自然科学那样为“真科学”,正提出各种疑问和进行辩论。可是,国内有些人却奇怪地力图淡化政治和淡化意识形态,视西方经济学属于超阶级性的而照抄照搬。他们甚至宣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应退出中国各级学校的讲台。例如1995年某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一本《西方经济学教程》,该书作者认为:只有西方经济学才是“真正的经济学”,“我们所用的经济学也应该是西方经济学”,“不用多长时间,各级学校所学的经济学原理就只能是西方经济学这一套了”。我赞同一代宗师陈岱孙教授所指出的:“西方经济学无论如何,是植根于西方国家、社会经济的产物。中国的实际在种种方面和西方实际大不相同。要借鉴、利用西方经济学一些理论分析解决中国今日面临的经济问题,我们不但要排除其在本国实践上已证明为谬误者,即使对在其本土已证明有成功经验者,我们也得详察其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

  • 政治经济学创新与西方经济学批判 杨斌林

    作者:杨斌林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5ISBN:978-7-227-03787-3页数:284定价:¥50.00下载前,请先点击一下额左边头像下的“加关注”,给点关注和鼓励。先表示感谢。{:soso_e183:}[hide][/hide]内容简介  杨斌林先生著的《政治经济学创新与西方经济学批判》在研究对象、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货币回流规律、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规律、同步等比增长规律、经济周期等关键点上对政治经济学作出了创新;并与西方经济学对比,对西方经济学作出了批判;再与社会实践和有关应用经济学相结合,增强了政治经济学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和很高的学术价值。适合于学者、研究人员、博士、硕士、本科生等各种层次的读者阅读。作者简介  杨斌林,1964年生,宁夏中宁人。1988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先后在宁夏世界银行项目办公室、宁夏秦巴项目办公室、宁夏扶贫开发办公室工作。主任科员,高级经济师。从1989年开始业余研究《资本论》,有很多重大发现。中国《资本论》研究会会员,宁夏《资本论》研究会理事。重点研究再生产平衡表,并致力于普及、应用和推广。目录第一章引论第二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三章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第四章货币回流规律第五章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规律第六章同步等比增长规律第七章关于固定资产的几个问题研究第八章社会总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第九章经济周期第十章总再生产过程第十一章再生产平衡表的应用探讨第十二章再生产平衡表的历史地位第十三章想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第十四章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建议————————————————————————————————————本论坛会员ybl的著作:(他手头也没有这一电子版的,故让我上传。资料来自经济学家论坛,在此表示感谢!)杨斌林《共产党宣言中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本文来自:人大经济论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29300&page=1&fromuid=969508

  • ZT高鸿业:我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态度

    高鸿业:我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态度谈到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态度,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些说明。一、对现代西方经济学基本内容的基本态度。现代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广泛而松散的名词,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和经验。这类主题着重使用运筹学和其他的方法来研究企业经营的有效手段和总结企业的营运经验。这一方面的内容偏重与纯粹的企业管理技术,较少涉及与意识形态密切相关的经济理论。第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领域的集中研究。由于研究对象性质上的差异,因而西方经济学对此运用的纯技术分析比第一方面要少,经济理论的成分则比第一方面要多。第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这方面的主要内容为经济理论以及根据经济理论而制订的经济政策。和第一、第二两方面相比,第三方面在理论上具有更大的比重,纯粹技术仅限于一些分析的概念和方法,以及某些具体的论点。因此,按照第一、第二和第三的顺序,纯技术的内容越来越少,而经济理论即有关意识形态的部分越来越多。由于西方经济学在技术方面的某些有用之处,所以它容易使一些人产生错误印象,以为它的一般理论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辩护性内容也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它的一般理论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辩护性内容,又可以使另一些人片面的认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纯粹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东西,完全没有可以吸收和借鉴之处。这两种倾向都是不可取得,只有全面了解和分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具体内容,才能对它做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理论的核心,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般理论,而西方经济学的其他领域往往以此作为分析的工具。我认为对西方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应持有的态度是:“在整个理论体系上,对它加以否定;在个别概念、论点和方法上,要看到它的可资借鉴之处。”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在于:作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微观经济学的中心思想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而作为它的另一组成部分的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萨伊定律。二者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在于说明,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以利己为动机的资本主义可以使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使消费者得到最大满足,使厂商获得平均利润,并且使生产要素所有者按各种要素的贡献获得应有的报酬。总之,完全竞争可以保证资本主义达到理想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虽然微观经济学承认垄断等因素的存在可以使资本主义经济偏离最友状态,但它又认为实行反垄断等微观经济政策就能使这种经济上的缺陷得到矫正。这样,最大的效用、最优的资源配置和最公平的收入分配仍然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可以达到的目标。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缺陷在于它没有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领域,不能面对或正视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矛盾和对抗,也不承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从总体来说,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它在寻找资本主义宏观经济得以顺利运行的条件时,完全囿于流通领域,把流通中的某些局部条件误认为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得以顺利进行的全部条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虽然是传统西方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并不是说它的个别概念、个别论点和个别方法没有现实意义。事实上,它的某些概念、论点和方法确实可以反映经济生活中的某些现实情况,并和现代社会生产规律的先进管理方法有关。它们之中的一部分所以成为问题,原因不在于它们本身,而在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它们的解释和运用。在正确的解释和运用下,它们是值得借鉴的。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全部内容并不全部都是庸俗经济学,它仅在一定限度内带有庸俗的性质。即使就其庸俗部分而言,它还有值得借鉴之出。因为:第一,庸俗经济学的错误并在于研究经济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在于停留于研究表面现象。表面现象的研究不但是深入了解事物本质关系的一个必要步骤,而且为了某种特定的研究目的,表面现象研究本身还是有用的。第二,考察资本主义市场的成规、行话等虽不能使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但却可以使我们能了解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生意经”。这种知识是我们与西方进行贸易和商业往来所必须具备的。第三,西方经济学虽然是为资本主义辩护的意识形态上的工具,然而,这些工具中的某些部分在经过我们改造之后,也可以对我们的经济工作有用。例如像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对西方经济学既不能全盘否定,统统骂倒,也不能盲目崇拜,全盘肯定。我对西方经济学的评价作三个层次的区分:一是把西方经济学中的一般经济理论即有关意识形态的部分与西方经济学中的纯技术的内容作了区分;二是把西方经济学的整个理论体系与其中的某些论点、概念和方法作了区分;三是把西方经济学中的某些论点、概念和方法本身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它们的解释和运用作了区分。马克思和恩格思都是生活在上一个世纪(本文作于上个世纪90年末),他们也不可能对本世纪30年代以来的现代西方经济学做出直接评价;与传统西方经济学相比,现代西方经济学具有许多新内容、新形式和新特点,因而我们也不可能拘泥于用马克思恩格思当年对某个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及其著作与观点进行评价,来对现代某个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及其著作与观点进行评价。因此,如何正确地评价现代西方经济学,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我们学术界所面临的一个难题。二是对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态度。西方宏观经济政策是以西方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的性质决定了这种政策在西方国家中的效果不会很显著。从下面两个方面可以看出其原因所在:第一,对西方经济理论和政策的研究有较高水平的英国和美国,它们的经济发展并不理想,而在西方经济学的水平相对较低下的日本和德国,其经济发展却比较迅速。可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西方宏观经济政策之间之间并无必然联系。第二,西方经济学者自己并不肯定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效果。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货币政策效果不大,而货币主义者宣称,财政政策全然无效,理性预期学派则进一步声称,一切宏观经济政策都无效。那么,西方宏观经济政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无用处呢?应该说,至少在目前用处不会太大。理由有以下三点:第一,由于西方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它们的经济活动一般受到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方面的限制,从而它们的经济政策,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还是货币主义,都企图控制需求,企图通过控制需求来调节经济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经济活动往往受到处于供给方面的供给的限制,用控制需求的手段来解决来自供给方面的资源限制的问题显然是用处不大的。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或由于重复建设而造成的多余生产能力等情况,我们也需要控制需求。这时,西方控制需求的手段也可以为我们所用。第二,西方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以能自行调节的市场为前提条件。至少在理论上,西方学者认为,只要宏观经济政策能把某一经济变量(如利息率)控制在一定的水平,那么其他条件相等,能自行调节的市场便会发生作用来达到政策的目标。而我国过去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实行的是指令性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未能充分建立起来,因此,我国尚不存在一个能在很大程度上自行调节的市场,因而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目前在我国的效果会受到很大的限制。第三,西方宏观经济政策也以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为前提条件。作为发达国家,西方的社会经济具有许多特点,如强烈的竞争环境,交通运输便利,信息传达迅速,至少大多数商品都具备一个有效率的市场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活动有可能对经济政策的执行做出速而有效的反应,从而经济政策也可能达到既定目标。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相对于达国家而言尚不具备强烈的竞争环境,交通运输条件落后,信息传达迟缓,许多商品还缺乏一个有效的市场。由于条件的差异,我国的经济活动很难对经济政策做出像西方社会经济那样迅速而有效的反应,这样使得西方宏观经济政策难以在我国产生很大的效果。三是对数学在西方经济学中广为应用的基本态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特点之一,是数学在其中运用的越来越多。这样就给人尤其是给初学者造成一种印象:现代西方经济学似乎是一门精确的科学,它的结论具有可以用数学方法加以证明的科学性质。对于经济理论数学方法是一种分析、论证和研究的工具,这种工具能否产生有用的成果,取决于应用数学的经济理论是否正确。数学方法可以为正确的理论服务,也可以为错误的理论效劳。同一种数学方法既可以用于论证真理,也可以用于支持谬误。从表面上看来,这两种推理过程都具有严谨的和合乎逻辑的数学形式,然而在事实上,同一数学形式的推理过程却可以导致正确的结论,也可以导致错误的成果。当数学方法为正确的理论进行论证时,它可以对经济研究做出贡献;当它为错误的理论进行辩护时,它也可以用它特有的逻辑形式为错误的结论披上科学的外衣。由于这一原因,我们不能单凭是否使用数学方法来判断经济研究成果的正确性,还要看数学方法的应用是否是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之下。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数学方法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否则,便会造成相反的结果。对于西方经济学中的数学方法,应该采取分析的态度。在西方经济学中,无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或是宏观经济学的静态模型、动态模型和经济周期模型,都广泛应用解析几何、微积分、线性代数等数学方法加以论证。在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虽然运用了正确的数学方法,却总是得出不符合事实的结论。其中的原因就在于,西方经济学中的很多基本理论本身是不符合事实的错误说法。正确的数学形式改变不了错误的经济学内容。最明显的例子之一是,西方经济学家企图用欧拉定理来论证边际生产率分配理论,在这里错误的不是数学上的欧拉定理。而是经济学上的边际生产率分配理论。在经济理论研究中能不能使用数学?数学在经济研究中有多大作用?这个问题一直是外国和我国经济学界有争论的问题之一。我认为经济现象往往是非常复杂的。这里所说的“复杂”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是指经济现象的变化所牵涉到的庞大数量的变量、因素和条件,它们的数量往往庞大到数以百万计的水平。更为重要的第二个意义是:经济现象还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而这些关系又处于变化莫测和迷离混沌的状态。对于研究某些经济现象,作为分析工具的数学是非常有效的并且已经取得有用的成果。但是,以解决上述那些复杂的经济现象的问题而论,目前的数学技能还难以奏效。尽管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已经取得巨大的进展,然而,对于数以百万计的变量、因素和条件,数学方法还是无能为力。数学方法不但难于处理数量异常庞大的数据和变量,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无能为力。在上述变幻莫测和迷离混沌的状态中,其中仅有一部分才能被认为是随机变量,从而可以用数理统计的法则加以处理。然而,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非随机的方面,特别是对人的心理状态,数学方法还是一筹莫展。当《博弈论》于1944年出版时,一些西方学者欢呼,该书的出版使他们获得了一个处理人际关系的工具,至少可以解决双头或寡头垄断的问题。然而,50多年过去了,《博弈论》并没有对问题的解决发生多大的作用。以今天的水平而论,数学方法仅能解决规模相对较小和关系相对稳定的经济问题。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所以数学方法仅适合于被应用在规模有限和关系不变的经济管理的具体问题,而在牵涉到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物之间的复杂关系的西方经济理论上,由于数学方法在目前很难有效地被应用到这一领域,所以它并没有做出很多实质性贡献。我想说明的是,数学被应用于西方经济学理论之所以成为问题,原因并不在于数学方法本身,而在于西方经济学者在许多场合把数学方法和使用数学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不恰当地运用到经济理论上来;如果不理解这一点,那么,它一方面可以造成西方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的假象,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看不到西方学者使用数学方法对我们的经济工作仍然有其值得借鉴之处。不论就一般而言,这都不利于我们对西方经济学做出正确的评价,也不利于我们自己的经济研究工作的发展。

  •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笔记讲义(精装版)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笔记讲义(精装版)这份资料是2年前上过人大专业课考研辅导班的一个朋友的笔记。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生产电视还是生产电脑、生产大炮还是生产黄油(希特勒的选择是:宁要大炮不要黄油);生产多少台电视机、多少台电脑,用多少资源生产大炮,用多少资源生产黄油。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直接有关。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量和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分配到社会的各个成员中,即怎样分配。(三)资源的使用效率及其变动西方经济学除了上述的三个基本问题外,还研究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社会稀缺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使用。社会资源总量的变动。货币的稳定性。第三节资源配置和经济制度(一)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的含义自由放任是指完全没有政府干预而由个人自主行动市场经济是指资源配置由市场供求所决定的经济。这一制度的特征首先,从决策结构上看,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是分散决策。其次,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每个人或者经济单位被赋予追逐个人利益的动机。再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的信息是通过价格涨落而传递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家庭或个人以自身的满足为动机,以市场价格为信息,自主决定每种产品的购买量;生产者以利润为动机,根据市场价格决定生产的方式以及购买投入的数量;家庭和生产者的相互作用决定商品的价格和生产数量。(二)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的含义是指中央当局或机构决定生产什么的计划,确定生产目标和生产方式,并指定分配规则。特征决策集中化集中决策建立在公共产权基础上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通过计划调节,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决定了社会资源的配置。(三)混合经济制度混合经济制度的含义是指政府和私人部门按照一定的原则制定决策的经济制度。混合经济的特征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相结合决策单位的动力既可以是自身的经济利益,也可以是社会目标信息传递既有价格自发的波动,又有计划指令的反馈。(四)混合经济中的资源配置混合经济制度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在混合经济中,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经济社会解决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基本问题,在市场机制出现错误时,则通过政府干预以促进资源使用的效率、增进社会平等和维持经济稳定和增长。混合经济条件下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既定经济制度下,个人、厂商、政府和其它经济组织如何作出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利用。第四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含义微观经济学通过对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现代经济中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途径,其中心理论为"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层次,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作出最优的生产决策以取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以最优的经济决策取得最大利润。第二层次,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这是作为某一市场中消费者和生产者(需求和供给双方)在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的条件下,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三层次,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这又要取决于所有单个市场(如产品市场劳动市场、资本市场)的共同作用。(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为研究对象,考察作为总体的市场表现,说明社会的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消费者和厂商如何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总需求。消费者和厂商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如何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首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其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再次,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最后,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第二章、第一节微观经济学概览(一)经济系统的构成以市场为资源配置基本方式的经济系统的构成要素家庭或者消费者与厂商或者生产者之间的联系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把家庭或者消费者与厂商或者生产者联系起来,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经济系统。(二)微观经济学包含的主要内容第二章:供给、需求及价格理论;第三章:介绍消费者行为理论;第四章:分析生产第五章:厂商的利润和成本第六章:厂商的市场供给第七章:分配理论第八章: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第九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第二章、第二节需求(一)需求需求的定义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需求的表示: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需求表:它是一张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如表(2-1)如表(2-1)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的商品的不同的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上拟合的一条曲线如图(2-1)图(2-1)需求函数:假定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具有无限的分割性,把商品价格视为自变量,把需求量作为依变量,则:D=f(P)。即为需求函数。(二)需求规律需求规律的含义当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下降而增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需求规律。需求曲线的特例(三)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商品本身价格。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越少,反之则反是。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反是,劣等品除外。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消费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即将上升时,社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因为理性的人会在价格上升以前购买产品。反之,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预期需求量。人口规模正常商品与劣质商品的区分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如果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则为正常商品。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如果会减少商品的需求量,则为劣质商品。替代品和互补品第一,替代品,这是指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商品,如,馒头的价格不变而花卷的价格上升时,馒头的需求量上升。第二,互补品,这是指两种互相补充使用商品,如照相机和胶卷,胶卷的需求量与照相机的价格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而言,照相机价格上升,胶卷的需求量下降,两者呈现反方向变化。需求求函数的扩展形式Qd=D(P,m,P1)在公式中,P代表商品的价格,m代表消费者的收入,P1代表其它商品的价格(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含义需求量是在某一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居民户(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购买量的变动,我们称之为需求量的变动。它表现为该曲线上的点的变动。需求是在一系列价格水平时的一组购买量,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非价格因素的变动所引起了购买量变动(如收入变动等)称之为需求的变动。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五)从单个家庭需求到市场需求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是某一特定时期所有家庭需求的总和根据单个家庭的需求曲线求取市场需求曲线的过程如下图所示:第二章、第三节供给(一)供给供给的定义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生产的商品数量。供给的表示: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函数供给表:它是一张某种商品的价格与对应的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如下表(2-2)表(2-2)供给曲线:它是根据供给表中的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如图(2-2)供给函数:假定商品的供给量与商品的价格具有无限的分割性,并把商品的价格视为自变量,把供给量作为依变量,则S=f(p)即为供给函数。(二)供给规律供给规律的含义当影响商品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供给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下降而减少,这就是供给规律。供给曲线的特例(三)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影响供给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一般而言,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了产量就越小。厂商能生产的相关商品价格,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其能生产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该商品的供给量会发生变化,如,在玉米价格不变小麦价格上升时,农户就可能多生产小麦而减少玉米的供给量。生产的成本。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成本的提高会减少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生产者不愿意生产,进而减少供给量。技术水平。一般而言,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愿意提供更多的产量。生产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看好,如价格上升,则制订生产计划时就会增加产量供给,反之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是悲观的,在制订生产计划时,就会减少产量供给。供给函数的一般形式Qs=S(P,T,P1)在公式中,P代表商品的价格,T代表生产技术水平,P1代表相关商品的价格(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变动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含义供给量是指某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时,厂商提供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生产能力的扩大或缩小,称之为供给量的变动,它表现为沿供给曲线变动。供给是在一系列价格水平时的一组产量,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非价格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如技术进步、生产要素价格变动)等,称之供给的变动,它表现为供给曲线的移动。用供给曲线表示供给量的增加或减少以及供给增加或减少。在供给曲线上,供给量增加是沿着同一条供给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供给量减少是向左下方移动;供给的增加是整个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减少是整个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五)从单个生产者的供给到市场供给一种水平的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提供该水平的数量之和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章、第四节市场均衡(一)均衡的含义经济均衡的含义在经济体系中,一个经济事务处在各种经济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中,如果有关该经济事务各方面的各种力量能够相互制约或者相互抵消,那么该经济事务就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并将保持该状态不变,此时我们称该经济事务处于均衡状态。市场均衡的概念在市场上,市场供求达到平衡时的状态称之为市场均衡。均衡的分类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二)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含义消费者和生产者根据市场价格决定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或者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带着各自的盘算,消费者与生产者一起进入市场,最终决定市场的均衡。图(2-3)DD线表示需求曲线,SS曲线表示供给曲线。我们把供求相等的点E定义为均衡点,把与E点相对应的价格水平定义为均衡价格(Pe)即供求平衡时的价格;把与E点相对应的产量定义为均衡产量Qe.即供求平衡的产量。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过程1.设市场价格P1>Pe,如图:此时,QS>QD,QDQS的距离为供大于求的产品数量即过剩的产品的数量,如果市场是充分竞争的,过剩产品的存在必然导致价格下降,随着价格下降需求量扩大,供给量减少,最后达到E点,所以,价格的下降可以减少市场的产品积压,使供求保持平衡。2.设市场价格P2>Pe,如图2-3此时QDQS的的距离即为短缺的量(供不应求)。此时,价格的上升可以扩大生产的产量,同时抑制消费。所以价格的上升可以清除市场上的短缺现象,从而使有供求保持一致。(三)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需求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需求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需求增加引起均衡产量增加,需求减产引起均衡产量减少。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供给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升。供给增加引起均衡产量的增加,供给减少引起均衡产量的减少。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供求规律影响商品供求关系的非价格因素的变动对价格和产量的影响我们称之为供求定理第二章、第五节弹性理论(一)弹性的概念弹性的定义经济学中的弹性是指一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应于另一变量变动的百分比来反应变量之间的变动的敏感程度,如价格变动1%,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弹性的大小可用弹性系数来衡量,弹性系数=y变动的百分比/x变动的百分比。(二)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需求价格弹性简称为需求弹性或价格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价格一定程度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我们通常用价格弹性系数加以表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设:Q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P表示该商品的价格;DQ表示需求量变动值;DP表示价格变动的数值;Ed表示价格弹性系数,则: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把商品需求划分为五类:。完全无弹性、缺乏弹性、单位弹性、富有弹性和无限弹性。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产品的性质,一般而言,生活必需的需求弹性较小,奢侈品需求弹性大。商品代用品的多少,代用品越多,当一种商品价格提高时,消费者就越容易转向其他商品,所以弹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如果一种商品的用途很广泛,当商品的价格提高之后消费者在各种用途上可以适当地减少需求量,从而弹性越大,反之越小。商品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当一种商品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占很小的部分时,消费者并不大注意其价格的变化,如买一包口香糖,你可能不大会注意价格的变动。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一般而言,消费者调整需求的时间越短,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相反调整时间越长,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如汽油价格上升,短期内不会影响其需求量,但长期人们可能寻找替代品,从而对需求量产生重大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弧弹性和点弹性含义及其表示1)弧弹性是以某种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价格和需求量为基础计算出来的价格弹性。假定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上的两个点分别为A和B,其价格与购买量的组合分别为(P1Q1)和(P2Q2)如图所示,于是DP和DQ马上可求得,但是在考虑价格和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时,是选取P1,Q1,还是P2,Q2其结果不一样。为解决这一问题经济学家采用了一个变通但却非常有效的方案,即取AB之中点作为代表,这样由于则2)点弹性衡量了在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相对应于价格的无穷小的变动率,需求量变动率的反应程度,其计算公式为这一弹性系数只与需求曲线上的点(P,Q)的斜率dQ/dP有关,故被称为点弹性,它可以精确地反应出需求曲线上每一点的弹性值。(三)其他的需求弹性需求收入弹性的定义和表示需求的收入弹性简称收入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相对于消费者收入的相对变动,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需求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用Em表示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M表示收入,DM表示收入增减量。则对正常商品而言Em>0,如果Em1表明需求量增加了幅度超过收入增加幅度,该商品为奢侈品。0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