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ingyun4319
13466 113

我要为张维迎说几句 [推广有奖]

31
lad克拉玛依 发表于 2011-1-23 10:42:1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新语丝
张维迎的道德底线在哪里?

作者:王石川

  格林柯尔董事局主席顾雏军被拘,无言地给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倒顾”与
“挺顾”之争下了一个阶段性结论。日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
回应了记者就此事的采访,打破了当初力挺格林科尔的经济学家们的集体缄默。
在接受记者“对顾雏军先生被拘这件事情,您是怎么看的呢?”的采访时,张维
迎答道:“我和他不熟,企业我也不太熟。”(见8月7日《证券时报》)

  什么是熟?见仁见智,譬如刎颈之交应算作熟,点头之识也可理解为熟。去
年“郎顾之争”鼎沸之际,在“2004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张维迎力挺顾雏
军,坦承他20年来一直为企业家说话,并说出“最高能力的人从事企业”的谀言,
而当时顾雏军正在会场。这恰可说明他与顾雏军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熟。但是,
现如今,张维迎为何说与顾雏军不熟了呢?

  当年胡适誉满天下,时人纷纷以“我的朋友胡适之”自许,而胡适在宦海沉
浮时,则有人避之惟恐不及;巨蠹胡长清在任时,前去找他索字的人络绎不绝,
一时南昌街头到处都是“胡氏书法”,一旦他东窗事发,南昌街头则刮起“铲字
风”。顾雏军还是顾雏军,可惜的是,是时的顾雏军已是失势的顾雏军,有些人
之所以前恭后倨,则是时势使然也。

  当然,张维迎与顾雏军熟悉与否,无关宏旨,也无须深究。问题在于,作为
名头颇响的经济学家,不能动辄选择性失忆,而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在“郎顾
之争”风生水起时,张维迎屡屡发出毒誓:“学者要有公信力,我不与**的人
论战!”并煞费苦心地给学者重新定义:“一个缺少公信力的人他对学术是不会
严肃对待的,他实际上是在戏弄别人。一个学者要有公信力,首先得有良好的个
人品德,其次要有严谨的学术态度。”诚然,学者要有公信力,但拥有公信力的
前提应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起码要做到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而不能首鼠两端,
尤其不能娴熟于玩变脸。

  如今经济学家的口碑备受詈议,于是有人撰文说,批评经济学家时应“对逻
辑的质疑,而不是对论者道德的质疑”。此言不虚。关键是,被批评的经济学家
已经扬言论战者是“**的人”,并且断然否认与企业家有关系——“我和他不
熟”了。这种态势显然已经关乎道德。大谈阔谈“**”,出尔反尔“不熟”,
这种秉性难道不关乎道德吗?

  其实,经济学家为某个利益集团代言,即便充当企业家的“家奴”并无不可。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马克维茨,就曾担任日本某投资公司副总裁,美林和摩林
等大公司也掌控着一些经济学家。关键是这些经济学家对此并不讳言,不会冠冕
堂皇地空谈“学者的独立性”,更不会以公众代言人之名行误导公众之实,当然
也不会煞有介事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挥舞道德的大捧棒杀他人。学者高小勇曾
指出:“经济学是一门事实科学,它的服务主要是根据专业知识,研究和发现某
种约束条件可能导致某种因果关系,以供某个利益集团做趋利避害的选择。”惟
因如此,经济学家才不能乱打诳语,才格外需要实事求是,更须拒绝一切伪善和
标榜。

  反观国内一些经济学家,其作为则着实让人不能恭维。去年8月,在“中国
企业家论坛首届深圳高峰会”开幕式上,与会代表几乎清一色是活跃在当今经济
舞台上的华人企业家,而张维迎却是出席会议的惟一非企业家,其发言主题则是
“要善待对社会作贡献的企业家”。对此,难怪鄢烈山先生撰文质疑:“张先生
发言首先就‘站’错了地方,大大地有损张先生作为‘学者的独立性’”。诚然,
要讲究“学者的独立性”,就没有必要千里迢迢跑那么远与企业家为伍,既然与
企业家打得火热又标榜“学者的独立性”,就不能不让人怀疑其用心。联想到这
次张先生毅然决然地肯定他和顾雏军不熟,可见并不偶然。如此一来,人们不仅
可以对他进行“道德的质疑”,而且还可对他进行“逻辑的质疑”。

  经济学关乎国计民生,经济学家、尤其是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不能不敬畏
良心道德标准。他可以不为公众代言,也可以不为弱势群体说话,但他不能视公
众为群愚,不能把弱势群体玩于股掌和鼓噪之间。萨特说:“一位原子能科学家
在研究原子物理时不是知识分子,但是当他在反对核武器的抗议信上签名时就是
知识分子。”反套这句话就是,一名经济学家在书斋做学问时不是知识分子,当
他在公众场合发言时便有可能是知识分子。因此经济学家要有身份意识,要敬畏
良心道德标准,其底线就是——诚实。

(XYS20050811)

◇◇新语丝

使用道具

32
josejose 发表于 2011-1-23 10:48:1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xnv 发表于 2011-1-22 22:02
1# lingyun4319

即使张维迎的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大作大部分是源于国外的,是翻译的,按照当今学术界的约定俗成,只要注明了出处和来源,就是99%的是别人的东西,也不冷认定为抄袭。看看当今各科教材,包括卫生学、物理学和化学,哪本教材不时抄袭的?
何况,张维迎的这本书,在经济学、管理学期刊的引用率上高居第一。得了便宜还骂街的人,扪心自问,15年前请您翻译这样一本书看看。有哪几个做到了?那么多留美经济学学者,还组织了留美学会,但最后有几个人系统性地将国外最新的经济学理论介绍到中国来了。没有一个。但张维迎做到了,所以,我们很多同学,尤其是1q0年前在上海滩做学问和作公司的同学,没有几个不佩服张维迎的,即使那时我们学的是美国原本教材,但还是将张维迎的书不时翻翻。

论对中国改革的影响力,中国也没有几个学者超过张维迎了,他从经济学思维出发说了很多真话、实话,很多人非科班出身,认为他是异类,非老百姓代言人,其实是错怪了他,市场不相信弱者,市场不相信眼泪。要悲天悯人,不时市场的事情,是**、是社会保障的份内事。

谨为张维迎教授说几句公道话!
90年代留美同学会出了三辑西方经济学的前沿介绍的书,影响很大,特别是对制度经济学的介绍
你没看到只能代表你孤陋寡闻了
另外,人大的高鸿业从70年代起不是一直在翻译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嘛

使用道具

33
lad克拉玛依 发表于 2011-1-23 10:49:5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张维迎就是这样著名的

  王筱宇

  格林科尔董事会主席顾雏军及另外4名公司高管被公安部门立案侦查并采取
刑事强制措施后,当初“挺顾”派干将、北大教授(当然也是博士生导师)、著
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又说话了。以下是2005年08月06日《证券时报》登载的记者采
访:

  记者:“对顾雏军先生被拘这件事情,您是怎么看的呢?”

  张维迎:“我和他不熟,企业我也不太熟。”

  记者:“当初国内很多学者在‘郎顾之争’中,对顾雏军有过一些维护的说
辞,现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该怎么评说呢?”

  张维迎:“我本人从来没有具体评说过任何具体哪个企业,如果对企业没有
深入的了解,很难去评判它的经营问题。”

  记者:“对当时争论的(顾雏军在)格林科尔、科龙的一些做法是否侵占了国
有资产这个问题,您怎么看呢?”

  张维迎:“我说我对某个企业内部不了解,我从来不会评估某个单个的企业,
我所发表的看法,都是针对整体的中国改革评价的问题。”

  张维迎真的与顾雏军不熟?

  《证券时报》在上述记者采访录后面以“顾、郎、张之间不得不说的过去”
的小标题列举了以下事实:

  “2004年8月9日,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发表一篇题为《格林柯尔:在
“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指出顾雏军在并购科龙、美菱等企业时,
采用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等7种手段,以9亿元的付出鲸吞了136亿元
总值的企业,并引出了国有资产流失的大命题。

  “面对于郎咸平“炮轰”顾雏军、张瑞敏及李东生的情况,中国经济学家曾
一度“集体失语”,张维迎是第一个打破这种局面的权威经济学家。8月28日,
张维迎在“中国企业家深圳高峰会”上表示,“最近兴起了一股妖魔化、丑化整
个中国企业家队伍的舆论。我们不能低估这种舆论对中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危害
性”,“知名学者的社会责任还包括说话应该非常慎重,因为你的言论会带来相
当的社会效应,对社会的舆论方向产生一定的影响”。

  “同年12 月,在“2004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郎咸平仍是一些与会者
影射的对象。张维迎在会上表示,自己20年来一直为企业家说话,我们看一下20
年前发生了什么事?“20年前中国赫赫有名的企业诞生了,包括联想、海尔、方
正、万科、科健、科龙、正泰、德力西等等。”张维迎所提到的科龙的董事长顾
雏军当时也在会场,并做了题为《跨国收购是缩短与世界差距的捷径》的发言。

  “郎顾之争”至今不到一年,张教授的慷慨激昂犹在耳畔,难道我们的张教
授失忆了?

  著名的张大经济学家还说:“企业我也不太熟。”“我对某个企业内部不了
解,我从来不会评估某个单个的企业,我所发表的看法,都是针对整体的中国改
革评价的问题。”

  真是开玩笑!企业你不熟,那你是凭什么发表那些支持顾锥军、支持格林科
尔的言论?你不了解个别企业的情况,你对整个中国企业改革的评价是建立在什
么之上的呢?看来,张大经济学家也是一个沽名钓誉的**之徒!

  张维迎说他和顾锥军不熟,让我们又想起北大另一著名教授朱苏力的“名言”
——“认识,但不熟”。看来,北大的教授们做学问是次要的,先学做人吧!

附:
挺顾学者打破集体沉默 张维迎表示与顾雏军不熟

2005年08月07日 证券时报

  格林柯尔董事局主席顾雏军被拘,无言地给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倒顾”与
“挺顾”之争下了一个阶段性结论。日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
回应了记者就此事的采访,打破了当初力挺格林科尔的经济学家们的集体缄默。

  打破国内学者的“集体失语”

  记者:“对顾雏军先生被拘这件事情,您是怎么看的呢?”

  张维迎:“我和他不熟,企业我也不太熟。”

  记者:“当初国内很多学者在‘郎顾之争’中,对顾雏军有过一些维护的说
辞,现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该怎么评说呢?”

  张维迎:“我本人从来没有具体评说过任何具体哪个企业,如果对企业没有
深入的了解,很难去评判它的经营问题。”

  记者:“对当时争论的(顾雏军在)格林科尔、科龙的一些做法是否侵占了国
有资产这个问题,您怎么看呢?”

  张维迎:“我说我对某个企业内部不了解,我从来不会评估某个单个的企业,
我所发表的看法,都是针对整体的中国改革评价的问题。”

  顾、郎、张之间不得不说的过去

  2001年下半年,香港创业板上市的格林科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顾
雏军出现在国人视野中,以5.6亿元一举收购当时国内冰箱产业四巨头之一的科
龙电器,之后以一系列并购行为逐渐搭建起格林科尔王国。

  2004年8月9日,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发表一篇题为《格林柯尔:在“国
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指出顾雏军在并购科龙、美菱等企业时,采用
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等7种手段,以9亿元的付出鲸吞了136亿元总值
的企业,并引出了国有资产流失的大命题。

  一周后,顾雏军委托香港律师行向香港高等法院递送了起诉状,以他个人的
名义正式起诉郎咸平对其进行的“诽谤”。

  面对于郎咸平“炮轰”顾雏军、张瑞敏及李东生的情况,中国经济学家曾一
度“集体失语”,张维迎是第一个打破这种局面的权威经济学家。8月28日,张
维迎在“中国企业家深圳高峰会”上表示,“最近兴起了一股妖魔化、丑化整个
中国企业家队伍的舆论。我们不能低估这种舆论对中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危害性”,
“知名学者的社会责任还包括说话应该非常慎重,因为你的言论会带来相当的社
会效应,对社会的舆论方向产生一定的影响”。几小时后,郎咸平对张维迎的讲
话做出回应。

  “郎顾之争”由此引爆成经济学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关于国企改制的争论。

  2004年10月21日,一群主流经济学家集体出面支持顾雏军,在北京华侨大厦
举行了一场名为“科龙20年发展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的研讨会。会议的核心文
件认为,顾雏军的并购行为是和“中国企业改革路径”完全一致的,如果顾雏军
是对的,则“中国企业改革路径”就是对的,反之亦然。

  同年12月,在“2004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郎咸平仍是一些与会者影射
的对象。张维迎在会上表示,自己20年来一直为企业家说话,我们看一下20年前
发生了什么事?“20年前中国赫赫有名的企业诞生了,包括联想、海尔、方正、
万科、科健、科龙、正泰、德力西等等。”张维迎所提到的科龙的董事长顾雏军
当时也在会场,并做了题为《跨国收购是缩短与世界差距的捷径》的发言。

  2005年4月29日,科龙电器年报报出6000万元巨亏。10天后,公司公告称,
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8月2日,科龙正式发布公告,
证实传闻:顾雏军等5名公司高管已被公安部门立案侦查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4月以来,当初力挺格林科尔的国内学者再度“集体失语”,直到此次张维
迎作出如上表示。

(XYS20050808)

◇◇新语丝

使用道具

34
josejose 发表于 2011-1-23 10:5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fangh200 发表于 2011-1-23 08:54
信奉自由主义的张维迎出生在中国这个**主导的国家本来就是个悲剧
也就是在中国还有点市场
真要去美国了,那就是泯然众人矣
也就能混个社区大学
没paper那就是废柴啊

使用道具

35
jamesdavid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1-1-23 10:50: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记得高中时张维迎就是光华的院长,那会儿目标就是光华,还把张维迎的很多文章打印下来品读,当然那会儿也读得朦朦胧胧的,很欣赏张维迎的奋斗精神和直爽的性格。可惜高考那会儿心里素质不好,没正常发挥,不要说光华,连北大的调档线都差了点,挂到一所普通985。
到了现在的学校很是郁闷,脑海中想的还是未名湖、博雅塔,郁闷了大半年,后来又在网上看到张维迎,别人张老师本科时学校也一般,别人不懈奋斗,最后还不是进了牛津大学。后来开始静下来看些经济学的名著和经济类散文了,也开始喜欢上了经济学。本来准备考北大的研究生,但最后保研保到一所经济学还是很不错的985,就放弃考研了,很遗憾从来没有听过张维迎讲课,但张维迎还是对我的人生有过影响,不管别人怎么说,在大陆的经济学家中我还是最欣赏他

使用道具

36
tao_718 发表于 2011-1-23 10:55:4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唉!路过~
http://www.plansky.net/bbs/viewpro.php?uid=66155

使用道具

37
crackman 发表于 2011-1-23 11:00:4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想作为一个经济学家,需要不只是在学术上的造诣,衡量学术成就有很多方面,例如文章的数量和质量,也包括学着的言论在业内的影响力以及公认程度。
但是作为一个被大家认可的经济学家,这里的认可不只是学术界,更多是广大的群众以及我们的历史,更需要的是良好的道德操守,个人品行。
对张维迎教授的认识是在于邹恒甫的一次言论交锋中,其实我比较赞成在邹恒甫那一边,原因很简单,因为作为一个院长,利用自己的职责和权力排除异己,而不顾别人在学术上对光华的贡献。
看到新语丝的文章,对张得一些过往事情有了更多的了解。
新闻很多时候存在一些误导作用,我希望能从张得周围人中得到新语丝里面的提到的一些事情的真实与否

使用道具

38
封可言 发表于 2011-1-23 11:01: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35# jamesdavid
你应当多了解一点这个牛津博士的水平


发信人: shentroy (万岁), 信区: Economics
标 题: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张维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2 04:13:31 2007), 转信
http://bbs.finance.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64&subid=1&fid=
31957&tbid=6638

老谋深算的政客流氓张维迎,再次调戏一个二十几岁的小记者,**民意。”这是今天一个朋友打电话说起《南方周末》关于“何志毅、张维迎风波“报道,询问我意见时,
我的回答。
我曾经是光华的学生,也曾经为光华的校友会发展尽心竭力。自从2005年张维迎作为校长助理在北大的校党委选举中排名倒数第一,从而彻底绝了向副校长爬的念头后,张维迎当道的光华,对于所有人而言,都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中国一样,是白色恐怖的。光华管理学院对于我,早已是哀莫大于心死。
张维迎在很多场合都把他在2006年的院长就职典礼上说的三句话不断重复,无非是在说多数人支持他,他没有出于私心利用院长的职位谋求私利和他比别人做得更好。其实,这不过是政治流氓在**民意时必须的冠冕堂皇!
在光华,所有人都知道,张维迎这个号称在英国读过7年书的人,连英语都说不利落。

在光华,所有人都知道,张维迎94年回国后,就是因为争权夺利、手段卑鄙,才被现在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和北大副校长兼中心副主任海闻教授赶出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大门而没人要。
在光华,所有人都知道,是厉以宁老院长收留了张维迎,并给了他平台。
在光华,所有人都知道,“引进海外人才”,是厉以宁老院长制定的方针和“456”政策,是厉以宁老院长从光华基金会要来美金,而没有给自己和所有本土教授涨工资,张维迎却从来都把这个最具光环的政绩通过各种手段算在自己头。
在光华,所有人都知道,张维迎对待当年随厉老师创立光华的一大批老教授非常刻薄,为了在给他引进的亲信提供办公室,把胡健颖、靳云慧、秦宛顺等年逾六旬的老教授赶到不见天日的地下室。这些对于随厉以宁老院长创立光华的老教授的不公平做法引起了原副院长曹凤岐教授的强烈不满并与张维迎在院长办公会上发生过争执,此后曹老师不
断遭到张维迎的各种报复。更为令人发指的是,2006年9月张维迎当上院长后不久,就以节省开支为由解除了在厉以宁老院长、吴志攀校长任内对诸多老教授的返聘。
在光华,所有人都知道,张维迎从2002年开始,就利用“引进海外人才”的机会,对光华各个关键岗位进行清洗,逐年换成海归派或铁杆的自己人,同时自我标榜为海归派的利益代言。
在光华,所有人都知道,现在已经成为知名管理咨询专家的姜汝祥博士,曾经对光华EDP的发展付出了无数心血,最终由于没有选择“站好队伍”,被清洗出局。
在光华,所有人都知道,何志毅教授曾经两次被提名为光华的副院长,在学校组织部来院里调查前,张维迎挑唆海归教师“何志毅是典型的土鳖派,他上台了,咱们海归派就不会有好日子过了!”而对于本土教授则煽动说“何志毅当企业家赚钱,当教授了还混副院长,凭什么好事都让他赶?!”
在光华,所有人都知道,由于光华的院董事会坚决拒绝向学校提名张维迎当院长,学校曾于2005年指派吴志攀副校长接替厉以宁老院长代理光华院长。在一次吴校长出差期间,张维迎无视“院中层管理干部任免须经院长办公会通过”的规定,开除了当时和他争当院长的朱善利教授提拔的国际合作与公共关系部主任文继勇和校友会主任周海刚。事后他**地找吴校长补签字,吴校长的签字是“下不为例!”
在光华,所有人都知道,邹恒甫教授有湖南人的率性,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说张维迎是“九流经济学家”,更致命的是,校党委组织部组织所有系主任对张维迎投票时,邹恒
甫是唯一投反对票的系主任!如此不给面子,张维迎上台后当然要马上杀鸡骇猴,看看谁还敢在他的统治下叫板。
这样处心积虑的安排,其结果当然就是张维迎得到了多数系主任的支持!
在光华,所有人都知道,为了引进周春生这位能够在金融领域发很多学术论文的教授,张维迎让周教授当EDP主任,并把总收入的5%(约150万)作为个人奖金。此举每年多花了光华5个海归正教授的薪水,把光华每年发表的一流论文数量和质量都提升了一个档次,成绩当然属于引进了周教授的张维迎。可惜,周春生教授还是在2006年张维迎当上院
长后,去了“没有政治斗争,学术氛围更好”(长江商学院某院长语)的长江商学院。

在光华,所有人都知道,王亚非这个张维迎的陕西同乡,是海问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老板。仅仅因为是张维迎的政治死党,张维迎就曾擅自把王亚非任命成“EMBA中心副主任”,后来被出差回来的厉以宁老院长否决。2006年9月张维迎当上院长后,迅速把王亚非这个老相好提拔成院长助理和“名片副教授”。这时候的张维迎,当然有权力把 “光华管理学院教师不准在企业担任除独立董事之外任何实际职务”的规定肆意践踏。
在光华,所有人都知道,EDP给所有院内老师的讲课费都比这些老师在社会上的公允讲课费少很多,还经常拖欠讲课费的发放。虽然近年来EDP的销售收入一直在原地踏步,但主
管副主任吕峰却因为紧抱张维迎的大腿,从未有过一天教职也可以堂皇地成为“名片副教授”,每年给自己安排几十天有偿授课,还拿几十万的“业绩提成”。同时,这位“名片副教授”还在外面办了自己的培训公司,把大量客户转移出去。面对很多院内教师多次写信反映问题,一直标榜“维护光华利益”的张维迎却总是不理不睬。如果不是因为张维迎在那个培训公司有股份、能分红,就只能解释成张维迎可以为了自己朋党的利益“严重损害学院利益”!!
在光华,所有人都知道,自2005年李其副教授担任EMBA中心副主任后不久,就停掉了已经成为惯例的每年400万广告预算,此举使得光华EMBA的招生量不降反升。随后,李其还
规范了管理,EMBA学员满意度大幅提高,院内一片赞扬。然而,在EMBA中心这个满布张维迎亲信的据点和大本营,李其茫然不知自己的做法已经触动了既得利益!被穿过很多小鞋后,李其不屑再与张维迎为伍,愤怒得连北大教授都辞去不当,而自己艰难地创办装修公司。然而,李其也许不知道,“成为世界一流商学院”一定要花钱,一定要以牺牲光华现实利益为代价!!!

在此,我想奉劝所有曾经和我一起共事或没有一起共事过的光华老师、院聘工作人员:一定要尽快去找张维迎表示效,最好象他当年争当院长时那样,用公款买贵重的礼物送去,成为他的嫡系并真的俯首听命。否则,
如果你是院聘的工作人员,周海刚和文继勇的下场就是你唯一的可能;
如果你是讲师或副教授,那么你可能随时被光华解聘;
如果你是教授,但不是北大终身教授,邹恒甫的结局就是你不久后的写照;
如果你已经是北大终身教授,恭喜你不会被开除或解聘;但你一定要只安心教教课。解除系正副主任这样的行政职务当然是院长的权力,但“研究院”、“中心”、“研究所”这样根本不是院行政管辖范围的学术职务都可以随便免了你,反正张维迎不仅强权,而且还有院长办公会这样的“集体决策”作为一旦失误的借口,何志毅就是这种牺牲品

忘了说的是,你的“研究院”、“中心”、“研究所”除了接些咨询项目挣点小钱,一定不能搞有影响力的活动或项目,否则,“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打着堂皇旗号,使用卑鄙手段,本来就是老谋深算的政客的标志手法,张维迎不过是披着学者外衣,把这些手段用到尽处而已。作为一个在光华读书、工作了近10年的老光华人,我非常想问所有新闻媒体:
如果要了解张维迎的改革,为什么不去问问北大其他院系的院长、系主任或教师?
如果要了解张维迎的政治水平,为什么不去问问那些在2005年校党委改选时,投票让张维迎成为倒数第一的北大众多党委委员?
如果要了解张维迎当领导的人品,为什么不去问问姜汝祥先生、曹凤岐教授,胡建颖教授、靳云慧教授和秦宛顺教授,还有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教授?
如果要了解张维迎当部下时的人格,为什么不去问问曾经把张维迎赶出大门的林毅夫教授和海闻副校长?
如果要了解张维迎当院长的水平,为什么不去问问曾经在北大食堂要揍张维迎的林毅夫教授?以及在张维迎当上院长后辞职或离去的许德音副教授(香港大学)、周春生教授(长江商学院)、李其副教授(自己办装修公司)?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89970&page=1&from^^uid=763325

使用道具

39
hhgxyzp 发表于 2011-1-23 11:23:3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谨为张维迎教授说几句公道话!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1&from^^uid=6259
新微观经济学http://blog.sina.com.cn/u/1433028424  QQ交流群58534180

使用道具

40
mhhjj 发表于 2011-1-23 11:28: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还成吧 至少没必要贬低成那样~~~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9 04:00